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微创相邻钉植入治疗单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6例单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选患者采取经皮微创相邻钉植入治疗,观察围手术期指标、中期随访的影像学指标,了解恢复情况。结果所选患者手术切口长度约80mm,术中出血量为(40~160)ml,手术时间(35~75)min。术后平均住院(8±1.5)天。对患者进行(12~48)个月的随访,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矢状位指数较术前均有明显好转,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相邻钉植入治疗单胸腰椎骨折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具有创口小、出血少的优点,术后恢复时间,临床预期良好。

  • 标签: 胸椎 腰椎 单节段骨折 经皮微创弓根钉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在42岁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5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各16例,其中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开复位配合外固定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与石膏固定治疗方式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对比,观察组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以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手术复位加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应用。

  • 标签: 手术复位 外固定器 固定治疗 桡骨远端 不稳定骨折 疗效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后路经寰枢椎椎弓固定重建寰枢关节稳定性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9月-2012年6月,共收治寰枢关节稳定性丧失患者47例,男32例,女15例,年龄21~71岁,平均40.30±5.65岁。其中新鲜齿状突骨折伴稳定性丧失15例,横韧带断裂5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17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3例,先天性短小齿状突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寰枢关节不稳28例,寰枢关节脱位19例。神经功能根据JOA脊髓功能评分法评定,9-17分,平均11.50±1.37分。所有寰枢关节脱位患者在麻醉状态下颅骨牵引均已复位,所有患均采用后路经寰枢椎椎弓固定行稳定性重建。结果所有患者平稳渡过围手术期,并获得18-69个月随访,平均38.52±5.6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解剖复位和植骨融合,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JOA评分12-17分,平均14.50±1.50分。结论后路经寰枢椎椎弓固定重建寰枢关节稳定性,具有操作简单、复位充分、固定坚强、融合率高等优点,是重建寰枢关节稳定性安全有效方法。

  • 标签: 寰枢关节 寰椎 枢椎 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固定治疗胸腰脊柱骨折对患者矢状位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3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70例胸腰脊柱骨折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跨伤椎后路复位固定治疗,观察组35例使用经椎弓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耗时、固定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固定后、术后6个月时矢状位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耗时、固定后引流量以均(少)于对照组(P<0.05);固定后两组患者矢状位Cobb角、锥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两项指标均明显增加,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胸腰脊柱骨折手术用时更短,对机体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同时对患者脊柱生理功能改善满足临床要求。

  • 标签: 胸腰段 脊柱骨折 椎弓根植骨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枚椎间融合(cage)结合椎弓螺钉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椎弓螺钉及cage治疗腰椎滑脱症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27-76岁。单29例,双2例,其中L3/41例,L4/515例,L5/S114例,双L3/4和L4/51例。手术方法一侧症状者采用症状侧椎板关节突显露,双侧症状者采用双侧显露,以症状侧位主,经症状侧或症状较重的一侧椎间孔入路(TLIF手术)切除椎间盘及软骨终板,植骨后斜向置入单枚cage。结果术后获随访26例,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1个月。26例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时间6-12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10.8分,术后一年时平均24.7分。优18例,良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2%。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硬膜损伤2例,神经损伤1例,无断钉及cage移位。结论单枚cage结合椎弓螺钉治疗腰椎滑脱能达到良好的复位及牢固的固定,可保持椎间高度和恢复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抱固定治疗肋骨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环抱固定治疗肋骨骨折的护理。结果本组20例肋骨骨折环抱固定的患者,通过精心的护理患者疼痛减轻、术后无并发症及无胸廓畸形,均治愈出院。结论通过对肋骨骨折环抱固定术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最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肋骨骨折 环抱器内固定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质骨轨迹螺钉联合椎弓螺钉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48例老年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椎弓螺钉固定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皮质骨轨迹螺钉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8%,高于对照组(χ2=9.9823,P=0.0096),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0%,低于对照组(χ2=6.2341,P=0.0024)。结论皮质骨轨迹螺钉联合椎弓螺钉固定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皮质骨轨迹螺钉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 老年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侧椎间融合加单侧椎弓固定对腰椎间盘症的治疗效果,从而为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我院在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开放性手术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给予单侧椎间融合加单侧椎弓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后,其中实验组患者VAS评分为(1.13±0.24),ODI评分为(11.25±1.24),而对照组患者VAS评分为(4.56±0.89),ODI评分为(20.65±3.76)。另一方面实验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2%,而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78%。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进一步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分析,上述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双侧椎弓螺钉固定的治疗方法,使用单侧椎间融合加单侧椎弓固定对腰椎间盘症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单侧椎间融合 单侧椎弓根固定 腰椎间盘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植入锥弓螺钉的后路固定治疗胸椎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5名损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Denis三柱分型都为不稳定骨折,后路复位固定手术指针明确。采用C臂机定位下实施椎弓穿刺,确认在穿刺针在椎弓合适位置。运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测量Cobb角和实行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等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任何并发症。其中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平均(45.2±11.4)min,术中出血量(80.1±14.3)mL。所有患者均接受18~32个月的随访。随访得知患者的各项功能都获得了显著的改善,且治疗前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畸形获得矫正。取出固定复查X线Cobb角为4°±3.8°,椎体高度并未得到显著丢失。结论经皮穿刺植入椎弓螺钉固定技术适合运用在无需减压或是不需要椎管探查的胸腰椎骨折治疗中。

  • 标签: 经皮 椎弓跟螺钉固定 微创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弓固定联合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90例老年腰椎滑脱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开放组开展传统椎弓固定手术,微创组开展经皮椎弓固定联合椎体间融合术。分析效果。结果微创组效果、术中出血、下地时间、止痛药使用天数、手术耗时、感染概率、使用止痛药概率均显著和开放组比较有优势,P<0.05。结论老年腰椎滑脱患者行经皮椎弓固定联合椎体间融合术效果确切。

  • 标签: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 椎体间融合术 老年腰椎滑脱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临床采用后路经皮椎弓螺钉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08年8月到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爆裂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螺钉固定治疗为A组,34例患者采用跨伤椎双平面椎弓螺钉固定治疗为B组,患者术前、术后、随访均行X线检查,对伤椎锥体前缘高度值以及Cobb,s角进行测量,术后患者随访1~2年。结果三椎均成功完成手术,放置横连杆,螺钉位置以及稳定性能十分良好,未出现1例患者切口感染和脊髓神经症状加重。伤椎前缘高度以及Cobb,s恢复情况较满意。术后随访1年,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皮椎弓螺钉经伤椎固定对爆裂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的增加骨折固定的稳定性,促进患者早期恢复且维持良好的伤椎高度,对后凸畸形具有较好的矫正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爆裂型 椎弓根螺钉 伤椎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自制尺骨鹰嘴复位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方法运用自制尺骨鹰嘴复位固定治疗多种类型的尺骨鹰嘴骨折72例,并采用HSS肘关节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经尺骨鹰嘴复位固定的治疗,肘关节优良率达80.56%。结论尺骨鹰嘴复位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复位好、固定稳定可靠、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固定物的优点,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非常有效的复位外固定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arm导航辅助下微创置入椎弓螺钉治疗胸腰脊柱骨折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4月收治的32例单胸腰脊柱骨折患者,采用O-arm导航辅助下微创椎弓螺钉固定术,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前后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位后凸角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49.9±52.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60.6±57.3)mL,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时间6~12个月,平均7.6个月,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术后1周和6个月随访时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及矢状位后凸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臂机导航下微创手术治疗胸腰脊柱骨折创伤小、出血少,能快速有效的减轻术后疼痛,改善伤椎前缘高度及后凸畸形,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 标签: 脊柱骨折 胸腰段 O臂机 导航 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复杂四肢骨折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最近几年收治的复杂四肢骨折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50例复杂四肢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经外固定架治疗,予以观察组组合式外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愈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愈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显著低于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四肢骨折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治疗,效果显著,愈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各大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复杂四肢骨折 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闭式引流(VSD)结合骨水泥抗生素链珠治疗腰椎骨折椎弓钉棒系统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一2014年3月,使用持续闭式引流(VSD)结合骨水泥抗生素链珠治疗腰椎骨折椎弓钉棒系统固定术后早期感染11例,随访其临床效果。结果11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8—12月,平均10.5月。手术后感染治愈,无一例需取出原固定物重新或者更换固定材料。结论持续闭式引流(VSD)结合骨水泥抗生素链珠治疗腰椎骨折椎弓钉棒系统固定术后早期感染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可以作为治疗腰椎骨折椎弓钉棒系统固定术后早期感染手段之一。

  • 标签: 持续闭式引流 骨水泥链珠 腰椎骨折 内固定 术后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针头固定治疗各种手指末节骨折的效果及处理方法。对55例60手指末节指骨骨折患者使用注射针头由远端顺行穿入骨折的末节指骨进行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月~2年55指功能恢复及外观良好,3指远指间关节僵硬,2指指甲不平整。结论注射针头治疗手指末节指骨骨折疗效确切、方法简单、取材方便,不失为手指末节骨折治疗之好方法。

  • 标签: 末节指骨 骨折 注射器针头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抱固定手术治疗肋骨骨折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研究组提供环抱固定手术治疗。记录两组肋骨骨折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VAS量表评分改善效果更优;研究组住院时间(术后)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两组分别为11.36%、38.64%(P<0.05)。结论应用环抱固定术治疗肋骨骨折可获得更为理想的疗效及预后,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 标签: 肋骨骨折 TiNi环抱式接骨器 内固定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固定结合外固定方法治疗多多处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67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A组(32例),予肋骨爪形钢板固定;B组(35例),给予肋骨爪形钢板固定结合肋骨固定带外固定,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与A组比较,B组肋骨爪形钢板固定结合肋骨固定板外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术中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少,胸壁塑形好,术后肺功能恢复相当,住院时间,花费相对较少,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肋骨爪形钢板固定结合肋骨带外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疗效优于肋骨爪形钢板固定治疗,住院时间,花费较少。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肋骨骨折 内固定 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1、2椎弓钉棒系统固定非融合治疗新鲜齿状突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20例小于50岁的新鲜齿状突Ⅱ型骨折患者,其中男13例,女7例。均采用颈1、2椎弓螺钉固定,未植骨融合,骨折愈合后取出固定观察颈椎旋转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时均行CT三维重建以了解骨折愈合请况。术后3~6个月骨折愈合,平均5个月。骨折愈合后取出固定,行颈椎功能位检查,所有患者稳定性良好。初期颈椎旋转功能明显降低,经指导功能锻炼及理疗3个月后,所有旋转功能改善接近正常。结论后路寰枢椎椎弓螺钉固定具有稳定的三维固定效果,能满足年轻患耆新鲜齿状突骨折愈合需要,而不需寰枢椎融合,骨折愈合后取出固定有利于恢复上颈椎旋转功能。

  • 标签: 新鲜齿状突骨折 非融合 椎弓根螺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