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迷走神经近端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评估其临床有效性.方法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经胃镜检查病理证实的40例近端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保留迷走神经的近端胃癌根治术(A组)、传统近端胃癌根治术(B组)和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C组).术后1年观察并比较患者生活质量、食管黏膜改变、胆囊收缩功能.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研究,其中A组10例、B组13例、C组17例.A、B、C三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病理分化、Lauren分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A、B、C三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为(28.0±2.83)、(28.46±3.75)、(29.05±5.1)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年,生活质量Spitzer评分分别为(8.1±1.1)、(7.0±1.1)、(6.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三组的腹泻发生率分别为10.0%、58.3%和66.7%,A组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A、B、C三组胆囊收缩功能良好比例分别为80.0%、75.0%和26.7%,A、B组功能良好比例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A、B两组食管黏膜改变程度Savery-Miller分类0/I级比例分别为60.0%(6/10)和16.7%(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保留迷走神经的近端胃癌根治术在技术和临床疗效方面安全、可行,肿瘤根治程度与传统近端/全胃切除的胃癌根治术相当.

  • 标签: 胃癌 胃切除术 迷走神经 生活质量
  • 简介:肠道感觉主要通过两条通路传入中枢.一条经交感神经上传肠道伤害性感觉,至后根传入脊髓,与皮肤感觉传入通路伴行至躯体感觉投射区;另一条则通过迷走神经接受胃肠道生理性感觉,上传至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孤束核(nucleustractussolitarius,NTS),调节胃肠道的分泌和运动功能[1].

  • 标签: 肠道迷走神经感觉通路 调节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第65届美国神经病学会(AAN)年会发布的一项初步研究表明,使用一种便携式手持装置进行无创迷走神经刺激(nVNS)是治疗急性偏头痛的一种有效、耐受性良好并且安全的方法。为治疗偏头痛提供了一种可能有效的手段。(源自:药品资讯网)

  • 标签: 神经刺激装置 迷走神经刺激 急性偏头痛 治疗 神经病 便携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胃迷走神经切断术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处理。结论多数病人口服抑制肠蠕动的药物洛哌丁胺(易蒙停)能有效控制腹泻。

  • 标签: 胃迷走神经切断术 术后并发症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要点并进行总结。方法:选择在我院行心脏介入术治疗的76例患者进行研究,诊治时间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根据患者术后恢复及术后迷走神经反射情况总结护理要点。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脏介入术后患者护理中应用与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心脏介入术 迷走神经反射 临床护理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护理干预应用在心脏介入治疗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2年7月接诊且行心脏介入治疗的918例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对照组(纳入459例,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纳入459例,提供预见性护理),评价组间VVR发生率。结果:较之对照组(13.51%),观察组VVR发生率(4.14%)更低,P<0.05。结论:对心脏介入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减少VVR,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脏介入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咽旁间隙迷走神经神经节瘤(vagal paraganglioma,VP)的临床特点,总结和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理确诊为VP患者的临床资料,共9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24~50岁。9例患者主要症状为声音嘶哑、颈部包块,次要症状为刺激性干咳、饮水呛咳及吞咽哽噎。主要体征为一侧颈动脉三角区触及边界清晰类圆形肿物,质地较韧,伴或不伴有同侧口咽侧壁隆起及声带固定。9例肿瘤均位于咽旁间隙;7例位于颈动脉分叉与颈静脉孔区之间,2例突入颈静脉窝。9例患者均行头颈部增强CT和MRI检查。7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及球囊闭塞试验。影像学特征为咽旁间隙富血供肿瘤病变,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与颈内外动脉、颈内静脉关系密切。结果9例患者中8例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颈外入路肿瘤切除术,其中7例肿瘤完整切除,1例行大部分切除;1例转至血管外科治疗后行肿瘤部分切除手术。7例肿瘤完整切除后无复发,2例部分切除术后肿瘤缓慢增长。2例术后出现后组颅神经损伤,1例因术中结扎颈内动脉导致脑卒中。结论VP为咽旁间隙富血供肿瘤病变,与颈内外动脉、颈内静脉及后组颅神经关系密切。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充分暴露术野,切除肿瘤同时保护颈内动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副神经节瘤 迷走神经 头颈部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头颈部迷走神经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8例迷走神经神经节瘤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经验进行探讨。结果8例患者主要以声嘶和颈部包块为特点,其中7单发,1为多发副神经节瘤,7例为良性副神经节瘤,1例伴有淋巴结转移。散发患者7例,1例为家族性发病。6例肿瘤位于颈动脉分叉和颈静脉孔之间的上颈部或局限于颈静脉孔区,2例为咽旁的巨大肿瘤且其中1例伴有颅内侵犯,1例多发副神经节瘤患者同时伴有颈动脉体瘤。5例患者进行了琥珀酸脱氢酶相关基因筛查,3例患者携带有突变。结论迷走神经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与颈动脉体瘤和颈静脉球瘤有相似之处,需加以鉴别。CTA和增强MRI对定性诊断有价值,增强MRI和颞骨CT则能提供较多的手术所需信息。根据肿瘤位置的不同,选择颈侧入路或辅以FischA型颞下窝入路切除肿瘤。迷走神经神经节瘤有一定恶性倾向,需注意全身筛查和随访以及家系检查。

  • 标签: 副神经节瘤 迷走神经 声带麻痹 头颈部肿物 琥珀酸脱氢酶
  • 简介: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抗癫痫作用的机制是否为VNS引起孤束核部位GABA含量变化。方法:通过Waters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分析32只接受不同持续时间迷走神经刺激的大鼠脑干孤束核部位主要兴奋及抑制性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1小时持续刺激组孤束核部位GABA含量较对照组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迷走神经刺激术可能通过升高孤束核部位的GABA含量起到抗癫痫作用。

  • 标签: 迷走神经刺激术 脑干 孤束核 GABA含量 VNS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制作犬迷走神经性心房颤动模型,评价可行性和持续性。方法针状电极分别插入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干,以3V-5V的电压/10Hz-20Hz的频率,刺激双侧迷走神经,在心率出现明显下降后,给予频率为10Hz-20Hz,电压为3V-5V的快速脉冲起搏刺激右心房,诱发心房颤动。结果迷走神经刺激的平均电压/频率为4.4V±0.7V/16.8Hz±3.3Hz,心率由基础的(171±26)次/分降为(97±8)次/分;在给予平均电压/频率为3.5V±0.6V/11.5Hz±2.2Hz的右心房起搏刺激后,36只杂种犬中31只(86.1%)成功诱发出持续性心房颤动,且在保持迷走神经刺激下,持续时间超过90分钟。结论本实验建立的犬迷走神经性心房颤动模型容易诱发,持续时间长,为评估抗心率失常药物对心房颤动的作用提供可靠的方法。

  • 标签: 心房颤动 模型 动物 迷走神经刺激 心房起搏
  • 简介:目的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IVNS)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之一,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目前国内外关于IVNS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尤其是低龄儿童)的疗效分析相对少见,本研究旨在明确IVNS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是否安全有效,并分析探讨IVNS对不同癫痫综合征的具体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搜集基线信息,记录IVNS术前术后的发作情况(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发作后状态、发作类型等)、药物和刺激参数的调整、不良事件等,以平均发作减少率、有效率及MeHugh分级为评价指标,评估IVNS的疗效。结果研究中共纳入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连续接受IVNS治疗的难治性癫痫患儿32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时的平均发作减少率分别为8.79%、50.85%、40.67%、56.54%及66.62%,有效率分别为21.87%、62.50%、57.14%、69.23%、77.78%。对不同癫痫综合征,IVNS也有不同的疗效,其中WEST综合征的平均发作减少率从术后1个月的37.64%逐渐增加至术后12个月的83.3%,Lennox—Gatuat(LG)综合征的平均发作减少率从术后1个月的27.42%逐渐增加至术后6个月的55.10%。结论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具有安全和有效性,且有时间累积效应。此外,WEST综合征和LG综合症对IVNS治疗的反应较好。

  • 标签: 迷走神经电刺激 儿童 难治性癫痫 癫痫综合征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PCI术后患者护理过程中将预见性护理干预进行运用对于预防迷走神经反射的作用。方法 在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本院PCI患者中选入120例为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的方式划分对照组(60例,开展常规护理支持)和观察组(60例,开展预见性护理支持)。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患者在术后恢复期间生活质量,干预前两组评分无差异,干预后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PCI手术 迷走神经反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程调控在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治疗难治性癫痫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行VNS治疗的34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入研究,并依据术后调控方式分为远程调控组(19例)及门诊调控组(15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癫痫发作频率、治疗有效率(发作频率减少≥50%定义为有效)、McHugh分级情况及VNS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远程调控组与门诊调控组患者癫痫发作频率分别为2(0,4)次/月、4(1,24)次/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02,P=0.105)。2组患者治疗有效比例分别为13/19、8/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1)。2组患者McHugh分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0.728,P=0.467)。远程调控组患者与门诊调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比例分别为3/19、2/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5)。结论VNS术后远程调控安全有效,可成为门诊调控的重要补充方式。

  • 标签: 难治性癫痫 迷走神经刺激术 远程调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介入治疗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临床效果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4例心脏介入治疗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行全面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后心率、血压、迷走神经反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前后心率、血压、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在心脏介入治疗术效果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好维护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降低了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情况。

  • 标签: 心脏介入治疗 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介入手术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抢救与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720例,其中8例患者并发迷走神经反射,对其原因和护理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8例心脏介入手术并发迷走神经反射患者全部抢救成功,均有效完成心脏介入手术。结论在对患者行心脏介入手术时,要及时观察,有效护理,这样才能让治疗中的危险系数和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让手术成功率提高。

  • 标签: 心脏介入手术 迷走神经反射 抢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介入治疗中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以及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患者45例,回顾分析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病因素;给予阿托品、多巴胺注射治疗并补充血容量,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导致患者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的因素包括神经紧张(51.1%)、疼痛刺激(24.4%)、手术操作(13.3%)、血容量低(6.7%)、空腔脏器刺激(4.4%),经对症治疗后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恢复正常.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实施介入手术治疗过程中,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高、影响因素多.加强防治措施、及时识别并进行对症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关键词心血管;介入手术;迷走神经反射;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714.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80-02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冠脉介入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3月~2004年3月320例冠脉介入术后6例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表现及护理.结果320例患者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有6例,发生率为1.6%,经及时治疗和护理后均恢复了健康.结论从护理角度提出了应对冠脉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保持高度警惕性,充分认识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特点,以便在护理上尽早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 标签: 冠脉介入术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间我院经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给予观察组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干预措施,对照组不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血管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并分析整合引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18.75%(P

  • 标签: 心血管介入术 迷走神经反射 临床效果
  • 简介:近年来.胃癌治疗的各方面研究均有进展,尤其手术方面.也有了新的观点并面临新的挑战,主要体现在手术不仅要求根治、还要考虑术后的生活质量。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的胆囊炎、胆囊结石、残胃功能障碍等,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现就避免出现胃癌根治术后胆系并发症的问题,谈谈在胃癌根治术中如何保留迷走神经肝胆支。

  • 标签: 远端胃癌根治术 保留迷走神经 迷走神经肝胆支 胃功能障碍 胆系并发症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