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8 个结果
  • 简介:当新媒体冲击着时代、冲击着世界时,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不得不采取一些改变和对策。美国传统媒体从报纸到电视机构,从覆盖全国的电视网、通讯社到地方性的私营电视机构,都开始了改革和转变,寻找和新媒体一争高下的可能。同时,更多媒体机构认识到和新媒体竞争的同时更需要和新媒体融合,共同进入全媒体形态,才能满足当今受众各种层次的信息和娱乐需求。中国的传统媒体也在不断的尝试,寻找新媒体时代自己的生存空间,其实应该能从美国传统媒体的做法中获得不少启示。

  • 标签: 新媒体 直播 制播理念 全媒体形态
  • 简介:本文选取中世纪法国抒情诗体裁“破晓歌”作为研究对象。以历史为背景、以具体形态为现象,引出其体裁风格在后世作品中的遗存,阐发相关思考。提出判断破晓歌体裁的核心是“题旨”内涵,将其发展演变总结为饰变、量变、质变三个过程,并且认为音乐体裁的演变应符合“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道理。此外,提出对体裁风格遗留的“考古”可作为一套方法论加以体系化的完善,对早期体裁的研究有所帮助。通过本文的论述,可对中世纪的词乐关系、创作观念、精神思潮等做初步了解,进而为破晓歌更加细致的理论研究提供可能。

  • 标签: 中世纪 破晓歌 抒情诗 体裁 流变
  • 简介:一、图像有关情况叙略2015年元旦前后,河南省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从洛阳市文物市场收购来一份纪年为北宋宣和二年(1120)的杂剧做场图拓片(图1)。经我们查阅资料初步探研,判定该图在中国戏剧史上的价值和意义不亚于两百余年后即纪年为元泰定元年(1324)的山西洪洞水神庙忠都秀杂剧做场图。第一,该图是迄今为止纪年最早,且唯一纪年精确

  • 标签: 场图 宣和 忠都秀 中国戏剧史 华夏文化 艺术博物馆
  • 简介:茶文化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灿若星河中的一支,是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精品。纵观古诗词,有大量有关茶的论述即所谓的茶诗,而在这些茶诗中与音乐形态相关联的不在少数。本文拟以古诗词中的茶文化和音乐形态为研究对象,在甄别大量茶诗中涉及音乐形态的古诗词基础上,探讨茶文化与音乐的结合方式及内在关联,研究古诗词中茶文化与音乐审美的意境。

  • 标签: 茶诗 茶文化 音乐形态 音乐类别
  • 简介:在福建西南部地区,自宋以来道教即已盛行,道坛活动与民间丧葬礼俗关系极其密切,至今仍流行于广大农村的"目连沙灯道场"就是其道法活动中的重要仪式。道坛中以破狱形式演《目连救母》,其演出本为《地狱册》。这种道坛之戏剧,也是仪式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它称为道教目连戏。1995年秋,龙岩学者刘远先生发现了《地狱册》,笔者在对闽西南道教戏剧的田野调查中,有机会接触到《地狱册》并观摩了道坛《目连救母》的演出。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民间道坛中首次发现的

  • 标签: 目连戏 目连救母 道教 戏剧形态 戏剧文化 科仪
  • 简介:《故宫博物院藏清宫南府昇平署戏本》已由故宫出版社出版,这套书分上、中、下三编,共计450册,将故宫图书馆所藏全部清宫戏本,除筛选出个别不易扫描的本子及重复本以外,一并完整出版,再现了清代近300年宫廷戏曲演出的盛况。

  • 标签: 故宫博物院 出版社 清宫戏 编目问题 南府 形态
  • 简介:《锡伯族汗都春艺术》一书注重在历史与当下的互动关系中探寻“汗都春”艺术的传统和变迁,突出中国传统音乐视野下的音乐形态分析和话语表述,这种研究方法、理念给锡伯族汗都春艺术的研究带来有益的启示。以该书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当下中国传统音乐和民族音乐学研究视野下,可对该书的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 标签: 《锡伯族汗都春艺术》 传统音乐 音乐形态分析
  • 简介:本文仅就拉威尔钢琴作品《小奏鸣曲》的旋律外形、主导音程、核心音调以及高潮形成的旋律材料运用几个方面揭示其独特性和层次性,进而说明它和演奏之间的相关性.笔者认为,就其旋律外形和音乐形象来看,三个乐章分别表现了不同的音乐形象,存在着不同的个性;从旋律构成的各个因素(音程、音调、音型)的相互关系出发,又可以说具有'细节特征上的同一性,和旋律结构上的统一性'特点.就其后者而言,正是由于细节(音程、音调、音型)的同一,从而达到三个乐章音乐内容和结构上的统一.演奏者除了在练习中能熟练地弹奏作品中所包含的各种技巧以外,还应该抱着辩证的态度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侧面去分析和演绎它,才称得上是音乐作品真正完整意义上的听觉再现.

  • 标签: 拉威尔 小奏鸣曲 旋律分析 钢琴演奏
  • 简介:  音乐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变迁”的尴尬.若根据“变迁”(或“变异”)是否受到外力影响来区分,可分为自然的变迁和人为的变迁.若再从所含的不同要素来看,则可有文化形态的变迁和生态环境的变迁等不同情况.

  • 标签: 音乐文化遗产 文化形态 “原生态” 民间音乐 变异 跟踪
  • 简介:中国传统音乐是一个重要的学科门类,也是一种特定的研究对象范畴,无论从历时性或共时性角度看,该学科领域都存在着对方法论范式进行选择的不同的可能性。音乐(形态)分析、音乐学分析和民族音乐学分析(民族音乐学的音乐文化分析)被视为可供中国传统音乐(含汉族传统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研究者进行选择的三种典型的音乐分析范式,彼此之间存在共性、个性之分。其中,民族音乐学分析从理论和分析实践上假定并包括了其他两种分析范式的因素,对于不同范式分别强调的“形态、语义、语境”等符号学分支的学术观念给予了综合的应用,又根据传统音乐具有的“跨(异)族群一阶层”文化研究的性质,尤其强调了其中语境的因素。故而,民族音乐学分析是我们从事该类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应该首先予以考虑的一种分析思维和方法。

  • 标签: 音乐形态分析 音乐学分析 民族音乐学分析 传统音乐研究 “跨(异)族群-阶层”文化研究 方法论
  • 简介:交响音乐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西方音乐的最高表现形式之一,集中体现了西方文明的思维特征与审美情趣,并以系统的组织结构形态呈现出来。受其影响,在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形成的中国交响乐创作,在艰难前行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交响乐作品创作的中国化、民族化,不但应表现在音高组织结构包括旋律、和声与对位织体中,也应体现在作品的各级组织结构中。近期,上海音乐学院"和毅庄诚"交响乐作品音乐会中的几部作品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文章以此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分析研究。

  • 标签: 中国交响乐作品 中国传统音乐 琴曲 边缘曲式
  • 简介: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音乐形态的理论研究从“基础理论与教学”、“音乐技术形态”,“技术发展史”、“作曲家及作品个案”、“中国传统音乐内涵”五个方面进行了音乐形态研究的梳理,涉及的研究对象非常宽泛,除了基础理论的传统作曲技术外,还对音高体系、。旋律学、节奏学、电子音乐、技术发展史、作曲家个性化技术现象、综合音乐技术分析、中国音乐内涵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广泛的规纳。本文的梳理目的在于了解近15年来国内作曲实践和技术理论形态研究发展的基本脉络、启发创作实践和音乐形态的深入研究。

  • 标签: 庄曜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内音乐形态研究》 作曲家 作曲技术理论
  • 简介:自上世纪初王国维先生将中国古代戏剧研究真正引入学术殿堂以来,追本溯源、全面系统地考察中国古代戏剧的艺术特性和源流演变,解码戏剧艺术形态独特魅力和审美价值,透视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情思和审美心理,启迪当下戏剧艺术理论与实践的突破发展,成为了近百年来历代中国戏剧研究者共同的学术诉求。

  • 标签: 中国戏剧 学术思想 古代戏剧 戏剧研究 中山大学 形态学
  • 简介:集合的多层次控制形态主要指的是五声性核心集合在作品中通过不同的织体组织形态对音乐音高组织进行的多层次控制。《远讯》中的五声性集合4—23以基本型、移位、三音子集的形式出现在整首作品中,并在声部与声部的相互关系中呈现出多种组织形态和排列方式。其中主要以线状、面状、点状、网状等四种形态进行着多层次控制。

  • 标签: 集合 五声性 音高组织
  • 简介: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是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从艺术本源和特性上,音乐艺术和建筑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和相同处,同时,二者又存在着差异,这是在整个艺术门类之中的必然关系。

  • 标签: 建筑 音乐 结晶 美的盛宴
  • 简介:音乐之所以具有超凡的魅力,是因为在它的音乐美学里饱含着许多深刻的哲学道理。无论从宇宙天体的运行、大自然的沧桑变迁、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化,直到我们身边的服饰、美食、数学、建筑……无不渗透着音乐的哲理。

  • 标签: 音乐美学 建筑 人类社会 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