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降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报道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降部恶性黑色素瘤,对其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该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结果肿瘤位于十二指肠降部浸润性生长。组织学上可见肿瘤细胞呈结节状或巢状分布,并见少量黑色素沉积,细胞呈圆形、卵圆形、多角形或梭形,细胞界清,胞质丰富,核大深染,可见1~2个大的核仁。免疫表型肿瘤细HMB45(+),Malan-A(+),SMA肿瘤细胞(-),Ki-67增殖指数30%,S-100(+)及Vimentin(+),Actin(-),CD117(-),CD34(-),CK8/18(-),DES(-),EMA(-),SMA(-),及P-CK(-)。病理诊断原发性十二指肠降部恶性黑色素瘤。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降部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临床与病理均要与转移癌、淋巴瘤等相鉴别,预后不良。

  • 标签: 十二指肠降部恶性黑色素瘤 病理学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送检的261例新生儿溶血病筛查标本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探讨发生ABO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diseaseofthenewborn,HDN)的血型模式,溶血三项试验之间阳性率的差异,以及追溯孕妇产前IgG血型抗体效价来分析其与ABO-HDN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均采用微柱凝胶法。结果261例送检标本ABO-HDN的发病率为26.8%(70例),以A型较多;70例ABO-HDN溶血三项试验中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率最高;70例ABO-HDN中,孕妇产前IgG抗体效价越高所占有的比率越大。结论及早进行相关实验室相关检测,及早对患儿治疗对阻止溶血的进一步发生极为重要。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溶血三项试验 IgG抗体效价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中药灌肠方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临床效果,及实验室研究。方法选取笔者医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分别进行中西医治疗分组实验。在同时间段选取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进行实验室研究,对中药灌肠方的临床效果及实验室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实验室结果,中药灌肠方对大鼠淋巴细胞、抑菌作用以及肠管平滑肌影响都具一定影响。结论中药灌肠方可以通过改善肠管平滑肌、淋巴细胞、抑菌等来达到治疗的作用。

  • 标签: 中药灌肠方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效果 实验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细菌性阴道炎又称非特异性阴道炎、嗜血杆菌性阴道炎、棒状杆菌性阴道炎、厌氧菌性阴道炎、加特纳菌性阴道炎等,是在1984年第一届国际阴道炎会议上命名的。本病是由阴道加特纳菌和一些厌氧菌的混合感染所致,可通过性接触传染,现归入性传播疾病的范畴。频繁混乱的性生活成为细菌性阴道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实验室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是十分必要的。单有白带增多而没有实验室检查是不能诊断本病的。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炎 实验室检查 临床鉴别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对比3种实验室检查方法在肺炎支原体检测上的差异。方法择取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笔者医院治疗肺炎的60例患儿,分别采集其呼吸道分泌物、血清、肺泡灌洗液作为样本,先后为其实施三种实验室检查方法,分别为(1)MP咽拭子快速培养;(2)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MP的IgM、IgG定量测定;(3)支气管灌洗液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对比三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咽拭子培养法的阳性检出率为48.33%(29/60),ELISA法的阳性检出率为51.67%(31/60),FQ-PCR法的阳性检出率为58.33%(35/60),三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较为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咽拭子培养法、ELISA法与FQ-PCR法进行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实验室检查 咽拭子快速培养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支气管灌洗液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 简介:摘要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实验教学环节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培养、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结合生物化学教学实际,通过改革实验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同时开设设计性实验等加强学生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实验能力。

  • 标签: 生物化学 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 综合素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可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njectionplatelet-richfibrin,iPRF)复合Bio-Oss骨粉进行拔牙位点保存的修复效果。方法选40只健康大耳白兔,制备,微创拔除其上、下颌双侧第一磨牙,将4个位点分为四组,分别为iPRF+Bio-Oss骨组、PRF组、Bio-Oss骨组和空白对照组各10只,分别填入iPRF+Bio-Oss骨粉、PRF、Bio-Oss骨粉和不做处理。随机分别于术后4、12周各处死20只,取牙槽骨标本行形态学测量和组织学观察,采用锥形束CT(conebeamCT,CBCT)测量骨密度评价拔牙窝的愈合情况。结果所有位点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4、12周时iPRF+Bio-Oss骨组、PRF组、Bio-Oss骨组和对照组间剩余牙槽嵴相对宽度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iPRF+Bio-Oss骨粉组保留牙槽嵴宽度最大;iPRF+Bio-Oss骨组和PRF组、Bio-Oss骨组较对照组的成骨活跃且新生骨成熟度高,实验组CT值均高于对照组,且iPRF+Bio-Oss骨粉组优于其他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RF复合Bio-Oss骨粉应用于拔牙位点保存中可减缓牙槽嵴吸收,促进新骨形成,其保存拔牙位点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PRF和Bio-Oss骨粉。

  • 标签: PRF Bio-Oss骨粉 拔牙位点保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在局部解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6名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62人)和对照组(64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法。结果实验实验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此教学法更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等。结论自主探究式教学法能显著提高局部解剖实验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和思维动手综合能力。

  • 标签: 自主探究 局部解剖 实验教学 应用
  • 简介:目的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成长探索训练,在了解自我的过程中改善大学生交往焦虑。方法利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对训练组成员进行28个课时“自我成长探索训练”、“人际交往技能训练”。训练前后对训练组和非训练组分别用“自我和谐量表”、“交往焦虑量表”、“自评抑郁量表”、“容纳他人量表”进行测查。结果训练组和非训练组的各项评价指标均有所改善.没有显著性差异.但训练组比未训练组改善程度更好;训练后训练组“人际交往焦虑”和“抑郁”方面有显著改善。结论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改变团体成员的自我的觉察能力来改善人际交往焦虑。

  • 标签: 大学生 人际交往 心理适应 人际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所面临的职业危害,制定有效的管理对策,从而控制危害,预防职业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方法通过对近年实验室检验人员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人员职业危害的相关文献的查阅和分析,结合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要求和职业病防治等相关学科知识,探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所面临的职业危害,分析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与管理对策。结果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等职业危害因素,对工作人员的身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工作人员的健康。结论通过健全职业防护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和完善实验室职业防护标准,完善制度和措施,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并通过加强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职业防护培训,增强职业防护意识,有效预防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人员的职业危害,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

  • 标签: 职业危害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人员 管理 对策
  • 简介:摘要微课以其“短”、“小”、“精”迎合了当下学习者的心理。口腔颌面外科实验有丰富的微课素材资源,可以创作出优质的微课,以适应口腔外科实验教学的需要和口腔医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

  • 标签: 微课 口腔 颌面外科
  • 简介:(广西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柳州545005)摘要医学检验实验课教学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性和科研思维的重要手段。本文对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方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实验课师资力量薄弱,硬件水平落后,教学安排不合理,实验课教材陈旧,是制约医学检验实验教学发展的关键。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教学,应提高实验室课时比例,调整实验室授课策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医学检验人才的目的。

  • 标签: 高职 高专 医学检验 实验 教学 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干姜人参半夏汤对妊娠小鼠生殖毒性的实验结果。方法选取100只妊娠小鼠,将其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25只,所有小鼠均是在孕后第6~17天进行灌胃,第18天处死,观察妊娠小鼠的体质量增加、胚胎发育状况及胎仔外观。结果低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体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体质量低于空白对照组,体质量增加低于空白对照组,子宫连胎鼠体质量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四组活胎率、死胎率及吸收胎率进行两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胎仔发现高剂量组出现头盖骨变大腹部裂开等情况。结论小剂量的干姜人参半夏汤不会对妊娠小鼠产生妊娠毒性,随着剂量增加,逐渐增加胚胎畸形的发生率。

  • 标签: 干姜人参半夏汤 妊娠小鼠 生殖毒性
  • 简介:摘要局部解剖学作为一门桥梁课程,在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尤其体现在实验教学方面,作者尝试依托创新训练中心构建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新模式,开展实地尸体解剖,进行的教学效果评价表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动手操作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均有显著提高,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 标签: 局部解剖学 实验教学 实地尸体解剖
  • 简介:采用Jacoby的加工分离程序,以健康大学生为被试,以具体图形和抽象图形为实验材料,探讨图形编码条件下,意识.无意识记忆的具体性效应。实验采用2(材料:具体图形和抽象图形)×2(材料呈现时间;3000ms和300ms)两因素混合设计,结果显示:①意识、无意识提取中均存在具体性效应。②在意识和无意识提取中均未发现加工水平效应。该研究验证了双重编码理论。

  • 标签: 意识 无意识 记忆 图形 具体性效应 实验
  • 简介:摘要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医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医学学科,二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疾病的本质,作为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桥梁,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若是能够将二者进行有效的整合,对于提升学生整体的学习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主要针对此予以简单分析。

  • 标签: 病理学 病理生理学 实验教学改革 整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某学校细菌性痢疾爆发的原因及实验室检测结果,为防控此类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某学校细菌性痢疾患者63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班无症状学生63例为对照组,分析细菌性痢疾爆发原因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经分析发现,观察组喝生水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接触病人、洗手、洗餐具、吃零食及在食堂用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测学校二次供水的水池水、寝室管网末梢水、食堂管网末梢水及教师家属楼管网水的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及耐热大肠菌群均严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且在蓄水池水样中检出宋内志贺菌。结论饮用被污染的水池水是该学校细菌性痢疾爆发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改善生活饮用水供水条件是避免细菌性痢疾再次爆发的主要措施。

  • 标签: 细菌性痢疾 学生 爆发原因 实验室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罕见母(非O型)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测。方法首先鉴定产妇的ABO、Rh(D)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效价,其次对患儿进行ABO、Rh(D)血型鉴定、游离试验、放散试验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产妇血型为B型,Rh(D)阳性,不规则抗体筛选结果阴性,IgG抗A效价为256;患儿血型A型,Rh(D)阳性,游离试验阴性,放散试验阳性,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结论患儿诊断为罕见B型(母)-A型(婴)组合新生儿溶血病。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游离试验 放散试验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