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性,72岁,因高血压7余年,突发意识不清7小时余就诊。入院时对患者进行了动态心电图检查:图1示各导联均未见窦性P波,

  • 标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传导阻滞 反复博动
  • 简介:脑梗死后可出现人格改变[1],特别是合并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2]。但急性脑梗死所致人格改变,国内外罕有报道。我院近期成功诊治1例以人格改变为主要表现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ofthebasilarsysdrome,TOBS)患者,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进展性卒中 人格改变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卧床患者压疮治疗的影响。方法该临床研究所选的研究对象为我社区发生压疮的卧床老年患者,入选时间为2015年至2017年,共计纳入80例,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根据其压疮等级给予相应的治疗,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配合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90.0%,比对照组患者67.5%,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压疮恢复情况比较,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创面直径缩小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新鲜肉芽生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卧床患者在压疮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压疮治疗效果,利于患者的快速恢复,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综合护理 社区老年卧床患者 压疮
  • 简介:长期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炎症是机体对损伤的一种基本的生物学反应。然而,新近的研究发现,炎症同时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炎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的所有阶段并与冠心病的不同临床状态与临床表现形式有关。

  • 标签: 炎症机制 心脏X综合征 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表现 生物学反应 冠心病
  • 简介:患者男,73岁。因“发作言语不清,伴右侧肢体无力”,于2007年2月24日收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入院后体检:血压130/70mmHg,双侧瞳孔2—3ml/l,对光反射迟钝;肌力:左上肢Ⅴ级,右上肢Ⅳ级,左下肢Ⅴ级,右下肢Ⅲ级,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患者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30年,长期Ⅵ服“缬沙坦80mg和美托洛尔25mg,2次/d”降压。2000年,患者曾患“左侧枕叶梗死”。2002年9月、2003年5月、2006年3月患者多次因“脑供血不足”入院。期间数次行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示左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图1)。

  • 标签: 脑供血不足 抗磷脂综合征 缺血事件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原发性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探讨下颌阻生智齿运用综合法拨除术中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局麻下采用以高速涡轮牙钻去阻力为主,再根据阻生类别,分别结合挺出法、近中磨除法、劈开挺出法、倒冲法、拔除各类下颌阻生智齿1109例,对该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大部分阻生齿拔除术在30min内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正确拔除方法及掌握好防治对策可有效减少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中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牙槽外科 阻生齿 综合拔牙术
  • 简介:目的:探讨曲美他嗪(TMZ)与传统常规药物相结合对心脏X综合征预后的影响。方法:80例心脏X综合征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TMZ组(传统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TMZ20mg,3次/d),治疗1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及心功能检查,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TMZ组总运动时间[(7.90±1.45)min比(9.35±1.70)min],ST段下降lmm的时间[(5.30±1.43)min比(6.78±2.00)min]明显延长,ST段压低幅度明显减小[(0.89±0.30)mm比(0.61±0.20)mm],P均<0.05;心脏功能方面,搏出量[(67.99±11.77)ml比(74.05±7.58)ml]、左室射血分数[(50.13±11.05)%比(56.02±9.52)%]均明显增加(P均<0.01)。结论:TMZ能明显改善心脏X综合征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微血管性心绞痛 曲美他嗪 预后
  • 简介:动态心电图(DCG)作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非创伤检查手段之一已被广泛接受。为进一步探讨DCG在SSS诊断中的价值,本文对138例受检查者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1993年1月至1998年4月由临床拟诊窦性心动过缓和疑为SSS作DCG监测者共138例,其中男89例,女49例,年龄24-74岁(平均49

  • 标签: 病窦综合征 诊断 动态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动态心电图表现。方法选取15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1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分析两组24h总心搏、平均心室率、最慢心室率和最快心室率的差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和窦房阻滞检出率的差异;房早后间歇P'-P〉1800ms的差异。结果观察组24h总心搏、平均心室率、最慢心室率和最快心室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和窦房阻滞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房早后间歇P'-P〉1800ms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房早后间歇P'-P〉1800ms可作为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依据。

  • 标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房性早搏 房早后间歇
  • 简介:目的观察心室晚电位在阳性、阴性两种不同状态下患者室期前收缩(PVS)、室心动过速(VT)的发生率。方法对85例同时做心室晚电位和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的患者PVS、VT的发生率作临床回顾分析。结果85例中的心室晚电位阳性为35例(A组),阴性为50例(B组)。A组有多源、多形性PVS者8例(22.9%),B组有多源或多形性PVS者1例(2%),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A组VT7例(20%),B组VT2例(4%),差异有显著的意义(P〈0.05)。A组单纯PVS〉1%者为4例(11.43%),B组为2例(4%),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心室晚电位阳性患者其多源型多形性PVS、VT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两组单纯PVS的发生率无明显的差异。

  • 标签: 心室晚电位 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心动过速
  • 简介:目的评估Enterprise支架治疗老年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安全及有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火箭军总医院神经介入医学科接受Enterprise支架治疗的症状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且年龄≥60岁的患者55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60~81(66.4±8.0)岁。术前及术后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强化调脂治疗,采取多模态影像指导下的支架成形术,术后6个月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支架再狭窄情况,观察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及靶血管供血区脑卒中复发率。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100.0%,术前及术后即刻残留狭窄率(86.6±10.0)%、(29.9±13.2)%。围术期发生1例(1.8%)穿支脑梗死事件,术后随访期有1例脑出血,2例支架内急性闭塞,1例短暂脑缺血发作事件,术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3.6%。有36例(65.5%)患者接受了DSA复查,血管狭窄率为(34.3±22.8)%,8例(22.2%)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Enterprise支架治疗老年症状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是安全的,且能有效预防供血区脑卒中复发。

  • 标签: 支架 大脑中动脉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降血脂药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0岁,主因"头晕恶心1d"入院。患者晨起活动后感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未引起重视及就医,无明显心悸及胸闷憋气等症状,无黑矇晕厥,后患者乏力症状加重,下午就医,行头颅CT显示,双侧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脑桥多发性腔隙梗死灶。考虑脑梗死入院。入院后血压90/60mmHg(1mmHg=0.133kPa),心率155次/min。

  • 标签: 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 乏力症状 老年 入院后 临床资料 胸闷憋气
  • 简介:目的:探讨华法令、低分子肝素钙、硫酸氯毗格雷和尿激酶联合治疗人工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方法:32例人工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患者应用华法令、低分子肝素钙、硫酸氯毗格雷(机械瓣加用尿激酶)联合治疗,观察血压,心功能,凝血指标,血、尿常规及副作用。结果:经治疗8~20d后血栓消失21例(65.6%),明显缩小10例(31.3%),出现少量出血7例(21.9%),经及时处理后缓解,无严重出血。结论:华法令、低分子肝素钙、硫酸氯吡格雷和尿激酶联合治疗人工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安全有效。

  • 标签: 肝素 低分子 氯吡格雷 心房 血栓形成
  • 简介: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54例单纯代谢综合征患者、57例代谢综合征合并冠心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测定其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代谢综合征合并有冠心病的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显著高于单纯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同时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与血清胰岛素抵抗之间存在相关。结论血清游离脂肪酸可能是代谢综合征患者发展为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子。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血清游离脂肪酸 冠心病患者 水平并 合并 胰岛素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高频超声诊断肘管综合征并进行分度,通过分度选择治疗方法,探讨在选择最佳治疗方法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症状符合肘管综合征的患者167例,经过高频超声检查,计算其肿胀率,并分度分组,对不同分度组别予不同治疗方法,统计学分析相同分度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是否有差别。结果I度患者中,保守治疗具有较好疗效,II度患者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疗效。结论高频超声通过对肘管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并分度,对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临床冠心病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依从、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护理干预治疗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结果对照组56例患者依从较好,占74.7%,治疗效果达89.4%,观察组依从较好者占97.3%,且临床疗效达97.3%,其治疗依从与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分别为(47.5±4.7)、(44.7±4.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结合综合护理进行干预治疗,可以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综合护理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