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肩胛部转移修复腋窝严重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总结肩胛部在腋窝瘢痕挛缩畸形整复中的临床应用经验,并探讨其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本组11例13侧严重腋窝瘢痕挛缩畸形患者进行瘢痕松解、转移肩胛部修复。结果:本组11例患者13侧肩胛部完全成活,其中一例远端皮下脂肪液化、裂开约2cm,经换药缝合后愈合;创面均得以满意修复,术后随访6个月~2年,色泽好,质地优良,不臃肿,外观满意,腋窝均未再次发生瘢痕挛缩,肩关节功能良好。结论:肩胛部具有面积大、血供可靠、距离腋窝较近、切取方便、不牺牲主干血管及供区隐蔽、可直接缝合等优点,是修复腋窝瘢痕挛缩的理想方法之一。

  • 标签: 肩胛部皮瓣 腋窝瘢痕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对应用同指逆行岛状筋膜蒂指背修复技术对患有指端缺损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该院2011年1月至2015年8月就诊的患有指端缺损疾病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21例。采用腹部带蒂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同指逆行岛状筋膜蒂指背修复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50.24±7.68)d和缺损修复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12.25±3.44)d明显短于对照组(74.92±10.64)d、(17.59±4.51)d:指端缺损疾病治疗效果(总有效率93.4%)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6%);在手术修复治疗的围术期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1例)明显少于对照组(8例)。结论:应用同指逆行岛状筋膜蒂指背修复技术对患有指端缺损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逆行岛状筋膜蒂指背皮瓣 手指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修复复合组织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修复复合组织缺损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包括术前心理护理、皮肤护理、术后饮食护理、功能康复训练和环境护理等。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供区愈合情况、成活率和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年,所有患者均为出现任何并发症;2例发生皮远端皮肤边缘坏死渗出,通过对症支持治疗后愈合;且60例患者完全成活,外观色泽红润,面积未发生回缩,此外,供区未发生瘢痕增生,患肢功能恢复较好。结论全面、有效、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修复复合组织缺损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成活率和质量,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皮瓣修复 组织缺损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应用不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应用不同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将不同的修复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应用不同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中,修复成功58例,成功率96.67%,其中中局部以及软组织扩张修复成功率高,外观效果理想,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应用不同对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进行修复,修复成功率高,术后美观度高,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 不同皮瓣 缺损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鼻唇沟扩张瘢痕或瘢痕修复烧伤后鼻翼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烧伤后鼻翼缺损患者18例。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6~64岁,平均35.3岁。其中面部深Ⅱ度烧伤12例,Ⅲ度烧伤6例;病程8个月~7年。应用鼻唇沟扩张瘢痕修复11例,鼻唇沟瘢痕修复7例。缺损面积最大者为1.8×2.5cm2,最小者为0.7×1.3cm2。结果:术后全部成活,无并发症发生。18例鼻翼缺损患者外观均明显改善,外形不臃肿,颜色、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术后鼻部瘢痕不明显,供区鼻唇沟无明显瘢痕增生。结论:保留残存鼻翼的解剖结构,利用鼻唇沟扩张瘢痕或瘢痕重建鼻侧背部结构,是鼻翼缺损修复的良好方法。

  • 标签: 鼻唇沟瘢痕皮瓣 鼻翼缺损 修复 烧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四肢软组织缺损修复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与效果。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80例行修复的四肢软组织缺损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形臃肿、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四肢软组织缺损修复术后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具有安全性高、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四肢软组织,皮瓣修复,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同指逆行指动脉岛状并同时吻合指神经修复手指末节部分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1年6月至2014年9月,共接诊15例手指末节部分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20~44岁,平均年龄32岁。损伤原因有电锯伤、机器挤压伤、压面机伤等;其中示指5例,中指6例,环指4例;手指末端创面缺损面积0.8cmxl.2cm~2.5cmx3.Ocm;根据手指皮肤组织缺损的部位,分别采用示中指尺侧或环小指桡侧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并同时吻合指神经修复缺损,切取面积1.Ocmx1.5cm~3.Ocmx3.5cm。供区采用前臂全厚片植皮修复。结果:15例患者指动脉及植皮全部成活。所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年,患指外形及屈伸功能满意,部分感觉恢复,供植皮区植皮I期愈合。结论:采用同指逆行指动脉岛状并指神经吻合修复手指末节部分组织缺损可获得满意的外观和较好的功能,手术简便易行、安全,是一种可以临床推广的修复方法。

  • 标签: 指动脉皮瓣 组织缺损 修复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亚急诊修复小腿远端及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本治疗组收治小腿远端及踝部皮肤缺损创面18例,其中其中摔伤3例、交通事故伤6例、机器绞伤3例、重物压砸伤6例。其中小腿远端12例,踝部6例。其中伴有肌腱或跟腱外露4例、伴有胫骨骨折外露8例、伴有踝关节脱位外露6例。均采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亚急诊修复,供区给予中厚片植皮修复,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24个月。结果18例中完全成活16例,部分坏死2例,部分坏死待其血运稳定后给予扩创VSD,二期植皮修复。成活后的远期随访质地比较柔软,蒂部稍臃肿,外观满意,无例发生骨髓炎及肌腱、跟腱坏死,足踝肌腱、跟腱活动满意。结论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亚急诊应用可以降低急诊手术风险,避免长期骨关节、肌腱外露感染坏死,是修复小腿远端及踝部皮肤缺损良好方案之一。

  • 标签: 胫后动脉低位穿支皮瓣 小腿 足踝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穿支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实验组患者50例,采用穿支修复治疗;常规组患者50例,采用胸腹带蒂修复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优良率为64.0%,常规组为38.0%,说明实验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而言,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十分必要,应将穿支修复治疗手术作为临床上首选的治疗方案。

  • 标签: 手外伤 软组织缺损 穿支皮瓣 修复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双眼额筋膜悬吊术与双眼提上睑缩短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95例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A组行双眼额筋膜悬吊术,B组行提上睑缩短术,比较两组不同程度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A组中度、重度上睑下垂患者手术有效率分别为85.7%、90.9%,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患者有效率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额悬吊术治疗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与提上睑缩短术相比有效率更高,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 标签: 先天性上睑下垂 提上睑肌缩短术 额肌筋膜瓣悬吊术 重睑
  • 简介:目的:探讨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近2年来本院接收的60例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研究组和对照组三组,每组20例,观察组患者行游离修复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局部修复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带蒂修复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80.0%,研究组为75.0%,对照组为85.0%,三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行修复治疗时,应以患者拇指缺损程度及医疗水平为依据选择最佳修复方法,尽可能恢复患者拇指功能及外观。

  • 标签: 拇指 皮肤软组织缺损 皮瓣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胸脐瓦合在修复全手热压脱套伤中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12例全手热压脱套伤创面彻底清创后应用双侧胸脐瓦合转移覆盖全手创面。结果12例及植皮全部或大部成活,2例因静脉回流受阻,远端出现水泡,水泡给予刺破引流,保护表皮,后期痂下愈合。术后随访手功能恢复满意,生活均可自理。结论双侧胸脐瓦合修复全手热压脱套伤操作简便,无需牺牲主要动脉,成活率高,并发症少,是修复全手热压脱套伤较理想的选择。

  • 标签: 双侧胸脐瓦合皮瓣 修复 全手脱套伤 创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局部转移修复术治疗小腿骨折术后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患者行局部转移修复术,观察术后临床疗效及成活率。结果治疗后,存活率100.00%。疗效评价,其中优60例(88.24%),良6例(8.82%),差2例(2.94%)。结论局部转移修复术治疗小腿骨折术后皮肤缺损临床疗效显著,创伤小,操作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局部转移皮瓣修复术 皮肤缺损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腓肠神经营养修复足踝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逆行岛状筋膜皮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12例。结果11例成活、1例完全坏死,最后表面痂脱落,深面可见新生肉芽组织完全覆盖创面。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坏死亦能为其深面生长新鲜肉芽组织提供条件,最终达到覆盖创面。

  • 标签: 腓肠神经营养皮瓣 修复 足踝部缺损 皮瓣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四肢急诊创伤带血管蒂修复术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26例四肢急诊创伤带血管蒂患者,通过带血管蒂修复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手术后随访的时间为12个月,26块均得以成活,创面一期实施修复,没有出现感染的情况,同时患者对于外形的恢复情况、功能的恢复情况比较满意。结论,四肢急诊创伤带血管蒂患者,实行移位修复能够实现一期闭合创面,所以需要及时建立血液循环,最大程度对深部较为重要的组织和器官进行保护,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四肢急诊 创伤带血管底皮瓣修复术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