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分别以“短篇抒情诗”和“长篇叙事诗”来概括中西文学的起源,这个似乎已成定论的观点其实存在着很大问题。在这个观点背后,不难看到存在着一厢情愿的“审美民族主义”的阴影。事实表明,自上世纪以来由若干学者逐步推出的“抒情传统”说,并不能真正概括中国艺术精神。从审美伦理学的视野重审这个命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性叙事”之于“普世文学观”的重要意义。

  • 标签: 抒情诗 诗性叙事 审美伦理
  • 简介: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教育是人类"发明"中最为困难的两件事情之一。这项工作的困难之处,在于它旨在改变人,使人获得积极的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考虑与人有关的一切方面。此外,教育有关的每个决策和行动都具有道德上的后果,都会对作为受教育者的相关人员甚至社会产生某种影响。

  • 标签: 教育工作 哲学家康德 使人 班级管理者 连母 未成年人保护
  • 简介:文章考察同情在儒家伦理思想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儒家同情观的衰退性嬗变,阐释先秦儒家在这一问题上的独到见解和价值,揭示其对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儒家 同情观 伦理
  • 简介:春秋时期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新思想的产生和旧观念的束缚仍在深深地影响着史学家们的思维。《左传》中所记述的历史现象就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对此应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进行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对《左传》的伦理思想作出全面正确的评价。

  • 标签: 《左传》 伦理思想 春秋时期
  • 简介:中外哲人很早就有关于节制伦理思想的观点.节制内在于人,指人的理性对欲望的控制,同时可以延伸为个人的德性;外在于社会是一种良好的制度,可以延伸为法律.它以善为根本目的,表现为一种良好的秩序,以伟大的理性公正者的身份,调节着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无疑使我们高度警醒.

  • 标签: 节制 秩序
  • 简介:成吉思汗不仅有着高明的军事智谋和政治韬略,而且还有着丰富的伦理思想。他的伦理思想主要包括至诚、重义、守信、孝亲等内容。成吉思汗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又借助于“长生天”的名义,从而使他的伦理思想深入人心,成为当时蒙古人民的道德准则,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成吉思汗的伦理思想对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的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成吉思汗 伦理思想 至诚 重义 守信 孝亲
  • 简介:质量伦理在当代社会经济中不再仅仅是附属于商业的职业伦理,它是当代经济活动或企业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在伦理机制,是经济制度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动力。质量伦理意味着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国家经济竞争力,它对市场经济作为一种避免畸形经济的健康经济、高生活质量标准的经济具有规范作用。

  • 标签: 质量伦理 内在机制 经济活动的人道目的 质量伦理规范
  • 简介:政治伦理是一种应用伦理,是关于政治的伦理,既是伦理,也是政治,是治国之道,为官之道,做人之道。政治伦理是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基本价值遵循,其存有的学理价值主要体现在应用伦理学的理论基础、绵延发展的历史思想渊源、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取向以及重在滋养官德生成与发展的实践关怀等方面。

  • 标签: 应用伦理 政治伦理 学理价值 官德
  • 简介:摘要:城镇化本质上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为了实现整个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而在城乡居住空间转变中进行有效资源配置的动态过程。城镇化伦理是指在城镇化过程中已经形成的或可能形成的各种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相互关系,及其内部各种存在之间关系的应然性认识的总和。现实的主要存在乡土伦理的实质消亡、城市伦理自为扩张和伦理制度惯性运作三个主要问题。要改变现状,解决问题,必须通过主体和社会的更新,打破社会惯性,实现城镇化伦理的复归。

  • 标签: 城镇化伦理 内涵 现实问题 乡土伦理 城市伦理 惯性 复归
  • 简介:金律鼓励积极向善;银律防止作恶;铜律追求公正,惩罚罪恶,以恶抗恶。在社会伦理建构中,倡导金律以成就美德,确立信念伦理;倡导银律和铜律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达到社会和谐稳定。在全球伦理建构中,突出银律和铜律确实更有价值,但是更不能忽视金律;全球伦理建构必须避免民族文化霸权,强调全球伦理建构必须走求同存异的道路。

  • 标签: 全球伦理 金律 银律 铜律 伦理意蕴 伦理建构
  • 简介:“乡土伦理”是在乡土社会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和相对封闭的生活方式基础上,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关系时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随着时代变迁,传统“乡土伦理”逐步向现代转型,期间凸显的农村基层行政伦理建设中主体素质较低、权力腐化和利益失衡、权力与责任双弱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基于“乡土伦理”束缚下农村基层行政人员道德自主性的沉沦、“人情主义”的过度增长以及制度设计的缺失等原因提出了完善农村基层行政伦理建设的相关对策,以促进农村基层行政伦理建设的平稳发展。

  • 标签: 乡土伦理 农村基层 行政伦理 现代转型
  • 简介:爱情叙事历来被诸多作家涉及,在作品中,他们借爱情之域,彰显诸多思考,或人生,或人性,可谓创作之古战场。作家更多地赋予其以宏大意义,在爱情中变幻人生,思考伦理。然而冯唐却在这一古战场中,叙述了新的伦理诉求。《女神一号》便是其中之一。作者极尽爱情的轻逸之能事,叙述了新的伦理诉求。

  • 标签: 爱情叙事 伦理预期 轻逸的肉身
  • 简介:     摘要: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家和诗人。《皆大欢喜》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喜剧”之一。本文以聂珍钊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小说中以主人公罗瑟琳,奥兰多,西尔维斯,菲苾和老公爵为代表的主要人物所面临的伦理冲突以及他们为了解决伦理冲突所做出的伦理选择。

  • 标签: 莎士比亚 《皆大欢喜》 文学伦理学批评
  • 简介:性别认同包括对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角色两方面的认同。相关理论主要从心理学和人类学的角度来阐释,前者大多从性别二分的思维模式出发,基于生理性别来探讨个体性别形成的机静j,后者则从社会和文化的层面探讨了性别形成的深层机制。性别认同是一个持续终生、不断发展的过程。目前国内外针对性别认同做了很多实证研究,总结这些研究,在概念的操作化、测器工具、对象、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有待未来研究进一步完善。

  • 标签: 性别认同 生理性别 社会性别角色
  • 简介:海明威性别意识的形成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西方女性正在崛起的社会性别文化背景;二是海明威生活现实中复杂的性别关系.女性既是海明威男性主体意识的建构力量,又是他所不能也无法支配控制的异己性力量,对他性别意识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

  • 标签: 性别 意识 关系 文化背景 外部因素
  • 简介:大多数性别差异研究者侧重于从社会学、语用学、语言学等视角研究女性在英语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消极元素,将图式理论应用于女性英语文明、进步交际特征的研究仍是一项空白。从语言认知、社会文化及伦理道德等心理机制影响所形成的性别图式来看,性别图式制约下女性在英语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正义化”的符号语言及行为举止有其独特的性别特征。

  • 标签: 性别 图式 英语 正义
  • 简介:法律是人际交往与合作之规则,在规则解释的基础上产生法律理论,法律理论的科学化在为法律注入道德性的同时,也产生了强权的政治话语。法律推理也并非是严格的三段论推理,法律的发现与案件的格式化处理始终是在理性与感性的交融中发生。女性天然的去暴力性,适合于剔除司法程序中残存的暴力因素,将解决纠纷的司法程序改造为对话的。而不是对抗的,是理解的,而非压制的诉讼程序。女性的思维即使是感性的,也与法律推理并不对立。它可以弥补理性的不足,在价值判断与利益衡量中作出女性的选择。我们只有在放弃那个在法律“以前”就已经固定的对女性的虚构的同时,也放弃在女性“之前”就已经固定的对法律的虚构,并在现实层面上彻底清除女性与法律职业分离的蕃蓠,女性与法律职业的新近与亲和的时代才会真正来临。

  • 标签: 女性 法律职业 法律建构 暴力论 理性论 三段论
  • 简介:语言与性别差异的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英语语言中所体现的性别歧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本文着重从英语词汇的构词、语义以及谚语三方面分析女性性别歧视在英语语言中的反应。这些分析有助于英语学习者了解并正确运用英语。

  • 标签: 英语词汇 谚语 性别歧视
  • 简介:男孩从小喜欢舞刀弄枪,女孩从小喜欢芭比娃娃,这是他们的性别特点决定的,但当他们同时拿起一本课外读物看的时候,书的内容应该不同吗?近日,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低幼读物出版中心针对0~9岁儿童的家庭进行了一次阅读调查。通过《婴儿画报》、《幼儿画报》、《嘟嘟熊画报》和《中国儿童画报》4个刊物,发放调查问卷共计100万份,回收有效问卷16744份。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孩子的阅读兴趣基本相同,只有个别兴趣点存在着差异。

  • 标签: 性别特点 阅读调查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孩子 《婴儿画报》 课外读物
  • 简介:今年是我们10岁的女儿第二次参加为期三周的学术夏令营。上次她选的题目是科学,很喜欢。随后的一个学年里,她一直乐于学习数学,而且成绩出色。所以,当她告诉我这次她决定选“古代文明”时,我稍有些意外。因此,在她为夏令营做准备时,我不断地追根问底。随后,我发现了她选择这个课题的真正原因是那么不让人放心。

  • 标签: 孩子 性别 古代文明 夏令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