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综合评价C-反应蛋白(CRP)在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的应用价值及反应情况,CRP与血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胸片、痰细菌学、病情程度及预后的相互关系。方法利用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159例COPD急性期患者血清CRP,同时行WBC、ESR、胸片、肺功能、痰细菌培养。结果COPD急性期患者CRP均值为38.79mg/L,阳性率为68.6%,较COPD缓解期有显著差异。CRP与常规检测指标相比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指标,随CRP值增高WBC、ESR、胸片阳性率也增高,呈正相关;而与肺功能受损程度、病情程度及死亡率无相关性。70例痰培养阳性中,绿脓杆菌CRP均数(77.69mg/L)较其他病原体有显著差异,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及细菌学检测阴性患者血清CRP值较低。结论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CRP大部分增高,血清CRP值在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及感染程度上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标志物,如果是绿脓杆菌感染患者血清CRP水平有明显升高。

  • 标签: 急性加重期 C反应蛋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 COPD患者 血清CRP
  • 简介:儿童在门诊输液时,由于环境比较嘈杂、患儿哭闹,家长和患儿情绪都比较焦虑,特别是以往治疗中对“打针”有着痛苦体验的,更增加了恐惧心理而害怕。因此我们改变了宣教方式,把门诊输液看成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有医生、护士,还有患者及家属,让患者与家属来参与,而不是单纯的接受,因为参与者有积极性,有主动权,而接受者则是被动的,这样就利于沟通,

  • 标签: 门诊输液 门诊儿童 恐惧心理 认知调整 咨询技巧 共情
  • 简介:目的探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nm23的表达水平与肺癌的转移及预后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46例人非小细胞肺癌中nm23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肺癌中nm2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肺组织和正常肺组织(P<0.05),肺癌中nm23表达水平与肺癌细胞分化程度,是否存在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癌旁组织与正常肺组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m2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起转移抑制基因的作用,它们的表达水平降低可能是肺癌转移的重要原因.

  • 标签: 肺癌 NM23 转移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与血气分析的相关性.方法检测97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A组)和治疗后(B组)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D-D)、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健康体检者(C组)作比较,并分析动脉血气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组患者FBG及D-D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B组患者FBG及D-D显著高于C组(P〈0.01),而PT、APTT、TT差异无显著性(P>0.05);FBG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D-D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COPD的发展过程中,存在高凝状态,监测FBG及D-D的变化,有助于了解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为适时采取有效的抗凝措施改善预后提供依据.

  • 标签: COPD 凝血功能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血气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联合血必净治疗感染性休克临床疗效。方法23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对照组、血必净组、UTI组及联合治疗组,脉搏指示心输出量连续监测(PiCCO)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血管阻力(SVR)等,测定血浆脑型利钠肽(BNP)、降钙素原(PCT)及IL-6浓度,评估心肺功能。结果四组患者BNP、CO、CI下降,SVR回升(P〈0.05),PCT、IL-6(P〈0.05),明显下降,心肺功能好转,联合治疗效果最好。结论联合治疗有效治疗感染性休克,与强效抗感染、改善心肺功能有关。

  • 标签: UTI 血必净 感染性休克
  • 简介: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COPD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激素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案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应用激素的患者在治疗后其抑郁和焦虑症状评分较之治疗前均有显著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很可能有加重COPD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副作用。

  • 标签: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焦虑抑郁症状 COPD患者 相关性 症状评分 治疗方案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1(ET-1)、N端-前脑钠肽(NT-PROBN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肺动脉收缩压(PASP)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一院呼吸内科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286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按肺动脉收缩压升高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各血清学CRP、ET-1、NT-PROBNP和VEGF的水平.结果CRP和ET-1在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PAH)组患者均较单纯慢阻肺组升高(P〈0.05),慢阻肺并发轻、中度PAH时,CRP和ET-1水平升高与肺动脉压力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慢阻肺并发轻、中和重度PAH时,NT-PROBNP水平较单纯慢阻肺组升高,并且与肺动脉压力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慢阻肺并发肺动脉轻度和中度升高时,VEGF水平均较单纯慢阻肺组升高(P〈0.05),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重度升高时,VEGF水平反而较轻度和中度升高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联合监测CRP、ET-1、NT-PROBNP和VEGF,对于预判慢阻肺患者肺动脉压力的升高及其程度,慢阻肺继发性PAH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反应蛋白 内皮素-1 肺动脉高压 N端-前脑钠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TTF-1、CK7在胸水细胞块中鉴别肺腺癌中表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在肺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诊断为肺癌的病人,胸水离心涂片中见到癌细胞,胸水再离心制成细胞块,HE显微镜观察有肿瘤细胞,进行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TTF-1及CK7等抗体。结果10例肺癌中有7例肺腺癌和1例肺小细胞癌都表达TTF-1、CK7;2例肺鳞癌中TTF-1、CK7不表达。结论TTF-1、CK7在肺腺癌中表达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胸水细胞块诊断后,可作为鉴别肺腺癌的可靠标记抗体。

  • 标签: 胸水细胞块 肺腺癌 TTF-1 CK7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剂量为100mg/kg。结果治疗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气分析与对照组同项比较,(P均〈0.05或〈0.01);治疗组治疗后各时段机械通气参数FiO2、VEI、MAP与对照组同项比较,(P均〈0.05或〈0.01)。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对NRDS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值用于鉴别入院肺炎患儿疾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将95例肺炎患儿根据肺部感染评分(CPIS)分为轻症组48例和重症组47例,40例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CPIS评分评估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估肺炎患儿病情和预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检测三组儿童血清IL-6、IL-10水平,计算IL-6/IL-10值,分析肺炎患儿血清IL-6/IL-10值与CPIS评分、APACHEⅡ评分的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估血清IL-6/IL-10值,诊断重症肺炎的价值。结果重症组CPIS评分、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轻症组;轻症组和重症组血清IL-6、IL-10水平及IL-6/IL-10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重症组血清IL-6、IL-10水平及IL-6/IL-10值均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肺炎患儿血清IL-6/IL-10值分别与CPIS评分、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56、0.806,P=0.005、0.000);血清IL-6/IL-10值诊断重症肺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4,敏感性为70.21%,特异性为85.42%。结论IL-6/IL-10值与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IL-6/IL-10值越高,患儿病情越严重,预示不良预后,可作为诊断重症肺炎的临床指标。

  • 标签: 肺炎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肺部感染评分 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BNP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患者,其中肺心病代偿组、肺心病失代偿组(呼吸困难组、右心衰组和全心衰组),每组各50例。另外,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采用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彩色超声诊断仪监测肺动脉压(PASP)、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室射血分数(RVEF)、右室每搏量(RVSV)。BNP和三维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BNP为(143.50±22.51)ng/L,肺心病代偿组为(311.87±45.11)ng/L,呼吸困难组为(758.64±63.14)ng/L,右心衰组为(2134.25±214.01)ng/L,全心衰组为(6237.36±325.48)ng/L。随着病情进展,血清BNP水平组间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5=121.425,P<0.001)。随着病情加重,PASP、RVEDV和RVESV逐渐升高(F1,245=15.121,P<0.001;F1,245=9.121,P<0.001;F1,245=9.121,P<0.001),RVSV和RVEF(F1,245=12.254,P<0.001;F1,245=10.201,P=0.003)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发现,BNP与PASP、RVEDV、RVESV、RVSV、RVEF均有明显的相关性(r=0.458、0.684、0.354、-0.715、-0.654,P<0.05)。结论血清BNP和三维超声心动图指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二者联合检测有利于肺心病患者的诊断和预后评价,未来需要进一步的长期随访观察以明确其价值。

  • 标签: 脑钠肽 三维超声心动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 简介:目的评价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方法21例确证的化疗失败的Ⅲb/Ⅳ期NSCLC患者入组,给予厄洛替尼150mg/d口服,直至疾病进展,观察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7例,客观缓解率为33.3%;稳定6例,疾病控制率为61.9%;女性疾病控制率优于男性(P〈0.05),而吸烟、肿瘤类型、皮疹及腹泻均与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无关(P〉0.05);主要毒副反应为1/2度皮疹和腹泻,发生率分别为80%和42.9%。结论厄洛替尼能有效治疗晚期NSCLC,女性疗效更佳,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厄洛替尼 晚期
  • 简介:目的:探讨纳洛酮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间60例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加用纳洛酮,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氧代谢、血气分析、肺功能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氧代谢、血气分析及肺功能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0.01)。结论纳洛酮可有效改善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的氧代谢、血气分析以及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纳洛酮 慢阻肺 氧代谢 血气分析 肺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activepulmonarytuberculosis,APTB)患者血清中移动抑制因子(migrationinhibitoryfactor,MIF)、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水平变化及预后关系研究。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集的94例患者,分别收集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6个月时血样及痰液样本。收集同一时间段内健康人群100例。采用细胞因子特异性ELISA法检测血清中MIF,TNF-α和IFN-γ水平。结果APTB治疗前血清MIF、IFN-γ和TNF-α水平高于健康人(MIF:17.19ng/mLvs9.36ng/mL,P<0.01;TNF-α:583.6pg/mLvs343.3pg/mL,P<0.05,IFN-γ:559.5pg/mL与396.7pg/mL,P<0.01)。治疗2个月,4个月和6个月后,MIF,TNF-α和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1)。将治疗前MIF水平分为高、低两个浓度组,治疗2个月后,高浓度组患者痰菌转阴的人数多于低浓度组(78.7%比61.7%)。结论APTB患者血清中MIF、TNF-α和IFN-γ水平由治疗前的高水平逐渐下降到与健康人群的水平。血清MIF水平可能成为评估APTB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Γ 活动性肺结核
  • 简介: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与WhlB7,drrA,drrB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通过设计并合成结核分枝杆菌的WhiB7,drrA,drrB基因引物,对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利用逆转录得到三个基因的eDNA。并对eDNA进行PCR扩增,通过优化PCR参数,使PCR方法达到检测cDNA拷贝数的准确性。分析WhlB7,drrA,drrB基因表达在不同类型耐药菌株的表达程度。使用药物刺激观察耐药菌株WhiB7,drrA,drrB基因的变化。结果逆转录荧光定量PCR可以对WhIB7,drrA,drrB基因很好的定量。对不同种耐药菌株进行WhIB7,drrA,drrB基因检测,阳性率分别为:单利福平耐药菌株85.0%(17/20)、35.0%(7/20)、30.0%(6/20),单异烟肼耐药菌株37。5%(12/32)、87。5%(28/32)、81.3%(26/32),利福平和异烟肼均耐药的菌株87.5%(14/16)、75.0%(12/16)、81.3%(13/16),含利福平异烟肼的多重耐药菌株88.2%(30/34)、82.4%(28/34)、85.3%(29/34),药物敏感菌株12.4%(12/97)、8.2%(8/97)、9.3%(9/97)。耐药菌株WhIB7,drrA,drrB基因阳性率高于药物敏感菌株。WhIB7基因与利福平耐药关系紧密,drrA和drrB基因与异烟肼耐药关系紧密。但不同的药物对耐药菌基因表达的诱导能力不同。结论WhiB7,drrA,drrB基因的逆转录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作为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筛查的重要参考,为研究结核分枝杆菌日后基因表达与耐药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利福平 异烟肼 WhIB7 drrA drrB
  • 简介:目的探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干预治疗肺部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79例入选的PA感染病例分为A组(13例)、B组(25例)、C组(19例)、D组(22例),均予头孢他啶和环丙沙星治疗.同时A组予阿奇霉素500mg/次,每日1次;B组予罗红霉素150mg/次,每日2次;C组予红霉素250mg/次,每日4次;D组不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观察各组在连续治疗2周有效率和连续治疗2、3、4、5周的治愈率.部分继续干预,部分病人愈后停止干预,观察半年复发率.结果2周有效率和2、3、4、5各周的治愈率在A、B、C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明显比D组高(P<0.05~0.01).A、B、C组治疗4周治愈率比治疗2、3周显著提高(P<0.01),而治疗5周治愈率比治疗4周提高有限.愈后继续干预4周比愈后停止干预半年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干预可显著提高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等抗菌素对PA的疗效,但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红霉素之间的种类差别对疗效的影响不大;要达最高疗效,最好要干预4周,可明显降低半年复发率,愈后最好继续干预4周.

  • 标签: 大环内酯类 抗生素 肺部 铜绿假单胞菌 细菌感染 罗红霉素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毒感染的特点,比较重症和轻症肺炎患儿之间的IL-18、IFN-γ免疫功能差异,为临床病毒性肺炎患儿的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择符合CAP住院的患儿465例以及同期健康查体儿童262例为调查对象,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MIF)检测465例入选患JDn$分泌物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Flu)A、B型,副流感病毒(PIV)1、2、3型,腺病毒(ADV)抗原;应用核酸扩增(PCR)荧光法检测患儿血清EB病毒抗体;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巨细胞病毒抗体(CMV)、单纯疱疹病毒抗体、风疹病毒抗体、弓形体抗体;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8、IFN-γ水平变化。结果病毒病原检测阳性76例,总阳性率为19.2%,依次为RSV28例(7.1%),PIV23例(5.8%),CMV12例(3.0%),ADV7例(1.8%),EB病毒6例(1.5%)。婴儿组病毒检测阳性率最高为30.6%(26/85),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3岁18.6%(24/129),-6岁10.0%(10/100),-14岁10.6%(16/151),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冬、春两季病毒的感染率较高。重症病毒性肺炎组患儿血清中IL-18、IFN-γ水平较轻症病毒性肺炎组血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毒感染占一定比例,重症肺炎存在免疫功能紊乱。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巨细胞病毒抗体 免疫功能分析 病毒病原学 小儿 血清IL-18
  • 简介: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CT灌注成像参数与患者血浆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epithelial-derivedfactor,PED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VEGF)水平的相关性。方法9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8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均行CT灌注扫描,灌注软件分析获得病灶感兴趣区域(regionofinterest,ROI)的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flow,BF)、血容量(blood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transittime,MTT)、达峰值时间(timetopeal,TTP)及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surface,PS)5个灌注参数数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两组血浆PEDF与VEGF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血浆PEDF及VEGF水平与CT灌注扫描各参数的关系。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灌注成像BF、BV、MTT、TTP、PS及血浆VEGF水平较肺部良性病变者均明显增高(P均〈0.05),而PEDF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同时CT灌注成像各参数及PEDF、VEGF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不同分期亦存在明显差异性。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PEDF水平与CT灌注成像参数BF、BV及MTT呈负相关,与TTP呈正相关(P均〈0.05),与PS无明显相关性;血浆VEGF水平与CT灌注成像参数BF、BV及MTT呈正相关,与TTP呈负相关(P均〈0.05),仍与PS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肺癌CT灌注成像与患者血浆PEDF、VEGF及其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是定量检测肿瘤血流灌注方便、有效的检查手段。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CT灌注成像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比较支气管舒张试验的两种选择标准及阳性率结果,对支气管哮喘诊治的意义。方法以FEV1〈70%预计值为标准选择行支气管舒张试验的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以FEV1%(一秒率)〈75%为标准选择行支气管舒张试验的病人有88例,作为实验组,所有入选患者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分别统计入选率及阳性率。结果对照组入选率为31.0%,阳性率为15.0%;实验组入选率为44.0%,阳性率为23.5%,两组入选率及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以FEV1%〈75%为选择支气管舒张试验的标准,可以更多的发现阳性患者,更及时的确诊,同时也为哮喘的临床诊断和研究带来积极意义。

  • 标签: 支气管舒张试验 支气管哮喘 肺功能 阳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