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加强护理干预,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10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个小组,各52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同时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以此为基础加强肠内营养护理。比较两组的相关营养指标及胃肠道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ALB、TP、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胃肠道不良反应率为9.62%,对照组为25.00%,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其营养状况,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实施效果良好。

  • 标签: 急性脑出血 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所收治的共计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入选的60例患者随机乱序均分为30例接受利多卡因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例接受胺碘酮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心功能均得到了有效改善,但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更佳,两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确切,能大幅度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确保患者的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加以探讨。方法:随机将本院一个年度内(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分为例数相等的两组,一组应用常规护理,一组应用循证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长于观察组,住院花费多于观察组(p

  • 标签: 循证护理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急性梗塞后抑郁患者给予肢体康复训练+认知心理护理干预后对其肢体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30例老年急性梗塞后抑郁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对病患给予基础护理干预)和研究组(常规组基础上,对病患给予肢体康复训练以及认知心理护理干预),各15例;比较两组患者HAMD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以及FMA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结果:护理前,研究组HAMD评分、FMA评分较常规组差异不明显(P

  • 标签: 肢体康复训练 认知心理护理 老年急性脑梗塞后抑郁 肢体功能恢复 抑郁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急性梗塞后抑郁患者给予肢体康复训练+认知心理护理干预后对其肢体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30例老年急性梗塞后抑郁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对病患给予基础护理干预)和研究组(常规组基础上,对病患给予肢体康复训练以及认知心理护理干预),各15例;比较两组患者HAMD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以及FMA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结果:护理前,研究组HAMD评分、FMA评分较常规组差异不明显(P

  • 标签: 肢体康复训练 认知心理护理 老年急性脑梗塞后抑郁 肢体功能恢复 抑郁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CT加强扫描在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8 年 1 月 ~2019 年 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 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和 CT加强扫描进行检查,观察诊断方式准确率。 结果:

  • 标签: CT加强扫描 急性胰腺炎 早期诊断 预后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行早期辅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式,从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中,选择70例进行治疗观察对象,建立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5),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辅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气状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血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7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辅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应用于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治疗中,利于提早控制患者病情,可快速稳定其生命体征,临床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急性重症左心衰竭 早期 辅助无创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给予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于降低致残率的作用价值。方法:研究样本为2019年9月至2021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依据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先后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加入早期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生活质量以及致残率。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致残率分别为3.3%及16.7%。结论:对于急性脑血栓的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早期康复护理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护理模式。

  • 标签: []急性脑血栓 早期康复护理 致残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疗效对比情况。方法:66例试验对象均从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是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间,使用奇偶数字编号的方式对其进行分组,就对照组(33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3例,优质护理联合常规护理)患者的心功能治疗效果和患者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展开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好,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和卧床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

  • 标签: 优质护理 常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2 月)收治的 50 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法 分为对照 组( 25 例, 应用传统 护理方法)和实验 组( 25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 应用预见性护理 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律失常再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卧床时间等指标。 结果:实验组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律失常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 P<0.05),实验组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卧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 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预见性护理 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并发心律失常 预见性护理 模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早期患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收治顺序对其编号,奇数号30例纳入对照组,给与常规临床药物治疗,同时行面罩吸氧。偶数号30例纳入观察组,给与常规临床药物治疗,同时行早期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结束标准以能够采取鼻导管给氧为准,必要时根据指征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两组患者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转有创机械通气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急性左心衰 呼吸衰竭 无创机械通气 心肺功能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分析糖尿病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联,糖尿病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是临床上急性心梗的有效治疗器械,存在的护理问题,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患者的临床护理,从饮食指导,血糖监测,床上运动,心理指导四个方面改善患者的治愈效果。结果:结合糖尿病合并理急性心肌梗死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患者特点给予合理的护理使患者的治愈效果改善。结论:糖尿病是引发加重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因素,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时控制与整体护理能患者治愈效果得以改善。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护理的展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中采用缬沙坦和螺内酯治疗方法对其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1年5月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按研究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实施缬沙坦和螺内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无名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舒张压DBP(77.15±4.62)mmHg、收缩压SBP(120.72±5.28)mmHg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92±5.28)mmHg、(124.85±5.22)mmHg,且左心室重构指标中,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散(57.17±6.11)%、左心室收缩末内径(30.84±3.61)mm、左心室舒张末内径(50.22±3.46)mm均低于对照组(51.39±5.29)%、(35.29±3.52)mm、(57.16±3.52)mm;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0%)显著低于对照组(14.00%),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缬沙坦 螺内酯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19年1月-2020年1月;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35例(单一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和试验组35例(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及炎症反应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试验组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参照组;同时试验组患者IL-10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 IL-6水平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AMI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改善其心功能。

  • 标签: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梗塞病人护理中的效果及将比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60例我院收治的急性梗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单双数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单数对照组和双数观察组,各30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全程优质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生活质量评分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67%,比对照组30%低,P<0.05。结论:在急性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全程优质护理,能有效巩固治疗效果,提升预后,对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全程优质护理 急性脑梗塞 并发症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接受介入治疗是否减少首次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5年各种原因死亡。方法对4年间年龄≤75岁首次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患者521例进行1~5年随访,电话及门诊随访患者本人或死者的第一亲属,终点为各种原困死亡。用t检验、卡方检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和Cox多回归法对人口资料、基线病情和介入治疗方法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接受介入治疗者275例(其中急诊介入220例,择期介入55例),接受非介入治疗者235例,介入治疗组各种原因死亡10例(3.6%),非介入治疗组各种原因死亡45例(19.1%)。卡方检验显示:介入治疗组各种原因死亡明显减少且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介入治疗组1~5年生存率高于非介入治疗组且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别;Cox回归法多因素分析显示:介入治疗与各种原因死亡独立相关。结论对75岁以下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能独立显著减少患者在1~5年的各种原因死亡。

  • 标签: 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无症状性脑梗塞临床症状轻微,容易忽略,也可能只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影像学上见到非责任病灶。无症状性脑梗塞可能会对急性脑卒中的病程、临床表现和预后造成影响,并且是症状性脑梗塞的预兆,在疾病的发展下,比较容易发展为假性球麻痹、多发梗塞性痴呆。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高血压病或糖尿病老年人没有明显体征,而出现眩晕、头痛、语言障碍等症状,需要作颅脑 CT或 MRI检查,能尽早发现疾病,并进行有效的治疗。

  • 标签: 无症状性脑梗塞 危险因素 探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140例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 2016年 5月至 2017年 5月,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70例患者接受胺碘酮治疗,观察组 7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71%远远高于对照组 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所有患者中没有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的皮疹、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治愈率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 门冬氨酸钾镁 胺碘酮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