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社区青少年遭受不法侵害后,痛苦、紧张、恐惧、愤怒等情绪是被害人及其家属的正常反应。有些被害人及其家属很难从已经发生的犯罪事件中解脱冉来,心理上的痛苦与日俱增。因此,对被害人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使其恢复正常生活是十分必要的。受害者心理疏导的途径和渠道很多,

  • 标签: 社区青少年 犯罪被害 心理疏导 被害人 不法侵害 犯罪事件
  • 简介:<正>1981年英国出了第七十一版的《人人法律顾问》(由诉状律师编)。其中有一章节介绍了英国有关青少年的立法(现行的《1933年青少年法》)。《1933年青少年法》有条文109条和附表6个。1938、1952、1956、1958、1963和1969年又通过了它的修正法。兹联系有关法律,将该法简述如下(除另有说明者外,"少年"系指未满14岁者、"青年"系指满

  • 标签: 青少年法 少年犯 少年法庭 监护人 有期徒刑 罚金
  • 简介:偶像崇拜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青少年由于其自身所在的年龄阶段和社会环境,他们的偶像崇拜又具有不同特征和原因.本文将以青少年这一群体为出发点,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试对这一问题作出分析.

  • 标签: 青少年 偶像祟拜现象 犯罪心理 社会心理学 需求心理
  • 简介: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几乎随时可以发现: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少年大都过份追求衣着、饮食、娱乐。而且衣着以怪诞、妖艳为美,饮食以狂吃烂醉为快,娱乐以感官刺激为主。特别是前一段时间盲目宣传“提倡高收入、高消费”,更使得这种不健康的追求涂上了“合理合法”的色彩。笔者认为:人的行为是其心理的外化,犯罪人的异常消费倾向是与其犯罪心理直接相关的。青少年“需要面前无法律”的消费观是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重要心理根源。

  • 标签: 青少年犯罪 消费倾向 犯罪心理 司法实践 感官刺激 人的行为
  • 简介: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必须恰当地运用法律、行政、道德、教育这四种手段,对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进行有效控制,使他们健康成长。

  • 标签: 青少年 违法犯罪 控制
  • 简介: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消极因素是产生青少年犯罪的根源,而家庭缺陷则是青少年犯罪的最基本原因.家庭缺陷表现在:情感、教育、结构、文化、伦理五个方面.家庭缺陷的有无及其程序与青少年犯罪可能性大小成正比关系,家庭缺陷通过对青少年人格发展、心理性格、人生观及社会适应力的影响而致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充分认识家庭在预防、减少青少年犯罪中的作用、地位,夯实婚姻基础,强化家庭教育功能,丰富家庭文化活动,建立新型文明的家庭伦理关系,对于建立和谐、幸福、康乐的家庭,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社会适应力 家庭教育 人格发展 青少年犯罪 学校 消极因素
  • 简介: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成为当前的一种社会问题,许多家长、教师都为此苦恼,学生本人更要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本文就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特征、危害、原因及其干预等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青少年心理 网络成瘾现象 道德失范 特征 危害性
  • 简介: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在青少年性教育方面我们一直坚持“无师自通”的理念,由此造成广大青少年性实践与性教育的严重脱节。青少年因为性知识缺乏、性心理扭曲、性道德滑坡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足以让我们警醒,它们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值得全社会予以关注。

  • 标签: 青少年 性教育 缺失
  • 简介:青少年犯罪问题日显严峻,预防控制青少年犯罪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除原有的预防措施之外,还应针对青少年生活的社区特点,重视社区在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中的作用,加强社区建设,构建青少年犯罪社区多层次预防机制.

  • 标签: 青少年犯罪 社区因素 社区预防
  • 简介:青少年的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斟扰法学理论界与教育部门的一个难题,同时也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维持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前,各地的青少年犯罪现象越来越突出,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之所以重要的因为:

  • 标签: 青少年犯罪现象 犯罪心理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社会关注 社会稳定 犯罪问题
  • 简介:加强学校、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五、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策略对于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中

  • 标签: 犯罪预防 青少年犯罪
  • 简介:从2008年9月1日起,上海市中小学将普遍实行“三课、两操、两活动”制度,并广泛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与此相配合,该市正从设施、安全和人员等方面入手,为青少年走到户外消除障碍。有关部门正计划结合公共绿地和住宅小区的建设、改造,

  • 标签: 青少年 户外 体育运动 住宅小区 公共绿地 中小学
  • 简介: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地域认同和政治认同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有高度的民族、文化、地域以及政治认同,就会高度认同其国家,反之,则会导致陷入严重的国家认同危机。国家认同的不足和缺失会导致他们无法包容和尊重内地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而影响“一国两制”的实践。构建青少年的国家认同,下仅要在初中国史教材中增加国家认同对象,还要加强国民教育,促进两地青少年文化交流。

  • 标签: 青少年 国家认同 初中国史教材 国民教育 文化交流
  • 简介:青少年犯罪的预防,《犯罪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版 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青少年犯罪与其他犯罪一样,一、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

  • 标签: 浅谈青少年 犯罪预防 青少年犯罪
  • 简介:香港特区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关注青少年资优教育问题,通过吸取海外经验,结合本土特点,在近十年内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形成了独具香港地区特色的校本全班式、校本抽离式和校外支援相结合的三层资优推行模式。香港青少年资优教育以追求优质教育、因材施教为推行目的和原则,具有兼顾基础、逐层拔尖的推行模式特点,以及多元化的学生甄选方式和弹性化的安置方式与课程教学形式,并表现出与普通教育融合的取向。

  • 标签: 香港 青少年 资优教育
  • 简介:我国青少年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80%,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主要在于其特殊的个性条件,对于青少年犯罪来说

  • 标签: 原因探讨 犯罪原因 青少年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