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一门严格的法律科学,区别于我们通常所说的法理学就在于它把后者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一旦做出这种区分,那么这门法律的科学就立即使自己摆脱了法理学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关于法律的论辩。即形式主义和工具主义之间的论辩。形式主义主张司法

  • 标签: 司法场域 法律学 社会学 法律评论 法律职业者 司法制度
  • 简介:“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的互联网现象具有回应性、集群性和功能多样性的特征,它的发展是以网络虚拟社区为基础,是一种新的方式进行利益表达与社会控制的行动过程。面对这一社会现象,如何把握知识共享与保护隐私的界限,防止多数人参与的网络暴力就成为首先要解决的现实性问题。

  • 标签: 人肉搜索 网络暴力 社会控制
  • 简介:据我国劳动部年度报告资料,1996年底全国下岗职工8248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637万人。下岗职工占总职工比例从1995年的48%增至73%。1997年底下岗职工人数超过了1000万人。参照国外失业警戒线,政府政策与改革应在安全线(4%)与轻警线(5%)之间运作,否则将危及社会稳定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尽管1997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2%,两者均在安全线以内。但不容忽视的是,这两者都未包括下岗职工。若把1996年下岗职工的比例(73%)与同期城镇登记的失业率(3%)二者相加,则超过了10%。虽然这个数字并非就是失业率,但随着进一步改革,下岗职工近期内

  • 标签: 下岗职工 城镇职工 社会学 职工下岗 第三产业 社会整合机制
  • 简介:我国“重刑治毒”刑事政策全面体现在刑事立法与司法之中,但其并没有从根本上遏制我国毒品犯罪的严峻态势,相反却阻碍了我国毒品犯罪刑事立法的完善和我国死刑制度的改革,弱化了人民法院的司法属性。滥用毒品行为既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是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和需求层次提升受阻产生的副产品。“重刑治毒”既缺乏合理性,也缺乏可操作性。毒品犯罪与滥用毒品之间具有紧密的正比例联系。我国毒品犯罪刑事政策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在于理性认识毒品犯罪的生成机理,并将国家治理毒品犯罪的重心前移至减少滥用毒品(包括减少存量和防止增量)的环节。

  • 标签: 毒品犯罪 “重刑治毒”刑事政策 滥用毒品行为 刑法理性
  • 简介:我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城市化,而城市化的实质是农民市民化。因此,我国每年有大量的农民通过城市化而变成了城市居民。但这个转变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产生了诸多问题,从社会视角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只有解决好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农民才能顺利转变是合格的市民,才能实现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

  • 标签: 社会学 城市化 市民 城市居民 城市文化
  • 简介:中国法社会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复兴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研究的方式、内容、成果具有明显现代性特征,中国法社会的研究未来面临着后现代转向。

  • 标签: 法社会学 研究现状 后现代转向
  • 简介:村级民主选举不同于国家机关选举,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它具有法律性和政治性.在村级民主选举中还存在着程序不合法、黑恶势力和宗族势力操纵选举、参加选举不积极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一要靠教育,二要靠制度保证.

  • 标签: 村民自治 村级民主选举 中国 基层民主 法社会学
  • 简介:工会是在企,事业单位中扮演重要角色并有着光辉历史的组织,青年是任何组织都需要的朝气蓬勃的力量。有了青年的参与和支持,工会的发展将会充满活力与生机,焕发出新的光彩;在工会的鼓舞与引导下,青年本身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成为组织与社会的坚实力量。而在当代社会,中国工会与青年的关系不容乐观,这一现象应得到社会的关注。

  • 标签: 工会 青年 关系 社会学
  • 简介:由于当前理论界在有组织犯罪概念的理解上存在着分歧,在对有组织犯罪产生的原因的认识上存在着误区.因此,本文试图从社会的角度提供一种对有组织犯罪概念和原因的理解,并集中论述中国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有组织犯罪的发生与社会结构紧张的关系,反思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中存在的误区.

  • 标签: 有组织犯罪 社会转型 社会学分析
  • 简介:2005年对于中国公安机关的侦查部门来说,是颇为尴尬的一年。在这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们因为刑讯逼供的丑闻身陷舆论的“唾沫”中。1月23日,河北唐山七民警刑讯逼供案开庭审理,作为主犯的某公安分局局长、副局长均被判刑讯逼供罪;3月初,河南胥敬祥冤案和河北聂树斌冤案,几乎同时爆出当年可能存在刑讯逼供的隐情,舆论大哗;4月初,被错误关押十一年的佘祥林无罪获释。佘向媒体披露了曾遭受刑讯逼供的详细经历,群情激愤。

  • 标签: 刑讯逼供案 法社会学 容忍 中国公安机关 刑讯逼供罪 侦查部门
  • 简介:“人肉搜索”作为网络空间的新生事物,具有若干适应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网络产品需求的特质,包括其作为一种信息渠道、一种道德评判机制,以及自力救济机制的巨大效用;同时,作为言论自由的表达形式之一,其也可能与隐私权、名誉权等人格权存在着潜在冲突。对此,不能片面视之而须全面考量,并通过完善法律、形成判例规则等途径对之予以正确引导。

  • 标签: “人肉搜索” 权利冲突 言论自由权 人格权
  • 简介:本文运用调查数据考察了大学生作弊行为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发现:社会网络、对作弊行为的认同等社会文化因素,比家庭阶层、学习压力等社会结构因素,对大学生作弊行为的发生率更有影响。基于调研结果提出应对大学生继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诚信教育,加大对考试作弊的惩处以及促进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以减少甚至消除作弊行为。

  • 标签: 作弊 大学生 社会文化 影响因素
  • 简介:发展社会曾经辉煌,但由于种种原因,发展社会研究目前出现了一些踟蹰不前的困境。发展社会研究的困境在呼唤着发展社会的深化,呼唤着构建更具本土解释力的发展社会。要走出目前困境,构建更具本土解释力的发展社会,除了需要更深入本土实践,做更扎实、更细致、更丰赡的田野调查之外,还需在学科理论建设上有以下三个方面更多的努力:拓展研究对象,丰富研究视角,建构更具解释力的研究框架。即将研究对象从原来主要是现代化及发展研究拓展为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及发展本体的研究;在原来以国家主义、结构主义、二元两分为主的宏观视角之外,还需有更多个体、社区、日常生活、二律和合等底层、微观、辩证的视角;建立更具解释力的分析框架。以此创造更多学科知识,推进发展社会纵深发展。

  • 标签: 发展社会学 研究 对象 视角 框架 思考
  • 简介: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和规模不能作为衡量民生财政的标准。讨论中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问题必须在进一步明确民生这一概念的内涵的基础上探讨民生问题的实质并建立一个分析民生与财政关系的理论框架。本文通过概念辨析将民生看成是生活机会与可行能力的函数.进而将民生问题的实质界定为基本权利平等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根据财政社会思想,本文将财政制度看成是对生活机会和可行能力的基本制度安排.进而在区分财政制度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财政制度安排与生活机会和可行能力的内在逻辑联系。最后,本文根据该理论框架从三个方面对中国民生与财政关系研究提出了初步设想。

  • 标签: 民生 基本权利平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财政社会学
  • 简介:在我国,洛丽塔服饰风格主要在东部沿海城市流行。每个女孩心中都有公主清结,而服饰的戏剧效果很好的宣泄出了这种情感。洛丽塔服饰就像是制造了一个童话,它符合自怜自恋的心理需求,从这一层面说,洛丽塔不单是一种服饰潮流,更是年轻人表达隋感需要的方式。一方面是标新立异的心理驱使,使自己永远走在潮流的前沿;

  • 标签: 服饰风格 洛丽塔 社会学视野 青年 心理需求 东部沿海
  • 简介:<正>按照日本学者的观点,日本法律社会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明治时代穗积陈重(1855~1926)等人的研究活动.但作为一种法学研究方法和法学专门学科,却是在本世纪20年代形成的,当时活跃在日本法学界的末弘严太郎(1888~1951)、穗积重远(1883~1951)等人,就是日本法律社会的奠基者.但是,日本法律社会的黄金时代,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开始的.战后日本法律社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

  • 标签: 法律社会学 战后日本 马克思主义法学 本法律 日本学者 法律解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