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侧方淋巴(LLN)转移与患者预后相关。但是对侧方淋巴(LLND)的临床意义,学术界始终存在争议。对于LLN的概念,以及LLND的确切定义,文献报道并不一致。长期以来,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的治疗策略,在东西方学者间有所不同。以日本为代表,主张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加LLND,而较少采用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欧美学者则选择新辅助放化疗加TME,不推荐采用LLND。到目前为止,只有《日本大肠癌规约》对LLN及其清扫范围等有清晰定义。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是否采用TME加LLND,尚缺乏高等级的循证医学证据。在微创外科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正确地选择低位直肠癌规范的手术方法,需要东西方学者共同努力,开展多中心、高等级的临床试验,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 标签: 直肠肿瘤 侧方淋巴结清扫 新辅助放化疗 全直肠系膜切除
  • 作者: 邓靖宇 任宝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部肿瘤科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部肿瘤科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60 山西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太原 030012
  • 简介:摘要淋巴是胃癌根治性手术中极其重要的操作步骤,也是临床富有争议的焦点之一。目前,依据胃癌的病因机制、病程演进和诊治转归,对于淋巴的范围和数目已经达成初步的共识,但现阶段在胃癌淋巴中仍然存有不少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规范化的手术操作是降低淋巴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必要前提,围手术期合理治疗策略的实施则是进一步提高进展期患者淋巴后生存率的重要方式,增强淋巴转移的术前和术中检测准确性则仍需要继续深入的研究。

  • 标签: 胃肿瘤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清扫 争议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对比分析乳腺癌患者接受前哨淋巴活检与腋窝淋巴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7月-2019年7月,在我院接受乳腺癌治疗的55例患者进行研究,将接受前哨淋巴活检术治疗的28例患设为研究组,另外27例接受腋窝淋巴术治疗的设为参照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与参照组对比: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较少,引流管拔除时间较短,手术时间较长,并发症发生率1(3.57%),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较高,两组各项研究数据存在明显化差异(P<0.05)。结论 经分析,乳腺癌患者接受前哨淋巴活检术治疗的疗效更显著,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同时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提升,较明显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建议此技术广泛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淋巴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56例ICC患者资料,其中男性94例,女性62例,年龄(60.0±9.5)岁。其中根治性手术114例,根据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ICC分期分为:Ⅰ期64例,其中淋巴清扫38例,淋巴26例;Ⅱ期21例,其中淋巴清扫组11例,淋巴10例;Ⅲb期22例,其中淋巴14例,淋巴切除8例。Ⅲa期5例,Ⅳ期2例。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生存率。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淋巴转移(HR=1.96,95%CI:1.09~3.55,P=0.026)是I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治性手术患者114例,其中淋巴阴性组(n=91)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为65.9%、47.3%、35.6%,优于淋巴阳性组(n=23)为56.5%、1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1,P=0.004)。AJCCⅠ期患者与Ⅱ期患者中,淋巴清扫组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与淋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Ⅲb期患者,淋巴组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1.4%、29.8%、0,优于淋巴切除组3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P=0.011)。结论淋巴转移是影响I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AJCCⅠ期与Ⅱ期ICC患者慎行淋巴,Ⅲb期的ICC患者建议常规行淋巴

  • 标签: 胆管肿瘤 预后 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区域颈淋巴术(FRND)治疗多发性颈淋巴结核(CLN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多发性CLNT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FRND组(76例)与颈淋巴结核病灶清除术(CLND)组(76例),FRND组采用FRND治疗,CLND组采用CLND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淋巴除效果、复发率、颈功能和切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CLND组比较,FRND组术后引流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较短(P<0.05);与CLND组比较,FRND组淋巴除数量较少,复发率较低(P<0.05);术后随访1年,FRND组术后颈功能正常率(97.37%,74/76)、切口愈合良好率(98.68%,75/76)较CLND组(80.26%、78.95%)高,P<0.05;FRND组并发症发生率(2.63%,2/76)较CLND组(13.16%,10/76)低,P<0.05。结论采用FRND治疗多发性CLNT,无需过多清扫淋巴,并发症少,可减轻对术后颈功能和机体恢复的影响,且不会增加复发风险,可提高预后效果。

  • 标签: 淋巴结 结核 功能性区域颈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前对右半结肠癌D3淋巴的范围,特别是中央淋巴的内侧界尚存争议。D3淋巴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是局部进展期右半结肠癌手术的两种主流术式。D3是从淋巴的分布角度描述内侧界,主流清扫内侧界应该是肠系膜上静脉(SMV)左侧,但也有肠系膜上动脉(SMA)左侧作为内侧界的报道;而CME是从结肠系膜起点的角度来描述内侧界,应该强调SMA左侧。本文结合D3清扫内侧界的解剖学基础、肿瘤学疗效以及技术可行性等方面,综合认为,以SMA左侧为D3淋巴的内侧界是安全可行的。这一方式同时兼顾了系膜和区域淋巴的完整性,且清扫了更多存在转移风险的远处淋巴,有其解剖学依据和潜在的肿瘤学优势。但就目前而言,这一技术理念在实践上仍属探索阶段,相关临床证据尚未充分。

  • 标签: 结肠肿瘤,右半 D3淋巴结清扫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
  • 简介:摘要结肠脾曲癌较其他部位结肠癌的发生率低,但通常分期较晚,更易发生急性肠梗阻。由于其特殊的双向供血特征,其淋巴回流可同时流向肠系膜上血管及肠系膜下血管周围。较高的血管变异率带来对支配血管及主要淋巴回流方向判断的不确定性。目前对其淋巴转移分布,尤其是主淋巴转移规律及清扫价值的研究病例数较少,因而难以形成手术方式及淋巴范围方面的共识。充分游离结肠对满足足够的切缘和两侧供血血管的根部结扎尤其重要。未来应结合影像学三维重建、CT血管造影技术及术中淋巴荧光显像等技术,积极开展多中心研究,为脾曲癌根治手术方式及淋巴范围的选择,提供更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

  • 标签: 结肠肿瘤,脾曲 淋巴结清扫 手术方式
  • 简介:摘要:颈部淋巴术多用于口腔癌转移至颈部淋巴的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在治疗后有一定概率会出现乳糜漏,虽然少见但是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乳糜漏通常发生在颈部淋巴术后的数日内,因此早发现乳糜漏的症状,并及时给予相应处理,对疾病的愈合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在此浅谈有关颈部淋巴术后并发乳糜漏患者的相关护理。

  • 标签: 口腔癌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乳糜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曲结肠癌胃结肠韧带淋巴的转移规律,探讨对其清扫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肝曲结肠癌患者胃结肠韧带淋巴数目、转移数目,对影响胃结肠韧带淋巴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96例患者中有7例发现胃结肠韧带淋巴转移,转移率为7%,胃结肠韧带淋巴3部分均可出现转移。胃结肠韧带淋巴转移与神经侵犯、肿瘤出芽、N分期、肠梗阻均有关(均P<0.05)。结论肝曲结肠癌胃结肠韧带淋巴安全可行,并且可提供更为准确的病理分期。

  • 标签: 结肠肿瘤 淋巴结 韧带 腹腔镜
  • 简介:摘要通过淋巴循环播散是直肠和乙状结肠癌的重要转移途径,区域淋巴作为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直肠癌患者实现根治切除,获得无瘤生存的主要途径。乙状结肠癌区域淋巴包括肠旁淋巴、中间组淋巴、位于血管根部的中央组淋巴,根治性手术应包括上述3站淋巴清扫;直肠癌淋巴转移路径包括纵向的系膜内淋巴转移途径和侧向的侧方淋巴转移途径,目前直肠癌标准术式为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手术范围涵盖了沿纵向途径进行的系膜内转移淋巴,针对发生于直肠侧方间隙的转移淋巴的侧方清扫,目前尚存较多争议。直肠和乙状结肠癌的淋巴范围是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范围过小,会导致区域转移淋巴残留而严重影响预后;清扫范围过大会引起手术创伤增大、手术时间延长、失血量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上升,并且导致无肿瘤学获益。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原则,根据肿瘤临床分期和浸润范围,确定合适的直肠和乙状结肠癌清扫范围,对于保证手术根治性、减少创伤、促进康复、保护功能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直肠肿瘤 乙状结肠肿瘤 淋巴结清扫 第253组淋巴结 侧方淋巴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探析甲状腺癌颈部淋巴扫清术后乳糜漏的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挑选本年度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58例作为本次实验工作的研究主体,并采取等额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参照组(29例)及研究组(29例),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方式,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且术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甲状腺癌 颈部淋巴清扫术 乳糜漏 细节护理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颈部淋巴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疗效和意义。方法:对106例甲状腺癌病人进行临床诊治,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53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选择性颈部淋巴清扫和对照组53例单一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并进行临床并发症、Barthel评分、VAS评分、生存质量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均未见明显的并发症(P>0.05);实验组颈淋巴转移的发生率为5.66%,与对照组15.09%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选择性颈部淋巴结清扫 甲状腺癌根治术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推广普及,荧光腹腔镜技术日益成熟,为精准临床示踪胃周淋巴及预测癌细胞转移淋巴提供了新的方法。大量文献证明,基于吲哚菁绿(ICG)的荧光腹腔镜辅助淋巴诊疗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淋巴效率,提升转移淋巴的预判准确率,为胃肠外科医生提供更精准化的胃癌淋巴引流区清扫范围,从而避免了过度清扫及发生医源性损伤。虽然该技术在胃癌手术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但ICG荧光显像的整体操作流程细节、标准化荧光探测设备乃至术后病理检查规范,尚有待进一步完善。未来仍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为明确荧光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淋巴的临床意义,提供更高级别的证据支持。

  • 标签: 胃肿瘤 吲哚菁绿 荧光腹腔镜 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应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规范化的淋巴,是胃癌根治术的关键。随着国内外相关系列临床研究的证实,将D2根治术作为LAGC的标准术式已达成全球共识。合理的淋巴,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和减少手术的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选择性地进行扩大淋巴,也可使部分患者获益。但是,对于合理的D2淋巴范围,目前仍然存在争议。为了指导我国LAGC淋巴的规范实施,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胃癌治疗领域的专家,对LAGC淋巴的关键内容进行多次讨论,并对争议问题进行投票,共同制定了《局部进展期胃癌规范化淋巴范围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希望本共识能为广大临床医师提供参考,进而提高我国LAGC的诊疗水平。

  • 标签: 胃肿瘤 根治性胃切除术 淋巴结清扫 专家共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状腺癌病人颈部淋巴术后并发乳糜漏的护理。方法:抽选本院在2020年6月-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颈部淋巴术后并发乳糜漏的甲状腺癌病人共84例,将其入院序号完全打乱,使用双盲法分为两组,即实验A组(n=42,常规护理)和实验B组(n=42,细节护理)。在整个护理期间,护理人员要准确和详细记录下需要进行观察的指标,以确保护理的实际效果。结果:相较于实验A组,实验B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针对行颈部淋巴术且并发乳糜漏的甲状腺癌病人,采用细节护理的方式对其加以干预,具备良好的护理效果,保障病人就医安全,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可推广。

  • 标签: 甲状腺癌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乳糜漏 护理
  • 简介:【摘要】 总结1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食管瘘的护理,发现食管瘘后,及时予相应处理, 包括全程心理支持,病情观察,个性化营养支持治疗,呼吸道护理,保护性隔离,康复训练,健康宣教。经两周的治疗与护理,患者恢复良好。

  • 标签: 甲状腺癌 淋巴结清扫术 食管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盆腔淋巴术后淋巴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盆腔淋巴术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对术后并发淋巴漏的42例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通过掷硬币的方式随机分成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实验组给予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生理盐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采取治疗后术后第3天、术后第4天、术后第5天引流液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术后第3天引流液量低于对照组[(357.62±116.27) ml比(459.05±161.95) ml,t=2.331,P<0.05],实验组术后第4天引流液量低于对照组[(238.10±78.40) ml比(380.48±143.44) ml,t=3.991,P<0.05],实验组术后第5天引流液量低于对照组[(100.95±68.91) ml比(309.05±124.54) ml,t=6.7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引流管留置时间低于对照组[(5.76±0.54) d比(10.52±1.40) d,t=14.5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7.67±0.73) d比(12.67±1.32) d,t=15.21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在治疗盆腔淋巴术后淋巴漏方面安全有效。

  • 标签: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淋巴漏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