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警模式护理在经胸壁输液化疗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4例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予以并发症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并发症预警模式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干预前后乳腺癌生存质量测评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96%,低于对照组的2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8.51%,高于对照组8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并发症预警模式护理可降低经胸壁输液化疗乳腺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乳腺肿瘤 预警模式护理 经胸壁输液港化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新辅助放化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已成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模式。但不同患者对于新辅助放化疗的敏感性差异较大,部分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可获得病理完全缓解,远期生存明显改善,部分患者肿瘤继续进展,因此准确预测新辅助放化疗后能否获得病理完全缓解对于指导患者的个体化治疗至关重要。现有研究已经表明,年龄、肿瘤病理类型、TNM分期、肿瘤占肠腔环周比例、肿瘤下缘距离肛缘的距离、癌胚抗原水平、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等一些容易获得的临床指标对预测新辅助放化疗后能否获得病理完全缓解有一定价值。本文主要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能否获得病理完全缓解的临床预测因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直肠肿瘤 治疗应用 综述 新辅助放化疗 病理完全缓解
  • 简介:摘要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由丹麦外科医生Henrik Kehlet提出,也被称为术后加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其理念在胃癌手术中的应用依然存在着争议,现结合本中心1例行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的诊疗流程,总结ERAS路径在胃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经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效果及术后相关并发症。方法选取庆云县人民医院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2月至2020年3月收集的6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9.27±7.15)岁,采用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对照组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9.35±7.21)岁,采用常规开腹肝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结石即时清除率为90.00%(27/30)、最终清除率为96.67%(29/30)、结石复发率为3.33%(1/30),对照组分别为86.67%(26/30)、100.00%(30/30)、6.67%(2/3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305.24±98.57)ml,手术时间为(125.13±7.10)min,住院时间为(8.70±1.23)d,对照组分别为(443.07±120.21)ml、(226.26±6.25)min、(12.60±2.63)d,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术中出血量显著降低,住院时间、手术间时间显著缩短(均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中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含量为(2.10±0.29)U/L、总胆汁酸含量为(3.19±0.42)μmol/L、谷胱甘肽脱氢酶含量为(0.86±0.09)U/L、α-谷胱甘肽S转移酶含量为(178.21±21.97)mU/L、精氨酸酶含量为(3.81±0.57)U/L、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含量为(15.72±1.79)U/L,对照组分别为(2.98±0.37)U/L、(5.61±0.76)μmol/L、(1.47±0.18)U/L、(256.37±32.57)mU/L、(5.63±0.78)U/L、(22.02±2.88)U/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1/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6/30)(P<0.05)。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及常规开腹肝切除术治疗效果相当,具有对肝损伤程度较小、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等优点,可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完全腹腔镜 肝切除术 肝硬化 肝胆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中使用吲哚菁绿荧光成像(FIGFI)对肠管血流灌注进行评估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58例左半结肠癌患者的资料。男性39例,女性19例,年龄(57.0±10.1)岁(范围:28~75岁)。根据术中是否使用FIGFI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22例)。采用t检验、χ²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58例患者均完成完全腹腔镜手术。研究组1例患者因裁剪系膜后出现肠管血运欠佳(Sherwinter评分1分)而扩大切除范围直至肠管血运良好(Sherwinter评分≥3分),对照组1例发生术后吻合口漏(A级并发症)。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156.3±43.5)min比(180.4±41.3)min,t=-2.083,P=0.042],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除肠管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范围:18~37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缺血性肠炎及吻合口狭窄等远期术后并发症。结论FIGFI评估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吻合口及肠段血供安全可行,操作方便,有望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 标签: 结肠肿瘤 结肠切除术 荧光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7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未达治愈标准而行补救性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ESD患者中有2例病灶切除不完整,2例病灶完整切除、病理切缘阳性,1例病灶剥除过程中发现胃外血管搏动,切除部分病灶后终止手术。手术方式:1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4例行远端胃癌根治术,均无中转开腹。术后病理检查结果:1例肿瘤侵犯固有肌层,1例肿瘤侵犯黏膜肌层,1例肿瘤位于黏膜层内,2例为重度异型增生,术后均未发现淋巴结转移。患者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腹腔镜补救性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是非治愈性ESD后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补救治疗方式。ESD治疗后未达治愈标准患者的病灶小,术中定位困难。术前用钛夹标记+CT重建准确定位有助于精准行胃癌根治性切除。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行手工吻合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对2017年5—12月期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28例完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行手工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均接受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后,将乙状结肠与直肠行"端端吻合",手工全层连续缝合,先缝合直肠左侧壁,沿直肠后壁连续缝合5~6针;然后同样方法从沿直肠前壁连续缝合5~6针。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2月。结果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手术时间为(182.5±57.5)min,消化道重建手工吻合时间为15(9~25)min。术后共5例(17.9%)发生并发症,2例吻合口漏患者经引流、营养支持治疗后逐渐自然愈合;1例腹腔感染患者经抗感染、引流后恢复;1例肺部感染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1例切口出现脂肪液化患者,经换药引流后痊愈。无腹腔出血、乳糜漏、输尿管损伤、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2~19个月,中位随访15(12~19)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者,有3例患者诉存在肛门异物感;行小肠造口还纳手术后,8例患者诉排粪次数多,控粪能力差,余患者无明显不适主诉。结论完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行手工吻合安全可行,近期疗效好。

  • 标签: 直肠肿瘤 完全腹腔镜 消化道重建 手工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邢氏原位回肠新膀胱的可行性和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9年8月41例行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邢氏原位回肠新膀胱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北京朝阳医院31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0例。年龄平均59(44~78)岁。体质指数平均25.3(20.1~34.7)kg/m2。Charlson合并症指数评分平均3(2~6)分。术前检查均无尿道狭窄,无尿失禁。核素骨扫描、胸部X线片、B超等检查均未发现远处转移。所有患者行膀胱镜检查取活检或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前病理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30例(73.2%),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9例(高危或反复复发)(22.0%),原位癌2例(4.9%)。41例均在全麻下先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之后在体腔内采用邢原位回肠新膀胱进行尿流改道。距回盲部约30 cm向近端截取末端回肠约60 cm,将已截取的回肠近端10 cm移至远端,作为右侧输入襻,之后将中间40 cm肠管去管化,U形缝合后反折缝合成球形,构建成顺蠕动双输入襻回肠新膀胱即邢原位回肠新膀胱。记录围手术期相关资料、术后<30 d和30~90 d并发症情况、术后尿控恢复情况(日间、夜间控尿满意均定义为需要尿垫≤1个)及预后。比较手术开展的前21例和后20例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的差异。结果本研究4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总手术时间平均324.9(210~480)min。出血量平均177.6(50~700)ml。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时间平均105.5(60~178)min,邢氏新膀胱构建时间平均179.7(121~298)min。前21例与后20例的总手术时间[(365.1±61.7)min与(290.9±41.8)min,P<0.01]、邢氏新膀胱构建时间[(211.7±44.5)min与(170.1±29.1)min,P=0.001]和出血量[(207.1±144.3)ml与(128.0±63.2)ml,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病理诊断尿路上皮癌40例(2例合并原位癌),小细胞癌1例。清扫淋巴结数量中位值为19(11~58)枚。淋巴结阳性7例(17.1%)。切缘阳性3例(7.3%),分别为输尿管切缘阳性1例,膀胱切缘阳性2例。病理分期Ta~T1期16例,T2期10例,T3期13例,T4期2例。41例术后下地时间中位值为1(1~4)d,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中位值为3(1~18)d,术后正常饮食恢复时间中位值为7(3~18)d,引流管留置时间中位值为9(3~23)d,输尿管支架拔除时间中位值为15(13~35)d,尿管拔除时间中位值为20(6~30)d,总住院时间中位值为21(11~35)d,术后住院时间中位值为14(7~29)d。术后1例进入ICU病房。术后<30 d Clavien 1~2级并发症19例(46.3%),分别为低白蛋白血症15例、感染2例、低钾血症1例、不全肠梗阻1例,对症处理后均好转;Clavien 3~4级并发症1例(2.4%),为空肠穿孔行手术治疗治愈。术后30~90 d Clavien 1~2级并发症2例(4.9%),分别为切口感染和低白蛋白血症各1例,对症处理后好转,无Clavien 3~4级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7.6(2~64)个月。36例(87.8%)生存,其中2例(4.9%)转移,1例(2.4%)复发;5例(12.2%)死亡,死亡原因分别为骨转移1例、多发转移2例,心脏疾病2例。术后12个月复查血肌酐平均77.2(54.3~104.1)μmol/L;影像学检查40例无肾积水,1例出现肾积水。41例拔除尿管后均能自行排尿,无需导尿,术后12个月37例(90.2%)日间控尿满意,29例(70.7%)夜间控尿满意。结论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邢氏原位回肠新膀胱的构建方法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尿控恢复较满意。

  • 标签: 膀胱肿瘤 完全腹腔镜 邢氏原位回肠新膀胱术 尿流改道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旋转推进法与下三角瓣法两种术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术后效果,优化单侧不完全性唇裂修复技术。方法2013年8月至2016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接受唇腭裂外科治疗不完全唇裂患者27例,男12例、女15例,年龄3个月至31岁,平均3岁7个月。采用两种手术方法对27例单侧不完全性唇裂伴鼻畸形患者进行修复,并对术后鼻唇对称性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7例单侧不完全性唇裂患儿在唇裂修复术后,均获得了较好的术后即刻效果。两种术在单侧不完全性唇裂伴鼻畸形的鼻唇形态恢复指标比较中,如鼻孔底宽健患侧比(P=0.751)、鼻孔最大高度健患侧比(P=0.155)、鼻孔最大宽度健患侧比(P=0.675)、鼻翼外侧最凸点至面中线距离比(P=0.905)、鼻翼口角距健患侧比(P=0.978)、鼻翼唇峰距健患侧比(P=0.306)、唇峰至面中线距离健患侧比(P=0.100)、唇峰口角距健患侧比(P=0.516)、唇峰点红唇厚度健患侧比(P=0.14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术对鼻唇形态对称性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于新旋转推进法术把切口引至鼻小柱基部附近,且增加鼻小柱基部组织量有利于稳定术后鼻小柱高度,术后瘢痕隐蔽,更加美观实用。

  • 标签: 唇裂 新旋转推进法 下三角瓣法 单侧唇裂修复术 效果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全右半肝-左半肝劈离肝移植在成人-成人或成人-大体重儿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2019年1月至12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完成的4例完全右半肝-左半肝劈离肝移植的供受者临床资料,分析劈离肝移植的手术方式、冷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相关预后。结果4例完全右半肝-左半肝劈离肝移植的受者包括3例成人和1例大体重儿童(45 kg),年龄范围14~48岁,体重范围45~61 kg,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分别为21、12、41和30分。移植物质量与受者体质量比为0.85%~1.35%。冷缺血时间457~650 min,手术时长460~575 min。4例患者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恢复顺利,均未出现小肝综合征。随访至术后6个月,其中1例出现胆道吻合口漏,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后治愈;1例出现胆道狭窄,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后反复胆道感染;1例术后6个月死于肺部感染。结论在严格病例选择的情况下,可以开展完全右半肝-左半肝劈离肝移植。

  • 标签: 肝移植 劈离式 完全右半肝-左半肝 技术改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回授肺康复训练对肺癌术后化疗患者肺功能、自我效能感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肺癌术后化疗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肺康复指导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回授肺康复训练指导。测量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情况、自我效能感及癌因性疲乏程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总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授肺康复训练指导可以帮助肺癌患者掌握疾病知识及康复训练方法,有助于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等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改善癌因性疲乏程度,最终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 标签: 肺康复训练 肺癌 化疗 肺功能 自我效能感 癌因性疲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治疗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汉中市中心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27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完成全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其中58例患者行全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联合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观察组),69例患者仅行全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肿瘤相关指标。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患者辅助化疗、肿瘤复发及转移、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99±48)ml,淋巴结清扫数目(35±8)枚,住院总费用(53 261±4 316)元,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0±10)U/L,肌酐(124±26)μmol/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84±46)ml,淋巴结清扫数目(34±13)枚,住院总费用(52 146±4 817)元,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1±10)U/L,肌酐(128±33)μmol/L;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33、0.618、1.363、0.721、0.856,均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352±44)min,术后1个月癌胚抗原(CEA)(3.9±2.1)ng/ml,术后6个月CEA(12.7±7.2)ng/ml,术后1个月异常糖链糖蛋白(TAP)(75±36)μm2,术后6个月TAP(131±33)μm2;对照组手术时间(308±58)min,术后1个月CEA(8.3±4.5)ng/ml,术后6个月CEA(15.8±4.2)ng/ml,术后1个月TAP(88±24)μm2,术后6个月TAP(149±37)μm2;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92、7.185、2.832、2.284、2.984,均P<0.05)。12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51例和58例患者接受术后辅助化疗,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9,P=0.533)。观察组术后6个月无复发,对照组复发6例;两组术后1年复发分别为2例和11例;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不增加患者围术期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减低术后复发的风险,提高近期疗效。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 化学疗法,癌,局部灌注 肿瘤标记,生物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开放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老年完全性阴囊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老年完全性阴囊疝患者资料,分为开放TEP组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组,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血清肿、阴囊积血、尿潴留、术后疼痛、术后谵妄、心肺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情况,评价2组术的疗效。结果开放TEP组和TAPP组手术时间[(46.5±10.7)min vs(56.7±10.0)min]、住院费用[(8200.5±1599.7)元vs(12 031.7±735.6)元]、术后谵妄(0 vs 8.3%)及心肺并发症(0 vs 10.4%)分别比较,开放TEP组显著优于TA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出血量、血清肿、阴囊积血、尿潴留、术后疼痛、术后复发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TEP术程时间短、费用较低,安全性可靠,效果肯定,可作为老年完全性阴囊疝的一种合理术

  • 标签: 疝,阴囊 老年人 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急诊手术、肠梗阻支架-手术、肠梗阻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这3种治疗方案对完全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20年8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完全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纳入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完全性结直肠梗阻、病理证实为腺癌、影像学评估可切除且无远处转移者;排除多发结直肠癌、拒绝手术和合并腹膜炎或者肠梗阻支架置入前存在肠穿孔者。研究共纳入89例完全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策略不同,分为急诊手术组(30例)、支架-手术组(34例)及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25例)。通过病理切片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评估并比较3组间手术切除肿瘤标本的病理特征(包括周围神经浸润、脉管浸润、癌结节、标本内组织坏死、炎性浸润、脓肿、黏液湖形成、异物巨细胞、钙化、肿瘤细胞比例等)及生物分子标志物(包括CD34、Ki67、Bcl-2、MMP-9、HiF-α)的差异。病理学评价根据标本内有无定性评价周围神经浸润、脉管浸润和癌结节等病理特征。标本病理特征评价标准:根据标本内组织坏死、炎性浸润、脓肿、黏液湖形成、异物巨细胞、钙化以及肿瘤细胞所占视野比例进行半定量的分级评估,分为:0级:标本内未见;1级:比例为0~25%;2级:比例为25%~50%;3级:比例为50%~75%;4级:比例为75%~100%。手术切除标本免疫组织化学评价标准:根据阳性免疫细胞所占视野范围及细胞免疫强度进行评估。根据阳性细胞比例分为:0分:标本内未见;1分:比例为0~25%;2分:比例为25%~50%;3分:比例为50%~75%;4分:比例为75%~100%。将细胞免疫强度分为无(0分)、微弱(1分)、中等(2分)和强(3分)。再将两者相乘得到0~12的总分,综合评价免疫组化结果,结果定义为:阴性(0级):0分;弱阳性(1级):1~3分;中等阳性(2级):4~6分;强阳性(3级):7~9分;极强阳性(4级):10~12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差异;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Q1,Q3)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3组间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肿瘤T分期、N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等基线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间切除的肿瘤标本异物巨细胞、炎性浸润和黏液湖形成等病理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诊手术组、支架-手术组及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的脉管浸润率分别为56.6%(17/30)、44.1%(15/34)和20.0%(5/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2,P=0.028),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的脉管浸润率显著低于急诊手术组(P=0.038);周围神经浸润率分别为55.3%(16/30)、41.2%(14/34)和16.0%(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35,P=0.021),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的周围神经浸润率显著低于急诊手术组(P=0.032);坏死分级分别为2(1,2)级、2(1,3)级和2(2,3)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0.090,P=0.006),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与急诊手术组比较,支架-手术组和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坏死分级更高(均P<0.05);脓肿分级分别为2(1,2)级、3(1,3)级和2(2,3)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584,P=0.037);进一步两两比较分析发现,急诊手术组的脓肿分级明显低于支架-手术组(P=0.037);纤维化分级分别为2(1,3)级、3(2,3)级和3(2,3)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078,P=0.004);进一步两两比较分析发现,支架-手术组和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的纤维化均高于急诊手术组(均P<0.05);肿瘤细胞比例分级分别为4(3,4)级、4(3,4)级和3(2,4)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594,P=0.014),进一步两两比较分析发现,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的肿瘤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急诊手术组(P=0.012);CD34分级分别为2(2,3)级、3(2,4)级和3(2,3)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786,P=0.007),进一步两两比较分析发现,支架组CD34高于急诊手术组(P=0.005)。结论支架置入可能增加梗阻性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风险。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的治疗模式促进了肿瘤细胞坏死和纤维化,减少了肿瘤细胞比例、脉管浸润和周围神经浸润,可能有助于改善支架置入后完全梗阻性结直肠癌的局部肿瘤浸润及远处转移。

  • 标签: 完全梗阻性结直肠癌 肠梗阻支架 新辅助化疗 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穿刺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23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3例、女性50例,年龄39~75(60.4±4.4)岁。以接受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TACE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69例),以接受单纯TACE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54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所有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依据改良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 1.1版进行疗效评估。采用χ2检验进行2组间的比较。结果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疼痛频率≤2次/d的患者占94.2%(65/69)、≥3次/d的患者占5.8%(4/69),对照组疼痛频率≤2次/d的患者占70.4%(38/54)、≥3次/d的患者占29.6%(16/54),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00,P<0.001)。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无痛和轻度疼痛患者占71.0%(49/69)、中度疼痛占24.6%(17/69)、重度疼痛占4.4%(3/69),对照组无痛和轻度疼痛的患者占46.3%(25/54)、中度疼痛占40.7%(22/54)、重度疼痛占13.0%(7/54),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80,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4.1%(58/69)和92.8%(64/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2%(12/54)和51.9%(28/54),2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χ2=47.234、36.883,均P<0.001);治疗后6个月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2.3%(43/69)和79.7%(55/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7%(9/54)和44.4%(24/54),2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χ2=25.871、17.999,均P<0.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5.4%(52/69)和40.6%(28/69)、对照组分别为33.3%(18/54)和13.0%(7/54),2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821、11.349,均P<0.001)。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TACE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近距离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肝肿瘤 粒子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Ozurdex)植入后患眼短期眼压变化,间接了解22G植入装置巩膜穿刺口的密闭性。方法前瞻、队列设计临床观察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北京医院眼科行玻璃体腔植入Ozurdex治疗患者90例9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2例52只眼,女性38例38只眼;年龄14~79岁。视网膜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43例43只眼,葡萄膜炎伴或不伴黄斑水肿29例29只眼,糖尿病黄斑水肿18例18只眼。所有患眼均行标准巩膜隧道玻璃体腔植入Ozurdex治疗。植入前10 min(基线)及植入后10、30 min和2、24 h采用非接触气动眼压计行眼压测量。比较植入后不同时间点眼压与基线时的差异。基线与植入后不同时间眼压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患眼基线平均眼压为14.85[四分位间距(IQR):11.60,17.63 ]mmHg (1 mmHg=0.133 kPa )。植入后10、30 min和2、24 h平均眼压分别为11.90 (IQR:8.95,16.30)、13.75 (IQR:9.95,16.80)、13.60 (IQR:10.95,17.20)、14.65 (IQR:12.20,17.50)mmHg。与基线时眼压比较,植入后10、30 min眼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P=0.002 );植入后2、24 h,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0、0.280 )。结论玻璃体腔植入Ozurdex后10、30 min眼压降低较基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预装植入装置22G巩膜穿刺口不能立即完全闭合,应适当加强植入后短期眼压监测。

  • 标签: 地塞米松/治疗应用 黄斑水肿/药物疗法 眼内压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