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借助细胞信息监测对肺腺癌精准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50例肺腺癌水样本,获得离心沉渣包埋细胞,并做细胞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研究以及基因突变检测分析,对信息进行汇总及数据分析,同时进行个体化治疗。结果:50份样本筛查出32份合并恶性,经基因突变检测其中15份,靶向治疗15份标本对应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3%。结论:针对肺腺癌患者,经细胞信息检测可指导患者的精准医疗,具有很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胸水细胞块 信息检测 肺腺癌 精准医疗
  • 简介:1病例摘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TTF-1、CK7在细胞中鉴别肺腺癌中表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在肺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诊断为肺癌的病人,离心涂片中见到癌细胞,再离心制成细胞,HE显微镜观察有肿瘤细胞,进行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TTF-1及CK7等抗体。结果10例肺癌中有7例肺腺癌和1例肺小细胞癌都表达TTF-1、CK7;2例肺鳞癌中TTF-1、CK7不表达。结论TTF-1、CK7在肺腺癌中表达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细胞诊断后,可作为鉴别肺腺癌的可靠标记抗体。

  • 标签: 胸水细胞块 肺腺癌 TTF-1 CK7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性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方法 德江县民族中医院病理科就诊恶性肿瘤血性检查患者30例为研究观察对象,就诊时间2024年2月至2024年5月,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血性脱落细胞处理方法诊断准确性。结果 氯化铵红细胞裂解液(A组)、盐酸(B组)、新柏氏细胞清洗液(C组)去红细胞处理后,C组恶性肿瘤检出率较A组、B组高(P<0.05)。结论 血性脱落细胞学检查可分析恶性肿瘤,采用新柏氏细胞清洗液去红细胞处理后恶性肿瘤检出率升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脱落细胞学检查 血性胸水 新柏氏细胞清洗液 恶性肿瘤检出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并比较几种恶性肿瘤细胞学检查的特点,以及对病理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4例送检水标本分别进行普通涂片、TCT制片及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所取94例水中,以对应的活检组织切片结果为对照,普通涂片和TCT制片诊断准确率依次为93.6 %、96.8 %,TCT制片成功率依次为96.9 %。结论:普通涂片、TCT制片以处理均为恶性胸腹水细胞学诊断的重要途径,普通涂片适用于一般良恶性胸腹水诊断,TCT制片与细胞制片准确率均较高,但TCT制片成功率更高。

  • 标签: 胸腔积液 病理细胞学 涂片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结核性与恶性的诊断水平。方法对68例结核性和60例恶性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核菌素(PPD)试验阴性、一般阳性、中度阳性、强阳性结核性水分别占12%、16%、25%、47%;恶性占67%、20%、8%、5%。结论PPD试验,有助于结核性与恶性的鉴别,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辅助检查,值得推广。

  • 标签: PPD试验 鉴别价值 阳性率 差异
  • 简介:<正>近年来,恶性胸腔积液的发生率直线上升,因此,鉴别其性质就成为临床上首要解决的课题。虽然免疫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诊断技术已相继用于其诊断,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仍有较大的局限。而细胞学检查作为诊断胸腔积液的性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优点,但存在一定范围的假阴性,本文结合45例细胞学阳性的恶性积液,探讨影响细胞学阳性率的因素。

  • 标签: 细胞学检查 胸腔积液 阳性率 胸水 恶性积液 例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鉴别良、恶性水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应用ELISA法对110例良、恶性水中的CEA和铁蛋白(Fer)进行联合测定和比较。结果良性疾病与恶性疾病水中CEA含量分别为4±1.9ng·ML^-1和125±92ng·ML^-1,(P<0.001);Fer含量分别为487±94ng·ML^-1和1684±277ng·ML^-1,(P<0.001);恶性水中CEA和Fer含量显著高于良性。结论CEA和Fer联合检测对鉴别良、恶性有一定实用价值,弥补了单项检测的不足。

  • 标签: 胸水 良恶性鉴别 癌胚抗原 铁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各种细胞制备方法,以寻求简便、快捷、效果佳,利于诊断的细胞制备方法,以此提高体液内肿瘤细胞病理诊断的检出率及准确性,以及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体液中细胞进行类型鉴别,和进行耐药基因表达产物的检测,并且提高恶性胸腹水的治疗效果。方法琼脂、蛋清、戊二醛以及直接细胞的制备。结果50例胸腹水同时采用琼脂、蛋清、戊二醛以及直接体液离心制作细胞,经固定、脱水、浸蜡、包埋、制片、HE染色,其中直接离心沉淀制作细胞石蜡切片有7例查见癌细胞,余为琼脂制备4例、蛋清制备2例、戊二醛制备3例。结论直接细胞制备方法简单,操作步骤少,不易出差错,结果稳定,不需要特殊的材料和设备,可与平常的日常工作一起进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背景清晰,效果满意。

  • 标签: 细胞块 琼脂 蛋清 戊二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腔灌注联合全身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水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 2017年 5月至 2019年 5月期间接收并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水患者 100例,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全身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顺铂胸腔灌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 P<0.05)。结论:临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水患者采用胸腔灌注联合全身化疗方法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存周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胸水 胸腔灌注 全身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腔灌注联合全身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水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 2017年 5月至 2019年 5月期间接收并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水患者 100例,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全身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顺铂胸腔灌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 P<0.05)。结论:临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水患者采用胸腔灌注联合全身化疗方法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存周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胸水 胸腔灌注 全身化疗
  • 简介:摘要:范1断处于开发高含水期,层间动用差异大、各砂体水淹状况复杂、剩余油分布认识难度大等问题,严重影响开发效果。通过开展基础研究、驱效果评价、剩余油研究,明确了挖掘潜力目标,结合新技术应用实施响应工作量后增油效果明显,有效地改善驱开发效果。

  • 标签: 范1断块 水驱 剩余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胸腔积液病人疼痛的护理方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水平。方法对21例恶性胸腔积液病人,采用心理、药物、加强基础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18例患者疼痛得到有效控制,不影响睡眠,2例疼痛减轻,1例无效。结论恶性病人疼痛采用心理、药物、加强基础护理等护理措施,可有效减轻病人痛苦,有助于患者恢复。

  • 标签: 恶性胸水 疼痛 护理
  • 简介:摘要探讨肝性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30例肝性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乙型肝炎肝硬76例,丙型肝炎肝硬化28例,酒精性肝硬化26例,肝功能child-PughB级80例,C级50例。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闷、气促占46.2%,呼吸困难占7.6%,无明显症状占46.2%,伴有腹水者120例,无腹水者10例。水位于右侧占76.9%,双侧占18.5%,左侧占4.6%。所有均行抗酸杆菌及脱落细胞检查,均为阴性。经治疗完全消退者104例,明显减少26例。结论肝性是肝硬化较少见的并发症,以右侧多见。其发病机制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可改善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应用细胞和直接涂片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阳性率,探讨应用细胞细胞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细胞用溶化的琼脂与细胞团混匀、离心沉淀并凝固后制成,然后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经过脱水、浸蜡、切片、染色等操作制成切片镜检。结果细胞阳性率为81.4%;直接涂片阳性率为72.1%。细胞细胞学诊断率高出9.3个百分点。结论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细胞阳性率高于直接涂片,可以作为细胞病理学的重要诊断手段。

  • 标签: 恶性肿瘤 细胞块 涂片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血清及CEA、NSE、CYFRA211水平在恶性治疗前后的变化,判断对晚期恶性肿瘤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确诊病人共31例,其中男12例,女19例,年龄36-82(平均56)岁。原发肿瘤为肺癌21例,乳腺癌6例,胃肠道癌4例,所有病人均使用沙培林(OK-432)20KE+丝裂霉素10mg,胸腔内注射行粘连术(事先引流完全),粘连术前后分别测定血清及CEA、NSE、CYFRA211水平,全部数据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作显著性分析。结果两组粘连前后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在粘连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无显著性差异,CEA水平在粘连前后有明显变化,P〈0.05,有显著性差异,NSE及CYFRA211水平在粘连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恶性水经局部化疗药灌注粘连后仅改善病人临床症状,不能有效阻止肿瘤进展。

  • 标签: 血清 胸水 CEA NSE CYFRA211 恶性胸水
  • 简介:摘要:中原油田中渗复杂断油藏地质储量1.87×108t,占总地质储量的34.2%,这些油藏含油层系多,平均主力含油砂组小层数在40个以上,在多年的开发历程中,通过不断细分开发层系,加强分层有效注水,驱采收率得到很大程度提高,但目前均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综合含水达到96%以上,已无进一步常规细分的物质基础,如何进一步提高其开发效果是开发中面临的一大难题。文15作为中原油田投入开发最早、目前采出程度最高的区块,通过开展深度驱开发技术研究工作,为中渗油藏特高含水期保持高效开发探索新途径。

  • 标签: 特高含水 剩余油 采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