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细节管理对ICU危重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将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择70名 ICU病房内收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两组均分,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强化细节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恢复状况更为良好,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更低,同时不良情绪评分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针对ICU病房内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将强化细节管理护理方案应用于其中,能够有助于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并改善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强化细节管理 安全事件 ICU危重患者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分析暴发性急性胰腺炎用药方案,探讨临床药师对暴发性急性胰腺炎的药学监护点。方法对1例暴发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师可在有效循环血量、营养支持、胰腺休息及抗感染药物等方面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避免潜在的用药风险。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暴发性急性胰腺炎药物治疗,有利于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 标签: 暴发性急性胰腺炎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 简介:目的本文主要是分析人文关怀护理在重症监护室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治疗的88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群体,将研究群体采取盲目分组的方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4例患者,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方式,比较常规组和实验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结果通过对比实验组患者的抑郁与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将人文关怀理念应用于重症监护室中可以有效的使患者治疗信心更加坚定,有利于维护护理工作人员于患者之间友好关系,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由此可见,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 标签: 人文关怀 重症监护室 护理 效果
  • 简介:目的在药物流产前后进行有效的B超监护,根据宫腔内超声声像图,结合临床,提示临床医师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从而提高药物流产的安全有效性。方法总结我站2005年15月药物流产患者131例B超监护以及药流效果观察结果。药物流产前B超检查:确诊宫内妊娠。药物流产后B超检查:用药一周内排出胎囊,阴道出血淋漓不止者,两周内B超检查;用药后一周内未见胎囊排出者,即行B超检查。结论在药物流产前后进行有效的B超监护,能够准确诊断宫内妊娠和测量孕囊平均直径推算孕龄,选择安全有效的终止早孕的方法,校正药物流产的安全有效性,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B超 药物流产 监护
  • 简介: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常见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方法:收集某大型三甲医院2005年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致病菌,药敏测定采用CLSI所提供的标准K-B法及其判读标准。结果: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05年共分离致病菌300株,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占41.00%和15.33%,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占7%~9%。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65%,不动杆菌属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超过50%,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迭95.65%,同时对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以及四环素高度耐药。结论:重症监护病房的主要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均存在严重的多重耐药现象。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院内感染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比较早期不同营养支持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ICU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住院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肠外营养组与肠内营养组,各33例。肠外营养组予以早期完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肠内营养组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d、治疗21d血清蛋白水平、体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治疗7d、治疗21d两组患者血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d肠外营养组血清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治疗7d、治疗21d两组患者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d肠外营养组体质量低于治疗前(P〈0.05)。肠外营养组消化道出血、腹泻、呕吐、肠道感染、苏醒后拒食发生率高于肠内营养组(P〈0.05)。结论较早期完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ICU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更好,可减少患者体质量丢失,改善营养状态,且并发症少。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早期营养支持 治疗结果
  • 简介:1例62岁女性患者,因左侧肢体麻木、无力2d入院,诊断为脑梗死。因患者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暂予降血压、改善循环治疗。患者所用药物中,马来酸桂哌齐特及酒石酸美托洛尔说明书中标注有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建议更换同类药物,避免加重血小板减少症状、增加出血风险。患者所用静脉液体中,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及前列地尔注射液发生静脉炎的不良反应报告较多,临床药师每日询问患者输液时及输液后有无血管输注部位肿胀、疼痛等反应,及时发现了患者静脉炎的不良反应并建议停药处理。经过治疗,患者肢体麻木、无力情况改善,好转出院。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活动性出血,血常规检查与既往相比未出现明显变化。

  • 标签: 脑梗死 血小板减少 药学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约束对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入选的64例患者基于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约束带按照常规方法对患者上肢或四肢加强保护性约束;试验组采取个体化的约束方式,主要体现在约束方法、位置、约束时间以及约束工具的使用,并做好约束过程中的监督;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良好,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个体化 约束 重症监护室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危重症病房的临床应用。方法2004年6月至2007年]2月在内科CCU病房运用CRRT治疗内科危重病例42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原发基础疾病以及治疗前的肾功能等临床特点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25例度过疾病的急性期,存活率为59.62%,17例在急性期死亡,死亡率为40.48%;死亡组患者的平均年龄(74.2±18.5)明显大于存活组(64.7±18.7),但并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497)。结论CRRT能明显提高危重病人的生存率,为原发病治疗和营养支持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临床应用 危重监护病房 内科 CRRT治疗 急性期死亡
  • 简介:1例78岁女性患者,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治疗,入院时合并有高血压病和2型糖尿病。给予扩张冠状动脉、抗血小板、降压等治疗,并于入院第3天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情况稳定。针对患者心绞痛发病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能缓解,高血压药物控制血压效果不佳,行乙醛脱氢酶(ALDH)和高血压药物相关基因检测,作为选用和调整药物依据。患者ALDH为WM(GA)型(低活性),其含服硝酸甘油效果差,不能作为急性心绞痛的治疗药,必要时含服速效救心丸;高血压药物相关基因检测显示,患者对β受体阻滞剂的代谢酶活性低,对ACE抑制剂(ACEI)和AT1受体阻断药(ARBs)敏感,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经合理优化治疗方案,患者血压及血糖控制稳定,病情好转出院。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药物相关基因检测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 简介:1例71岁女性患者,因"间断高热、寒战、呕吐2个月余加重1周"入院,既往曾3次行胆囊手术,入院诊断为急性胆管炎。入院后禁食水、胃肠减压,行胆总管探查及引流术,给予抗感染、预防应激性溃疡、保肝及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临床药师对该患者进行全程药学监护,在抗感染治疗方案的调整、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及保肝药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用药建议,与医生积极沟通并得到了认可。经过18d的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 标签: 急性胆管炎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 简介:在重症监护室,随着呼吸机的广泛使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已成为机械通气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1].现对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综合性重症监护室VAP41例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了解细菌分布和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并探讨防治对策.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细菌培养 药敏实验
  • 简介:目的探讨丁螺环酮治疗重症监护室患者焦虑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22例重症监护室焦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1例。治疗组给予丁螺环酮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焦虑量表(HAMA)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SAS、HAMA评分(28.61±5.56)、(8.15±2.45)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64.49±7.40)、(30.52±8.5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AS、HAMA评分(29.05±5.69)、(8.36±2.46)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64.64±7.25)、(30.13±8.3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HAMA、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凝血五项及肝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螺环酮对于治疗重症监护室焦虑障碍的患者是安全的、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丁螺环酮 焦虑症 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2月~2021年3月为限,对92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呼吸衰竭重症患者进行研究,对其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n=46)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n=46)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整体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 护理效果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84例新生儿患儿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个性化护理,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效果较佳,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儿更快康复出院。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病房 个性化护理 满意度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循证护理对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气道患者实施护理的意义。方法:试验者是2020.01至2022.12在医院行气管切开气道术治疗的ICU危重症患者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作相同例数的2组,护理方案分别为常规护理指导与循证护理,比对不同护理方案下各项护理指标间差异。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循证护理进行干预,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同时,还能增加患者满意度,适宜推广。

  • 标签: 气管切开气道 循证护理 重症监护室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接收的80例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为VAP组和非VAP组,分别40例。分析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结果:在年龄,患病史、昏迷、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气管切开、留置胃管因素上两组具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接收的80例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为VAP组和非VAP组,分别40例。分析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结果:在年龄,患病史、昏迷、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气管切开、留置胃管因素上两组具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循证护理对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气道患者实施护理的意义。方法:试验者是2020.01至2022.12在医院行气管切开气道术治疗的ICU危重症患者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作相同例数的2组,护理方案分别为常规护理指导与循证护理,比对不同护理方案下各项护理指标间差异。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循证护理进行干预,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同时,还能增加患者满意度,适宜推广。

  • 标签: 气管切开气道 循证护理 重症监护室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