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面对庞大的糖尿“大军”,该怎么样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呢?我们知道,糖尿管理的原则之一是“五驾马车”,包括教育、饮食、运动、药物和监测。在此基础上,患者还要更加注重心理调节和并发症预防。这就产生了糖尿综合治疗的新模式——健康7点,其中包括:教育、药物、饮食、监测、运动、心理和预防并发症。而糖尿综合治疗的目标是控制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达标,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或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糖尿病管理 健康 并发症预防 心理调节 综合治疗 控制血糖
  • 简介:提起白化,大家可能非常熟悉。高中生物课本中对其发生的原因有如下描述:“人的白化症状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的异常引起的。酪氨酸酶存在于人的皮肤、毛发等处,它能催化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如果一个人由于基因不正常而缺少酪氨酸酶,那么这个人就不能合成黑色素,而表现出白化症状。”

  • 标签: 对白 高中生物 基因 症状 色素 个人
  • 简介:2003年5月,一种症状类似天花的猴痘病毒首次登陆美国并迅速爆发流行。被美国政府发言人称之为一起非同寻常的事件。经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辗转追踪调查确认:是宠物批发商从非洲进口的一只冈比亚硕鼠将猴痘传给了草原土拨鼠,导致与患病土拨鼠密切接触的人染病。美国政府不得不忍痛割爱,紧急封杀了昔日被视为吉祥物的土拨鼠。2003年6月,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又有三人患上了感染方式罕见的吸入性兔热病。这三名兔热病患者中有两人是在用割草机除草过程中,杀死了兔子窝中的几只兔子而患病的,另一人则是在清洗割草机时受到感染。兔热病由土拉杆菌引发,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2003年8月,一种鸟类携带、通过名叫"库蚊"的蚊子传播给人和牲畜的西尼罗河病毒在北美蔓延,美国和加拿大的感染者超过1700多人,全美共有34个州有病例报告,其中死亡28人。

  • 标签: 冈比亚硕鼠 兔热病 急性传染 追踪调查 感染方式 土拉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莲梅驱蛔汤为主治疗胆道蛔虫症的疗效。方法选用完全随机分组设计的实验方法,将91例胆道蛔虫症患者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以莲梅驱蛔汤为主结合西药解痉、抗感染、驱蛔虫治疗,对照组用解痉、抗感染、驱蛔虫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5%,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较对照组具有显著疗效(P<0.01)。结论莲梅驱蛔汤为主治疗胆道蛔虫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胆道蛔虫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 莲梅驱蛔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例介绍病人女,48岁。因右上腹痛、畏寒、发热伴呕吐2d入院。入院查体:T38.9℃,P90次/min,R20次/min,BP100/70mmHg。神志清楚,急性痛苦病容,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无异常。腹软,剑突下轻压痛,墨菲氏征(+)。辅助检查:WBC12×10^9/L,尿胆红素(+)。B超提示:胆道蛔虫,胆囊炎,胆囊积液。入院诊断,胆道蛔虫症合并感染,拟胃镜下取虫。常规咽部麻醉后,顺利进镜至十二指肠降部。

  • 标签: 胆道蛔虫症 经十二指肠乳头 胃镜 十二指肠降部 入院查体 右上腹痛
  • 简介:女,64岁,反复发作右上腹疼痛半月余入院。患者于前1d因进食汕性食物后,突发剑突下阵发性钻顶样剧烈绞痛,向右肩部放射,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入院后急查B超。

  • 标签: 彩超 胆道蛔虫 胆总管结石
  • 简介:摘要神经遗传是一组主要累及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周围神经、肌肉的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治疗难度较大。近年来,随着对神经遗传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针对突变基因研发的基因治疗方法如反义寡核苷酸、RNA干扰、腺相关病毒介导的基因转导、具有基因修饰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和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as9基因编辑等以及针对致病机制关键靶点研发的具有潜在疗效的药物逐步向临床应用转化,为神经遗传病患者的治疗带来的希望。

  • 标签: 遗传学,医学 神经系统疾病 临床试验,Ⅰ期 临床试验,Ⅱ期 临床试验,Ⅲ期 基因治疗
  • 简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糖尿肾病治疗的新进展。其主要包括对低蛋白饮食的认识;限制碳水化合物、低铁、强化多酚饮食;ACEI与ARBs两类药物的作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及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在糖尿肾病治疗中的运用。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治疗 TZDs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就有“上工治未,下工治已”的记载。其意是指疾病处于萌芽状态就能发现的医生才算是“上工”,也就是医技很高的医生;如果已经患了疾病才能发现,然后才去治疗,未免为时已晚,故称之为“下工”,也就是医技很低的医生。《内径》这句话,实际上是强调“防”重于“治”的观念。所以,古人一直是以“治未”为原则,认真对待人们的身体状态,防重于治,以防疾病发生。

  • 标签: 中医 治未病 疾病预防
  • 简介:秋冬季是宝宝出生的旺季,对于那些刚刚做了妈妈,满心欢喜地哺育着自己小宝宝的母亲们来说,这一刻无疑是她们的幸福时刻。但据医院门诊调查,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女性得乳腺的患者明显增多,专家提醒妈妈们,小心预防乳腺

  • 标签: 乳腺病 门诊调查 秋冬季 哺乳期 妊娠期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属传统医学“疫病”范畴,目前,认为人群普遍易感,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虽属“疫病”范畴,但就目前主要症状, 结合《素问·痹论篇》记载,与痹的发病机制越来越密切。《素问·痹论篇》认为,五体之痹久不愈,复感于邪,内传五脏,则出现五脏之痹。文章主要通过痹机及治疗原则论述冠肺炎的防治。

  • 标签: 新冠肺炎 痹病 中医论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性,45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21天入院。32天前出现脐周痛后转移至右下腹,恶心无呕吐。诊断:急性阑尾炎。因不同意手术给予氨苄青霉素,甲硝唑等治疗,效果不明显,仍有持续性右下腹隐痛。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正常,腹平软,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正常,妇科检查正常,血常规:白细胞9.6×10~9/L,N0.69,L0.26,腹部B超正常,行纤维结肠镜检查见:阑尾腔内嵌顿一条蛔虫,1/4在腔内,3/4在腔外,取出蛔虫,19cm×0.4cm,患者腹痛明显减轻。7天后症状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蛔虫嵌顿 纤维结 右下腹痛 阑尾腔 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