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参与式预算是企业分权式民主管理在预算管理中的具体运用,对于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究竟参与式预算对组织绩效会产生何种影响,国内外文献并没有一致的结论,且大多研究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本文在回顾上述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析二者关系的框架,一是认为参与式预算与组织绩效之间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并试图从正面、直接的角度对二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加以讨论;二是基于心理学理论基础,进一步探讨参与式预算对组织绩效的非线性影响的路径传递,即弄清预算参与水平与组织绩效间的非线性关系是存在于预算参与水平到中介变量之间,还是中介变量到组织绩效之间,又或者是这个影响关系都是非线性的。

  • 标签: 参与式预算 绩效 心理学机制 内部风险管理
  • 简介:我国大陆地区主要通过行政干预矫正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目前未成年人犯罪性质团伙化、暴力化以及低龄化的现象表明行政干预的效果并不理想。我国台湾地区以司法干预为主对不良行为进行干预,将具有不良行为且有犯罪倾向的未成年人界定为少年虞犯,通过设置多样化的干预措施以及配备专门的观护人员矫正不良行为,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本文从比较的视角出发,梳理台湾地区少年虞犯的立法与实践,分析大陆地区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干预模式之不足,从实体法以及程序法两方面对司法干预的构建提出建议。

  • 标签: 未成年人 不良行为 司法干预
  • 简介: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发展问题,是我国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典型表现,主要原因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成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实践证明,基于"增能"和"优势"视角给予留守儿童心理关护,是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的一次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 标签: 农村留守儿童 心理关护 行动研究 增能 优势
  • 简介:有效辩护制度,以辩护权的充分享有为前提,强调被追诉人有权获得达到一定质量标准的刑事辩护。死刑案件由于其刑罚的不可逆性,被追诉人应当有权获得相比普通的刑事案件更为有效的刑事辩护。近年来,随着人们(包括刑事被追诉人)对自身合法权益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新刑诉法在建立和完善我国刑事辩护制度中的突出努力,死刑案件中辩护律师的参与度大大提高,辩护权的行使空间也空前增强。但是,实践中死刑辩护的有效性却并无太大提高,死刑辩护的质量也并不尽如人意。死刑辩护律师不能提供有效的辩护,不仅变相侵害了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使得庭审流于形式,而且也不利于法官“兼听则明”防止冤假错案的产生。但是,受一些错误理念的影响,实践中法官们往往对死刑辩护中律师的不称职行为选择“视而不见”或表示“束手无策”。因此,作为一名战斗在死刑案件审判一线的刑事法官,笔者以所在法院因辩护人违反程序规定而被发回重审的两个案件为起点,试图通过对所在中级法院近四年内审理的一百余件死刑一审案件的辩护情况进行考察,从而更全面的展示当前死刑辩护的现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试图从一名法官的思考中探寻促进死刑案件有效辩护的路径。笔者认为法官应当在实现死刑有效辩护的漫漫征途中从积极为辩护律师的辩护行为提供保障以及对辩护律师的无效辩护行为进行干预两个方面有所作为。

  • 标签: 死刑案件 有效辩护 中级法院 一审案件 法官 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