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面孔二态是指成熟男性和女性经过青春期第二性征发展后逐步形成了面孔上性别特征,男性化与女性化是这一维度两个水平。本研究探索面孔二态是否会对学龄前儿童信任行为产生影响,并从幼儿二态面孔的人格标签角度来解释。实验1修订信任博弈任务(Trustgame),考察学前儿童信任行为是否会因搭档面孔二态(男性化和女性化)而不同,经历负反馈后被试在下轮游戏中信任选择率是否会下降;实验2让学前儿童选择人格形容词来描述不同性别化面孔,探讨幼儿不同二态面孔是否已形成不同的人格标签。结果表明学前儿童女性化面孔信任选择率最高;在遭遇负反馈后下一轮游戏中,幼儿他人信任率显著下降;学前儿童认为女性化面孔更具有积极人格,而更多将男性化面孔与消极人格词汇匹配。由此,二态面孔影响学前儿童信任行为,在于他们二态面孔已形成不同的人格标签。

  • 标签: 面孔二态性 人格标签 学前儿童 信任博弈
  • 简介:选取1164名流动儿童、525名北京儿童和568名农村儿童为被试,考察流动儿童流动、社交焦虑和孤独感关系。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城市流动和住房流动偏高,而学校流动性相对偏低;(2)在社交焦虑和孤独感方面,流动儿童显著高于北京儿童和农村儿童;住房和学校流动儿童显著高于流动儿童;(3)流动儿童流动其孤独感没有显著预测作用,而社交焦虑有显著预测作用,预测系数为30.2%。流动儿童存在较高社交焦虑和孤独感,社交焦虑能够显著预测孤独感。

  • 标签: 流动儿童 流动性 社交焦虑 孤独感
  • 简介:通过两项实验探讨了重遇刺激与过去消极刺激相似是如何影响幼儿未来事件个体情绪判断。相似被划分为重遇刺激与过去刺激完全相同、表面相似及本质相似三种水平。结果表明:当重遇刺激与过去消极刺激完全相同时,被试预测消极情绪最多,其次是本质相似,表面相似情况下被试预测消极情绪最少。本研究得出结论为消极刺激相似会影响幼儿未来事件认知,重遇刺激与过去消极刺激越相似幼儿消极情绪越多。

  • 标签: 幼儿 消极刺激相似性 未来事件 情绪
  • 简介:用访谈法探讨8个已求助和5个未求助家庭青少年和父母心理咨询认识;比较已求助者和未求助者、青少年和父母心理咨询认识差异。结果显示,青少年和父母从6个方面描述心理咨询:功能、形式、适用问题、服务提供者、求助者和效果,各方面提及次数最多分别是问题解决、谈话法、心理困扰、心理医生、心理有病的人和有帮助;误解包括心理咨询是针对心理有病的人,只有严重问题才需要求助。已求助者比未求助者更了解心理咨询,提及问题解决、心理困扰和有帮助次数更多。青少年更多认为心理咨询是心理老师处理正常群体心理困扰;父母更多认为心理咨询是心理医生处理心理疾病。青少年和父母心理咨询认识趋于理性和准确,但仍有误解需要澄清。

  • 标签: 青少年 父母 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的认识
  • 简介:在构像理论,用来证明决策分为筛选和选择两个独立阶段证据存在于:筛选阶段信息在选择阶段不再被使用。本研究以构像理论为基础,设计实验室模拟实验,以实验情境中越来越苛刻限制条件,迫使决策者在选择决策阶段不利用筛选信息,以此来检验决策者在选择决策阶段是否利用筛选信息,以及利用程度和条件。实验情境设计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从信息最容易获得,记忆负荷最小决策情境,过渡到信息最难以获得,记忆负荷最大决策情境。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筛选信息在大部分决策者进行选择决策时候得到了利用,用以选择最终备择项;(2)随着选择决策过程对于筛选信息记忆负荷,以及认知负荷增加,筛选信息在选择阶段被利用可能有所减少

  • 标签: 构像理论 筛选 选择 定向收拢
  • 简介:计算机模拟情境摆脱了实验室研究和现场研究不足,满足了复杂问题解决复杂、动态和模糊等特征,受到研究者们青睐.近年来,各种模拟情境在复杂问题解决研究得到运用,其内部逻辑结构主要有线性结构方程和有限状态自动化,线性结构方程适用于等距数据,而有限状态自动化适用于称名数据.当前,复杂问题解决测量注重结果,而相对忽视过程.未来模拟情境可以从问题特征、任务逻辑和测量方式来提高信度和效度.

  • 标签: 复杂问题解决 计算机模拟 线性结构方程 有限状态自动化
  • 简介:采用实验室观察及问卷法,考察学步儿行为抑制、母亲养育方式和问题行为关系。结果发现:(1)行为抑制正向预测内隐问题行为;母亲拒绝正向预测外显问题行为;母亲保护担忧负向预测外显问题行为。(2)性别能调节母亲养育方式与问题行为之间关系,母亲鼓励独立负向预测男孩内隐问题行为:母亲拒绝正向预测女孩内隐问题行为;保护担忧负向预测男孩外显问题行为;母亲惩罚正向预测男孩外显问题行为。

  • 标签: 行为抑制性 母亲养育方式 问题行为 性别 调节作用
  • 简介:采用独立记得一知道范式(IRK)和加工分离范式(PDP)探讨说明文阅读因果推理意识。根据关系部分描述与目标句是否存在逻辑冲突,创设推理成功和推理失败两种实验条件。实验1和2分别使用独立记得一知道范式和加工分离范式进行研究。两个实验结果都发现推理成功和推理失败在有意识和无意识加工指标上都差异显著,表明说明文阅读因果推理既影响有意识加工也影响无意识加工,该结果支持和完善了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

  • 标签: 说明文 因果推理 文本表征 意识性
  • 简介:通过64名7岁北京市儿童实验室观察来了解他们气质特点和语言表达水平,对儿童家长进行教养方式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尤其是父亲严格教养方式,与儿童语言表达水平有显著正相关;儿童气质与其语言表达水平相关在个别维度上显著;儿童气质与其父母教养方式间存在一定相互影响,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儿童语言表达水平.

  • 标签: 儿童家长 父母教养方式 实验室观察 儿童气质 水平 气质特点
  • 简介:<正>我用这套学具给二年级小学生上《智能基本功训练课》。在课堂教学,我注意训练儿童概括能力,并把这方面的训练紧密地与小学二年级语文数学结合起来。这样做,收到了较好势果。我具体做法及其学生们活动情况简述如下:

  • 标签: 基本功训练 概括能力 审题能力 二年级 具体做法 课堂教学
  • 简介:旨在考察父亲养育、儿童气质与其社会发展关系。让355名2岁儿童父亲报告自身养育方式、儿童气质及儿童社会发展状况。结果发现:(1)父亲越严厉,儿童内隐问题行为越多;父亲越鼓励成就与独立,儿童问题行为越少,社会能力越好;(2)儿童抑制控制能力越高,其社会能力越好;儿童越害羞,其内隐问题行为越多;(3)父亲严厉与儿童外显问题行为之间关系随儿童抑制控制能力不同而不同;父亲鼓励社交与保护与儿童问题行为和社会能力之间关系随儿童交际不同而不同。本研究结果表明,父亲养育对儿童社会发展影响随着儿童气质不同而不同。

  • 标签: 父亲 养育方式 气质 社会性发展
  • 简介:压力来自爱他你。为了了解其中秘密,笔者在本市一家心理咨询保健所进行了“卧底”采访。

  • 标签: 男人 减负 心理咨询
  • 简介:视角采择是个体表征他人或自己所看到世界能力。个体在判断他人视角时总是会自动激活自己视角,但是当个体采取自己视角时,并不总是会自动激活他人视角。研究表明,当采取自己视角时,成人和儿童可以自动做一级视觉视角采择,二级视觉视角采择过程是非自动,且成人可以自动做空间视角采择。未来研究需要继续探讨一级视觉视角采择自动影响因素,实验设置和个体因素是否会影响二级视觉视角采择自动,空间视角采择自动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视角采择自动是否与被试完成任务时所使用策略有关,以及视角采择自动发展机制和脑神经机制。

  • 标签: 视觉视角采择 空间视角采择 自动性
  • 简介:以往研究发现个体为自己和为他人创造表现存在差异,但研究结论不一致。另外,考虑到社会动机是影响“自我-他人”表现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2(社会动机:亲社会、利己)×2(“自我-他人”:自我、他人)混合实验设计,考察社会动机与“自我-他人”如何来影响创造表现。结果发现,亲社会组创造表现新颖、有效和总分均高于利己组,支持了动机信息加工理论。自我组在创造表现新颖和总分上高于他人组,这与解释水平理论观点不一致。矛盾原因可能是在东方“紧”文化背景下,人们按照社会认可价值体系来为他人创造时,人们新颖态度是谨慎,因此为自我创造比为他人创造更加新颖。

  • 标签: 自我-他人 解释水平 社会动机 创造力
  • 简介:通过一个相关研究和一个实验研究探索自我概念与仿制商品形象一致与消费者仿制商品消费意愿关系,以及反过来个体在使用仿制商品后其行为影响。研究一,呈现给被试三组同一品牌正品和仿制商品,让被试评价,相对于正品,其自我概念与仿制商品形象一致程度以及仿制商品购买意愿,结果发现被试评价其自我概念与仿制商品形象一致程度越高,其仿制商品购买意愿越高;研究二,被试被要求使用正品或仿品钢笔完成矩阵谜题任务,根据成绩自行兑换奖励,结果发现,相比使用正品钢笔,被试使用仿制商品后更倾向于谎报成绩,表现出与仿制商品相一致虚假欺骗属性。以上研究结果说明,自我概念影响贯穿于消费行为始终,自我概念和仿制商品形象一致会促进消费行为,而对仿制商品消费也会反过来作用于自我,使消费者行为倾向和仿制商品负面特征趋于一致。

  • 标签: 仿制商品 自我概念 形象一致性 消费者行为
  • 简介:用团体实验考察大学生在生活与科学两个领域中问题发现过程思维特点。620名大学生参与实验,从问题数量、思维产品、思维层次、思维开放和思维品质等维度问题评分。结果显示:(1)不同年级与性别大学生发现问题整体思维水平相当,男生在思维层次与精致上占优,态度问题发现有影响;(2)问题思维评分领域差异显著;(3)依据问题发现思维差异可将大学生分为能力强与弱两个类别;(4)大学生发现大部分问题涉及中等偏下思维水平。

  • 标签: 问题发现 思维特点 大学生 团体实验
  • 简介:<正>松弛训练,(RelaxationResponseTrai-ning)近年来已作为一种重要行为治疗方法应用于多种心身疾病治疗。由于单纯自我松弛训练比较单调而且意识活动不易控制,故一般常用指导语或音乐来帮助病人放松入静。这样前者有些类似催眠术,后者又有点类似音乐治疗。目前,收录机在我国城乡已相当普及,这为上述三者(个人主动放松,录音语言指导、音乐旋律情绪感染)结成一体创造了便利条件。本实验就是将这三者结合一起,以语言指导、音乐诱导让病人进入空幻放松状态,高血压病人进行即时降压效果测试研究。

  • 标签: 松弛训练 高血压病人 降压效应 音乐旋律 降压药物 放松入静
  • 简介:个体社会地位高低认知与患者医信任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又受到何种因素影响?本研究选取300名过去一年内自己或家属曾有就诊经历被试,启动其社会地位感知后考察医信任水平。结果显示,社会地位感知与患方医信任不存在相关关系。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年收入高社会地位感知组患方医信任有显著正向影响(β=0.18,p〈0.05),能够有效解释高地位感知组医信任得分变异3%。差异检验结果显示,低地位感知组患方信任具有显著性别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t(1,158)=2.21,p〈0.05]。研究结论:社会地位感知与患方医信任不存在相关关系,高低社会感知组医信任影响因素是有差别的:高地位感知组医信任影响因素是家庭经济收入,低社会感知组医信任影响因素是性别。

  • 标签: 医患信任 社会地位感知关系认知 家庭经济收入 性别
  • 简介:只信任亲近的人,不信任陌生人,即差别信任是中国社会存在严重问题。由于共情能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本研究通过3个涉及信任游戏实验来考察共情与差别信任关系。在实验1,虚拟人物表现更高共情水平被试更少受到关系距离影响。在实验2、3,被试共情水平通过文章、图片记忆任务来操纵,两个实验都发现共情组比控制组表现更低差别信任。实验结果表明,诱发共情能增强个体陌生人信任,进而减少差别信任。

  • 标签: 差别信任 共情 关系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