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耳真菌病是由真菌引起的耳部病变,在婴幼儿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为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本文对婴幼儿耳真菌病的病因,症状,体征,诊断,治疗及预防做一综述。

  • 标签: 婴幼儿 耳疾病 真菌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护理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82例作为研究组,对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方式及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经一系列护理干预,成功治愈76例,护理有效率92.68%,因各种原因感染无法控制进行眼内容物剜除术6例,护理效果良好。结论对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进行综合有效的护理,能够在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的同时,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真菌 角膜溃疡 护理体会
  • 简介:真菌病是一种皮肤科常见疾病,治疗存在很大的挑战。治疗方法主要有局部用药、系统用药、仪器治疗及联合治疗。目前局部治疗新技术的发展和联合疗法取得的成功经验也进一步提高了甲真菌病的治疗水平。本文总结近年来甲真菌病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甲真菌病 局部治疗 系统治疗 仪器治疗 联合治疗
  • 简介: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Infections,IFI)以其逐年上升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临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氮唑类、多烯类以及棘白菌素类等。药物治疗作为应对IFI的主要策略,现有的药物种类明显不足,并且受到真菌耐药性和药物毒副作用等越来越多的制约,使得对抗真菌新药的需求愈加迫切。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发策略主要包括改造现有临床常用药物和发现新靶点药物两个方面。近年值得关注的研发中的新型抗真菌药物包括:氮唑类药物VT-1161和VT-1129、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CD101和SCY-078、GPI锚合成抑制剂E1210、嘧啶合成抑制剂F901318、抗真菌中药和增效剂,以及其他抗真菌新药如T-2307、尼可霉素Z和VL-2397等。该文主要综述了上述新药的研究进展,包括作用机制、体内外活性以及临床试验等。

  • 标签: 抗真菌药物 氮唑类 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 靶点 中药 临床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微生物检验方法在妇科炎症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5年7月到2016年8月在本院选择妇科炎症感染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法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镜检法,观察组实施培养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82%,和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假菌丝、菌丝和菌孢子的检出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妇科炎症真菌感染患者诊断中,培养法和镜检法均有着良好的临床检验效果,而培养法在检验假菌丝、菌丝和菌孢子上有着显著优势。

  • 标签: 妇科炎症 真菌感染 微生物 检验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耳真菌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外耳真菌病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25)接受局部治疗为主,对照组(n=25)接受全身抗真菌药物+抗生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复发控制率。结果规定疗程之后,两组治愈率均达98.9%以上;半年之内观察组的复发控制率为8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5%。结论局部治疗外耳真菌病,可以提高复发控制率,减少抗生素使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外耳真菌病 病原菌
  • 简介:食用菌已成为我国农业产业中的第五大作物。随着食用菌生产规模的扩大,病害日益严重,成为影响食用菌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概述了引起食用菌主要病害的病原真菌和细菌的种类、寄主范围、病害发生率以及发病症状,阐明了食用菌病害防治研究现状。同时也总结了一些病害的防治方法,为食用菌栽培、病害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食用菌 真菌病害 细菌病害 病害防治
  • 简介:真菌病约占所有甲病病例的50%。糖尿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免疫抑制、肥胖、吸烟和年龄增长是感染的诱发因素。真菌镜检和培养仍是诊断甲真菌病的标准,但新的实验诊断技术发展很快。激光和光动力疗法是可以选择的新的替代治疗方案,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 标签: 甲真菌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介绍了球盖菇属及其相关属的特征集要、分类学地位、分类学研究历史,综述了其在食用、药用、致幻作用与降解作用的经济价值,总结了球盖菇属驯化栽培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展望了该属真菌的发展前景。

  • 标签: 大球盖菇 分类学 致幻作用 棘细胞
  • 简介:侵袭性真菌感染,由于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针对侵袭性真菌自身生长繁殖的生物学过程,人们开发了不同的抗真菌药物对其进行阻断、干扰,从而达到杀菌抑菌的目的。我们简要介绍临床常见抗真菌药物的种类、作用机制、耐药机制以及应对耐药的方法。

  • 标签: 侵袭性真菌 耐药机制 抗真菌药物 耳念珠菌
  • 简介:通过查阅、分析和整理国内外药用真菌抗肿瘤作用的相关文献,并对近年来药用真菌中的多糖、蛋白质和一些小分子活性物质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药用真菌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种类繁多,结构各异,研究开发具有高效低毒且资源充分的抗肿瘤菌物药有着良好的药用前景。

  • 标签: 菌物药 抗肿瘤 多糖 蛋白质 小分子化合物
  • 简介:对采自西拉木伦河流域沿岸包括克旗、林西、翁牛特旗等地区大型真菌标本400余份进行分类鉴定,共鉴定出大型真菌133种,属30科,64属,内蒙古新记录种5种,中国新记录种2种,文中列出了种名、拉丁名、生境及采集标本号(CFSZ).

  • 标签: 西拉沐沦河流域 大型真菌 分类 形态鉴定
  • 简介:近年来对名贵真菌——羊肚菌生产和消费都处于热潮,很多生产者的专业理论知识薄弱,对生产中遇到问题不能解决.对开设羊肚菌栽培专业课的在校大学生来说虽然具有理论知识,但缺少实际锻炼机会,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度提高,希望通过本次课程教学探索,培养出一批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丰富的生产者.

  • 标签: 羊肚菌 创新 翻转课堂 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对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诊疗情况进行探讨。方法依据此次研究要求,将真菌性鼻窦炎27例患者归为此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范围为2017年7月份到2018年7月份,27例患者均予以临床诊断,并予以针对性治疗。结果鼻窦冠状位+水平位CT扫描显示,鼻窦内存在高密度软组织影,部分软组织块影内存在密度不均匀的点状影、斑片影。27例患者手术治疗结果显示,有18例患者显效,有8例患者有效,有1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96.3%。结论真菌性鼻窦炎在临床上需要结合其病情特点、病史以及影像学手段进行诊断,同时依据诊断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确保疗效理想。

  • 标签: 真菌性鼻窦炎 诊断 治疗 鼻内窥镜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甲板磨削术辅助长脉宽激光对甲真菌病患者近期疗效、真菌清除率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甲真菌病患者共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在抗真菌药物应用基础上给予长脉宽激光单用和与电动磨削联用治疗;比较2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病变甲板长度和健康甲板长度,真菌清除率、随访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病变甲板长度和健康甲板长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真菌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6个月和12个月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板磨削术辅助长脉宽激光治疗甲真菌病可有效改善甲板外观,提高病变甲板真菌清除率,降低远期复发风险,且未加重不良反应。

  • 标签: 甲板磨削术 长脉宽激光 甲真菌病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40例耳鼻喉深部真菌病临床案例,并进行回顾与展望。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耳鼻喉深部真菌病患者40例,收集患者不同部位的分泌物做细菌及真菌培养,培养后进行菌种鉴定。结果对耳鼻喉深部真菌患者采取真菌培养反复是比较可靠且易于普及的诊断措施。结论在耳鼻喉深部真菌病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应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提防混合感染及厌氧菌感染的产生,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并且临床医生应致力于新药的研发,为己经患有真菌感染的病人提供尽可能多的治疗措施。

  • 标签: 耳鼻喉,深部真菌病,研究观察,回顾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综合护理干预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疾病复发的进行回顾性总结。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真菌性阴道炎患者12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随机60例。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复发情况。结果通过对比研究,观察组在综合护理的干预下,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降低了真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疾病复发率,有助于患者彻底康复。

  • 标签: 真菌性阴道炎 综合护理干预 复发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试探讨使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联合施治在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方法对本院自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本月接治并确诊的50名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进行整体分析,具体方法为首先使用药物治疗的方法进行施治,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继续使用结膜瓣遮盖术进行治疗。结果在所有接受治疗的50名患者中,有24名患者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康复效果良好,另外有26名患者在药物治疗不佳的情况下联合手术进行了治疗,所有的患者都有了显著的改善。结论药物联合手术治疗的方式对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在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应该尽快就患者情况进行手术施治,可以明显改善治疗效果,非常值得推广。

  • 标签: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角膜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常见真菌性皮肤病的特点以及防治方法和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随机抽取328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真菌性皮肤病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发病情况等,此次研究所纳入研究对象为初次确诊为真菌性皮肤病的患者,主要包括念珠菌病、甲癣、花斑癣、足癣、手癣等。结果发病率前三位真菌性皮肤病为足癣,占55.18%,甲癣,占17.99%,股癣,占12.50%,其次为念珠菌病、手癣、花斑癣、体癣以及头癣。<30岁患者以及30~60岁患者发病率明显较>60岁患者发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发病率明显较女性发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真菌性皮肤病主要包括足癣、甲癣以及股癣等,必须对60岁以下人群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 标签: 真菌性皮肤病 临床特点 防治方法
  • 简介:药用真菌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在抗肿瘤方面具有显著功效,且有副作用小或食药同源等特点。但目前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多而复杂,尚未完全阐述清楚。该文主要对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药用真菌种类、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药用真菌 抗肿瘤 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