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气象的“流装备”标准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动态的、相对的。从狭义上理解,主要体现在装备自身采用的技术手段、总体功能、性能指标、自动化程度、运行可靠性等方面;从广义上诠释,还应包括装备的总体布局规模、自主知识产权与核心技术、应用效益等方面。通过对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总的结论是:目前我国气象装备在性能、功能、规模、效率等方面的整体实力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地位,总体上达到20世纪末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目前国际先进水平。主要结论是:气象卫星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代天气雷达跻身国际先进行列;高空气象探测装备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地面气象观测装备达到20世纪末国际先进水平;大气成分观测网已成为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WMO-GAW)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观测装备进展迅速;技术保障装备部分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高性能计算机接近国际流水平;通信网络达到国际流水平。文中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主要发展思路和任务及保障措施。

  • 标签: 气象装备 新一代天气雷达 性能指标 自主知识产权 高空气象探测 地面气象观测
  • 简介:通过对新千年来临前夜次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大雾天气过程的分析,我们认为冬季中纬度稳定的纬向环流是出现大雾的必要条件,华东地区当地面受弱高压控制,尤其上游在移动性浅槽东移时,要警惕大雾的出现。近地面层充沛的水汽是大雾形成和维持的必要条件之。地面辐射冷却作用和来自海洋暖湿平流构成的逆温层的存在是这次辐射大雾得以维持的关键。

  • 标签: 大雾天气 纬向环流 逆温层 近地面层 平流 水汽
  • 简介:通过对暴雨前期的环流形势特征以及物理量场分布的诊断分析,揭示了2006年1月18~19日长江下游带的冬季暴雨过程是以大尺度西风环流形势的调整为背景,低层切变辐合强烈,急流强劲。虽然在物理量场分布上与汛期暴雨有定的差别,但有利的水汽条件、能量条件和动力条件仍保证了这次冬季暴雨的发生和维持。多家数值预报产品对暴雨的产生均有较好的反映,可以为暴雨的预报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冬季暴雨 环流特征 物理量场 数值预报
  • 简介:利用RHtestV5和MASHV3.03软件包并结合完善的台站历史沿革信息分别对重庆地区1951-2015年的逐年、月、日平均气温序列进行了均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检验出重庆地区相关台站气温序列的非均性,并对其进行订正。二者所得结果均表明,迁站是引起气温序列不连续的主要原因,测站周围环境的变化、观测设备的更换以及自动站的业务化运行也会对气温序列的连续性产生定影响,且两种方法对日平均气温的订正量和订正方向基本致,订正后的气温气候趋势相似。由于两种方法所使用的检验算法不同,导致检测到的断点数目相差较大(MASH较RHtest多)。将RHtest方法所得结果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用同样方法对重庆地区气温序列的均性检验和订正结果对比,显示二者订正效果基本相同。最后通过对订正前后的气温序列进行气候趋势分析发现,订正后气温变化趋势的均性较订正前有明显改善。

  • 标签: 气温序列 均一性 RHtest MASH 气候趋势
  • 简介: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综合业务平台期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在该综合业务平台上已实现全国所有固定作业点的飞机、火箭、高炮等作业信息的收集、整理、显示,还基本实现组网雷达基数据的实时屏幕显示和定延迟下的RHI剖面分析功能,用静止气象卫星高时间分辨率和大范围覆盖数据反演云降水粒子信息的准实时显示,

  • 标签: 综合业务平台 人工影响天气 作业信息 高时间分辨率 静止气象卫星 屏幕显示
  • 简介:受气候变化、油菜品种及种植技术改变等影响,现行的油菜菌核病气象指标已不能满足生产和科研的需要。采用数理统计分析、田间试验、大田调查等方法,并结合相关科研成果,进行新代油菜菌核病气象指标的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初日应提前至2月1日,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大于80%时有利于菌核病的发生。

  • 标签: 油菜 菌核病 气象指标
  • 简介:通过对2002年6月25日至7月1日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带的连续暴雨过程进行环流形势等方面的特征分析,认为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和中层500hPa欧亚高纬度地区两个大型天气系统的同时相对稳定,是冷暖气团长时间对峙的主要原因,中层500hPa中低纬度低压槽与下滑槽的不断东移南压是造成低层降水系统的发生发展、触发低层能量释放与再生的直接因素.同时对连续暴雨提出了预报要点.

  • 标签: 暴雨过程分析 特征 连续暴雨 预报要点
  • 简介:1988年6月6日,张掖地区出现了次区域性的大暴雨天气过程,其中张掖26.7毫米,高台26.0毫米,临泽37.1毫米,肃南30.0毫米,民乐35.0毫米,山丹21.3毫米,仅次于1974年7月30日的暴雨降水量。本文从天气动力学入手进行分析,基本上找出了形成这次大暴雨的机制和预报着眼点。

  • 标签: 预报着眼点 天气动力学 低涡 垂直速度 环流形势 西北气流
  • 简介:冰雹是种比雷暴更严重的强对流天气现象。它对飞行、停场飞机产生直接危害,因此冰雹的准确预报在夏季气象保障中有重要意义。银川地区夏季降雹概率很小,预报难度较大。本次降雹(1992-08-27)是银川机场建站以来,强度和持续时间最大和最长的次。20∶0...

  • 标签: 不稳定能量 降雹天气过程 分布图 强对流天气 银川地区 对流性天气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3方面分析了2006年8月2日庆阳市局地强降雹的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降雹过程在500hPa高空环流形势场上呈典型的西北气流型,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对流层中层正涡度区的耦合激发低层上升运动加强,有利于本地水汽向上输送;河套北部短波槽促使冷空气动力下传是这次局地强对流天气最主要的动力触发机制;从雷达回波的演变来看此次降雹并非是典型的冰雹云回波特征,而是由飑线造成的对流云相互碰并增强后产生的冰雹;同时卫星云图上云顶亮温的变化与对流云团的发展也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单个云团的合并有利于能量的集中和加强,易于产生冰雹。

  • 标签: 冰雹 天气形势 物理量场 雷达回波
  • 简介:利用气象常规观测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1°×1°再分析资料,对贵州2010年次冬季暴雨极端天气的诊断分析发现:这次暴雨天气主要是因南支槽、准静止锋以及850hPa切变共同影响造成,其形成原因与贵州秋末暴雨非常近似,属于冬行秋令。对比分析本次降水过程中2重要天气系统之的南支槽与气候平均态的差异发现:本次过程中南支槽前的强偏南气流提供了有利的暖湿输送,不同于气候平均态的干暖输送;南支槽前偏南气流的水汽辐合、上升运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均明显强于气候平均态。另重要天气系统准静止锋具有2主要特点:(1)锋区温度较高,锋面逆温层温度均高于0℃;(2)锋区表现为等θse密集区,锋区狭窄而陡峭,锋后低空逆温明显。在暴雨发生期间,静止锋是加强北抬的过程,在静止锋加强的过程中促使了水汽辐合、上升运动发展以及低层辐合等产生暴雨的有利条件发展。

  • 标签: 冬季暴雨 南支槽 准静止锋
  • 简介:在大量规划和多项专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流气象技术的内涵,分析了我国气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总结了现阶段的发展思路及阶段性重点任务和目标,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建议。

  • 标签: 气象技术 现代化 气象事业 发展
  • 简介:利用加密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静止卫星红外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监测产品对2010年8月19—22日辽宁地区次大暴雨过程的雨情特点、环境条件、水汽输送、能量场、中尺度云团的演变特征、雷达反射率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持续性降水过程的发生发展机制.结果表明:辽宁地区此次暴雨过程包括冷涡东移和低涡北上两降水阶段,总体表现为过程降雨量大、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和局地爆发性强的特点.西风带长波槽稳定,副热带高压和日本海高压维持,"东低西阻"形势明显;东北冷涡、高层幅散、低层切变、低空急流及地面气旋等高低空系统耦合.来自北方的干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湿空气在降水区汇合,水汽条件充沛.随着锋面系统东移,暴雨区具有极强的动力抬升条件.中α尺度云团发展,对流云团的组织化特征明显,冷云砧面积决定了强降水范围.多普勒天气雷达强回波长轴方向与回波移动方向致,"列车效应引发局地强降水,回波具有后向传播特征,回波垂直结构表明此次暴雨具有低质心的热带降水特点.

  • 标签: 强降水 东北冷涡 能量锋 MCC
  • 简介: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对2008年5月24日海西州茫崖地区次短时强降水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部暖湿气流向北输送与西风带低槽分裂东移的冷空气在茫崖交绥,在茫崖地区形成风向风速辐合,此辐合造成强烈的上升运动。是造成这次强降水的主要原因。同时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发展为此次降水提供了水汽、能量和动力条件。

  • 标签: 茫崖 短时强降水 成因 分析
  • 简介:按照中国气象局统部署,人事司承担了“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项目中“气象流人才阶段目标和人才体系建设研究”的研究工作。2010年5月,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印发。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会议精神和《纲要》,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提炼加工本文。

  • 标签: 人才体系 中国气象局 前期研究 研究成果 规划
  • 简介:郭英杰同志,高级工程师,科右前旗索伦国家基准气候站副站长。他坚持不懈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代表"重要思想,在思想上始终按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上勤勤恳恳,认真学习相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

  • 标签: 国家基准 先进事迹 气候 气象 高级工程师 邓小平理论
  • 简介:杜朝晖在2007年7月23日《中国教育报》撰文指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按照问题和课题组织学习的方式,其基本要求就是以学科领域的问题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将体验和经验的获得作为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问题、内容和团队就是这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的基础,其教学组织具有如下特点:(1)按照教育教学目标的要求,

  • 标签: 创新能力培养 学习模式 中国教育 组织学习 知识学习 教学目标
  • 简介:利用WRF数值预报模式及间歇性同化方法预报结果,分析了2015年8月3日冷锋影响下西安出现的次对流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本次暴雨具有明显中尺度特征;高层槽线与低层切变线位置近乎重合,锋面陡峭;有β尺度对流系统沿地面锋前发展东移;中尺度对流系统与暴雨雨团对应良好。锋面附近正涡度区、辐合区及上升运动区强度强、范围狭窄,空间结构近于垂直,为局地对流性暴雨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午后持续高温使锋前对流不稳定能量增强,当冷锋移近和低层急流加强时,在有利的秦岭地形影响下触发了锋前不稳定能量释放,导致对流性暴雨强烈发展。

  • 标签: 冷锋 WRF模式 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