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护理措施和相关健康教育。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2月—2012年12月收住在我院被确诊为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对患者采用对症支持治疗护理措施并且做好出院后健康教育指导,而对照组对患者只是进行单一对症治疗没有对病人进行出院后健康教育。结果糖尿病治疗好转出院前接受健康教育指导较对照组相比,减低了并发症发生概率,可以有效平稳控制血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护理尤为重要,同时还应加强对糖尿病疾病相关方面的健康知识,才能够更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糖尿病 护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医疗安全是医疗工作核心,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是保障医疗安全前提和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群众满意度,保障医疗安全,积极探索适合实际情况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本文从工作思路、组织管理、具体工作方法等几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医疗质量 管理 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输血是临床治疗一个重要措施,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输血技术已经由原来输注全血发展为成分输血。成分输血方法主要是依据患者病情进行针对性输血,这种方法大大提升了输血科学性,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本文以临床成分输血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成分输血中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护理方法。

  • 标签: 成分输血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接触点管理健康教育在产科中应用。方法在成都市某妇产儿童医院产科病房,选取2013年第四年度200名孕产妇做为对照组,2014年度第一季度200名孕产妇做为干预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措施,包括常规入院、住院及出院宣教,而干预组进行基于接触点管理模式,在入院、住院及出院等关键接触点进行有针对性健康教育。出院时对两组孕产妇满意度进行调查及对比。结果两组孕产妇在年龄、文化程度、分娩孕周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住院孕产妇满意度由2013年第四季度94.5%提高到2014年度99.5%。结论基于接触点管理健康教育可提高产科住院孕产妇满意度,提示今后工作中应抓住临床中关键接触点,并进行有针对性干预,以提升医院及科室社会效益和品牌效应。

  • 标签: 产科 接触点管理 健康教育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DTA抗凝剂用sysmexXT-2000i检测时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及纠正。方法5例EDTA-K2抗凝血选用sysmexXT-2000i检测血小板数<70×109/L,并且血小板直方图有聚集标本,做血涂片瑞氏染色镜检确定是聚集,再采末梢血血小板手工计数(20?l末梢血+0.38ml草酸铵血小板稀释液)。结论EDTA-K2导致血小板聚集,引起仪器检测血小板假性减低。

  • 标签: 血小板假性减少 EDTA-K2 血小板聚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运用中医内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2月一2015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诊治32例烧伤,反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17例和对照组1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中医内科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一段时间后,实验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内科治GERD能够取得较为理想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在借鉴和推广。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中医内科 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RI对腰椎间隙感染早期诊断以及治疗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21例腰椎间隙感染患者,所有患者经MRI检查后,对其表现以及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经治疗后,进行为期3-14个月随访,17例患者恢复到正常状态,3例患者存在活动受限现象,1患者存在腰疼现象。结论对腰椎间隙感染患者采用MRI进行诊断以及治疗在临床中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腰椎间隙感染 早期诊断 MRI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265-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并制定相应防治对策。方法选择12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儿童作为此次观察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做出回顾性分析,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分成口服阿奇霉素观察组与注射阿奇霉素对照组,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作比较。结果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对照组为28%,看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应该合理选取静脉滴注及口服方式,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较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儿科 临床应用 阿奇霉素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TE)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并探讨其评价SSS-TOAST1型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超声科常规超声检查伴有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SSS-TOAST1型脑梗死患者113例,为脑梗死组,及选取伴有颈部动脉硬化斑块但未患有脑梗死患者48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比较2组间弹性成像检查结果。将脑梗死组根据梗死后病情变化分为梗死后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比较2组间弹性成像检查结果。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间颈动脉斑块长轴长度、斑块厚度、斑块短轴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0.88、0.33,P均>0.05)。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弹性成像以黄绿色为主,非梗死组斑块弹性成像以绿蓝色为主。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弹性值、管壁弹性值及斑块硬度较对照组低,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1、10.77、4.52,P均<0.05)。脑梗死后进展组与非进展组间颈动脉斑块长轴长度、斑块厚度、斑块短轴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0、1.34、0.17,P均>0.05)。脑梗死组中梗死后进展组比非进展组颈动脉斑块弹性值、管壁弹性值及斑块硬度低,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9、2.30、3.80,P均<0.05)。结论RTE可以评价斑块软硬度以反映斑块易损性,SSS-TOAST1型脑梗死组患者斑块弹性值、管壁弹性值及斑块硬度较对照组低,其易损性高;且RTE对评价梗死后病情变化有一定作用。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性 梗塞 大脑中动脉 弹性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力衰竭患者反复入院危险因素调查与分析.方法随访我科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半年,以心力衰竭患者再次入院结束.结果选择符合标准心力衰竭患者200例,其中97例心功能III级,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56例,103例患者心功能IV级,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58例.经过对这200例患者资料总结分析,发现心力衰竭和患者年龄有关,P<0.05,和患者性别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患者年龄、性别以及患者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和患者二次住院没有关系,但是和脑钠肽、吸烟以及心肌梗死有着直接关系,其中心肌梗死是心力衰竭患者反复入院最危险因素.结论心肌心肌梗死是心力衰竭患者反复入院最危险因素.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反复入院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255-02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床检验质量关系到基础医疗机构工作水平和质量,是保障基础医疗机构安全运作重要内容,对于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临床检验质量不仅受到基础医疗机构人员工作素质、临床检验设备等条件影响,同时也与相关临床检验政策法规等有关。为此,本文基于对我国基层医疗机构临床检验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探索和提出了提高和改进临床检验质量几点建议,以此为临床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临床检验质量提供参考借鉴。

  • 标签: 基层医疗机构 临床检验 质量控制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