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融合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两希文明的融合的实质是希腊的理性文化与希伯来神性文化的相会、碰撞,妥协和结合。首先从两希文明融合的历史背景中去寻找其外部原因和历史契机,再就两希文明本身考察内因,从宗教、哲学、伦理等层面寻找它们的内在切合点。

  • 标签: 文明 历史契机 首先 历史原因 妥协 理性
  • 简介:“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他们把人间世界折射在遥远的天幕上,奥林匹斯山上巍峨耸立的神殿,实际上就是古希腊人想象中的宫阙。许多神灵都被赋予了人的欲望、情感、品性和尊严,只是它们在想象中比人更具有支配自然、安排命运的力量。神的世界,近同于人的世界。古希腊神话和英雄史诗,很大程度上接近或类似于人的生活和心灵世界,从而显示出古希腊神话、史诗中浓郁的人格化色彩,诱使古希腊人戏剧审美意识由娱神到娱人的渐变。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在此同样阶段的渐变中,则较多地渗入教人的因素。教人含有规范、苑囿人的行为,为统治者利益服务的作用,处于比娱人更为重要的地位。

  • 标签: 戏剧文化 审美意识 古希腊神话 古希腊人 奥林匹斯山 人格化
  • 简介:2017年7月15日至20日,《西藏文学》创刊四十周年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围绕《西藏文学》开展的座谈,是"西藏文学如何与中国主流文学接轨"专题研讨。可以说,四十年来,西藏文学和《西藏文学》,且不说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先锋文学发轫和盛况当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 标签: 当代文学 20世纪80年代中期 地域性 文学性 西藏文学 书写
  • 简介:罗平布依族民间文学在对生命的关怀层面上表现出浓烈而独特的神性意识,其中在对万物来源的认识及对生命的转换两大板块上体现尤为明显.

  • 标签: 罗平布依族 民间文学 神性意识
  • 简介:"吧音"是盛行于黔东南州黄平县苗族地区的一种神性微建筑。它被当地人用来祈祷子女"长命富贵"。从社会、文化和心理的视角,对"吧音"仪式的时间、空间及建材进行分析,揭示其深层文化内涵和存在的社会的基础。

  • 标签: 苗族 吧音 巫文化
  • 简介:<正>一、"人之神化"的民族性内蕴与西方神话有着标志性区别之一便是中国神话在"人"与"神"的关系处理之中,是"人之神化"。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英雄们甚至一些神怪之物几乎不问人间烟火、不露常人欲望,二是传说故事中的饮食男女能"得道成仙"、"修得真佛"往往正是以割爱七情六欲为前提条件的,这自是直接源于道佛两教的清教思想,但从另一方面也就说明了对人性的克制是民族性格中一份

  • 标签: 中国新诗 穆旦 清教思想 得道成仙 传说故事 饮食男女
  • 简介:如果我们把艺术视为人类精神和人格的一种根本性的创新和拓展,那么以艺术的名义。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交流、吸纳和融合,会彼此之间互相激发更多的灵感。在对现代艺术的诸多讨论中。如果能够引入一种象东巴文化这样一种新奇的但又是古典的要素,对于今天的艺术探索,会具有一种独特的激励。

  • 标签: 东巴文化 当代 族群主体精神 神性 纳西族 萨满教
  • 简介:待到星回于天,岁将零原野沉睡中梦着雷霆的回声呼啸着冲向天空传遍大地海洋——万物永恒的家乡——灰娃《待到星回于天……》这首《待到星回于天……》,是我最喜欢的灰娃诗作之一。一个十二岁就奔向延安如今已年逾古稀的老人在回忆,一个经历了烽火岁月、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次政治运动和改革开放后风云巨变的灵魂在沉思。她的回忆中,充满困惑——'把梦留在高原/却不知怎样命名?'她的沉思中依旧深情——'仰仗大地/爱着每一天'。老骥伏枥,透过

  • 标签:
  • 简介:作为深受清教思想影响的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在其作品中使用了丰富的象征及寓意,着重挖掘人的内心世界,描写人的心理变化以及内心冲突对人所造成的影响,尤其是宗教、道德对人心理上的冲击.他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他对其内心根深蒂固的清教思想的矛盾态度,本文即试图从《年轻的小伙子布朗》这篇著名短篇小说来分析霍桑的矛盾态度.

  • 标签: 清教 原罪 人性
  • 简介:唐传奇中的婚恋女性形象貌美聪慧、向往爱情、坚贞执着、个性鲜明,她们深受风流好色的世风、攀附高门的婚姻风尚以及封建门第观念的影响,大多难以得到终成眷属的美满结局。

  • 标签: 唐传奇 婚恋 薄命红颜
  • 简介:面对当下信息消费社会的现实,艺术也做出了自己的回应与转变,各种艺术形式争先恐后地出现。本文选取时下最流行的前卫艺术之一的装置艺术为例,对艺术的审美性与观念进行探讨。装置艺术对观念的承载性,代表了目前整个当代艺术共有的特征,而对传统审美的缺失,对艺术家个性的丧失,则提醒我们应该对其予以正视和思考。

  • 标签: 装置艺术 审美 观念 艺术家个性
  • 简介:中西神性思想的相通之处使基督教得以在中国传播并为部分晚明学人所接受,而二者之间的差异则决定了基督教东传的种种曲折与反复,决定了基督教传教士与晚明学人之间的差异:前者旨在"学术传教"①,而后者则重在"以教引实".

  • 标签: 天道观 西方神论 学术传教 以教引实
  • 简介:红柯是一位有着极强个人风格的作家,他的著名作品《美丽奴羊》《西去的骑手》《生命树》等都曾深深打上他独特的烙印:极富诗性的语言和意境,对西域文化尤其是新疆边地文明的执着探寻,以及对自然生命力量的讴歌。他的长篇新作《少女萨吾尔登》对这种创作特色有所延续,却又呈现出某些崭新的尝试和自我超越的特征。

  • 标签: 少女 红柯 《西去的骑手》 小说 招魂 神性
  • 简介:叶兆言长篇力作《后羿》凭借出色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文学功底,用后现代视角把“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演绎成了一个既浪漫又伤感的“神话中的现实故事”。小说借鉴吸纳了西方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使“神话”和“戏仿”杂糅、“创新性”与“初始化”兼容,在充满解构与建构的矛盾中展现了“神性的缺席”和“人性的再现”。文本通过“独裁者爱清”的描述给人类最初的“精神荒原”以情理兼容的深度阐释,在对世俗人生命运和现实生活的观照中蕴涵着失落与构筑的双重价值取向。作为一部既富有先锋性、探索性,又具有世界性、代表性的“重述神话”作品,《后羿》可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式的尝试。

  • 标签: “人性的在场” “神性的缺失” 重述神话
  • 简介:《贝奥武夫》是违今为止最古老的英国民族史诗,与法国的《罗兰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指环》并称为欧洲文学的三大英雄史诗。史都拉·伽纳逊导演的屯影《贝奥武夫与格伦德尔》和罗伯特·泽米吉斯导演的同名电影《贝奥武夫》以不同解读视角对原著重新审视而搬上银幕,对于理解史诗中极为重要的日耳曼命运观、荣誉观以及其中的异教与基督教元素提供了一个新的注解和一个宽阔的视野。

  • 标签: 《贝奥武夫与格伦德尔》《贝奥武夫》 魔性 人性 神性
  • 简介:何牛,本名周志明,擅长水墨画,以山水为主,亦长于花乌。现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江苏省画院特聘画家,民革中央画院理事。近年多次在江苏、广东、台北等地举办个展。部分作品被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地的国际友人或团体收藏。

  • 标签: 南京艺术学院 画家 基督教 神性 绘画 何牛
  • 简介:神话是一种自然生长的力量,追问人的存在因果。神话又与宗教不同,不以信仰牵引来世,不给生命幸福承诺,反将忧患意识与反抗精神作为遗世馈赠。它不仅是遥远的故事,还与现实人生有着深刻的联系。盘古创生,精卫救赎,伏羲思辨,力贯宇宙的中国诸神表现出"崇德"的光彩,而非"尚力"的任性。

  • 标签: 神话 人文关怀 逻辑 人神 世界 中华
  • 简介:国人向来重视乡土、故乡、亲情,有关乡土亲情的文字,亦是中国文学之重要源流与内容;自《诗经》以降,这些乡土亲情的述怀,其价值甚至超过了'抵万金'的家书,是文人、旅人、异乡游子心灵的慰藉。作家贾平凹在《秦腔》后记中说,'我要以它(《秦腔》)为故乡树一块牌子。'借用贾平凹(1952-)的语式,我们也可以说:藏族女作家雍措的散文集《凹村》,是她为故乡

  • 标签: 凹村 神性辉光 自然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