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脑卒中患者通过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后在下肢运动功能方面产生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入院收治早期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运用FMA、MBI评分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MA、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脑卒中患者运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提高康复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 早期脑卒中 下肢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强化康复训练下肢静脉畸形术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下肢静脉畸形行血管瘤切除术后患者61例随机分为常规组30例和强化组31例。常规组采用下肢静脉畸形术后常规康复训练进行干预,强化组则进行强化康复训练。于干预前、干预后(即出院时)、出院1个月后、出院3个月后采用美国足踝矫形外科学会(AOFAS)踝-足关节功能评分(即AOFA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背屈度、跖屈度)测量、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中文版关节炎生活质量简易评分(AIMS2-SF)分别评估2组患者踝-足运动功能、踝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同时记录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继发跟腱挛缩、出血、感染)发生率。结果出院1个月和3个月后,2组患者AOFAS总分、踝关节背屈角度和踝关节跖屈角度与组内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强化组患者AOFAS总分、踝关节背屈角度、踝关节跖屈角度即优于组内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强化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AOFAS总分、踝关节背屈角度、踝关节跖屈角度亦显著优于常规组出院3个月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出院1个月和3个月后,2组患者VAS评分和AIMS2-SF总分均显著优于组内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强化组干预后和出院一个月后VAS评分亦显著优于常规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治疗期间,常规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0%,强化组无不良事件发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康复训练可促进下肢静脉畸形术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静脉畸形 康复锻炼 下肢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取下肢功能训练对于急性脊髓炎患者下肢肌力影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20年9至2022年3月住院治疗急性脊髓炎120例。随机分为对比组与试验组,对比组之中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试验组应用下肢功能训练,对比相应影响效果。结果:经过相应护理后,试验组ADL评分优于对比组,试验组下肢肌力恢复情况比对比组理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脊髓炎患者应用下肢功能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肌力水平,对患者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下肢功能训练 急性脊髓炎 下肢肌力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影响。方法:选取病程在1-3个月内且具有一定步行能力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1组和治疗2组患者在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分别进行强度为20%和60%最大运动能力电动脚踏车训练,治疗时间均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对三组患者进行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肌力耐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三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活动能力治疗后较治疗前均得到显著改善(p

  • 标签: 脑卒中 有氧运动 下肢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理疗训练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心理社会功能恢复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9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康复理疗训练,对比两组肢体功能功能与心理社会功能。结果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理疗训练,利于提高肢体功能,改善心理社会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脑卒中偏瘫 康复理疗训练 肢体功能 心理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对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NIHSS评分、肢体功能影响。方法:抽取本院中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间接收1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实行偏瘫肢体训练护理。比较并记录患者护理前后生活品质以及总有效率。结果:在对患者进行体位护理后,患者NIHSS评分、肢体功能明显得到改善,所有患者护理前后对比分析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

  • 标签: 偏瘫肢体训练护理 脑梗死 机体功能改善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在康复医院开展床边下肢踩车主被动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于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156例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偏瘫患者分为参照组(n=78,常规训练)及康复组(n=78,床边下肢踩车主被动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偏瘫患者6min步行试验行走能力、下肢肢体功能(Fugl-Meyer评定法)。结果 康复前,两组偏瘫患者行走能力、下肢肢体功能评分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康复后,康复组行走能力及下肢肢体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偏瘫患者采用床边下肢踩车主被动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行走能力及肢体功能,且患者接受度更高,从而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下肢踩车 康复训练 偏瘫 肢体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行肢体功能锻炼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方法以我院脑梗死偏瘫患者资料为实验样本。随机实验样本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行不同护理模式,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手段,实验组施以常规护理手段并配合肢体功能锻炼。护理后比较Brunnstrom分期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上述两项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患者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护理早期,施以针对性肢体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该护理手段具有显著意义,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偏瘫 肢体功能 恢复速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呼吸训练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情况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应用呼吸训练,观察组采用呼吸训练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效果、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有效率对比有差异,观察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有差异,观察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呼吸训练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可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改善,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呼吸训练 运动想象疗法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状况、生活质量及Bartthel指数改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脑梗死患者80例参与本次研究,利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护理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护理组给予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状况、生活质量及Bartthel指数进行比较。结果在实施护理干预后,护理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和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Bartthel指数更高,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护理能有效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并提升其生活质量和生活自理能力。

  • 标签: 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护理 脑梗死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肢体低频脉冲电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14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早期康复训练)和观察组(肢体低频脉冲电疗法+早期康复训练),每组71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FMA、BBS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在接受肢体低频脉冲电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后可以改善神经缺失状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

  • 标签: 早期康复训练 肢体低频脉冲电疗法 脑卒中 神经功能 肢体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本体感觉促进训练平衡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22年1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76例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两组均采取常规躯干训练平衡功能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本体感觉促进训练。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6MWT干预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采取本体感觉促进训练平衡功能训练能够促进患者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提升。

  • 标签: 本体感觉促进训练 平衡功能训练 脑卒中 步行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本体感觉促进训练平衡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22年1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76例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两组均采取常规躯干训练平衡功能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本体感觉促进训练。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6MWT干预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采取本体感觉促进训练平衡功能训练能够促进患者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提升。

  • 标签: 本体感觉促进训练 平衡功能训练 脑卒中 步行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分析早期不同强度肢体功能锻炼用于脑出血患者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脑出血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样本量纳入100例,之后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一组分为观察组(50例),另一组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实施早期不同强度肢体功能锻炼;对照组实施以被动训练为主肢体功能锻炼,之后比较组间患者机体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经过对患者实施早期不同强度肢体功能锻炼后,患者机体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且与常规组相比较,改善幅度更大(P<0.05);比较不同干预下发生并发症概率,研究组发生并发症概率较低,且与常规组相比,概率更低。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不同强度肢体功能锻炼后,其机体水平恢复更好;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效果显著。

  • 标签: 早期不同强度肢体功能锻炼 脑出血 影响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在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将早期不同强度肢体功能锻炼进行运用对于促进患者机体恢复以及提升患者免疫功能作用。方法 结合对比护理评估形式展开探究,选入在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所收治脑梗塞患者66例为对象,按照随机性抽选形式,将其划分为2个小组,对照组(33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3例,不同强度功能锻炼)。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免疫功能,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脑梗塞 肢体功能锻炼 机体恢复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MOTOmed 下肢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效果观察。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 2019 年 3 月 -2019 年 5 月收治脑卒中偏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 54 例,按照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运动康复运行干预,对实验组患者采用 MOTOmed 下肢智能运动训练 方式,对比经过差异性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质量以及患者干预满意率。 结果: 实验组敢于满意率为 25 例( 92.59% ),对照组为 21 例( 77.78% ),( p < 0.05 );实验组干预有效率为 26 例( 96.30% ),对照组为 23 例( 85.19% ),( p < 0.05 )。 结论: 综上所述,采用 MOTOmed 下肢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恢复效果好,可以提升患者满意率,优化其体能康复效果,建议研究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偏袒患者 MOTOmed 下肢智能运动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循环梗死患者实施全身振动训练对其平衡功能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本院收治后循环梗死患者240例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中单纯接受常规护理干预120例患者划分至对照组,其余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全身振动训练120例患者划分至试验组;分别于干预前后记录患者平衡功能、站立相百分比、摆动相百分比和步频等指标,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平衡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平衡能力评分较本组干预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且试验组平衡功能评分为(42.15±2.97)分,高于对照组(36.12±3.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站立百分比、摆动百分比、步频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试验组站立百分比、摆动百分比、步频水平分别为(52.69±2.61)%、(49.39±3.26)%、(64.05±4.66)步/min,均优于对照组(48.39±2.67)%、(54.21±3.47)%、(70.39±5.82)步/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后循环梗死患者进行全身振动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步行能力,改善患者平衡功能,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脑卒中 后循环梗死 全身振动训练 平衡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分析。 方法 选择我院于2021.3-2022.3.收治42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训练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21例,使用常规康复训练)和观察组(21例,实施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两组患者训练前和训练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 结果 本研究显示,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用于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提升下肢肌力,促进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患者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整体运动功能提高,有利于康复训练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结论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用于早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效果十分显著,不仅提高患者下肢肌力,还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

  • 标签: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 早期脑卒中偏瘫 下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肢体功能改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每组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比较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法(FMA)评分、起立-行走(TUGT)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10mMWS)、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不同角度下屈膝肌峰力矩值、改良Barthel指数(MBI)、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后,联合组FMA上肢、下肢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联合组TUGT短于常规组,10mMWS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平衡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平衡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联合组屈肌60 °/s、120 °/s屈膝肌峰力矩值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干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可增加不同角度下屈膝肌峰力矩值,能改善运动、步行和平衡能力,增强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脑卒中 上肢功能障碍 等速肌力训练 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