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婴儿牛奶蛋白过敏在临床诊治中的现状。方法收取我院60例牛奶蛋白过敏患儿,收取时间为2012年5月到2015年6月期间,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牛奶蛋白过敏患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呈多样化,常累及多个或者两个器官系统,以重度湿疹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患儿有10例、反复湿疹患儿20例、以反复便秘、腹泻、吐奶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患儿有15例、以反复喘息、慢性咳嗽为临床症状的患儿有11例、贫血患儿有3例、血便患儿有1例,对患儿采用奶粉代替饮食的诊断方案,患儿家属接受的有30例、占50.00%、不接受奶粉代替饮食的诊断方案患儿家属有30例、占50.00%。结论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无特异性,临床症状较多,患儿家属对疾病认识不足,对治疗方案依从性较差。

  • 标签: 婴儿牛奶蛋白过敏 临床诊治 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波治疗仪辅助治疗婴儿肺炎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6月一2012年1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68例婴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微波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组在咳嗽好转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胸片吸收时间及住院天数方面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波治疗仪辅助治疗婴儿肺炎安全、有效。

  • 标签: 微波治疗 辅助 婴儿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2例肝炎综合征临床症状和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患有肝炎综合征的42例婴儿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42例婴儿致病因素为病毒感染,其中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占66.67%,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占28.57%。治疗后,婴儿总有效率为92.86%。护理后,婴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7.62%。结论病毒感染是引起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专业性的护理对婴儿肝炎综合征有一定的临床改善效果。

  • 标签: 婴儿 肝炎综合征 临床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小婴儿肺炎临床护理方法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提高肺炎患儿的治愈率。方法首先对40例肺炎小婴儿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名,对照组给予抗炎、抗感染、纠正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方式,必要时给予氧疗,保证呼吸道通畅。对研究组除进行上述治疗外,再辅以精心系统护理,比如,与较大婴幼儿分病房管理,定时翻身,拍背排痰;认真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若有病情变化应及时处理等方式。结果研究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2天,治愈率高17.8%。结论小婴儿肺炎的相关护理对降低小婴儿病死率,缩短其住院治疗时间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1-3月小婴儿 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卤米松乳膏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5例湿疹婴儿采用卤米松乳膏外搽患处。结果10天后观察疗效,痊愈19例(78.76%);显效4例(13.04%);好转1例(8.70%);总有效率100%。结论采用卤米松乳膏治疗婴儿湿疹疗效显著,方法简单。

  • 标签: 婴儿 卤米松 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婴儿骨密度现状,探讨影响婴儿骨密度的因素,为婴儿早期钙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测定婴儿左胫骨中点处的超声速度(SOS)。结果婴儿骨密度水平随婴儿月龄增大呈升高趋势;骨密度异常率随月龄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且3月龄组异常率高于后两组;婴儿骨密度与母孕期营养、日晒时间、婴儿被动操、补充VitD、生长发育速度等因素密切相关,与性别、喂养方式无关。结论应重点关注小年龄婴儿,加强婴儿早期钙营养干预。

  • 标签: 骨密度值 婴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儿童定期体检和预防接种的影响。方法将240名儿童随机等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方法,实验组采用多种宣教方法,6个月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的健康体检率和预防接种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婴儿健康体检率和预防接种率。

  • 标签: 健康教育 健康体检 预防接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指板结合康复治疗对缓解脑卒中患者手指痉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肌张力的影响。方法将36例确诊为脑卒中,病程在3到5个月之间,发病后初步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8)和对照组(n=18),分别进行配带分指板结合康复治疗(实验组)和单纯康复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指痉挛的肌张力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经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手指肌张力均呈下降趋势,实验组手指肌张力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得分均得到了提高,但实验组Barthel指数提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配带分指板结合康复治疗,相比单纯康复治疗,更能够降低患者的手指痉挛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更有利于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分指板 脑卒中 手指痉挛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疗效。方法对56例双下肢痉挛型脑瘫患儿应用此疗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儿肌张力进行评级,并对内收肌角、腘窝角、足背屈角进行测量,以评定肌张力的改变情况和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情况。结果对治疗后患儿肌张力、内收肌角、腘窝角、足背屈角的改变进行疗效评价,其总有效率分别为83.3%、83.3%、81.0%、73.8%;治疗后肌张力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收肌角、腘窝角、足背屈角均较治疗前增大,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应用中药熏洗结合点穴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可明显降低肌张力、增加关节活动度,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药熏洗 痉挛型患儿 脑瘫 患者
  • 简介:摘要用超声观察头针对创伤性脑血管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头针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2例。分析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头针组的脑血流速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变慢,脑血管痉挛缓解。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明确表明创伤性脑血管痉挛早期应用头针治疗可改善血流,缓解创伤性脑血管痉挛

  • 标签: 彩超经颅多普勒 头针 创伤性脑血管痉挛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静脉麻醉治疗痉挛性斜颈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择因头颈不自主后仰收缩6h入院的1例患者作研究对象,为我科2012年6月收治,确诊为痉挛性斜颈,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治疗。结果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约30分钟后患者苏醒,头颈不自主后仰收缩症状完全消失,观察3日未见复发出院,随访1年半未再复发。结论基于疾病的一般发展规律,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所报道病例尚处于发病初期,经予丙泊酚静脉麻醉治疗一次即愈,而丙泊酚本身并不具肌松作用,临床鲜见发病早期即予该疗法的报道,故值得研究,以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尽早解决患者的身心痛苦及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丙泊酚 静脉麻醉 痉挛性斜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动平板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运动平板训练,并辅以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对象进行脑瘫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rossmotorfunctionmeasure,GMFM-88)中的D区(站立位功能)和E区(行走、跑、跳能力)评定,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对象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52.37±25.79VS51.10±26.76,P<0.05)。结论运动平板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疗效显著。

  • 标签: 脑性瘫痪 痉挛 运动平板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手术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面肌痉挛患者100例作为分析对象,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口服卡马西平的保守治疗方式,实验组的患者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2.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对面肌痉挛患者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显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卡马西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观察组48例,两组患者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积极而全面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舒适度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感到舒适者占81.25%,无感觉不舒适者,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感到非常满意及满意者分别高达60.42%和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40.48%和85.71%的比例,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列腺摘除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患者实施积极而全面的护理,无论对患者本人,还是对护患关系均是有利的。

  • 标签: 前列腺 膀胱痉挛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