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精益管理思想在病案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方法 我院于 2018 年 1 月 -12 月实施精益管理模式,纳入 2968 份病案作为观察组,与实施前 (2017 年 1 月 -12 月 ) 的 3001 份病案 ( 对照组 ) 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病案管理质量。 结果 观察组病案质量优秀率 2064 份 (69.54%) ,高于对照组 1040 份 (34.66%) , P <0.05 。 观察组 2968 份病案中,病案缺失率 3 份 ( 0.10% ) 、病案破损率 5 份 ( 0.17% ) ; 对照组 3001 份病案中,病案缺失率 165 份 ( 5.50% ) 、病案破损率 208 份 ( 6.93% ) ;观察组病案缺失率与破损率均低于对照组, P <0.05 。 结论 病案室应用精益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病案质量,降低病案缺失率与破损率。

  • 标签: 精益管理思想 病案 临床教学 诊断
  • 简介:摘 要 目的:为了提高中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更好地管控中药饮片及中药免煎颗粒的质量。 方法:按照2020版药典的标准,制定中药质量管理制度,健全质量管理机制。 结果:从采购、验收、养护、调剂、业务培训等方面细化中药质量监管措施。 结论:必须严把中药的质量关从而保证临床用药的疗效及安全。

  • 标签: 中药质量 道地药材 炮制 养护 监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实施人文关怀理念护理的效果。方法:85例神经内科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融入人文关怀理念,对比两组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护理质量各方面评分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文关怀理念的护理,可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

  • 标签: 人文关怀理念 神经内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西药库房环境管理对药品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 2016年 -2017年西药房药物存放质量进行研究分析,对于西药房药物措施以及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选用 2016年 2-9月时期的西药房药物管理质量作为对照组, 2017年 2-9月作为实验组,对比观察经过差异性的西药房管理后,医院西药房管理的重点。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纠纷问题不一致,实验组药物无影响 95例( 95.00%),对照组为 99例( 99.00%),( p< 0.05)。结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问题有内瓶破损 、硬胶囊的硬壳破裂等,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优化西药房管理质量,可以减少西药房药物问题发生,提升患者治疗质量,建议研究推广。

  • 标签: 西药房 环境管理 药品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案书写质量对疾病编码正确性的影响。方法:抽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我院疾病编码错误的病例156份,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对导致疾病编码错误的原因以及影响病案书写质量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导致疾病编码错误的主要原因为病案书写质量问题,占比达58.97%(92/156);导致病案书写质量差的主要原因为诊断名称书写不规范,占比达40.22%(37/92)。结论:病案书写质量对疾病编码的正确性可造成较大影响,编码不准确会影响到医疗研究、医疗管理信息和医疗付款的管理,因此需要予以高度重视以确保病案书写质量,进而提高疾病编码的正确性。

  • 标签: 病案书写质量 疾病编码正确性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医疗器械是疾病治疗和诊疗的重要工具,其迅猛发展不断推动医疗技术迈上新的台阶,让更多的患者从诊疗活动中获益。但医疗器械使用环境的多样、功能和性能上的不完善、应用的新材料、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等原因,使得医疗器械在上市后的过程中无法保证绝对安全,即所谓的零风险。目前能上市并投入到临床使用的医疗器械,只能说明基于现有认识水平医疗器械带来的收益大于风险,且风险的接受在可控范围内。如何降低医疗器械的使用风险是国家、企业及医疗机构在一直研究的内容。基于此,以下对基于现行法规要求分析在用医疗器械质量监管现状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现行法规要求分析 医疗器械质量 质量监管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柔性管理对门诊新护士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实施柔性管理前( 2018年 1月至 6月)与实施柔性管理后( 2018年 7月至 12月)两个时间段各 6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实施柔性管理前与柔性管理后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的差别。结果 实施柔性管理前我院的门诊新护士的护理满意率为 88.33%;实行柔性管理后满意率为 96.67%,护理满意率增加约 8.34%。并且实行柔性管理前,门诊新护士的分诊准确率为 83.33%,而实行柔性管理后,分诊准确率为 93.33%,分诊准确率增长了约 10%。结论 柔性管理不仅能够提高门诊新护士的分诊的准确率,还能够增强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门诊护士的职业认同感,柔性管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柔性管理 门诊新护士 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探究其改善措施。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 2017 年 3 月 --2018 年 4 月检验科进行临床微生物检验的 300 例检验样本为观察组;另外选取 2016 年 1 月 --2017 年 2 月我院检验科进行临床微生物检验的 350 例检验样本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检验质量对比。结果 对实施改进前后的检验质量评分对比,发现观察组为( 96.06±1.98 )分;对照组为( 85.23±2.46 )分;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送检标本的差错率为 2% ;而对照组的差错率为 5.14% ,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 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对于临床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应该重视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改进相应措施,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

  • 标签: 临床 微生物 检验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重症病房护理过程中增减护患比例,观察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重症病房在 2017 年到 2019 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本次总共抽选患者 271 例,并且对每月护患比进行统计,观察护患比变化对护理质量 的 影响。 结果 : 在护患比中,对 CRBSI 发生、 护理不良事件、 压疮发生、 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 VAP 发生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护患比中,留置尿管相关感染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即在护理人员增加情况下,该种感染发生率减小。 结论 :重症病房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比例变化对护理质量有影响,管理人员需注重相关变化指标,合理安排护患比例,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质量 护患比 重症医学科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 OSAS患者睡眠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 2019.11.20-20.19.12.25 共 70位 OSAS患者,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 Athens Insomnia Scale,AIS)评估他们的睡眠质量,作为对照组。成立品管圈小组 , 以“提高 OSAS患者的睡眠质量”为主题 ,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与分析、效果确认及标准化。运用中医特色治疗后,比较患者前后睡眠质量。干预后患者睡眠质量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 , 影响 OSAS患者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得到明显改善 ,使 OSAS患者的睡眠质量显著提高。 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解决存在的问题 , 有效提高 OSAS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 OSAS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管理中持续进行质量改进的效果。方法:对本科室原有的优质护理服务管理模式进行为期 6个月的持续质量改进,将质量改进前后的护理考核评分、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差错出现的几率进行比较。结果:在对优质护理服务管理模式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后,护理考核评分及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均有所提高,护理差错出现的几率降低( 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水平和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脑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 2016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脑外科若干例,按照电脑随机法抽取204例,将其分为了两组,对对照组102例患者采用 常规化护理干预法,其中男性52例,女性50 例,;对实验组102例患者采用 综合化的护理干预法,男性54 例,女性48 例,差异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护理依从结果,所有患者分组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提高 脑外科护理 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 COPD 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方法: 通过选取我院在 2019 年 1月到 2019年 12月之间收治的 100例老年 COPD患者。运用随机数表法来对这些患者进行编号处理。同时把他们平均的分成两组。一组是编号全部为奇数,为一般组。另一组编号全部为偶数,为改进组。每组有 50例患者。一般组采取常规护理计划,改进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 在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问卷上,改进组明显优于一般组。 FEV1 和 FEVl/FVC中,改进组明显优于一般组。 结论: 对比可以看出,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施可以改善老年 COPD 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肺功能。因此可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护理 老年患者 COPD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PDCA循环理论对医院后勤管理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8月期间实施 PDCA管理的医院后勤管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 PDCA的应用效果。结果:此次研究中,我院实施 PDCA后,后勤管理效率明显提高,职工满意度由 82.00%提升至 96.00%,患者满意度由 81.00%提升至 93.00%。结论:在医院后勤管理工作中予以 PDCA措施,能够提高管理效率,改善患者、职工满意度,该模式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 标签: PDCA 医院后勤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基础护理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内容,是衡量医院护理工作质量以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行业内常以“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来描述与凸显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而护理工作中七成以上内容均为基础性护理内容,因此,提升基础护理质量对于提升临床整体护理工作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基础护理重要性的分析,探究以基础护理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策略,以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 标签: 基础护理 临床护理 重要性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精益管理思想在病案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方法 我院于 2018 年 1 月 -12 月实施精益管理模式,纳入 2968 份病案作为观察组,与实施前 (2017 年 1 月 -12 月 ) 的 3001 份病案 ( 对照组 ) 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病案管理质量。 结果 观察组病案质量优秀率 2064 份 (69.54%) ,高于对照组 1040 份 (34.66%) , P <0.05 。 观察组 2968 份病案中,病案缺失率 3 份 ( 0.10% ) 、病案破损率 5 份 ( 0.17% ) ; 对照组 3001 份病案中,病案缺失率 165 份 ( 5.50% ) 、病案破损率 208 份 ( 6.93% ) ;观察组病案缺失率与破损率均低于对照组, P <0.05 。 结论 病案室应用精益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病案质量,降低病案缺失率与破损率。

  • 标签: 精益管理思想 病案 临床教学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提高COPD稳定器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时间段为2019.1月~2020.1月期间,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于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接受诊治的患者共计62例,且所有患者均处于COPD稳定期,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类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则是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不同护理措施下两组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与护理前相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其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更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6.77%,对照组为87.09%,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COPD稳定期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COPD稳定期 生活质量 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分析医疗设备维护与质量控制指尖的关系,才能制定提高医疗设备使用安全和应用质量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的结合,将设备维修作为基础,把设备质量控制作为核心思想,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维护和质量控制水平。通过制定以预防为主的管理手段,把控好维修和质控中的各个工作缓解,制定更加完善的设备管理和维修制度,通过进一步促进维修专业技术和质量管控能力,将医疗设备维修与质控结合起来,保证医疗设备运行、应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标签: 医疗设备维修 质量控制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分析医疗设备维护与质量控制指尖的关系,才能制定提高医疗设备使用安全和应用质量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的结合,将设备维修作为基础,把设备质量控制作为核心思想,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维护和质量控制水平。通过制定以预防为主的管理手段,把控好维修和质控中的各个工作缓解,制定更加完善的设备管理和维修制度,通过进一步促进维修专业技术和质量管控能力,将医疗设备维修与质控结合起来,保证医疗设备运行、应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标签: 医疗设备维修 质量控制 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焦点解决模式改善帕金森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 124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试验组,对照组: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焦点解决模式。对比两组干预前后患者睡眠质量评分。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无差异( P > 0.05 ),干预后试验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在帕金森患者睡眠质量改善中应用焦点解决模式,临床效果显著,妥善改善了患者睡眠问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焦点解决模式 改善 帕金森 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