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作为治疗与预防头颈恶性肿瘤颈部淋巴转移的首要方法,颈淋巴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日趋规范合理。但是,由于头颈恶性肿瘤的种种特殊性导致其颈部淋巴转移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头颈外科医师在施行原发灶手术时,往往会面临是否需要行颈淋巴术、如何确定颈淋巴范围的困惑。根据常见头颈恶性肿瘤的颈淋巴转移特性及手术对患者的创伤程度,梳理出当前较为规范的颈淋巴术术式,为头颈外科医师提供参考,有助于改善头颈恶性肿瘤颈部淋巴治疗和预防的总体效果。

  • 标签: 头颈肿瘤 颈淋巴结转移 颈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作为治疗与预防头颈恶性肿瘤颈部淋巴转移的首要方法,颈淋巴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日趋规范合理。但是,由于头颈恶性肿瘤的种种特殊性导致其颈部淋巴转移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头颈外科医师在施行原发灶手术时,往往会面临是否需要行颈淋巴术、如何确定颈淋巴范围的困惑。根据常见头颈恶性肿瘤的颈淋巴转移特性及手术对患者的创伤程度,梳理出当前较为规范的颈淋巴术术式,为头颈外科医师提供参考,有助于改善头颈恶性肿瘤颈部淋巴治疗和预防的总体效果。

  • 标签: 头颈肿瘤 颈淋巴结转移 颈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EG生长部位及生物学行为特殊,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其是一种不同于食管癌、胃癌而相对独立的疾病。AEG在解剖上位于食管和胃连接部位,其淋巴可向纵隔和腹部两个方向转移。目前AEG的淋巴转移规律尚不完全明确,其淋巴范围亦未达成共识。笔者针对AEG淋巴的热点问题及AEG淋巴的临床证据进行梳理和总结,旨在为临床上更合理地进行AEG淋巴提供参考。

  • 标签: 食管肿瘤 胃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 腺癌 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淋巴漏和淋巴囊肿是泌尿外科盆腔淋巴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定义不明确,治疗方案多样而效果不确切,相关研究较少,无相关诊疗指南。本文主要对泌尿外科盆腔淋巴术后淋巴漏和淋巴囊肿的发生机制、高危因素、临床诊断、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淋巴漏和淋巴囊肿发生机制包括淋巴液漏出和渗出;高危因素有高龄、开放手术和围手术期使用抗凝药物等;大部分患者通过营养管理、经皮导管硬化治疗等保守治疗可治愈;预防措施以封闭淋巴管及残端为主。

  • 标签: 淋巴结切除术 盆腔 淋巴漏 淋巴囊肿 经皮导管硬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8a组淋巴阳性能否作为胰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扩大淋巴的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医院胰脾外科收治的165例胰头癌行PD并行淋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1例,女性64例,年龄范围38~75岁,中位年龄57岁。165例患者中行标准淋巴纳入标准组(n=88),扩大淋巴纳入扩大组(n=77)。165例患者分为A组(n=61):8a组淋巴阴性行标准淋巴;B组(n=47):8a组淋巴阴性行扩大淋巴;C组(n=27):8a组淋巴阳性行标准淋巴;D组(n=30):8a组淋巴阳性行扩大淋巴。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生存率、并发症等。结果标准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56.8±30.4)min、(264.28±101.14)ml,低于扩大组(507.1±45.7)min、(388.9±155.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扩大组为31.2%(24/77),高于标准组的14.8%(13/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累积生存率A组与B组比较,B组与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累积生存率C组低于D组,A组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扩大淋巴的PD可提高8a组淋巴阳性胰头癌患者的生存率,对于此类患者应行扩大淋巴。若为阴性,建议行标准淋巴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肿瘤 扩大淋巴结清扫 8a组淋巴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右半结肠癌占结肠癌的比例越来越高,且预后较差。右半结肠切除术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标准手术方式。近期幽门下淋巴(第206组淋巴清扫成为右半结肠癌切除术的研究焦点之一。目前幽门下淋巴转移率及其是否属于右半结肠癌的区域淋巴尚不清楚,幽门下淋巴转移的预测方法少、准确度低,且幽门下淋巴可能增加并发症,导致过度治疗。以上问题及争议导致幽门下淋巴的实际临床价值仍不明确,亟需设计高质量的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明确右半结肠癌切除术是否需常规清扫幽门下淋巴。笔者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从右半结肠癌幽门下淋巴转移率、幽门下淋巴转移判断方法、幽门下淋巴转移的影响因素、幽门下淋巴的风险和临床意义及未来研究方向等进行深入阐述。

  • 标签: 结肠肿瘤 右半结肠切除术 幽门下淋巴结 淋巴结清扫 争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喉癌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5%,极易发生颈部淋巴转移,目前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治疗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讨论甲状腺癌病人在行淋巴术后出现乳糜漏情况的护理措施。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3月份至2021年5月份的我院接收的100例甲状腺癌颈淋巴术的病人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100例接受本次研究的病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中所参与病人均为50例,对照组病人则提供了一系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病人进行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病人护理措施不同后,病人出现乳糜漏的情况和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提供的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措施,病人护理满意度更高,且无出现乳糜漏的病人,P

  • 标签: 甲状腺癌 颈淋巴结清扫术 乳糜漏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金标准,但术后生化复发率可达到20%~50%。在某些情况下,挽救性淋巴术(SLND)可改善肿瘤控制并延迟全身治疗。本文总结目前适合行SLND的患者选择、SLND术式的探索以及SLND的安全性和肿瘤控制效果。尽管目前仍缺乏支持SLND的前瞻性研究证据,但是术前成像技术的进步以及微创手术的广泛使用,使SLND显示出较好的肿瘤控制效果,但仍需大规模、标准化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SLN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挽救性淋巴结清扫术 生化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显像腹膜后淋巴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后淋巴复发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5例RP术后68Ga-PSMA PET/CT检查诊断为淋巴复发行荧光显像腹膜后淋巴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67(59~77)岁。淋巴复发时中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7.7(0.5~12.6)ng/ml。根治术后病理分期T2期4例,T3期17例,T4期4例;N0期10例,N1期15例;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级分组<3组2例,4组9例,5组14例。根治术至淋巴复发的中位时间为43(27~56)个月。25例均曾生化复发,行雄激素剥夺治疗(ADT),提示为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25例均行68Ga-PSMA PET/CT检查,诊断为淋巴复发。25例行荧光显像腹膜后淋巴,在荧光模式下的暗视野行盆腔淋巴检测,发现荧光阳性淋巴,切换为白光模式,进行清扫、记录并送检。对于术前PSMA PET/CT检查提示的转移淋巴,无论荧光阳性与否,均常规清扫,其余部位无荧光阳性的淋巴,则仅做常规检查。分析患者围手术期数据,随访观察患者PSA反应、影像学检查等情况。术后PSA完全反应定义为术后40 d,PSA下降至0.2 ng/ml以下。结果25例淋巴时间中位值21(15~28)min,失血量中位值30(20~50)ml,住院时间中位值4(3~5)d。无严重并发症(Clavien分级≥Ⅱ级)发生。25例病理均证实淋巴转移;25例共清扫43枚淋巴,其中荧光阳性淋巴37枚,病理证实转移淋巴32枚;每例清扫淋巴中位值2(1~3)枚。25例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7(15~57)个月。25例中24例(96%)达PSA完全反应,其中1例术后6个月出现生化复发,1例PSA完全反应后12个月出现影像学复发(髂骨转移,PSA为0.33ng/ml),此2例均予ADT后PSA降至0.2 ng/ml以下。1例术后PSA未达完全反应,予ADT治疗,3个月后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淋巴术后3例PSA>0.2 ng/ml的患者,影像学检查腹膜后淋巴区域未见淋巴复发。结论对于RP术后68Ga-PSMA PET/CT检查诊断为淋巴复发的患者,采用荧光显像腹膜后淋巴术治疗手术范围相对较小,术中并发症少,术后PSA反应率高,复发率低。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淋巴结复发 腹膜后淋巴结清扫 荧光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行手术切除术中,未行淋巴、阴性淋巴、阳性淋巴淋巴范围的差异,及部分预后相关因素对ICC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4年6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行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结果确诊为ICC的1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淋巴程度分为3组:未清扫组(n=68)、N0清扫组(预防性清扫)(n=41)和N1清扫组(阳性清扫)(n=53)。共有94例行淋巴,其中仅行第1站清扫者23例,纳入为常规清扫组(n=23);行联合清扫者71例,纳入为扩大清扫组(n=71)。采用Kaplan-Meier法构建生存曲线;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162例患者中男性87例,女性75例,中位年龄60岁。162例ICC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7.6%、16.5%、7.9%。N0清扫组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2.1%、31.7%、25.4%,优于未清扫组的34.2%、12.7%、3.4%,也优于N1清扫组的30.3%、1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大清扫组、常规清扫组相比,术后生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肿瘤糖类抗原(CA)19-9>50 U/ml(RR=1.425,95%CI:0.962~2.112 )、肿瘤最大径>5 cm(RR=0.672,95%CI:0.456~0.989)、淋巴清扫(RR=1.715,95%CI:1.140~2.580)、切缘阳性(RR=0.591,95%CI:0.390~0.897)、术后无辅助治疗(RR=0.663,95%CI:0.504~0.872)为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CC患者术中行预防性淋巴可提高生存率,但扩大清扫并不能改善患者预后。术前CA19-9水平、肿瘤最大径、淋巴、切缘状态、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胆管上皮癌 淋巴结切除术 预后 影响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隆突下淋巴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莆田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2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隆突下淋巴组,n=120例)和对照组(隆突下淋巴清扫组,n=120例)。统计试验组隆突下淋巴个数和隆突下淋巴转移率,logistic回归分析试验组隆突下淋巴转移的影响因素。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5年生存率。结果试验组平均清扫隆突下淋巴6.03枚,淋巴转移率为18.33%(22/120)。试验组隆突下淋巴转移率与隆突下淋巴大小、肿瘤浸润深度、肿瘤部位、肿瘤长径有关。试验组手术时间为(271.76±69.48)min,长于对照组的(248.15±76.76)min(t=2.498,P=0.013);术中出血量为(250.95±79.26)mL,多于对照组的(202.13±84.87)mL(t=4.606,P<0.001);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0.00%(48/120),高于对照组的25.83%(31/120)(χ2=7.533,P=0.004);术后住院时间为(19.72±9.41)d,长于对照组的(16.52±7.87)d(t=2.849,P=0.005);住院总费用为(77 297.15±50 955.57)元,高于对照组的(67 506.22±11 310.25)元(t=2.055,P=0.041)。试验组的5年生存率为44.20%(53/120),高于对照组的27.50%(33/120)(χ2=8.784,P=0.003)。结论食管癌患者隆突下淋巴转移率低,其转移率与隆突下淋巴大小、肿瘤浸润深度、肿瘤部位、肿瘤病理分期有关。对于胸中段、肿瘤浸润达食管肌层以上及隆突下淋巴大小超过1.0 cm的食管癌患者应常规清扫该区域淋巴,虽能延长手术操作时间、增加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总费用,但能提高其5年生存率。

  • 标签: 食管切除术 隆突下淋巴结 淋巴结切除术 食管肿瘤 胸腔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 肿瘤转移 手术后并发症 住院时间 无病生存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9年8~9月开展的9例经舌下前庭入路行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均顺利完成经舌下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和中央区淋巴,平均手术时间171 min;术中出血量约5~20 ml;术后平均住院天数3.33 d。1例出现上门牙松动和下缘牙釉质磨损。所有病例只有1周的下颌部麻木感。术后随访17个月,患者无明显不适感。笔者认为经舌下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和中央区淋巴术具有较好的美容和中央区淋巴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的手术护理配合体会。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9月我院接受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手术的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手术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患者术程顺利,术中无发生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的手术配合和护理要求有其特殊性,实施密切的护理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择区(Ⅲ、Ⅳ区)性颈淋巴在临床侧颈区域性淋巴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5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初治的232例颈部Ⅱ区淋巴阴性cN1b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232例患者中,超择区(Ⅲ、Ⅳ区)性颈淋巴(超择区组)90例,择区(Ⅱ~Ⅳ区)性颈淋巴(择区组)142例,对两组患者的淋巴转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32例患者中,中央区淋巴转移173例,Ⅱ区淋巴转移47例,Ⅲ区淋巴转移147例,Ⅳ区淋巴转移130例。超择区组和择区组患者出现术后淋巴漏分别为8例和6例(P=0.146)。超择区组中出现肩关节活动障碍0例,择区组为9例,均为术后永久性肩关节活动受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超择区组患者出现术后切口长期麻木、发紧等不适2例,术后瘢痕明显5例;择区组术后出现切口长期麻木、发紧等不适27例,术后瘢痕明显26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全组患者中均无侧颈区域淋巴复发患者。结论超择区性颈淋巴在临床侧颈区域性淋巴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治疗中是可行的、安全有效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过度医疗。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淋巴结转移 超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择区(Ⅲ、Ⅳ区)性颈淋巴在临床侧颈区域性淋巴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5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初治的232例颈部Ⅱ区淋巴阴性cN1b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232例患者中,超择区(Ⅲ、Ⅳ区)性颈淋巴(超择区组)90例,择区(Ⅱ~Ⅳ区)性颈淋巴(择区组)142例,对两组患者的淋巴转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32例患者中,中央区淋巴转移173例,Ⅱ区淋巴转移47例,Ⅲ区淋巴转移147例,Ⅳ区淋巴转移130例。超择区组和择区组患者出现术后淋巴漏分别为8例和6例(P=0.146)。超择区组中出现肩关节活动障碍0例,择区组为9例,均为术后永久性肩关节活动受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超择区组患者出现术后切口长期麻木、发紧等不适2例,术后瘢痕明显5例;择区组术后出现切口长期麻木、发紧等不适27例,术后瘢痕明显26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全组患者中均无侧颈区域淋巴复发患者。结论超择区性颈淋巴在临床侧颈区域性淋巴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治疗中是可行的、安全有效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过度医疗。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淋巴结转移 超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综合护理对乳腺癌腋窝淋巴术后水肿的预防效果。方法从2018年12月—2019年2月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水肿发生率、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水肿发生率6.7%,对照组为2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得分、按摩护理得分、健康教育得分、身体康复得分、水肿知识得分、生存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早期综合护理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清扫 术后水肿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侧方淋巴转移是中低位直肠癌的主要转移方式,也是导致术后局部复发的重要原因。单纯放化疗对控制侧方淋巴转移效果不佳,而侧方淋巴术因增加术后泌尿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而备受争议。4K超高清腹腔镜系统可提供更高清的手术视野和更细腻的细节分辨,有利于侧方淋巴术中对盆腔自主神经、髂内血管等重要解剖结构的识别和显露,最终达到良好的肿瘤根治效果及脏器功能保护。因此,选择性施行侧方淋巴术可降低病人盆腔复发风险。笔者通过手术实例探讨4K腹腔镜系统用于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侧方淋巴范围与关键技术。

  • 标签: 直肠肿瘤 侧方淋巴结转移 侧方淋巴结清扫手术 三间隙清扫 4K分辨率 腹腔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