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桂醇与无水乙醇两种硬化剂在治疗肝囊肿方面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选择本院自2010年开展超声引导下肝囊肿硬化治疗的资料完整的64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按选择硬化剂不同分为两组。其中A组36例,使用无水乙醇作为硬化剂;B组28例,使用桂醇作为硬化剂。结果两种硬化剂在肝囊肿硬化治疗的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A组部分患者在术后不适症状明显,B组均未出现任何不适反应,适用于体弱及耐受为差、老年患者以及对酒精敏感的患者。但对于较大囊肿患者由于硬化剂用量较大,使用无水乙醇费用较低,则就作为首选。结论不同的硬化剂有不同的优缺点,要针对不同的病例选择合适的硬化剂。

  • 标签: 肝囊肿 聚桂醇 无水乙醇 硬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酮碘加磺胺嘧啶银治疗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Ⅱ期、Ⅲ期压疮患者采用维酮碘加磺胺嘧啶银的方法治疗。结果该治疗方法对压疮治疗的显效率达100%。结论维酮碘联合磺胺嘧啶银治疗压疮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疗程短,是治疗压疮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褥疮 磺胺嘧啶银 聚维酮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神经病变患者血浆D-二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性142例,健康对照组98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三组人群血浆D-二体水平并统计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性组血浆D-D二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着病理性凝血和纤溶状态,血浆D-二体测定对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的诊断及其程度监控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神经病变 D-二聚体 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某院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对该院2005年1月—2012年6月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肠杆菌科细菌5538株,标本来源前3位依次为:尿液(35.63%,1973株),呼吸道(32.38%,1793株),伤口分泌物、引流液及脓液(10.88%,603株);居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49.41%,2736株)、肺炎克雷伯菌(25.30%,1401株)、阴沟肠杆菌(6.37%,353株)、奇异变形杆菌(4.24%,235株)和沙门菌属(4.17%,231株)。绝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2%;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肠杆菌科细菌仍保持较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10%。痰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明显高于血和尿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均P〈0.05)。结论该院肠杆菌科细菌主要分离自尿和呼吸道标本;对各类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耐药,碳青霉烯类药物仍是肠杆菌科细菌最敏感的抗菌药物,但已出现碳青霉烯耐药株,应引起重视。

  • 标签: 肠杆菌科细菌 碳青霉烯类药 医院感染 病原菌 抗药性 微生物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800例阴道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3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800例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阴道分泌物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800例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共检出506株病原菌,病原菌检出率为63.25%,且检出病原菌中以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最高,另外以阴道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最高,明显高于其他菌种,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阴道炎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最高,而菌株中又以阴道假丝酵母菌检出率最高,应针对此种情况给予针对性处理。

  • 标签: 阴道炎 病原菌 分布特点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研究肠球菌在医院感染的分布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得出结论万古霉素的敏感性最高,但已有万古霉素耐药性菌株出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出现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要防止万古霉素的过度使用,预防VRE的产生。

  • 标签: 肠球菌 抗生素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08-2013年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各类临床标本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分布点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在痰标本中检出率最高,其次是尿液标本,平均检出率分别为81.5%和8.3%;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粘菌素B敏感性最好,耐药率最低,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以上呼吸道为主,可引起多部位感染,其耐药性高,应规范临床用药,加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有效控制感染。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分布 抗菌药物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球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以便更加合理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临床标本中检出的300株肠球菌进行分离鉴定及常用药物的敏感性试验,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0株肠球菌中,分别来自尿液115株、创面及伤口分泌物87株,痰液49株,血液25株,穿刺液19株、其他5株。其中粪肠球菌234株、屎肠球菌49株、鹑鸡肠球菌7株,铅黄肠球菌6株、坚韧肠球菌1株。肠球菌属因存在种间的差异,抗生素耐药性也有所不同,粪肠球和屎肠球的抗生素敏感性各有特点,屎肠球菌除了四环素和氯霉素耐药性低于粪肠球菌外,对其他药物均明显高于粪肠球,二者对糖肽类药物均很敏感。HLAR检出率高达59%,VRE也有检出。结论肠球菌感染不容忽视,各种肠球菌的感染部位及耐药性有很大差异,临床微生物室应当加强对肠球菌的耐药性监测,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减缓降低耐药性的产生。

  • 标签: 肠球菌 感染分布 耐药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非发酵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菌株来自2009年1月到2013年8月我院住院患者的痰液、尿液、伤口分泌物等各种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菌种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系统进行细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使用WHONET5.5软件作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本院分离出多重耐药非发酵菌共70株,最为常见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占67.2%、不动杆菌属11.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7.1%,其它非发酵菌占14.3%;各种临床标本中以痰液标本的检出率最高(62.9%);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所监测的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四环素、氯霉素和头孢噻肟耐药情况严重,耐药率分别为100.0%、90.0%、83.3%和71.47%;对其他主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头孢他啶46.7%、亚胺培南38.2%、左旋氧氟沙星30.2%、环丙沙星28.3%、阿米卡星5.0%。其它抗生素耐药率头孢他啶38.6%、头孢哌酮36.4%、左氧氟沙星32.6%、头孢吡肟29.4%、阿米卡星28.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2%;亚胺培南0%、多粘菌素E0%;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低于20%。多重耐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多粘菌素E较敏感。对头孢菌素类抗菌素有较高耐药率,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泛耐药菌12株;检出率为25.5%。结论多重非发酵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并且在各种临床标本中分布有很大的差异,其种类较多,各种细菌之间耐药性差异较大,临床应及时采集标本,作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提高诊疗效果,控制医院感染。

  • 标签: 多重耐药 非发酵菌 耐药性 泛耐药 临床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2012年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情况。方法细菌分离按常规方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按CLSI2012年版进行并判断结果。结果2156株非重复临床分离菌中革兰阳性菌735株,占34.1%(735/2156),革兰阴性菌1421株,占65.9%(1421/2156)。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分离菌株的第一位。葡萄球菌属细菌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CNS(MRCNS)检出率分别为23.1%和85.5%,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活性最强,未发现万古霉素中介金葡菌(VISA)和耐万古霉素金葡菌VRSA菌株。屎肠球菌对测试药物的耐药率普遍高于粪肠球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的耐药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位居第1位(占28%),肺炎克雷伯菌位居第2位。厄他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最强,其次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4.8%和37.3%。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呋辛酯、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呋喃妥因、头孢替坦、氨苄西林、头孢曲松耐药率较高大于95%,并呈现多重耐药,对其他测试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20%以下,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0%和6.8%。结论微生物检验为临床提供可靠用药依据,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是治疗和预防细菌耐药的关键。

  • 标签: 耐药性 细菌 细菌耐药性监测 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四项(PT、TT、APTT、FIB)与D-二体(D-D)联检对肝硬化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4例作为肝硬化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44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分别进行凝血四项(PT、TT、APTT、FIB)及血浆D-D的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APTT、TT和D-D均升高(P<0.05),FIB差异无显著性,肝功能轻度损伤组和肝功能重度损伤组比较,PT、APTT和D-D均升高(P<0.05),FIB降低(P<0.05),TT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凝血四项与血浆D-D与进行联检,可作为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查的辅助指标,监测出血倾向,有助于临床医生准确评价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对临床用药进行指导及估计预后转归的好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科学依据。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四项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四项及D-二体含量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51例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四项及D-二体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及D-二体含量增多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血浆凝血四项及D-二体含量对脑梗死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PT APTT TT FIB D-二聚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二体动态监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64例DVT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3、7、11、15天D-二体的含量。结果发病时间(t)在t<3、3≤t<7、7≤t<11、11≤t<15、t≥15范围内的DVT阳性确诊率分别为85.71%、96.88%、91.67%、75.00%、60.00%。患者在溶栓治疗第1天时D-二体水平开始升高,第3天达高峰,治疗后第1、3天与治疗前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随后D-二体水平呈下降趋势,第7天基本恢复至治疗前水平,治疗后7天与治疗前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第11、15天D-二体含量继续下降,与溶栓前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浆D-二体动态监测对于急性DVT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并无明显特异性,在DVT的排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对于指导溶栓药物的应用以及溶栓疗效的评价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二聚体动态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5月间入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20例,实施DSA检查,分析脑动脉狭窄分布规律及影响原因。结果脑内动脉分布规律颅外动脉多分布在颈内动脉起始部和椎动脉起始部,颅内动脉多分布在大脑中动脉主干。Hcy(同型半胱氨酸)的高水平是造成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HDL(高密度脂蛋白)高水平则对脑动脉起保护作用。长期饮酒、糖尿病以及Hcy高水平是造成中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增大和长期饮酒是造成重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饮酒以及低HDL和Hcy高水平是造成动脉奶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对脑梗死脑动脉狭窄影响因素研究,实施积极干预,对于提升患者生存率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脑动脉狭窄 分布规律 影响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重肺部感染的菌群分布以及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提供科学的依据以便于临床上对抗生素的合理利用以及对治愈率的提升。方法对22009012年31月到22012014年51月6180335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培养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分离的3455297株菌株利用纸片扩散的方法进行药敏试验、鉴定以及细菌培养。结果在6202358例患者当中有989106例患者属于多重肺部感染,达到了近%5016.1%的比例。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白念珠菌属于病原菌中的前四位。结论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念珠菌、鲍曼不动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属于常见的多重肺部感染病原菌,感染病例中占有多数的是65岁以上的患者,最常见的是呼吸科患者。

  • 标签: 多重肺部感染 菌群分布 细菌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科呼吸病室病原菌菌群分布进行调查分析,为指导临床治疗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细菌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我院儿科呼吸病室收治的398例住院患儿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送检2988份标本,标本分布为痰标本1693份,血标本855份,其他标本440份。共分离病原菌386株,阳性率12.92%。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共257株,占总分离病原菌的66.58%;分离革兰阳性球菌93株,占总分离病原菌的24.09%;分离念珠菌36株,占总分离病原菌的9.33%。主要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其中产ESBLs的肺炎克雷白杆菌31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25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29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株。结论儿科呼吸病室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呼吸病室内感染的病原菌耐药率增高趋势得到缓解,真菌感染上升趋势得到遏制。但仍应引起临床重视,在应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应根据病原菌耐药监测结果,有针对性地联合用药,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及预防深部真菌感染。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耐药性 细菌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