学科分类
/ 13
2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大动脉调转术(ASO)患儿术后早期死亡和远期手术分析,探讨ASO的手术风险和远期手术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ASO手术治疗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在该时间段内的随访资料,分为室间隔完整型的大动脉转位(TGA/IVS)、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TGA/VSD)、Taussig-Bing畸形(TBA)及二期ASO(Ⅱ-ASO)4组。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组别ASO术后的早期死亡比例、远期手术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61例ASO手术患儿,术后早期死亡108例(12.5%)。753例术后随访,失访102例(13.5%,102/753)。651例完成随访,男352例,女299例,中位随访7.23(4.74,9.37)年。66例(10.1%,66/651)远期手术治疗,4例(6%,4/66)手术死亡。TGA/IVS 241例,手术24例(10%);TGA/VSD 256例,手术23例(9%);TBA 126例,手术18例(14.3%);Ⅱ-ASO 28例,手术1例(3.6%)。手术原因包括:肺动脉扩大成形36例(死亡2例),肺动脉内支架置入2例,右心室流出道梗阻(RVOTO)纠治10例,主动脉瓣成形2例,主动脉瓣置换5例(死亡2例),主动脉吻合口狭窄纠治4例,左心室流出道梗阻(LVOTO)纠治3例,VSD残余分流修补2例,主动脉缩窄(CoA)纠治2例。结论ASO手术的早期死亡比例仍然偏高,较欧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ASO术后的远期随访需关注肺动脉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 标签: 大动脉调转术 术后早期死亡比例 随访 再手术
  • 简介:摘要外泌体是细胞主动分泌的囊泡样物质,可以转运蛋白质、细胞因子以及微小核糖核酸等物质参与细胞间通讯等过程,进而发挥调控相应受体细胞功能的作用。细胞在受到一定刺激时,分泌的外泌体数量以及转运物质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急性心肌梗死后通常通过溶栓或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实现灌注治疗,而灌注后心肌损伤是血管通后的常见现象,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尚无针对心肌缺血灌注损伤的有效的防治措施。研究发现,外泌体在心肌缺血灌注损伤炎性反应、血管再生、氧化应激、心室重塑以及心肌细胞凋亡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因此具有巨大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外泌体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 炎症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肝缺血灌注大鼠外泌体对小胶质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2~3周龄,体重20~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0):假手术组(S组)和肝缺血灌注组(I/R组)。取S组及I/R组大鼠血清,使用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将PKH26标记的外泌体与小胶质细胞共孵育6 h,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外泌体的摄取。将原代小胶质细胞以5×105个/ml的密度接种于6孔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对照组(C组)、107个/ml肝缺血灌注外泌体组(107组)、108个/ml肝缺血灌注外泌体组(108组)和109个/ml肝缺血灌注外泌体组(109组)。依次给予相应浓度肝缺血灌注外泌体共孵育6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微粒蛋白(ASC)、裂解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leaved-caspase-1)和消皮素D(GSDMD)的表达。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原代小胶质细胞分为3组(n=24):对照组(C组)、假手术外泌体组(S-exosome组)和肝缺血灌注外泌体组(I/R-exosome组)。S-exosome组和I/R-exosome组分别给予108个/ml的S组、I/R组外泌体孵育6 h。采用RT-PCR法检测NLRP3、ASC和GSDMD mRNA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IL-18、IL-1β和TNF-α的浓度。结果肝缺血灌注外泌体与小胶质细胞存在共定位。108个/ml和109个/ml肝缺血灌注外泌体上调NLRP3、ASC、GSDMD和cleaved-caspase-1的表达(P<0.01)。与C组和S-exosome组比较,I/R-exosome组NLRP3、ASC和GSDMD mRNA的表达上调,上清液IL-18、IL-1β和TNF-α的浓度升高(P<0.01)。结论肝缺血灌注大鼠外泌体可促进小胶质细胞焦亡。

  • 标签: 再灌注损伤 外泌体 小神经胶质细胞 细胞焦亡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症及其导致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骨质疏松性骨折后2年内是骨折的高风险时期,更是骨折二级预防的关键窗口期。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骨折后的时间间隔及骨折部位等诸多因素影响骨折发生,因此传统的骨折风险评估工具并不适用于骨折风险评估,新兴的骨折风险评估工具已有初步报道。随着骨折联络服务(fracture liaison services,FLS)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综合管理策略在骨折管理中行之有效,可提高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确诊率、治疗率和药物依从性,降低骨折风险。但目前全球范围内存在多种不同模式的FLS项目,部分国家及地区的临床医生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后的管理缺陷存在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骨折风险仍然迫在眉睫。通过系统性阐述骨质疏松性骨折后骨折的最新现状、影响骨折的危险因素及新兴的骨折风险评估工具,从规范化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开展多学科协助的FLS以及重视早期、个性化的康复治疗三个方面梳理骨折的防治管理策略,以期为我国骨质疏松性骨折后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肌缺血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 MIRI)是心肌梗死后早期溶栓、冠状动脉介入等灌注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如何有效减轻MIRI一直是医务工作者的重要关注点。吗啡除镇痛作用外,可以激动心脏及心脏以外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上的阿片受体引发心肌保护效应。文章综述了近年来中枢(侧脑室、鞘内和头端延髓腹外侧区水平)吗啡预处理调控多种介质(腺苷、降钙素基因相关肽、P物质等)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以期为吗啡应用于临床改善MIRI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 侧脑室注射 鞘内注射 吗啡 预处理 心肌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肠内营养患者喂养综合征发生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时间段内在本院ICU治疗的200例患者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分组,分组依据为患者是否发生喂养综合征,根据两组患者分组后的各项资料来比较导致喂养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营养风险评估量表2002评分、白蛋白浓度、前白蛋白浓度、是否存在糖尿病史、喂养途径、肠内营养液温度以及蛋白质摄入情况、热量摄入情况和喂养速度等都是导致肠内营养患者出现喂养综合征的主要因素。结论:当前医护人员需要对ICU肠内营养患者的喂养状况进行密切的关注,提升喂养护理质量,降低喂养综合征的发生几率。

  • 标签: ICU肠内营养 再喂养综合征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优质护理给输卵管堵塞患者接受通治疗时进行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截取我院2020年3月-2022年6月期间接收的输卵管堵塞患者58例,使用电脑随机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输卵管通状况、术后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的实验结果,研究组的输卵管通率、 术后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介入治疗输卵管堵塞通中采取优质护理措施疗效确切,其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 标签: 优质护理 输卵管堵塞再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出院后30天住院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6-2021.6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记录全部患者出院后院外治疗依从性、心率、血压、血糖、血脂、吸烟、体重、饮食及运动等情况。统计出院后30天住院患者,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50例患者30天住院患者48例,住院率为32.00%(48/150)。住院组与未住院组年龄、性别、出院时心功能、血脂、血压、血糖、体质指数等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定期随诊、吸烟、遵医嘱服药、健康饮食、有氧运动差异明显(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30天的住院率较高,导致患者住院的主要因素包括治疗依从性差、不遵医嘱服药、未戒烟、饮食不合理等,因此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指导,做好预防措施,降低住院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30天再住院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手术治疗60岁以上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岁以上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共4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相关患者在腹腔镜胆道手术治疗过程中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本批次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2.62±5.42)min,出血量为(38.54±4.83)ml,住院时间为(4.71±2.42)d,并发症发生率为2.27%,有效率为93.18%。结论:腹腔镜胆道手术在60岁以上患者群体之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再手术 60岁以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卡托普利试验(CCT)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诊断中的价值及适宜切点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纳入所有完成了筛查、CCT和氟氢可的松试验(FST)的PA高危患者,利用随机数法从单侧PA患者中随机抽样,使纳入分析的单侧PA在PA中的比例达35%,基于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醛固酮浓度(PAC)和肾素浓度,以FST作为PA的诊断标准,构建CCT诊断P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CCT的诊断价值和适宜切点。结果纳入PA共400例,原发性高血压(EH)143例。CCT后PAC 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6(0.83,0.89),显著高于CCT后醛固酮/肾素浓度比值(ARR)及试验前后PAC抑制率的AUCROC[0.78(0.74,0.82),0.62(0.56,0.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CCT后PAC 110 ng/L作为PA的诊断切点时,敏感度为73.25%,特异度为79.02%。分别联合ARR和PAC抑制率并未提高CCT后PAC的诊断效能(P>0.05)。结论CCT是较好的PA确诊试验,推荐立位、50 mg CCT后2h PAC 110 ng/L为适宜诊断切点。

  • 标签: 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 卡托普利试验 敏感性与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血钙骨代谢状态的变化及骨折的风险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骨四科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26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脊柱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血钙、PINP、β-CTX水平变化情况,随访术后再发骨折情况,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钙、PINP、β-CTX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再发骨折中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5.77%(249/260);治疗后,患者血钙、PINP、β-CTX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较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术后再发骨折81例(31.15%),未再发骨折179例(68.85%)。单因素分析两组年龄、性别、BMI、外伤史、基础疾病、手术椎体部位、手术椎体节段、脊柱矢状面后凸矫正角度、骨水泥注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史、术前骨折椎体数、手术椎体数、血钙、PINP、β-CTX、骨折压缩率、椎体高度恢复率、强化椎体数、骨水泥渗漏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再发骨折相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史、术前骨折椎体数、手术椎体数、骨折压缩率、椎体高度恢复率、强化椎体数、骨水泥渗漏、血钙、PINP、β-CTX均是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血钙预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再发骨折AUC为0.820,95%CI为0.770~0.871,截断值为2.12 mmol/L;PINP预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再发骨折AUC为0.915,95%CI为0.873~0.957,截断值为45.51 ng/ml;β-CTX预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再发骨折AUC为0.973,95%CI为0.957~0.988,截断值为463.29ng/ml。结论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中应用脊柱后凸成形术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钙、PINP、β-CTX水平,血钙、PINP、β-CTX水平对术后再发骨折具有一定监测价值。

  • 标签: 脊柱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骨折 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 1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小鼠脑缺血灌注早期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信号通路与铁自噬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24只,6~8周龄,体重21~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灌注损伤(CIRI)组、CIRI+cGAS抑制剂组(CIRI+RU组)和CIRI+cGAS抑制剂+过表达核受体辅激活因子4(NCOA4)组(CIRI+RU+LV-NCOA4组)。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法制备CIRI模型。CIRI+RU组于灌注前10 min腹腔注射cGAS抑制剂5 mg/kg;CIRI+RU+LV-NCOA4组于MCAO前7 d脑室注射NCOA4过表达慢病毒(1×109 TU/ml)2 μl,其余操作同CIRI+RU组。灌注6 h后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随后处死小鼠并取脑,TTC法检测脑梗死体积,TBA法检测MDA含量,WST-1法检测SOD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cGAS、STING、NCOA4、铁蛋白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CIRI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增加,脑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cGAS、STING、NCOA4和LC3B表达上调,铁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CIRI组相比,CIRI+RU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减小,脑组织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cGAS、STING、NCOA4和LC3B表达下调,铁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CIRI+RU组相比,CIRI+RU+LV-NCOA4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增加,脑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NCOA4和LC3B表达上调,铁蛋白表达下调(P<0.05),cGAS和STING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GAS-STING信号通路可促进铁自噬的过度激活,增强氧化应激,进而诱发小鼠早期CIRI。

  • 标签: 核苷酸基转移酶类 膜蛋白质类 再灌注损伤 铁自噬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疗效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质量和结局指标证据质量。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2月28日有关中药治疗AECOPD的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文献,分别采用AMSTAR2量表、GRADE工具、PRISMA声明进行方法学质量、证据质量及报告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15篇系统评价文献,包含85个结局指标。AMSTAR2量表评价结果显示,9篇为低质量文献,6篇为极低质量文献。GRADE分级结果显示,23个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为中等,30个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为低,32个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为极低。PRISMA声明结果显示,报告质量均相对完整。结论中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AECOPD的临床疗效,但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及证据质量普遍偏低。今后研究者应规范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撰写,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真实可靠的循证依据。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中药 系统评价再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在小儿胆总管囊肿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手术中的应用经验,初步探讨其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收集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普外腔镜中心因胆总管囊肿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接受机器人辅助手术的7例患儿临床资料,男4例,女3例,月龄31~156个月,7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伤,其中5例患儿表现为腹痛,1例患儿表现为黄疸,1例患儿表现为腹痛伴发热。结果共有7例患儿因胆总管囊肿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接受机器人辅助下手术,手术时间(62. 4±22. 9)min,术中估计出血量(4. 6±1. 6)ml,术后开始进食时间(3. 1±0. 4)d,术后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4. 6±1. 0) d,术后住院时间(6. 7±0. 8) d。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肝功能明显改善,术后恢复良好,随访时间3个月,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胆总管囊肿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手术安全可靠,操作精准灵活,并具有微创、美容等优势,整体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胆总管囊肿 达芬奇机器人 吻合口狭窄 再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BX7抑制剂(UNC3866)对肾脏缺血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成年雄性小鼠分为六组:假手术组、缺血组(IR组)、缺血+二甲基亚砜(DMSO)组、缺血+2.5 mg/kg UNC3866组、缺血+5 mg/kg UNC386组、缺血+10 mg/kg UNC3866组。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构建细胞缺氧复氧模型后将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组、缺氧+DMSO组、缺氧+UNC3866组。比较六组小鼠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的变化,采用HE染色及TUNEL染色比较六组小鼠的肾脏病理学改变以及损伤的组织病理学评分,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和体外培育细胞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相关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的Scr和BUN显著升高(P<0.05)。用不同浓度的UNC3866处理后,IR组的Scr和BUN水平以及Jablonski等级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在UNC3866处理后,IR造成的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出现了改善,以10 mg/kg浓度时改变最小,同时,IR造成的凋亡细胞数量减少,以10 mg/kg浓度效果最佳。IR损伤后小鼠肾脏组织中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及其mRNA的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提高(P<0.05),使用10 mg/kg的UNC3866处理后,IR组的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及其相关mRNA水平降低(P<0.05)。用HK-2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模型模拟肾脏细胞IR损伤后,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及相关mRNA水平显著提高,在培养基中加入UNC3866细胞后,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及mRNA的水平降低。结论CBX7抑制剂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来减轻肾脏IR损伤。

  • 标签: 再灌注损伤 CBX7 内质网应激
  • 作者: 吴伟强 李灵宝 陈福扬 黄星华 陈新 何武兵 柯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州 350001 福建省立医院急诊创伤外科,福州 350001,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州 350001,福建省急诊医学重点实验室,福州 350001,福建省立医院病理科,福州 350001,福建省立医院急诊创伤外科,福州 350001,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州 350001 福建省立医院急诊创伤外科,福州 3500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缺血预适应(IPC)模式对大鼠骨骼肌缺血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雄性SD大鼠,采用动脉夹夹闭一侧股动脉的方法构建大鼠骨骼肌IR损伤模型。IPC模式采用夹闭右侧股动脉10 min后松开动脉夹灌注10 min,重复3次进行预适应。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常规IR组、IPC即刻组、IPC24 h组、IPC48 h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常规IR组夹闭右股动脉3 h后松开动脉夹灌注3 h;IPC即刻组为预适应后即刻行常规IR组相同处理;IPC24 h组为预适应后缝合皮肤,放回笼中喂养24 h后行常规IR组相同处理;IPC48 h组为预适应后缝合皮肤,放回笼中喂养48 h后行常规IR组相同处理;假手术组钝性分离右股动脉但不夹闭。在灌注终点,收集胫前肌组织、腓肠肌组织和血清;计算胫前肌组织湿重/干重比值(W/D),评估组织水肿情况;HE染色后观察腓肠肌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并对腓肠肌组织损伤程度进行评分;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丙二醛(MDA)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腓肠肌组织中低氧感受器(EGLN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模式IPC后,组织水肿程度均较常规IR组减轻(P均<0.01),常规IR组、IPC即刻组、IPC24 h组、IPC48 h组W/D分别为6.05±0.19、5.70±0.12、5.25±0.13、5.50±0.08,高于假手术组的3.80±0.08(P均<0.01);与IPC即刻组、IPC48 h组比较,IPC24 h组水肿程度最轻(P<0.05或0.01)。假手术组肌纤维排列整齐,结构清晰,余各组肌纤维均出现不同程度损伤和炎性浸润。IPC即刻组、IPC24 h组、IPC48 h组的组织损伤程度评分总分分别为(8.15±0.15)分、(6.15±0.38)分、(6.90±0.19)分,低于常规IR组的(9.60±0.50)分,高于假手术组的(0.16±0.16)分(P均<0.01);与IPC即刻组比较,IPC24 h组、IPC48 h组组织损伤程度评分总分降低(P<0.05或0.01),但IPC24 h组与IPC48 h组组织损伤程度评分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检测显示,不同模式IPC后,血清TNF-α、IL-1β、MDA水平较假手术组升高(P均<0.01),从高到低依次为常规IR组、IPC即刻组、IPC48 h组、IPC24 h组、假手术组;与IPC即刻组、IPC48 h组比较,IPC24 h组IL-1β、TNF-α、MDA水平降低(P均<0.05)。qRT-PCR检测显示,EGLN1 mRNA表达由高到低依次为常规IR组、IPC48 h组、假手术组、IPC即刻组、IPC24 h组;与常规IR组、IPC即刻组、IPC48 h组比较,IPC24 h组EGLN1 mRNA表达下降(P均<0.01)。不同模式IPC后,HIF-1α 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增加(P均<0.01),由高到低依次为IPC24 h组、IPC即刻组、IPC48 h组、常规IR组、假手术组;与常规IR组、IPC即刻组、IPC48 h组比较,IPC24 h组HIF-1α mRNA表达升高(P<0.05或0.01),IPC即刻组与IPC48 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缺血预适应模式能够通过减轻组织水肿、炎性症状和氧化应激反应等,减轻大鼠骨骼肌IR损伤,其中IPC后灌注24 h模式减轻IR损伤的效果相对最佳;EGLN1、HIF-1α可能参与IPC减轻大鼠骨骼肌IR损伤的过程。

  • 标签: 缺血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 肌,骨骼 炎症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是最常见的脆性骨折。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OVCF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椎体骨折作为OVCF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发生率高,且骨折后的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沉重的身心及经济负担。如何有效防治椎体骨折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临床问题。椎体骨折不仅受患者自身因素影响,还与OVCF治疗因素相关,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笔者从患者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和治疗因素三方面对OVCF患者椎体骨折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降低椎体骨折发生率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脊柱骨折 再损伤
  • 简介:摘要以“伤”为特征的群体性伤害具有突发性、群体性、惨烈性及造成损失巨大的特征,其防控手段与传染性疾病完全不同。因此,迫切需要建设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学科体系。基于国家对创伤防治的重大需求及以往提出的初步观点,笔者就构建以“伤”防治为特征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学科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科体系建设的基本要素、初步实践经验及一些新认识进行深入讨论,希望进一步完善以“伤”防治为特征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学科体系构建和实践,为健康中国建设和社会经济高效发展服务。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急救医学 学科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 经鼻高流量吸氧对气管插管患者脱机拔管后插管率的影响分析。方法 于本院收治气管插管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收集时间为2019年5月—2020年5月,计算机随机均分为两组(各40例),脱机拔管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面罩或鼻导管吸氧以及经鼻高流量吸氧,对比两组插管率及住院治疗时间。结果 观察组插管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气管插管患者脱机拔管后予以经鼻高流量吸氧可确切降低插管率,缩短后续治疗时间,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经鼻高流量吸氧 气管插管 脱机拔管 再插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