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地面倒槽、华北地形槽和地面弱高压是天津冬季雾日多见的地面气压系统。为了解雾事件在上述三种天气系统下地面气象要素的演变规律,利用天津市250m气象铁塔梯度观测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别选取2002、2003和2004年相应气压场下的雾个例,比较分析了冬季雾天地面结构及低层水汽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三种天气系统条件下,均存在地层逆位温层结和增湿现象,地面40m以下高度为弱风。(2)地面倒槽形势下的平流雾过程中,逆温层结稳定且厚达千米,地层呈多层逆温或弱逆位温层结;80m以上,雾前风力较强,雾中风力较弱;低空各层水汽显著上升时间提前于起雾时间约15h,且日夜增速持续均匀,雾中呈现出逆湿特征,雾顶超过250m。(3)华北地形槽和地面弱高压下的辐射雾过程中,日落后地面浅薄逆温层结生成并于05时(北京时间,下同)左右达最强,日出后减弱,于11时左右消散;仅夜间地层水汽显著增加,且塔层250m逆温强度达到3.0℃时才开始出现,距起雾时间约2~9h;雾形成后,逆温层底抬升,雾体中逐渐演变呈不稳定层结;雾中呈现下湿上干特征,雾厚分别为80m和60m左右。(4)华北地形槽和地面弱高压下的风廓线演变规律有显著差异,即前者80m以上6m.s-1左右南风和北风呈规律性日变化转换特征,而后者250m低层大气恒为弱风控制。

  • 标签: 大气边界层 逆温 气压场 比湿
  • 简介:本文利用不同高度大气电场实测数据,对地面大气电场随高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数据对比及最小二乘法拟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地面大气电场强度随高度呈指数递增;同一时段不同高度之间的大气电场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且这一特征不受天气条件影响。

  • 标签: 大气电场 天气条件 不同高度 变化特征
  • 简介:利用1998年5月-7月在改则、当雄和昌都三测站获得的地面气象要素变化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地面风速、温度和湿度日变化特征及廓线规律,发现高原地面微气象学特征具有其自己的特点;同时还讨论了高原地面白天出现的逆湿现象.

  • 标签: 气象要素日变化 廓线 青藏高原 近地面层 风速 温度
  • 简介:利用2013—2015年廊坊市环境监测数据及同期气象资料,采用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廊坊市臭氧浓度的日变化特征、超标规律以及气象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浓度的日变化特征明显,为"1谷1峰"型,每日07:00—08:00左右达到谷值,15:00—16:00达到峰值;臭氧超标只集中出现在春季、夏季与秋季的部分月份,1—3月、11—12月不存在臭氧超标情况,超标现象日变化特征明显,主要出现在11:00—20:00。气象因素对臭氧浓度的影响很大,风向为西南风与东南风时臭氧超标率较高;臭氧超标时,地面天气类型主要为高压后部或高压底部,高空天气类型主要为脊前西北气流或平直西风环流;臭氧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温度、日照呈显著正相关。

  • 标签: 臭氧 特征 气象因素
  • 简介:利用瓦里关1994年8月~2001年12月地面臭氧资料,分析了地面O3年季变化,以及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洁净地区地面O3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呈缓慢的上升趋势,春季浓度明显高于冬季,最高值出现在每年夏初,而最低值在12月左右.与低纬的Izana站相比,瓦里关地区地面O3浓度变化趋势与之比较相近,而且,亦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天气条件下,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地面O3浓度变化不尽相同,晴天和多云天,春、夏、秋季的地面O3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春秋季,晴天O3值高于多云天和降雨天,而冬季和夏季则不明显,说明晴空天气虽然有利于O3浓度的增加,但并不是重要因子之一.各季节降雨、雪天O3浓度的变化情况来看,地面O3在春、秋、冬三个季节变化不大,而夏季与其它季节明显不同,变化幅度很大,日较差在四个季节中为最大,这与雨、雪的冲刷关系很大,并且可能存在雨、雪以及降雨强度的差异.

  • 标签: 地面臭氧 天气条件 气候特征 青藏高原
  • 简介:摘要:保温楼地面采用一种石墨聚苯乙烯板保温材料,构建了建筑地面的地板保温系统。由于设计施工不当,保温地板开裂已成为混凝土普遍的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后期使用。在现有工程研究的基础上,对保温楼地面混凝土面层裂缝的界限进行了分析,建立楼板混凝土表面裂缝研究模型,分析混凝土表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对裂纹产生原因的分析表明,界面剂喷涂作业实施规范、内、外角墙保护板的设置规范是影响楼板拌制和地面混凝土表面开裂的主要原因。结合保温建筑实例,分析了保温建筑地面混凝土表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并从施工组织、工艺和质量等方面分析了裂缝产生的原因。发生裂缝时的预防措施,以确保保温楼地面混凝土面层质量。

  • 标签: 保温楼地面 混凝土面层 裂缝控制 技术分析 探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地面臭氧污染的研究现状,探索研究趋势与方向,为今后空气污染研究提供借鉴。方法于2020年1月,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科学引文索引(SCI-E)数据库为数据源,以TS=(("Tropospheric Ozone" OR "Low Level Ozone" OR "Ground Level Ozone")AND("Air pollution*" OR "Air quality"))为检索式,对2019年12月31日前发表的关于地面臭氧污染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共纳入文献2 084篇。运用文献计量学研究和可视化分析工具对全球地面臭氧污染研究的年代、学科、期刊、资助情况、机构、国家和关键词等进行分析。结果论文累积发表量以y=0.05x3+0.80x2+0.74x+4.55(R2=0.999,P<0.01)的三次函数模式增长;发文量最多的学科是生态环境科学(Environmental sciences ecology),共1 401篇(67.23%);《大气环境》(Atmospheric Environment)是发文量最多的期刊(332篇,15.93%);美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44.67%,931/2 084),中国居于第2位(17.13%,357/2 084),中国有80.39%(287/357)的论文有资助信息;发文量前10位研究机构中,分别有7所和2所隶属于美国和中国;源解析和人类健康等是5年出现的高频关键词。结论地面臭氧污染研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美国在该领域居于领先地位,中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污染源解析和人类健康效应研究是新的研究方向。

  • 标签: 臭氧 空气污染 文献计量学 VOSviewer Citespace
  • 简介:摘 要:在三角高程测量中,由于大气折光以及地球曲率的存在难免会对测量过程造成误差,并随着不同时刻的变化而变化,本文先从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出发,推导出精密高差的公式,继而得到大气折光系数K值,并对其进行误差精度分析。通过实验研究了在晴天相同高度不同时刻地面大气折光系数的变化规律,并针对如何消减大气折光带来的误差提出部分建议。

  • 标签: 三角高程 大气折光 地球曲率
  • 简介:摘 要:在三角高程测量中,由于大气折光以及地球曲率的存在难免会对测量过程造成误差,并随着不同时刻的变化而变化,本文先从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出发,推导出精密高差的公式,继而得到大气折光系数K值,并对其进行误差精度分析。通过实验研究了在晴天相同高度不同时刻地面大气折光系数的变化规律,并针对如何消减大气折光带来的误差提出部分建议。

  • 标签: 三角高程 大气折光 地球曲率
  • 简介:摘 要:在三角高程测量中,由于大气折光以及地球曲率的存在难免会对测量过程造成误差,并随着不同时刻的变化而变化,本文先从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出发,推导出精密高差的公式,继而得到大气折光系数K值,并对其进行误差精度分析。通过实验研究了在晴天相同高度不同时刻地面大气折光系数的变化规律,并针对如何消减大气折光带来的误差提出部分建议。

  • 标签: 三角高程 大气折光 地球曲率
  • 简介:【摘要】金刚砂耐磨面层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地面装饰材料,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裂缝问题,影响美观和使用寿命。本文针对金刚砂耐磨面层地面裂缝控制进行了研究,通过综合分析不同原因引起的裂缝形成机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与建议,包括材料选用、施工技术、养护管理等方面。实践证明,通过有效的裂缝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金刚砂耐磨面层地面裂缝的发生率,提高地面的整体性能和使用效果。

  • 标签: 金刚砂耐磨面层 地面裂缝 裂缝控制 材料选用 施工技术 养护管理。
  • 简介:摘要依据浙江临安2004对大气地面臭氧跟其四个前体物浓度变化观测数据,对长江三角洲本地站臭氧浓度和前体物浓度日变化、月变化、周末效应和各污染物出现频率等研究,分析臭氧浓度变化与其前体物、天气条件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临安地面O3浓度存在着较明显日变化规律,且呈单峰型;工作日地面臭氧浓度高于周末;前体物浓度与臭氧浓度变化呈负相关,臭氧在不同浓度出现频率规律与其前体物基本呈一致臭氧浓度变化也受该区域气温、云量等气象条件影响。

  • 标签: 临安 夏季臭氧浓度 前体物 频率 气象因素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发展、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发运用,地面装饰整体效果及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本文结合案例介绍了有机高分子大面积地面装饰面层无缝施工技术,利用高分子聚合材料自身的延展特性,采用现场浇筑成型工艺,做到大面积整体无缝,拥有独一无二的整体感和自然质感,各种图形图案定制完美放样轻松表达,且材料密实度高有效提高了地面的防潮防渗的功能。

  • 标签: 有机高分子  大面积  整体无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地面面层空鼓、裂缝是一种多因素造成的质量通病,它也是一种常见性的质量通病,从一开始提出治理质量通病名称时,就已经出现,多年来一直延续存在。特别是近年实行分户验收以来更引起人们关注。要对这种量大面广、危害性大的质量通病进行预防和控制。

  • 标签: []质量通病 原因防治办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城市化建设中采用了大量人工构筑物如铺装地面、各种建筑墙面等,引起下垫面发生变化,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属性,再加上较多气象观测站的探测环境遭到破坏,导致观测的气象要素记录有所偏差,严重影响了气象探测数据的代表性、连续性。本文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地面观测站环境分级标准为切入点,创建台站环境模拟试验场并开展不同场景观测试验,获取不同下垫面环境因素对要素影响的试验数据集,为分析试验资料获得定量结论提供基础资料。

  • 标签: 不同下垫面 环境 地面气温 影响 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