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PICC(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专科护理门诊在导管管理与维护中的作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5月-2020年11月我院PICC门诊建立前的置管患者20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将2020年12月-2021年6月我院建立PICC门诊后全程接受门诊护理的置管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回顾性分析两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在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 。在导管留置时间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PICC置管患者应用PICC专科护理门诊效果显著,可提升其置管安全。

  • 标签: PICC 专科护理门诊 导管管理 导管维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接受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患者大多数都是在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的危重症患者群体,该部分患者的病情普遍较为危急,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是对患者进行治疗的重要方法。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问题一直都是重症监护室之中非常多见的并发症之一,该疾病发病以后会进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同时也会极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死亡风险。本文主要对单签中心静脉导管所导致的血管导管相关感染护理方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静脉左支矢状部与静脉导管的夹角(angle between sagittal part of left portal vein and ductus venosus,AsLPVDV)及静脉导管直径(diameter of ductus venous,DDV)对新生儿脐静脉置管(umbilical vein catheterization,UVC)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需要UVC的80例新生儿。根据UVC结果分为成功组(脐导管一次或多次送管后通过静脉导管,n=76)与失败组(脐导管未能通过静脉导管,n=4);一次性成功组(脐导管送管一次性通过静脉导管,n=43)和非一次性成功组(脐导管多次送管后通过静脉导管或脐导管未能通过静脉导管,n=37)。UVC前床旁超声测量AsLPVDV、DDV,置管受阻者应用实时超声监测下按压腹部、右侧卧位引导置管。观察UVC成功率和比较不同组间AsLPVDV、DDV的差异。采用χ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AsLPVDV和DDV预测UVC一次性成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80例新生儿UVC成功率为95%(76/80),其中一次性成功率为53.8%(43/80)。UVC成功组AsLPVDV和DDV均大于失败组[(142.2±8.3)°与(133.6±3.2)°、(3.0±0.4)与(1.8±0.4)mm,t值分别为6.284和2.064,P值均<0.05],一次性成功组的AsLPVDV和DDV均大于非一次性成功组[(147.5±6.2)°与(135.2±4.7)°、(3.1±0.3)与(2.8±0.6)mm,t值分别为9.956和2.939,P值均<0.05]。应用ROC曲线分析显示AsLPVDV和DDV评估UVC一次性成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4(95%CI:0.869~0.983)和0.811(95%CI:0.708~0.890),最佳界值分别为140.4°和2.9 mm,灵敏度分别为93.0%和90.7%,特异度分别为91.9%和64.9%。结论UVC成功与AsLPVDV和DDV有关。AsLPVDV对预测UVC一次性成功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脐静脉 导管,留置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导管 门静脉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人静脉留置针进针长度对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我院住院部72例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全部进针组(38)和部分进针组(34),全部进针组即针梗全部进入血管,部分进针组即针梗留2--3MM在皮肤外部。对比留置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和全部进针组相比,部分进针组留置时间较长,组间比较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和全部进针组相比,局部渗液和渗血,堵塞静脉炎发生率上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梗留置2--3MM在皮肤外部,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留置针在静脉中出现渗血、渗液、堵塞、静脉炎等现象,并延长留置时间,这对于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和患者的治疗痛苦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留置针 针梗长度 留置时间
  • 简介:由于静脉留置针具有维持静脉通道便于抢救和减少护士穿刺次数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在临床中已被普遍应用.关于静脉穿刺的进针角度和进针长度,教科书上有说明:静脉穿刺时针头与皮肤成15°~30°进针角度[1,2],由静脉的侧方或上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走向潜行刺入静脉[3].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穿刺 进针角度 进针长度
  • 简介:临时搭起来的宿舍里,住着大哥和他的同事,共八个人,通铺。我一眼就能看得出拥挤来,若在晚上休息,一定是被子挨着被子,鼾声挨着鼾声。甚至,这一排房子因为过于低矮,石棉瓦顶棚会在他们的鼾声中,像胸脯一样起伏。他们没有一个不打鼾的,只有这样,说明他们这一天工作得很踏实。这一群人,心里装着远在农村老家的老婆娃娃和几亩薄田,踏踏实实地干上一天活,心里计算着每天的收入,就能枕着家乡安稳入睡。

  • 标签: 《长度》 散文 李新立 文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静脉导管规范化护理流程对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分配法将该院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患者10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两组患者均实施颈内静脉置管,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深静脉导管规范化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的CRBSI(导管内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导管堵塞率、平均导管留置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RBSI发生率(1.85%)、非计划拔管率(3.70%)和导管堵塞率(9.2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41%、11.11%、46.30%),平均导管留置时间(12.98±3.47)d长于对照组(9.15±3.06)d,护理总满意度(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均P<0.05)。结论对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患者实施深静脉导管规范化护理流程可有效减少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和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深静脉导管 规范化护理流程 感染 应用效果 CRBSI发生率 平均导管留置时间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运用导管漂浮原理预防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异位颈内静脉。方法将2012年9月到2014年1月400例拟行PICC置管的患者按照单双号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200例。采用体表定位结合超声实时观察,确认导管进入锁骨下静脉后,试验组(200例)即从末端分离导丝和导管,撤出导丝3cm,继续送至预测量长度。对照组(200例)采用传统方法置入PICC。比较两组患者颈内静脉异位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无颈内静脉异位,对照组颈内静脉异位率为16.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导管漂浮原理可以有效预防PICC异位颈内静脉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导管异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导管在血液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依照就诊顺序将我院收治的80例血液病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以PICC置管治疗,对照组予以静脉导管治疗。结果观察组穿刺与导管留置总成功率90.00%,对照组穿刺及导管留置总成功率77.50%,观察组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置管平均所用时间(12.1±1.5)min,对照组穿刺置管平均所用时间(33.8±2.1)min,观察组穿刺置管平均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仅有3例静脉炎(7.50%,3/40);对照组患者脱管2例(5.00%,2/40)、堵管3例(7.50%,3/40)、误入动脉4例(10.00%,4/40)、导管感染2例(5.00%,2/4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导管插管方式更加便捷、安全、有效,可在血液病治疗中与锁骨下静脉导管结合使用。

  • 标签: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锁骨下静脉导管 血液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目前临床上为治疗癌症、重型颅脑损伤等需长时间输液,且每次输液量较大患者最常见的静脉通路建立方法之一。它具有满足长期治疗和营养的需求等优点,如为患者提供长期的静脉供给营养、化疗用药及抢救用药,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本文从PICC的维护现状存在问题、维护的影响因素、维护的几个模式及解决的对策等方面较深入讨论综述,旨在为今后各地区PICC维护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 导管置入 维护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静脉导管溶栓治疗PICC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问题进行相应的探讨。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接诊的PICC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导管溶栓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静脉导管溶栓治疗的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整体更低。结论:在实际针对静脉导管溶栓治疗的PICC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相比于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来说,采用预见性的护理方式能够更好地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 标签: 静脉导管溶栓 治疗 PICC 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 PICC 导管与 CVC 导管在测定中心静脉压 的效果。 方法:选取 PICC 、 CVC 住院患者共 108 例,其中对照组 54 例为 PICC 住院者,观察组 54 例为 CVC 住院患者,按置管方式不同分组,对比两组中心静脉压测定值。 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测得的中心静脉压值基本相同,两组数值无明显差异 (P> 0.05)。 结论:CVC 、 PICC 导管置入患者体内,测量得到的中心静脉压值无明显差异,两种方法测量一致性好。

  • 标签: PICC 导管 CVC 导管 中心静脉压
  • 简介:摘要:中心静脉导管(CVC)在现代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有助于给药、输液、输血以及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然而,尽管它们具有重要的实用性,但CVC与血管通路相关感染的风险显著,这可能导致增加的发病率、死亡率和医疗费用。这些感染统称为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给全球的医疗服务提供者带来了巨大挑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重视防范策略致力于减少CLABSI的发生率。作为一线护理者,护士在有效实施这些预防措施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了解预防CVC相关感染的护理干预的最新进展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 标签: 预防 中心静脉导管 血管导管 相关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在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为重症患者提供静脉通路以输注药物、输液、监测中心静脉压等,然而,与之伴随的是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的风险。CRBSI不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成本,更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预防CVC相关感染已成为临床护理中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护理技术的不断进步,预防CVC相关感染的策略和措施也在不断完善和优化。本文将探讨目前有关预防CVC相关感染的护理研究进展。

  • 标签: 预防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 血管导管 相关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