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内科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接受优质临床护理干预。结果:在对患者实施不同模式的护理后,接受了优质临床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参数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心肌损伤指标也明显更低,且上述观察指标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内科临床工作开展过程中,可以将优质临床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内科治疗 临床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对急诊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实施优质临床护理的作用,为改善预后积累临床经验。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8例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双盲法对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4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优质临床护理。在本次比较研究中,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低于参照组的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临床护理干预可降低AMI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负性情绪、心功能、心肌损伤情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可实现心血管内科AMI治疗患者的护理目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内科 优质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探究规范疗法于急性心肌梗塞临床治疗中的实际效果。方法:对南沙中心医院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病例进行研究,收治时间规定为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从中选择100例为本试验研究对象,再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若各组比例一致即为50人。在试验进行中,两组病人将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临床诊断,其中的对照组患者将采用传统法进行药物治疗,实验组则采用内科规范疗法,在治疗后每隔一段时间由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记录,便于后续的比较分析。[1]结果:在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医护人员对患者疗效进行调查记录,据此可知,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差异显著,整体上实验组疗效由于对照组,相应的治疗总有效率对应为90%、52%。除了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也是记录的主要内容,据悉,主要存在黑便、血便、皮肤粘膜问题等,其中实验组、对照组不良反应次数对应为23次、46次,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次数差异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规范疗法的临床应用能够有效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临床效果也较常规治疗更好,因而内科规范治疗法有着较强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心肌梗死 规范疗法 心血管内科 临床探究 不良反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男性和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的临床特点.方法从危险因素、病变部位、冠脉造影结果、心功能变化及心脏事件等方面对比分析青年男性组和女性之间的区别.结果青年男性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为吸烟,其比例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中高脂血症及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比例高于男性组.两组在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方面无明显差异.两组犯罪血管都是前降支,都以单支病变为主,心功能及心脏事件方面并无差异.结论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是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单支病变多见,冠脉介入术后预后好.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青年;冠脉介入术;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542文献标识码ADOI10.1016/j.issn.2095-8578.2015.01.084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现选出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 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心肌酶学进行诊断,检出 11例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和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可通过心电图准确辨识 J点,而 T波则显示为正负双向或者是倒置,弓背往上抬起 0.4mV;而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则难以辨识 J点, T波显示为直立,弓背上抬 0.8mV。结论:采用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实施诊断准确率较高,再联合心肌酶学诊断,可以作为该疾病的有效诊断方法。

  • 标签: 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特征,进而为该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接受心电图检查,观察患者的心电图表现。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具有多样性,心肌梗死图形可能被掩盖。结论胸痛患者若发生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要对急性心肌梗死引起高度的重视,对患者的病史详细地询问,观察心电图动态演变,检测心肌坏死标志物,尽可能的避免漏诊与误诊。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工作中,使用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诊断准确性。方法:本研究借助回顾性方式展开,病例选取时段严格限制在2021年8月-2022年5月,将我院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抽取,随机做规范分组处理(每组30例);接受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测的为对照组接收病例,实施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检测的为观察组纳入病例。将“诊断准确性及漏诊率”加以观察和对比。结果:对照组所参与患者的诊断准确性观测项目记录为70.00%,相较观察组该观测项目值相对较低(P<0.05)。结论: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并降低漏诊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多普勒彩色超声 心电图 心动图 准确性 漏诊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监测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意义。方法采用连续监测法检测心肌梗死(AMI)病人及对照组的血清中ALT、AST、LDH、CK、CK-MB的最大增高幅度及变化情况。结果AMI病人5种酶的血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病后,6h内CK和CK-MB即显著升高,LDH出现较晚,但持续时间最长。结论血清CK和CK-MB的检测特别是联合ALT、AST、LDH的监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诊断价值 CK-MB 血清心肌酶 连续监测法 AMI病人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及探索心电图急性肺动脉栓塞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接诊的60例急性肺动脉栓塞作为A组,6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B组。两组患者均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观察及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的V1-V3导联ST段压低率、V1-V3导联T波倒置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B组的V4-V6导联ST段压低合并T波倒置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V1-V3导联ST段压低、v1-v3导联T波倒置是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典型心电图异常表现,V4-V6导联ST段压低合并T波倒置是急性ST段不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典型心电图异常表现,临床可根据该标准对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鉴别诊断

  • 标签: 急性肺动脉栓塞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电图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检测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到我院就诊的120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别对他们进行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详细记录这些患者的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检查结果显示,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共检查出112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疾病检出率为938%,其中下壁心肌梗死患者53名,右室心肌梗死患者12名,其他类型梗死47名,与心动图的检查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检查结果分析可知,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心动图的结果,诊断结果精确,灵敏度高,可以更加准确的及时帮助患者找到引起病痛的原因,早日得到治疗,恢复健康,值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进行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 心动图 冠状动脉造影 临床检查结果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259-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当中,综合护理的应用优势。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主要对象,将其随机均匀分作对照组与分析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分析组患者则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分析组对象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主要数据对比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综合护理方案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综合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肌梗塞(AMI)中超声心动图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某一医院2021-2022年3月间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80例AMI病人,全部进行了心脏彩超和心电图检查,并以心脏彩超、心电图、心脏彩超结合心电图诊断AMI的诊断,并与AMI和非AMI患者进行对比。结果:8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中,14例(17.50%)确诊为阴性,66例(82.50%)。其中心脏彩超48例阳性(60.00%),心电图44例阳性(55.00%),心脏彩超联合心电图62例阳性(77.50%)出现了异常。心电图与心脏彩超结合心电图对AMI的诊断具有明显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度,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心脏彩超 心电图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诊断价值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份至2021年11月进入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50例作为观察组,将观察组分为死亡组(n=8例)和存活组(n=42例),同期选择非冠心病患者共计50例作为对照组,均实施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2组患者的不同指标。结果 统计数据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不同指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TS和SDNN均低于存活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有效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对预后具有改善作用,适用于临床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动态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2导联心电图检查法和18导联心电图检查法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本次选择了我院在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收入与治疗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取12导联心电图检查法和18导联心电图检查法实施诊断,分析总结两种心电图检查法的诊断结果。结果:①18导联组的PR间期、P波时限、QRS波时限、QT间期分别为0.23±0.03、0.43±0.09、0.23±0.04、0.42±0.08;12导联组的PR间期、P波时限、QRS波时限、QT间期分别为0.23±0.02、0.41±0.06、0.24±0.05、0.41±0.06。(P>0.05,无统计学意义)②18导联组的P波振幅、T波振幅、、QRS波振幅分别为0.20±0.01、0.37±0.02、1.11±0.02;12导联组的P波振幅、T波振幅、、QRS波振幅分别为0.18±0.01、0.36±0.03、1.06±0.03。(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12导联心电图检查法 18导联心电图检查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替罗非班对伴缺血性J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电图的影响予以简单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在12小时内出现伴缺血性J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急诊PCT,依据其治疗方法的不同划分为对照组要治疗组,其中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到替罗非班,对照组并不应用替罗非班。结果治疗组在术后2小时内心电图出现的J波完全消失,ST段和抬高的J点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回落,降低了术中术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对于介入治疗的成功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对于手术的死亡率也大大的减少。

  • 标签: 缺血性J波 心电图 心率失常 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