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经椎弓螺钉固定方式对治疗脊柱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5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脊柱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按入组顺序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螺钉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椎弓螺钉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螺钉松动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螺钉松动率为19.4%,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的螺钉松动率(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随访发现,对照组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情况累计13例,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数累计为5例,对比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椎弓螺钉固定手术对于脊柱损伤患者的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治疗后稳定性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椎广使用。

  • 标签: 脊柱损伤 经椎弓根螺钉固定 临床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诊断方法以及切开减压椎弓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从2015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58例急性脊柱创伤患者选取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讨论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性开放手术治疗,讨论组患者使用切开减压椎弓固定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讨论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恢复时间以及疼痛评分指数(VAS)都比对照组更有优势,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中对急性脊柱创伤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切开减压椎弓固定的治疗方法,其效果较传统手术更佳,缩短了患者的恢复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脊柱创伤 诊断 椎弓根内固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钉棒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钉棒固定术进行骨折复位,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VAS评分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12例患者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15.5±16.3)min;术中平均术中出血量为(82.5±21.7)ml;平均住院时间为(11.5±1.5)天。与术前VAS评分比较,术后一个月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组发症发生率为16.7%。结论经皮微创脊柱椎弓钉棒固定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等,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脊柱后路椎弓固定术体位护理措施,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110例后路椎弓固定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性常规护理和针对性体位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无椎弓螺钉相关神经、血管并发症,也无螺钉松动、断钉等状况,有效率为96.3%(53/55),明显高于对照组69.1%(38/5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良好的手术体位能使患者术中维持呼吸通畅、循环稳定,手术野充分暴露,减少并发症,有效提高临床效果。

  • 标签: 脊柱后路 椎弓根钉固定术 体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救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意愿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均给予微创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术治疗,对照组(68例)患者则实施后路开放式骨折复位椎管减压钉棒固定术联合固定术治疗。统计两组围手术期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住院天数、恢复下床时间等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出血量、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恢复下床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胸腰椎骨折患者以微创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手术治疗,其手术指标更加优秀,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后路开放式骨折复位椎管减压钉棒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后路减压、椎间植骨椎间融合融合、椎弓螺钉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接诊的8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后路减压、椎间单纯植骨融合联合椎弓螺钉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椎间融合融合联合椎弓螺钉固定术治疗。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比对照组高,术后B组的植骨融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椎间植骨椎间融合融合与椎弓螺钉固定术联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内固定 椎间融合术 后路减压 植骨 腰椎滑脱症
  • 简介:摘要目的就9例胸腰椎骨折经后路椎弓螺钉固定断裂松动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探讨螺钉断裂的原因。方法9例胸腰椎骨折发生断裂的病例,4例松动,3例断钉,2例连接杆松动断裂。结果(1)螺钉负荷过大(2)固定物取出过晚(3)卧床时间过短(4)固定未行一期植骨或植骨不够确切(5)固定物由于长期不取出发生金属疲劳(6)椎间盘高度的丢失。结论对经后路型椎弓螺钉固定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重视骨折固定物的断裂松动的并发症,术中有效的植骨融合,术后至少卧床休息2—3个月,在6—8个月以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尽早取出固定物。固定物取出时间的适宜能减少脊柱骨折固定物断裂松动的发生。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内固定物断裂松动 认识原因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AF系统、Dick's钉固定系统、抗旋转复位固定治疗胸腰脊柱骨折并截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0例胸腰脊柱骨折并截瘫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A、B、C三分组。A组采用AF系统固定治疗,B组采用Dick's钉固定系统治疗,C组采用抗旋转复位固定治疗。结果治疗后C组椎体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均高于A组、B组,Cobb角C组低于A组、B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对比,A组发生率20%,B组发生率20%、C组发生率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旋转复位固定用于胸腰脊柱骨折并截瘫的治疗效果优于AF系统、Dick's钉固定系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AF系统 RF系统 Dick's钉内固定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手术配合在腰椎骨折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骨折86例,其中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术24例,经后路切开钉棒固定复位术62例(随机挑选2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以及手术配合,观察组接受系统手术配合,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指标及术后临床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任何严重事故、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无固定松动发生,但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术治疗腰椎骨折疗效显著,同时实施系统手术配合可有效提升术中配合默契程度以及工作效率,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系统手术配合 腰椎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弓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9月至2010年1月我院骨科采用椎弓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78例,并对其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78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年(1.5年~8年),术后椎体高度及胸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满意,平均Cobb′s角(度)及平均椎管狭窄指数得到明显改善,Frankel分级提高1~3级。结论椎弓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疗效肯定。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钉 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诊断及切开减压椎弓固定治疗的效果评价。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脊柱创伤患者46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并在术后进行24个月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及资料整合,本次研究所选取的46例患者,术后6个月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复查,结果显示显效30例,占65.22%;有效12例,占26.09%;无效4例,占8.70%。结论急性脊柱创伤采用切开减压椎弓固定手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 急性脊柱创伤 临床诊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侧椎弓螺钉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失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1例腰椎失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单侧椎弓螺钉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术后疗效和随访结果。结果患者术后JOA评分和椎间隙高度指标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随访期间患者复查影像学显示固定位置良好,未出现螺钉松动、断棒断钉等不良情况,植骨融合良好。结论采取单侧椎弓螺钉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失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 腰椎失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融合加椎弓钉复位滑脱椎体并固定术在腰椎滑脱症中的治疗疗效。方法采用后正中入路,行椎板全切减压及神经管的彻底减压,切除相应病变间盘组织,椎弓钉复位,行相应椎间植骨,手术治疗580例。结果术后访6~40个月,全部患者疼痛、麻木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恢复,X线显示复位78.3%,优良率为93.1%。结论椎间植骨融合、椎弓钉复位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确切。

  • 标签: 腰椎滑脱 内固定术 椎体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应用微创经皮椎弓固定治疗1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所有患者无神经损害表现,AO分型均为A型,男12例,女6例;年龄25~48岁,平均37.2岁。术前经C臂X光机透视确定椎弓体表投影,行2cm皮肤切口,透视下徒手置入椎弓钉,行骨折复位固定术。术后CT评价骨折复位情况及螺钉置入位置。结果手术置钉72枚,术后摄片骨折复位满意,内置物位置良好,无神经血管及内脏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获6~15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随访未发现切口感染、无固定松动及断裂并发症,无明显不良后遗症。结论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临床疗效与开放性手术相近,可作为无神经损害胸、腰椎骨折治疗的手术方式之一。

  • 标签: 脊柱骨折 微创 椎弓根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型加压骨外固定(下称微固定)治疗手指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之间收治的手指骨折病人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3例,对照组行夹板固定的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微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线愈合时间比对照组,在有效率上对照组比观察组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固定治疗手指骨折效果良好,能够促进患者的快速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微固定 骨折 夹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创经皮与传统开放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4年5月—2016年7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患者,A组采用微创经皮椎弓固定治疗,B组采用传统开放椎弓固定治疗。结果A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优于B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 标签: 微创经皮 传统开放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采取微创经皮或Wiltse入路椎弓固定的疗效。方法对照组病人采取Wiltse入路术式,观察组行微创经皮治疗。结果观察组病人术中X线透视次数和手术耗时均对照组更高,而术中切口长度、出血量和VAS疼痛评分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更优(P<0.05);两组病人术后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情况均较好(P>0.05)。结论采取微创经皮术式可有效缩短胸腰椎骨折病人术中切口长度,能够缓解病人术后疼痛。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微创经皮 Wiltse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26例31足符合手术适应证的关节跟骨骨折,采用外侧L型切口,钛合金钢板固定,随访治疗效果。结论跟骨骨折是一种较难处理的骨折,损伤机制及其分型复杂,但随着对跟骨的生物力学、损伤机制及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及临床复位固定技术的不断提高,治疗方法上综合各方面因素,最大限度地恢复跟骨的几何形态,并有效地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恢复患者跟骨的功能。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规范操作、解剖复位和固定,是减少跟骨骨折手术并发症的关键。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复位满意,功能恢复理想,后遗症少。

  • 标签: 跟骨骨折 手术治疗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伤椎椎弓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以采用四钉固定术的患者为对照组,以采用经伤椎椎弓六钉固定术的患者为观察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及随访6个月后的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后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伤椎椎弓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提升复位质量和脊柱稳定性。

  • 标签: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