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症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研究,分析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135例,年龄(70.6±7.7)岁,女性46例(34.1%),透析龄(3.2±2.9)年。通过测定握力、步行速度及电阻抗法评估四肢肌肉量,探讨其症的发生情况,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35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症患病率为62.9%(85例),其中重度症占44.4%(60例)。与非症患者比较,症患者年龄更大,体质指数和握力更低,步行速度偏慢,四肢肌肉量。高龄、低体质指数及长透析龄与老年透析患者症高患病率相关,年龄每增加1岁症患病比值比(OR)增加12%,体质指数每增加1.0 kg/m2患病OR值下降32%。高龄(OR=1.12,95%CI:1.05~1.18)、低体质指数(OR=0.84,95%CI:0.74~0.95)亦与重度症高患病率相关(均P<0.01)。结论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中症患病率高,高龄和低体重与其高患病率相关。改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避免低体重有助于减少症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肌少症 血液透析 危险因素
  • 作者: 纪进阳 张勤 杨云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20
  • 出处:《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05期
  • 机构:310003 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浙江省增龄与理化损伤性疾病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在职研究生,现工作单位为丽水护士学校),310003 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浙江省增龄与理化损伤性疾病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对比分析的科学方法分析老年症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和临床护理路径的不同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一整年为本次研究的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筛选我院收治的老年症患者共计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使用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常规护理)和实验组(20例,临床护理路径),经过一段时间不同护理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肌肉功能评分和跌倒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护理满意度也是实验度较高(P>0.05)。结论:对于老年积症患者来说,采用常规护理效果不佳,但是合理利用临床护理路径这一新型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护理效果,而且满意度也得到很大提升,因此临床护理路径是拥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的。

  • 标签: 老年肌少症 临床护理路径 干预效果
  • 作者: 姜海 程庆丰 朱宝珍 杨琴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江苏省海安市人民医院感染科 22660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400042,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人民医院介入科,吴忠市 751300,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人民医院肾病内分泌科,吴忠市 7513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中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与症的相关。方法该横断面研究纳入了从2013年6月到2015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7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完善肝脏超声检查并采用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检查身体组分。根据性别及是否合并NAFLD将患者进行分组,收集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腰围、生化指标、骨骼肌质量指数(SMI)、症患病率、用药情况等指标。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两样本Kolmogorov-Smirnov检验或χ2检验;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性别糖尿病患者中NAFLD与症及SMI的相关。结果792例患者的年龄为(64.54±9.61)岁,NAFLD患者301例(38%)。男性和女性NAFLD患者中症的患病率均显著高于非NAFLD患者(男性20.2%与9.9%,χ2 = 9.67,P = 0.002;女性12.2%与5.1%,χ2 = 5.64,P = 0.018)。NAFLD患者中男性SMI(30.92±2.31与31.81±2.17,P < 0.001)和女性SMI(25.48±2.14与26.34±2.28,P < 0.001)均显著低于非NAFLD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提示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症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2.006,95% CI: 1.012~3.976,P = 0.046),女性患者在调整临床危险因素后症与NAFLD不存在相关。结论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症与NAFLD存在独立相关症可能是男性NAFLD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2型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肌少症 相关性
  • 简介:小儿肥胖已逐渐成为全球的健康问题。肥胖是指长期能量摄人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过多的能量以脂肪形式储存,由于脂肪的聚集达到损害健康的程度。在儿童肥胖中95%属于单纯肥胖,中国以北京为例,2005年抽样调查,3-6岁的小儿肥胖率达到7.1%。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小儿肥胖呈上升趋势,故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儿童单纯性肥胖 健康问题 损害健康 儿童肥胖 抽样调查 物质生活
  • 简介:摘要肝硬化可导致多种并发症,腹水、肝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肝肾综合征等已被大家所熟知。但尚有些并发症发病率高却容易被临床医生忽视,而这些并发症也会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现就易被忽视的肝硬化相关并发症如门静脉血栓、肝硬化症、肝骨病等进行讨论,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工作重点进行展望,以期引起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的重视。

  • 标签: 肝硬化 并发症 门静脉血栓 肌少症 骨质疏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研究表明,症可导致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包括降低生活质量、增高住院率和病死率。与一般人群相比,慢性肾脏病患者症的患病率明显升高,这与慢性肾脏病复杂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本文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症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和干预措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慢性肾脏病患者症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

  • 标签: 肾功能不全,慢性 肌少症 干预性研究
  • 简介:摘要症是指与年龄相关的肌肉质量减少,同时存在肌肉力量和/或躯体功能下降。目前全球约有5 000万人罹患症,预计至2050年症患者数将高达5亿。症导致跌倒、残疾、生活质量差和死亡风险增加等不良结局,增加医护负担。迄今我国尚无老年人症预防指南。通过查阅文献和专家咨询,制订中国预防老年人症核心信息中国专家共识,旨在指导我国老年人症的预防。

  • 标签: 肌少症 预防 核心信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梳理中医古籍文献并结合现代相关研究,探讨中医脾肾同治在症治疗中的应用,认为症的病位在筋脉肌肉,主要病变脏腑在脾,与肾密切相关,病机为脾肾虚衰、筋肉失养,治疗应以健脾补肾为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线粒体功能、降低炎细胞因子水平、促进胰岛素分泌、修复肌纤维等有关。

  • 标签: 肌肉衰减征 脾肾虚衰 健脾补肾法 线粒体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症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维普数据库从建库到2020年11月30日收录的所有有关糖尿病患者症患病率研究的文献。提取纳入文献中的样本量、研究对象性别、研究所在地区及研究环境、症的患病率和95%CI及其影响因素等。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分析糖尿病症的患病率,分亚组分析糖尿病症患病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最终纳入45篇文献,样本量为12 379例。糖尿病患者症的总患病率为18.0%(95%CI 16.0%~20.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糖尿病患者症患病率为19.0%(95%CI 17.0%~22.0%),女性为17.0%(95%CI 15.0%~20.0%);亚洲地区症患病率为19.0%(95%CI 17.0%~21.0%),南美洲地区为13.0%(95%CI 8.0%~18.0%),大洋洲地区为9.0%(95%CI 0~17.0%);就诊于医院的糖尿病患者症患病率为18.0%(95%CI 16.0%~20.0%),就诊于社区的为15.0%(95%CI 4.0%~26.0%)。结论糖尿病患者症的总患病率为18.0%,男性、亚洲及就诊于医院的糖尿病患者可能更易发生症。

  • 标签: 糖尿病 肌少症 患病率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侧交替全身振动训练对高龄症患者下肢力、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高龄症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包括平衡功能训练和下肢力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侧交替全身振动训练(振动频率9~14 Hz,振幅2~3 mm,1 min/组,5组/次,5次/周)。于训练前、训练8周后评估2组患者下肢力、6 m步速、起立-行走计时(TUGT)、压力中心运动椭圆面积以及运动轨迹长度等指标。结果经8周干预后观察组髂腰力较训练前显著改善(P<0.05),其余力、6 m步速、TUGT计时、运动椭圆面积以及运动轨迹长度均较训练前极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闭眼运动椭圆面积和睁眼运动轨迹长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股四头、胫前力、6 m步速、TUGT计时、睁眼时运动椭圆面积和闭眼时运动轨迹长度均较治疗前极显著改善(P<0.01)。通过组间比较发现,干预后观察组双侧股四头[(24.35±6.20)kg和(24.38±6.12)kg]、左侧腘绳和胫前力[(24.99±3.78)kg和(24.32±5.42)kg]以及闭眼时运动轨迹长度[(655.85±94.56)mm]均极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1);右侧腘绳和胫前力[(25.15±5.05)kg和(24.67±5.10)kg]、6 m步速[(0.84±0.17)m/s]、TUGT计时[(15.22±5.69)s]、睁眼及闭眼时运动椭圆面积[(456.30±94.32)mm2和(803.10±79.19)mm2]、睁眼时运动轨迹长度[(404.70±66.18)mm]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低频侧交替全身振动训练对高龄症患者下肢力、平衡及步行功能均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可作为防治高龄症患者的有效干预手段。

  • 标签: 高龄肌少症 侧交替振动训练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症已经被纳入ICD.10疾病编码中,也逐渐受人们的注意。其全称为肌肉减少症(sarcopenia),这在国内还被称作做肌肉衰减综合症、症等。症是一种老年综合症,它和年龄、疾病、营养不良、激素水平都有关系。症的症状是骨骼的质量和力量都慢慢消失,最后发展成为瘫痪、残疾,更有甚者可能会死亡。症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出现会十分寻常,而且在年龄较大的群体里病发率会比较高。研究在ICU中患有症的老年人的发病机制和相应的治疗方法,更重要的是对医学营养治疗有现实临床意义。

  • 标签: 肌少症 重症 老年病人 影响 营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理念的精准护理在老年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1-2022.12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症患者6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循证理念的精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的肌肉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的肌肉功能明显强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理念的精准护理在老年症患者中应用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肌肉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理念 精准护理 老年肌少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运动训练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症病人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20年3月-2021年3月因临床确诊患有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症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主要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受体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利尿剂等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使用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运动训练治疗。将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两个月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身体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6分钟步行实验距离(6MWT)、步速(G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手握力(HS)、简易体能状况量表(SPPB)、血清补体C1q含量)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LVEF和6MWT较治疗前更高,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更高。观察组患者的LVESV和LVEDV较治疗前更低,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更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HS、GS和SPPB较治疗前均更高,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更高。观察组在治疗后的C1q含量较治疗前更低,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更低。结论 通过运动训练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症病人能够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并增加患者的运动耐量,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运动训练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肌少症 价值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方法:将86例于2019年3月到2021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共有36例患者确诊为症,将其作为试验组,将其余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导致患者的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依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营养状况、体育锻炼、骨质疏松、糖尿病、心力衰竭是导致患者的症发生的重要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营养状况、体育锻炼是导致患者的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 标签: 老年 肌少症 危险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