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康复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早期康复护理对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康复的影响分析

鲍霁,徐芳,吴星星,邹亮,胡楠,黄巧英

孝感市中心医院  湖北孝感  432000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2月~2021年3月为限,对92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呼吸衰竭重症患者进行研究,对其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n=46)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n=46)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整体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对呼吸衰竭重症患者的护理中,对提升整体的护理效果具有积极影响,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率

呼吸衰竭是由于换气功能障碍导致气体不能进行有效交换,从而引起的一系列机体代谢紊乱和身体功能障碍的综合症[1]。临床常表现为心率加快、呼吸困难、昏迷、血压升高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的护理工作,要从饮食、运动、生活方式、心理情绪等多方面进行干预。本文选取在2020年2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的92例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进行研究,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康复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0年2月~2021年3月为限,选取92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n=46)配合常规护理,实验组(n=46)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年龄为30~65岁之间,平均年龄(48.89±1.79)岁;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2例。观察组患者年龄为31~66之间,平均年龄(49.67±1.89)岁;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1例。组间资料对比,P>0.05,可进行研究,且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1)对患者基础病情进行观察;(2)监测患者生命体征;(3)日常清洁护理等。

实验组予以急诊护理干预,主要包括:(1)监护病房护理: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的护理环境,定期对监护病房内的医疗设施进行消毒检查,对病房内的光照、温度、湿度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以降低病房环境因素对患者带来的影响。(2)制定早期护理康复方案:护理人员根据呼吸衰竭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进展进行专业的评估,评估完成后制定短期的康复训练计划,定期根据患者的完成度和活动量进行更新,密切关注护理方案的实施进度及训练效果。(3)气道护理:加强对呼吸衰竭重症患者呼吸道的护理,使患者的呼吸道在护理期间持续保持通畅、舒适的状态。当患者呼吸道中存在粘稠物时,护理人员可协助患者进行翻身、拍背、咳痰。对存在严重呼吸障碍无法自行咳痰的患者,可遵医嘱为其提供适量茶碱类药品以辅助患者顺利排痰。(4)吸氧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在吸氧护理之前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提前沟通,做好氧疗前的各项身体评估,包含但不限于对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情况等进行监测,以保证患者在吸氧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性。(5)肢体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卧床及离床的肢体训练,护理人员应每天指导患者进行坐立位的练习,帮助严重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被动训练和按摩。每天进行2~3次训练,每次训练时间应不少于20分钟。离床训练要根据患者的身体康复状态,指导患者进行站立和行走的训练,循序渐进的延长行走时长和活动范围,以增强患者体能和肢体灵活度。(5)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及时找出患者心理压力的根源,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为呼吸衰竭重症患者缓解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提升整体的治疗配合度。

1.3观察指标

(1)并发症情况对比:包括对胸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人数进行统计,计算出并发症总发生率。(胸部感染患者例数+深静脉血栓患者例数+神经肌肉功能障碍例数)/总例数=并发症总发生率。

(2)护理效果对比:包括对无效患者(护理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有效患者(护理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显效患者(护理后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人数进行统计,统计有效及显效人数占比,计算出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总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 25.0软件,以独立T检验处理计量数据(),以X2处理计数资料,p<0.05,差异显著。

  1. 结果

2.1护理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实验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并发症情况对比(n,%)

组别

胸部感染

深静脉血栓

神经肌肉功能障碍

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n=46)

5(10.86)

3(6.52)

2(4.34)

10(21.73)

实验组(n=46)

1(2.17)

1(2.17)

1(2.17)

3(6.52)

X2

6.763

p

<0.05

2.2护理效果对比

实验组护理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 护理效果对比(n,%)

组别

无效

有效

显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n=46)

10(20.58)

7(14.70)

29(64.70)

36(78.26)

实验组(n=46)

2(8.82)

6(5.88)

38(85.29)

42(91.30)

X2

8.734

p

p<0.05

3讨论

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护理干预虽不能改变疾病给机体带来的损伤,但是能通过护理手段,增强患者的体质和肢体功能,提升患者的康复信心和生活质量[2]。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的配合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预防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本文研究结果如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实验组护理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即在对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多种不良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从护理效果对比分析,实验组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对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护理服务,有利于保证整体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影响,能够有效降低胸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月.早期康复护理在呼吸衰竭患者康复期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7):204-206.

[2]王曦.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