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UVB诱导的无毛小鼠皮肤癌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UVB诱导的无毛小鼠建立皮肤癌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四组,每4周测量一次小鼠的体重、皮褶厚度、皮肤病理变化及CPDs含量变化,与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UVB照射12周后,无毛小鼠体重显著下降,皮褶增厚,皮肤开始出现皮肤丘疹,病理分类属于AK。治疗组小鼠从照射UVB的第20周开始出现体重下降、皮褶厚度增厚等表现,病理变化的出现也显著晚于模型组。结论照射UVB前给予小鼠治疗能够显著延缓小鼠体重减轻、皮褶增厚及皮肤病理变化,对于UVB诱导的皮肤癌具有预防作用。

  • 标签: 小檗碱 UVB 皮肤癌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 目的:建立盐酸有关物质检查的分析方法,并对中国药典分析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方法: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有关物质。色谱柱为 Waters XTerra C18柱 (4.6×250 mm, 5 µm);流动相为 0.05mol/L磷酸二氢钾 (用磷酸调节 pH值至 2.8)和乙腈 (78:22, V/V);检测波长为 345 nm;柱温为 25 ℃;进样量为 10 µl;流速为 1.0 ml/min。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盐酸主峰与 7个杂质峰的分离度均大于 1.5, 2个已知杂质 (盐酸药根和盐酸巴马汀 )的定量限分别为 2.5 ng和 4.9 ng,检测限分别为 0.1 ng和 0.2 n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100.0%和 102.7%;与盐酸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 1.06和 1.05;在 0.5~20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0.999)。重复性、中间精密度的 RSD值均小于 2.0%且耐用性符合要求。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度高,适用于盐酸的有关物质检测。

  • 标签: 盐酸小檗碱 有关物质 杂质来源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胃黄连丸中盐酸含量。方法:色谱柱Spherisorb—C8柱,4.6×200mm,柱温25℃;流动相乙腈-水(78:22)含0.01%庚烷磺酸钠,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结果:线性范围为16μg/ml-48μg/ml.回归方程为:Y=517628X+2911,r=0.9979。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1.10(n=6)。结论:准确、可靠可用于制剂中盐酸的含量测定。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清胃黄连丸 盐酸小檗碱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如意金黄散中盐酸的含量。方法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如意金黄散中盐酸的含量。结果如意金黄散中盐酸的含量为0.862%,平均回收率为101.2%,RSD=1.05%,结论本法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如意金黄散的质量控制。

  • 标签: 如意金黄散 薄层扫描法 盐酸小檗碱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建立测定三黄胶囊(大黄、黄芩和黄柏)中盐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Kromasil^TMC18。色谱柱(250mm×4.6mm,7gm),以乙腈:0.033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25:7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263nm。结果:盐酸线性范围为0.144~0.722μg/mL,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9%,RSD为1.38%(n=5)。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稳定,分离效果好,可用于三黄胶囊中盐酸的质量控制。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 三黄胶囊 盐酸小檗碱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卵巢癌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MTT方法检测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检测PDCD4蛋白表达。结果增强顺铂对SKOV3细胞增殖的抑制,增强顺铂诱导的SKOV3细胞凋亡,提高PDCD4在SKOV3细胞的表达。结论能增加卵巢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卵巢癌治疗药物。

  • 标签:
  • 作者: 常遇晴 梅旭 侯永恒 宋健平 吕芳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研究中心 510405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热带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80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热带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80;广东省媒介生物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 510080
  • 简介:摘要寄生虫病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健康问题,给贫困地区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用于治疗原虫病和蠕虫病的药物存在一定缺陷,亟待研发更为有效的治疗药物。最早从黄连的根茎中提取获得,是一类重要的抗炎药物。的衍生物通过修饰的结构位点获得,除了具有抗菌和抗微生物活性以外,及其衍生物还具有显著的抗寄生虫活性。本文概括了及其衍生物抗原虫(利什曼原虫、锥虫、刚地弓形虫、恶性疟原虫和柔嫩艾美尔球虫)和蠕虫(曼氏血吸虫、日本血吸虫、细粒棘球绦虫和犬弓首蛔虫)感染的作用,以期为相关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小檗碱 原虫 蠕虫
  • 简介:而乙腈-0.2%磷酸水(25∶75)盐酸保留时间为9~10min,分别加入盐酸对照品溶液(0.0988mg/ml)4,连贞滴丸中盐酸平均含量为6.806mg/g

  • 标签: 中盐酸 小檗碱 测定贞
  • 简介:摘要黄连在中药被广泛应用,其最主要的有效成分是一种以盐酸盐形式存在的因其对心血管的作用以及抗癌作用被广泛关注,因其来源广泛,价格低廉被科学家所研究。本文主要以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这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对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解。

  • 标签: 小檗碱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心血管 抗炎镇痛 肿瘤
  • 简介:目的建立加味香连丸中盐酸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SB—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0.05mol·L^-1磷酸二氢钾和0.05mol·L^-1庚烷磺酸钠(1:1),含0.2%的三乙胺,并用磷酸调pH值至3.0]-乙腈(68:32);检测波长为345nm;流速:1.0mL/min;柱温:40℃。结果盐酸在24.06—64.17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86%,RSD为1.1%。结论本法可用于加味香连丸中盐酸的含量测定。

  • 标签: 盐酸小檗碱 加味香连丸 HPLC
  • 简介:目的研究中药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与代谢的影响,探讨治疗或改善乳腺癌的可能机制。方法2015年4—10月分别用50、100μmol/L的处理乳腺癌MDA-MB-231细胞12、24、36h,检测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TNF-α及IL-8的分泌的影响,检测细胞组蛋白脱乙酰酶4(histonedeacetylase4,HDAC4)及P21的表达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4及36h时50和100μmol/L组均抑制MDA-MB-231的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组的细胞增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12与24h低浓度对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24h比较,12、36h高浓度对细胞增殖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4和36h时不同浓度的组与对照组的TNF-α含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的浓度越高,TNF-α的分泌受到抑制的程度越大。36h时低浓度组IL-8含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段高浓度组IL-8的分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4h时组与对照组比,HDAC4的表达均下调,P21的表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浓度组相对低浓度组HDAC4表达量的下调及P21的上调更明显。36h时组与对照组比HDAC4的表达下调的,且浓度越高,相对表达量越低,P21则相应上调。12与24及36h组HDAC4及P21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与代谢,可能机制是抑制HDAC4的表达,同时上调P21的表达,从而抑制乳腺癌的发展与转移。

  • 标签: 小檗碱 乳腺癌 MDA-MB-231 组蛋白脱乙酰酶4 P2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医用聚乙二醇液预防腹部手术后腹腔内粘连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8例腹部手术使用医用聚乙二醇液预防术后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种类、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并发症数量和使用粘连液数量、方法并对术后对腹腔粘连情况进行随访,包括出现粘连的例数,出现时间、肠梗阻例数等。同期手术患者未使用防粘连药物的者为对照组。结果所有患者中胃大部切除术39例,结肠手术41例,肝脏及胆道手术26例,其他手术22例。对照组139例,胃大部切除术48例,结肠手术45例,肝脏及胆道手术33例,其他手术12例。随访时间18-76个月,使用医用聚乙二醇液组术后出现肠粘连11例,其中肠梗阻3例,手术治疗1例。对照组出现肠粘连25例,肠梗阻5例,手术治疗2例。统计显示两组有显著差异(P=0.024)。结论医

  • 标签: 医用聚乙二醇小檗碱液 手术 肠粘连 预防
  • 简介:两种供试品精密度的比较分煎、合煎样品盐酸含量分别为n1=6,当归六黄汤分煎样品中盐酸含量比合煎样品高,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分别精密称取干燥的分煎与合煎样品约0.4g

  • 标签: 中盐酸 中药 传统汤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26只Sprague-Dawley大鼠(120~160 g)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n = 8)、模型组(n = 10)和治疗组(n = 8)。对照组大鼠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及治疗组给予高脂饮食饲养。第12周,处死模型组2只大鼠,确认造模成功。随后治疗组大鼠给予150 mg·kg-1·d-1灌胃4周,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相同剂量等渗盐水灌胃。第16周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绒毛变化;苏丹黑B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肠上皮occludin蛋白表达;16S r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量大鼠粪便中大肠杆菌、拟杆菌及普拉梭菌的数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内毒素(0.288±0.045)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1.07±0.1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0.192±0.049,0.94±0.07)(P < 0.05),干预可显著降低内毒素(0.213±0.025)和TNF-α水平(0.93±0.07)(P < 0.05)。模型组大鼠肠黏膜上皮occludin蛋白表达(0.05±0.012)明显低于对照组(0.166±0.014),对肠黏膜occludin蛋白表达有促进作用(0.055±0.00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与模型组(7.29±0.47)相比,对照组(9.49±0.59)拟杆菌数量降低,治疗组拟杆菌的数量增加(9.77±0.87);与对照组(5.42±0.63,9.49±0.59)相比,模型组大肠杆菌(6.92±0.77)、普拉梭菌(8.70±0.62)数量增加,干预减少了大肠杆菌(6.34±0.71)、普拉梭菌(9.77±0.87)的数量(P < 0.05)。结论有效地保护了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肠屏障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

  • 标签: 小檗碱 脂肪肝,非酒精性 内毒素血症 粪便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芩连肠溶片中盐酸含量的方法。方法以WatersXterraRP18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5545,检测波长为265nm,流速为1ml·min-1,柱温为25℃,进样量是10μl。结果盐酸在3.071μg~24.568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0.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 标签: 复方芩连肠溶片 高效液相色谱法 盐酸小檗碱
  • 简介:摘要建立测定三黄片中盐酸和黄芩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AgilentEclipseXDB-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0.1%磷酸(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333nm。在0.0061~0.0243mg?mL-1范围内,黄芩苷在0.038~0.152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本文中所建立的色谱方法可以简便、准确同时测定三黄片中盐酸和黄芩苷的含量。

  • 标签: 三黄片 盐酸小檗碱 黄芩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临床治疗中盐酸应用下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门诊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86例,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盐酸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者各项血脂指标、生化指标观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DL-C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BMI值、各项血脂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指标检查,FPG、FINS、HbA1c与IR结果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临床治疗中,给予盐酸用药,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各项特征指标有积极作用,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脂肪肝 盐酸小檗碱 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Berberine)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影响及对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mg.kg-1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取建模成功大鼠胸主动脉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进行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SMA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细胞,计数法观察细胞的生长曲线,CCK-8法测定IC50,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对VSMC中NF-κB核转移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对比,糖尿病组VSMC生长速度快,能明显抑制糖尿病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IC50为6.001±0.853μmol.L-1,而对正常大鼠VSMC增殖的IC50为18.229±0.434μmol.L-1(P〈0.05)有剂量依赖性;能抑制糖尿病VSMC中NF-κB从胞浆转移到胞核。结论:呈剂量依赖性能抑制糖尿病VSMC增殖与NF-κB的核转移。揭示可能有抑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作用,而此作用可能与抑制NF-κB激活有关。

  • 标签: 小檗碱 糖尿病 血管平滑肌细胞 核转录因子-ΚB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盐酸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有胃肠道症状并经胃B超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28例,给予奥美拉唑联合盐酸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28例患者中,服药治疗2个疗程,治愈18例,占64.29%;显效6例,占21.43%;有效2例,占7.14%;无效2例,占7.14%。总有效率达92.86%。结论奥美拉唑联合盐酸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奥美拉唑 盐酸小檗碱 消化性溃疡 联合治疗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