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的临床效果,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432例患者进行探究分析,统计其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药物名称、用法和用量、用药的起止时间、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以及术后感染等情况。结果432例患者应用抗生共记5类,其中青霉素类和头抱菌素类抗生占主要地位;其中术前给药42例,术后给药390例;妇科患者发生术后感染12例,产科患者发生术后感染5例。结论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妇产科 围手术期 预防性应用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应用抗生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策略及其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80例,依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抗生治疗,对照组给予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复发率高于对照组,痊愈率低于对照组,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抗生治疗方法,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疼痛缓解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采取抗生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病情,但是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临床效果不如手术治疗的方法,因此,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合理的筛选。

  • 标签: 抗生素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手术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某地区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基因型和耐药基因变异的情况。方法选取本市2014年4月1日-12月31日22539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使用ELISA双试剂检测筛查出201份双阳性标本,然后通过荧光定量PCR筛查出99例HBV阳性标本,对其中45例病毒载量大于1000IU/ml的标本进行HBV耐药基因检测(PCR测序法)。分析本市HBV携带者基因型与耐药片段变异情况及其关联。结果45例全部为乙肝野生型,无耐药突变。乙肝分型结果显示45例中有43例为B型,占95.6%,2例为C型,占4.4%。乙肝B型的分型率明显高于C型的分型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56,P<0.05)。结论本市献血人群中HBV携带者的基因分型以B型为主,耐药基因主要是野生型,荧光定量PCR阳性的标本中有45.5%的病毒载量高于1000IU/ml,需要跟踪治疗,为预防和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变异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侵袭性牙周炎(AgP)基础治疗中不同时机口服抗生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AgP患者48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3组,分别为A组、B组和C组,3组均采取基础治疗,A组不采取药物治疗,B组在洁治后给予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治疗,C组在刮治后给予莫西林联合甲硝唑治疗,比较3组的短期疗效。结果C组出血指数的治疗8周、差值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附着丧失及探诊深度的差值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的4mm<PD≤6mm、PD≥7mm、根分叉位点的PD减小值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PD≥7mm的PD减小值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gP基础治疗中,刮治后口服抗生的短期疗效最为显著,对患者有利。

  • 标签: 侵袭性牙周炎 基础治疗 抗生素 短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奥美拉唑联合抗生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6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抗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6.67%;Hp转阴率90.00%,高于对照组66.67%(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抗生治疗,有利于减轻临床症状,提高Hp转阴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萎缩性胃炎 奥美拉唑 抗生素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