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乳腔镜下腋窝淋巴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乳腔镜下腋窝淋巴术的术前、术后护理及术后患肢功能训练。结果乳腔镜下腋窝淋巴术可促进患者心理和功能的恢复。结论乳腔镜下腋窝淋巴术是乳腺外科的重要发展,周密细致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功能训练为术后康复提供有力的保障。

  • 标签: 乳腔镜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改良腹股沟淋巴范围,提高手术技巧,达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取得较好疗效。方法对2000~2010年26例阴茎癌患者实施腹股沟淋巴术。结果全部患者均取得良好疗效,共检出淋巴461枚,平均15.6枚,病检阳性8例13枚淋巴,占30%转移。术后1例出现伤口感染,伤口部分裂开3例,10例出现阴囊水肿,无皮瓣坏死及下肢水肿,无其他严重并发症。5年生存率达88%。结论通过改良的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在确保根治效果的同时,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了住院天数及治疗费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阴茎癌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肝门部胆管癌发病率低,外科切除仍然是可能治愈的唯一手段,但是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极差。淋巴转移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生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伴有淋巴转移的患者长期生存率明显差于淋巴未转移患者。近年来,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联合淋巴的观点已达成共识,淋巴已是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中的重要环节。除了少数早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无需淋巴,大多数需联合施行区域淋巴,但是对于是否必要扩大淋巴及扩大淋巴清扫能否获得生存益处仍存在颇多争论。本文将从肝门部胆管癌淋巴共识及扩大淋巴清扫之争议两个方面对肝门部胆管癌淋巴做一综述。

  • 标签: 胆管肿瘤 肝门部胆管癌 根治性切除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清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喉癌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5%,极易发生颈部淋巴转移,目前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治疗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讨论甲状腺癌病人在行淋巴术后出现乳糜漏情况的护理措施。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3月份至2021年5月份的我院接收的100例甲状腺癌颈淋巴术的病人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100例接受本次研究的病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中所参与病人均为50例,对照组病人则提供了一系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病人进行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病人护理措施不同后,病人出现乳糜漏的情况和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提供的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措施,病人护理满意度更高,且无出现乳糜漏的病人,P

  • 标签: 甲状腺癌 颈淋巴结清扫术 乳糜漏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颈部淋巴术多用于口腔癌转移至颈部淋巴的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在治疗后有一定概率会出现乳糜漏,虽然少见但是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乳糜漏通常发生在颈部淋巴术后的数日内,因此早发现乳糜漏的症状,并及时给予相应处理,对疾病的愈合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在此浅谈有关颈部淋巴术后并发乳糜漏患者的相关护理。

  • 标签: 口腔癌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乳糜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哨淋巴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两种术式(单纯前哨淋巴活检、腋窝淋巴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患有前哨淋巴阴性的早期乳腺癌100例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腋窝淋巴术,观察组给予单纯前哨淋巴活检,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之间没有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发生活动受限2例,疼痛、麻木的3例,肌力减退的6例,局部复发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4.0%,对照组患者发生活动受限8例,疼痛、麻木的7例,肌力减退的9例,局部复发的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2.0%,相比存在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前哨淋巴活检和腋窝淋巴术治疗前哨淋巴阴性的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相似,相比于腋窝淋巴术来说,单纯前哨淋巴活检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特点,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前哨淋巴结阴性 早期乳腺癌 单纯前哨淋巴结活检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转移规律及胸骨劈开入路治疗性纵隔淋巴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转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7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与头颈外科联合,通过胸骨劈开入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转移的全部病例,对纵隔淋巴转移的分布、转移率、转移程度、手术方法、手术并发症及患者术后生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入组31例患者,男16例,女15例,年龄46(19~65)岁,经部分胸骨劈开入路治疗28例,全胸骨劈开入路治疗3例。除3P、4L、7区未见淋巴转移外,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最远转移至6组,各组淋巴转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2R(61%)、1R(39%)、3A(39%)、1L(16%)、2L(10%)、4R(10%)、5区(3%)、6区(3%)。同时,2R区阳性淋巴比例也最高,达35%(77/219)。甲状腺乳头癌纵隔转移淋巴结外侵犯常见(23%),易融合成团(23%)并侵犯周围血管神经(26%)。术中或术后因渗血或出血多而需要输血比例高达29%。全部患者术后1、3、5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94%、94%、87%、81%。结论除3P、4L和7区未见转移外,甲状腺乳头状癌可转移至纵隔其余各站淋巴,胸骨劈开纵隔淋巴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纵隔淋巴转移的有效治疗手段。

  • 标签: 癌,乳头状 甲状腺 淋巴转移 外科手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直径≤2 cm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探究区域性纵隔淋巴的可能性。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所有结节≤2 cm行肺部手术NSCLC患者完整资料,既往无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手术方式为肺叶切除、肺段切除或楔形切除,并规范清扫纵隔,根据病理结果及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直径≤2 cm的周围型NSCLC淋巴转移度和转移率均较低(分别为0.67%和1.87%)。直径≤2 cm的纯磨玻璃结节无淋巴转移、混合磨玻璃结节的淋巴转移明显低于实性结节(0、1.18%、4.92%)。第11组淋巴转移与纵隔淋巴转移(2、3、4、6组)有明显相关性。11组淋巴转移与结节的实性成分呈正相关(P=0.024),而淋巴转移与性别、年龄、吸烟史、结节大小、位置及肿瘤类型并无明显相关性。11组淋巴与2、3、4和6组淋巴转移明显相关(P=0.014),Kappa值8.406。结论对于纯磨玻璃样病变患者,可不清扫纵隔淋巴或仅行N1淋巴采样。对于混合型磨玻璃样病变或实性结节,手术医师可根据术中11组淋巴冰冻情况决定淋巴范围,若有转移,则可相对积极,清扫范围适当扩大;如无11组淋巴转移,可以通过减淋巴的范围,从而达到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 标签: 肺癌 肺小结节 磨玻璃结节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颈部淋巴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thyroidcarcinoma,DTC)恶性征不明显、无明确颈部淋巴转移证据、肿瘤较小DTC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筛选条件的DTC患者病历资料,甲状腺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患者80例纳入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预防性淋巴(Ⅵ区)清扫患者104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血清钙与PTH水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预防性淋巴病理证实阳性率9.61%,随访时间24个月~5年,均存活;观察组手术时间(62±11)min高于对照组(50±9)min,术后24h血清钙、PTH水平分别为(0.7±0.6)mmol/L、(7.0±1.1)ng/L低于对照组(1.1±0.5)mmol/L、(7.8±1.5)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12个月血清钙与PT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喉返神经损伤症状发生率6.73%高于对照组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恶性征不明显、无明确颈部淋巴转移证据、肿瘤较小DTC患者,综合清扫风险收益情况,不主张行预防性颈部淋巴

  • 标签: 甲状腺癌 分化型 颈部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微创食管癌根治术是胸外科医师工作中的重要术式,目前对2野与3野淋巴的利弊与风险存在一定的争议。结合两者的特点,我们提出食管2.5野淋巴的理念,其要点在于上纵隔超胸顶下颈部淋巴。根据经验的积累与技术的改良,我们提出食管悬吊法清扫喉返神经旁淋巴、"翻卷式"喉返神经保护、"多角度提拉法"经胸清扫下颈部淋巴等操作方法,现将其操作技巧及经验进行总结与分享。

  • 标签:
  • 简介:摘要胰腺癌是预后极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胰腺癌患者获得根治的唯一希望。虽然目前各共识和指南详细描述了胰头癌根治术标准和扩大淋巴的范围,但对于具体的淋巴范围对预后的影响仍有争议。目前研究者不但提出了一些改良的淋巴范围,如胰腺全系膜切除和海德堡三角清扫,且建议对腹侧和背侧胰头癌选择不同的淋巴范围。此外,在清扫主动脉旁淋巴后,钩突部和非钩突部胰头癌患者的预后有所不同,值得进一步研究。新辅助治疗和转化治疗为胰腺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手术机会,海德堡三角清扫对于改善这些胰腺癌患者的预后有潜在价值。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标准和扩大淋巴、特定部位胰头癌的淋巴及新辅助治疗或转化治疗后淋巴范围等问题的探索与最新进展。

  • 标签: 胰腺肿瘤 淋巴结切除术 新辅助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曲结肠癌胃结肠韧带淋巴的转移规律,探讨对其清扫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肝曲结肠癌患者胃结肠韧带淋巴数目、转移数目,对影响胃结肠韧带淋巴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96例患者中有7例发现胃结肠韧带淋巴转移,转移率为7%,胃结肠韧带淋巴3部分均可出现转移。胃结肠韧带淋巴转移与神经侵犯、肿瘤出芽、N分期、肠梗阻均有关(均P<0.05)。结论肝曲结肠癌胃结肠韧带淋巴安全可行,并且可提供更为准确的病理分期。

  • 标签: 结肠肿瘤 淋巴结 韧带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乳腺癌患者早期乳腺腋窝淋巴术中切除肋间臂神经和加强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其临床疗效,揭示加强保留肋间臂神经对乳腺腋窝淋巴术患者的远期作用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年 3月 至2017年 5月 来我院接诊的行乳腺腋窝淋巴术的29例乳腺癌早期患者的临床资料,上述患者依据有无保留肋间臂神经分为保留组( 15例)和切除组( 14例)。通过对上述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数目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的对比分析;并于术后不同时间分别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如感觉障碍发生率、上肢水肿发生率、局部复发率和远端转移率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手术仍然是根治胃癌的唯一手段。近年来,腹腔镜已经成为胃癌手术治疗的重要方法。随着技术的发展,3D腹腔镜系统逐渐开始广泛应用,其提供的立体视野有助于胃周血管的辨识和淋巴清扫,方便手术操作,降低手术难度,缩短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本文就3D腹腔镜在远端胃癌根治性淋巴的价值作一综述。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 成像,三维 淋巴结切除术 胃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术式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术治疗早期乳腺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70例乳腺癌患者,按照腋窝淋巴方法分为对照组(35)与观察组(35),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观察组采取乳腺腔镜手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4.29%,对照组为74.2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期乳腺癌采用乳腺腔镜腋窝淋巴术,效果明显,可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传统手术 早期乳腺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改进,对肺癌综合认识的不断提升,全胸腔镜手术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一种新型微创胸外科手术方式。与传统剖胸手术相比,胸腔镜微创手术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等优点,因此在胸外科手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原发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治疗中,全胸腔镜手术疗效显著,逐渐获得广泛认可。

  • 标签: 全胸腔镜 肺癌 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脾门淋巴是进展期近端胃癌根治术中胃周淋巴的难点和焦点。虽然第5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将脾门淋巴排除在非大弯侧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D2淋巴范围外,但是相关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仍然较少。同时,对于侵犯大弯侧的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指南推荐行脾切除术以清扫脾门淋巴,而在逐渐增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下,保脾脾门淋巴术越来越多地得到学者的认可。同时,腹腔镜技术的出现为保脾脾门淋巴术提供一种新的手段,笔者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报道"黄氏三步法"腹腔镜保脾脾门淋巴术,不仅降低手术难度,使该技术易于推广,还显示出良好的微创效果。临床实践中脾门区血管后方淋巴清扫,也是争议的焦点之一。因此,对于脾门淋巴这项困难的技术,不仅要求胃肠外科医师进行技术上的探索,对其清扫指征的探索也尤为重要,既要避免不需要清扫患者的扩大手术,但也不能因为技术困难而使高危患者失去根治机会。

  • 标签: 胃肿瘤 外科手术 脾门淋巴结 淋巴结清扫术 腹腔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