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脑梗死患者经悬吊训练与镜像疗法联合治疗对其下肢平衡功能障碍恢复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脑梗死患者86例,入院时间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随机将患者分为参照组(n=43)与试验组(n=43),参照组患者实施悬吊疗法治疗,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镜像治疗,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Berg评分与FMA评分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改善,试验组改善效果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治疗脑梗死患者时实施悬吊训练与镜像疗法联合治疗,可加快患者下肢平衡功能恢复,提高其运动功能提升,疗效显著。

  • 标签: 下肢平衡功能 脑梗死 镜像疗法 悬吊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针刺疗法联合平衡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平衡肢体运动影响。方法 将我院于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中风偏瘫患者60例作为主要对象,随机分组,30例/组。对照组行平衡训练,观察组增加针刺疗法,比较两种康复效果。结果 ①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两组平衡能力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治疗后患者平衡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②两组治疗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采用针刺联合平衡训练,有利于改善中风偏瘫患者平衡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故值得推广。

  • 标签: 针刺疗法 平衡训练 中风偏瘫 平衡 步行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肢体功能锻炼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影响。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期间本院接收6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两组,为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康复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早期肢体功能锻炼联合呼吸训练。将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以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早期肢体功能锻炼联合呼吸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有广泛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早期肢体功能锻炼 呼吸训练 脑卒中偏瘫 肢体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凝视稳定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脑卒中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凝视稳定训练,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评估2组患者静态站立时双足压力中心(COP)压强占比和包络椭圆面积、动态下双足COP前、后偏移速度(AP-COPV)、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动态平衡功能[起立-行走测试(TUGT)]和特定活动中保持平衡自信程度[特定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结果治疗后,试验组闭眼时双足包络椭圆面积[(73.21±72.40)mm2]、睁眼患足压强占比[(60.28±17.86)%]、闭眼患足压强占比[(55.04±13.77)%]、健足AP-COPV[(12.03±6.83)cm/s]、患足AP-COPV[(11.82±5.46)cm/s]、BBS评分[(49.95±4.70)分]、TUGT[(21.63±11.14)s]、ABC[(68.38±12.85)%]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视稳定训练不仅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患侧支撑和重心转移能力,还可增强其平衡信心,降低跌倒风险。

  • 标签: 凝视稳定训练 前庭康复 脑卒中 平衡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急性脑梗塞后抑郁患者给予肢体康复训练+认知心理护理干预后对其肢体功能恢复产生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收治30例老年急性脑梗塞后抑郁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对病患给予基础护理干预)和研究组(常规组基础上,对病患给予肢体康复训练以及认知心理护理干预),各15例;比较两组患者HAMD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以及FMA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结果:护理前,研究组HAMD评分、FMA评分较常规组差异不明显(P

  • 标签: 肢体康复训练 认知心理护理 老年急性脑梗塞后抑郁 肢体功能恢复 抑郁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急性脑梗塞后抑郁患者给予肢体康复训练+认知心理护理干预后对其肢体功能恢复产生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收治30例老年急性脑梗塞后抑郁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对病患给予基础护理干预)和研究组(常规组基础上,对病患给予肢体康复训练以及认知心理护理干预),各15例;比较两组患者HAMD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以及FMA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结果:护理前,研究组HAMD评分、FMA评分较常规组差异不明显(P

  • 标签: 肢体康复训练 认知心理护理 老年急性脑梗塞后抑郁 肢体功能恢复 抑郁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脑梗死患者接受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收治脑梗死患者80例入组,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有病例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护理中开展早期肢体功能训练,评估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在神经功能评分、肌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

  • 标签: 脑梗死 早期肢体功能训练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康复期脑梗死患者中联合应用上下肢康复训练器及康复护理对其肢体功能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21.10-2022.9期间收治70例康复期脑梗死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并按照数字表格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n=35)实施康复护理,研究组(n=35)实施上下肢康复训练器联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康复前后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不同手段康复干预后,研究组患者下肢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二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上下肢康复训练器联合康复护理措施合理应用在康复期脑梗死患者中,可以改善患者下肢功能,促进患者行动能力不断恢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康复期脑梗死 上下肢康复训练器 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平衡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主要后遗症之一,常规平衡康复训练多以单任务训练为主,其治疗效果难以满足患者在生活中同时执行多项任务需求。双任务训练是指同时执行两项涉及运动或认知任务训练。本文旨在通过对双任务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平衡障碍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

  • 标签: 脑卒中 双任务 平衡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70例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上下肢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脑梗死 早期肢体功能训练 肢体功能 生活自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在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将早期不同强度肢体功能锻炼进行运用对于促进患者机体恢复以及提升患者免疫功能作用。方法 结合对比护理评估形式展开探究,选入在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所收治脑梗塞患者66例为对象,按照随机性抽选形式,将其划分为2个小组,对照组(33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3例,不同强度功能锻炼)。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免疫功能,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脑梗塞 肢体功能锻炼 机体恢复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分析。 方法 选择我院于2021.3-2022.3.收治42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训练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21例,使用常规康复训练)和观察组(21例,实施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两组患者训练前和训练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 结果 本研究显示,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用于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提升下肢肌力,促进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患者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整体运动功能提高,有利于康复训练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结论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用于早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效果十分显著,不仅提高患者下肢肌力,还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

  • 标签: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 早期脑卒中偏瘫 下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肢体功能改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每组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比较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法(FMA)评分、起立-行走(TUGT)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10mMWS)、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不同角度下屈膝肌峰力矩值、改良Barthel指数(MBI)、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后,联合组FMA上肢、下肢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联合组TUGT短于常规组,10mMWS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平衡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平衡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联合组屈肌60 °/s、120 °/s屈膝肌峰力矩值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干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可增加不同角度下屈膝肌峰力矩值,能改善运动、步行和平衡能力,增强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脑卒中 上肢功能障碍 等速肌力训练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任务导向性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效果。方法:将院内近期内(2020.1-2022.8)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为观察对象,共4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训练FMA评分。结果:训练前两组FMA评分无差异(P>0.05),训练后比较FMA评分可见,观察组更高,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在卒中偏瘫患者临床治疗中对患者用任务导向性功能训练可显著提高患者肢体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任务导向 功能性训练 脑卒中 偏瘫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早期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后期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以2021.5-2022.5在本院康复科接受治疗40例脑卒中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针灸+早期功能训练)与对照组(早期功能训练),比较两组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两组FMA、BI评分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针灸 早期功能训练 脑卒中 肢体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且分析在帕金森病患者肢体功能训练中护理干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抽取我院2021年7月-2022年7月收治13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为65例,一组是对照组,另一组是研究组,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UPDRS评分、Barthel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UPDRS评分、Barthel评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这就表示p值小于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之下,研究组患者UPDRS评分更低,Barthel评分更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就表示p值小于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之下,研究者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就表示p值小于0.05。结论:通过在帕金森病患者肢体功能训练中合理应用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在生活中自理,也可以加快其肢体功能恢复速度,在我国临床上有推广和应用必要。

  • 标签: 帕金森病患者 肢体功能训练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躯干模式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步行功能影响。方法纳入符合条件脑卒中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30 min)及常规核心稳定训练(30 min),观察组予常规康复训练(30 min)及PNF躯干模式核心稳定训练(30 min)。2组每次训练时间均为6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最大步行速度测定(MWST)、Tinetti平衡与步态评估量表(POMA)对2组患者步行及平衡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TUG、MWST及POMA-B、POMA-G和POMA总分[对照组(29.10±8.25)s、(21.16±6.01)s及(12.69±1.49)、(9.00±0.73)和(21.81±2.00)分;观察组(29.61±8.89)s、(19.96±6.23)s及(12.75±1.53)、(8.81±0.98)和(21.44±2.42)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TUG[(24.41±7.52)、(15.46±7.04)]及MWST[(18.43±5.81)、(9.74±3.47)]较组内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TUG和MWST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POMA-B[(13.94±1.57)和(15.13±1.09)分]、POMA-G[(9.69±0.87)和(10.75±0.78)分]及POMA总分[(23.63±2.31)和(25.88±1.63)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观察组POMA-B、POMA-G及POMA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NF躯干模式核心稳定训练能更有效地提高脑卒中患者起立步行预期性姿势调节能力,促进脑卒中患者步行和平衡功能尽早恢复。

  • 标签: 脑卒中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核心稳定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对脑梗死患者护理质量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3月-11月期间收治6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常规护理+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肢体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是在早期日常护理工作中接受肢体功能训练,能显著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升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肢体功能训练 脑梗死 护理质量评分 肢体功能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身振动(WBV)训练对骨质疏松(OP)患者平衡功能及跌倒效能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OP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常规口服药物(钙尔奇D3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平衡训练及WBV训练,对照组则辅以平衡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静态平衡测试、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及跌倒效能量表(FES-I)对2组患者静态、动态平衡功能、跌倒效能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各项静态稳定参数、BBS评分、TUGT计时及FES-I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各项静态稳定参数、BBS评分[(49.93±2.08)分]、TUGT计时[(7.50±0.74)s]及FES-I评分[(23.03±2.87)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WBV训练可改善OP患者平衡运动控制能力,减轻其跌倒恐惧心理,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全身振动 平衡 骨质疏松 跌倒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交技能训练疗效分析,并研究该方法对患者肢体功能与社会功能影响。方法:病例选取2020-2021年我院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分两组,分别予以基础性常规护理及常规护理联合社交技能训练,对比指标:两组肢体功能、社会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比较,对照组间无差异(P>0.05),观察组显著更优(P0.05),观察组更优(P0.05),观察组更优(P

  • 标签: 社交技能训练 精神分裂症 肢体功能 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