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近年来,研究民事行政公诉制度的人是越来越多了。我作为曾经主持过这项工作研究的人,曾经深入地研究了各国检察机关的这项制度。事实上,这不仅是检察制度的内容,而且是民事行政诉讼的重要内容。深入研究民事行政公诉制度,对于完善检察机关的诉讼职能,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作者的研究体会和极为少见的司法实践经验,提出以下意见,就教于各位方家。

  • 标签: 检察机关 民事行政公诉 国家利益 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制度 国有资产流失
  • 简介:在《行政复议法》的修改中,一体化地设计行政复议体制并不可行,而对行政复议特别程序的探讨有助于凝聚改革共识,并回应转型期对行政争议化解制度进行精细化设计的现实需求。面对我国行政复议特别程序的现实困局,应当充分认识这一程序在提升行政复议程序规则体系的科学性、保障行政复议参加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良性竞争关系等方面的功能。完善行政复议特别程序,首先须丰富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进而在行政专门知识要求较高的知识产权领域、内部行政行为领域、行政效率和政策考量优先的领域开展行政复议特别程序建设,通过专门、专业、公正、高效的行政复议,逐步吸引当事人优先选择行政复议解决行政争议。

  • 标签: 行政复议 特别程序 困局 功能 完善
  • 简介:行政附款行为的属性规定能够为辨识行政附款现象提供丈量的基准,同时也是解决行政附款的可容许性问题的前提,更为合理规制行政附款行为所必需。通过分析行政自由裁量与羁束行政行为、授益行政行为与负担行政行为、主行政行为与从行政行为等几种行政行为分类与行政附款行为之间的关系,可以明确行政附款行为应当指涉哪些行政活动或行为,并进而为各类情形下行政附款行为的判定提供较为清晰的理论框架。

  • 标签: 行政行为 行政附款 行政附款行为属性
  • 简介:行政补贴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公共利益目的,给私人发放财产性资助的行为。这种资助既包括积极的资助,如直接资助金钱,又包括消极的资助,如税款的减免。近几年,国家采取大量的行政补贴来解决一些经济、社会问题,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在补贴的设置和发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补贴发放的依据层次低;发放补贴随意性强,没有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发放的程序不公开不透明,易导致腐败;发放补贴损害第三者利益时,救济的途径不通畅;补贴绩效评估制度付诸阙如等等,本文从法律规制、公共利益的界定、国内的补贴要与《SCM》的补贴规定相协调和第三者利益受损时如何救济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完善我国行政补贴的相关制度。

  • 标签: 行政补贴 公共利益 法律规制 完善
  • 简介:一、缘起本文以“行政法判例与学说”为题展开讨论.由于行政法不存在总则性的规定,因此判例与学说对于行政法理论的形成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判例和学说之间的关系,行政法领域既有针对个别论点所展开的讨论,也存在概观性的反思.

  • 标签: 行政法理论 学说 判例
  • 简介:《俄罗斯联邦行政违法法典》(以下简称《行政违法法典》)是当前世界上一部较新的行政违法类法典。该法典在内容上既包括了行政违法行为如何处理的相关问题,同时在分则中又详细列举了十七个领域中的各种违法行为。该法典具有内容全面性和观念体现时代性的两个突出特点,在行政违法的内涵、公职人员行政违法责任的承担方式以及法典化等方面与我国行政违法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别,通过比较研究对完善我国行政违法问题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 标签: 俄罗斯 行政违法法典 行政违法
  • 简介:可诉土地行政行为是指在土地行政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土地行政争议,直接涉及公民、法人的权利与义务,依法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行为.它分为积极作为的可诉土地行政行为和消极不作为的可诉土地行政行为.要避免和减少土地行政诉讼,必须针对其产生的原因采取以下措施:其一,加强土地执法人员土地法制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土地执法水平;其二,进一步完善土地立法;其三,努力强化全民土地法制意识,建立和健全土地执法监督机制.

  • 标签: 行政行为 土地法 法人 权利与义务 土地行政诉讼 行政争议
  • 简介:<正>一、行政垄断的概念(一)我国学术界关于"行政垄断"概念的主要观点关于行政垄断的概念,我国学术界目前尚存在争议,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1.行政垄断基本上是通过行政手段和具有严格等级制的行政组织来维持的,同一般市场垄断相区别。2.行政垄断是凭借行政权力而形成的垄断。3.行政垄断是政府凭借公共权力的行使来消除或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

  • 标签: 违宪审查 宪法基本权利 权力的行使 宪法监督 垄断状态 国家公权力
  • 简介:本文从分权理论、司法实践和行政执行行为本身性质三方面对非诉行政执行进行分析,认为非诉行政执行兼具行政权和司法权双重属性,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研究非诉行政执行性质的意义.

  • 标签: 非诉行政执行 性质 意义
  • 简介:现阶段,我国没有制定专门的反垄断法,现有的一些反行政垄断规定散见于众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中.立法层次低,权威性不够,没有构建一个有机联系的反行政垄断法律体系。为了完善我国反行政垄断的法律制度,必须建立以反垄断法为核心的行政垄断法律规制体系。

  • 标签: 行政垄断 市场竞争 行政机关
  • 简介:行政法学界关于行政公益诉讼的范畴有如下不同的认识。第一,国家利益说。此说认为.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公益应当是一个国家范围之内的集合利益。第二.社会利益说。即行政公益诉讼的范畴是以社会形式出现的那些利益.这些利益不是国家利益.也不是政府利益,而是与国家或社会对应着的其他社会主体的利益。第三,公众利益说。行政公益诉讼范畴中的公众利益说认为行政公益诉讼的范畴应当是属于公众利益的那些利益范畴。而能够代表这种利益的公众是在某些事件或因该一事件引起的利益中的代表人。

  • 标签: 行政公益诉讼 范畴研究 公众利益 社会形式 利益说 政府利益
  • 简介:行政程序,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时应当遵循的方式、步骤、时限和顺序,是规范行政行为、坚持依法行政的重要方面。行政程序发达与否,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文明和法治程度的重要标志。10多年来,我国行政程序制度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先后颁布了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立法法和行政许可法等多部重要的程序性法律。

  • 标签: 主体实施 国家赔偿法 立法法 说明理由 违法行政行为 法规授权
  • 简介:清代在司法成案之外,还有大量的行政成案。行政成案是在具体的行政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案。从中央各部院到地方各级衙门都存有大量行政成案,这些成案对处理相关行政事务具有规范作用,在清代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央各部院积累的行政成案是则例编纂的基本渊源,是清代行政立法的基础。中央各部院的行政成案数量繁冗,成案之间多存在前后矛盾的情况,在具体的适用中出现了书吏玩法牟利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正常的行政过程。针对这一情况,清廷在加强修纂则例的同时,也不断完善行政成案的清理制度。

  • 标签: 行政成案 司法成案 则例 部院 书吏
  • 简介:行政协助制度是许多国家或地区行政程序立法中的一项着墨重点,究其原因,与行政协助可以克服科层制固有的官僚弊病,提高行政效率,充分发挥政府一体的机能有着密切关系.行政协助制度包含许多内容.我国正在进行的行政程序立法也将行政协助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但如何作出完善、合理的规定,还应当充分研究、借鉴其他国家与地区的相关规定.

  • 标签: 行政主体 行政程序 行政协助 制度研究 行政程序立法 行政效率
  • 简介:行政行为的效力作为一种法律效力,其在行政行为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效力内容存在很大分歧,公定力、确定力、执行力应当作为行政行为的效力内容,且公定力应是一种有限公定力而非绝对效力。

  • 标签: 行政行为 公定力 确定力 执行力
  • 简介:<正>我国的申诉制度按不同性质可分为非诉讼意义上的申诉和诉讼意义上的申诉。前者是指公民对有关自身或他人的权益问题,向有关国家机关申述理由,请求处理或重新处理的制度;后者是指刑事、民事、行政诉讼当事人或者其他公民,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认为确有错误时,依法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请求重新处理的制度。学校教师和学生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或重新处理的制度。也是政府、教育

  • 标签: 行政申诉 申诉制度 行政诉讼当事人 请求处理 处分权 人事委员会
  • 简介:我国《行政处罚法》第42条规定,行政机关做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以及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可见,我国行政听证在应用范围上过窄。在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过程中要适当拓宽行政听证的范围,以促进行政行为的公正、公开、民主。

  • 标签: 行政听证 范围 行政行为
  • 简介:基于现代国家职能与角色的转变及公众对行政民主化的期望,行政合同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国家事务的方式已成为现代国家所具有的一个普遍的日趋增长的现象.行政合同是一种富有弹性的管理形式.但是行政合同中的契约精神与行政权力产生了矛盾.通过对国外与国内行政合同特权之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种行政合同中的特权是建立在公共利益之基础上.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通过对行政合同中的权利义务之设计,从而达到了对行政合同中的特权进行了初步的法律控制.

  • 标签: 行政合同 特权 法律控制
  • 简介:听证制度作为现代民主政治和现代行政程序的重要支柱性制度,对促进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作用重大,广受关注。教育听证制度目前仅在教育收费领域试行,范围有限,影响力不大,许多重大教育政策问题尚未进入听证视野。基于既往教训、依法治教需求等实际,建议在教育立法、教育行政决策过程中,普遍推行听证制度,并通过建立独立的听证人制度,慎重选择听证代表,完善听证程序,明确听证结果的法律地位等途径,使教育听证制度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权威化。

  • 标签: 教育行政 决策听证 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