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新冠肺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鄂州中心医院感染科2020年2月2日至2020年2月25日期间收治的18例新冠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护士在其治疗的同时给予其心理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1个月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患者护理前的SAS、SDS评分分别为(59.46±5.43)分、(58.76±5.14)分,护理后1个月,患者的评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SAS、SDS评分分别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 对我院

  • 标签: 尿毒症 血液透析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先兆流产心理护理方式和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9年8月我院接受的56例早期先兆流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护理方式的随机分组,甲组和乙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护理指导后对各项数据综合分析。结果:数据对比可知,乙组和甲组护理前的焦虑和抑郁的情绪评分无明显的差异,护理后乙组的评分低于甲组,数据分析具备统计学意义。乙组的护理满意度是92.8%,甲组是71.4%,。分析和对比两组案例的各项生活指标评分,乙组的认知度评分、依从性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高于甲组。结论:针对早期先兆流产的案例实施心理护理方案,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值得借鉴和实施。

  • 标签: 早期先兆流产 心理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拔牙前后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6例小儿拔牙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8)和研究组(n=38),常规组利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利用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SAS评分、CDAS评分、痛苦评分、拔牙配合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AS评分为(25.41±0.29)、CDAS评分为(6.94±0.98)、痛苦评分为(2.66±0.59),要远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拔牙配合率为97.37%,要远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小儿拔牙前后进行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消除焦虑和恐惧感,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有效提升拔牙配合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小儿 拔牙前后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护理中的心理健康支持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策略。心理健康问题在患者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在长期护理环境中。因此,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支持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心理健康问题在护理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一系列实施策略,以期为护理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护理,心理健康,支持,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对 1 型糖尿病患者负性心理情绪的影响以及对血糖水平的控制情况。 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 1 型糖尿病患者 70 例纳入研究,以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相同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以 SCL-90 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负性心理改善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 SCL-90 量表各项指标均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 ),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 1 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负性心理情绪,控制血糖水平,效果显著。

  • 标签: 心理护理 1 型糖尿病 负性心理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手术室麻醉患者应激反应及心理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8月收治的86例进行麻醉的手术患者为对象,所有的患者随机实施分组,分别是甲组和乙组,分别实施的是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护理之后总结效果。结果:乙组和甲组护理前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评分差异不明显,乙组护理后的评分低于甲组。乙组的满意几率高于甲组,分别是95.3%和65.1%数。乙组的不良反应几率低于甲组,分别是4.6%和9.3%,各项数据资料分析可知,乙组的效果明显。结论:针对手术麻醉的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的方式,整体上有重要的作用,可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有助于确保患者手术过程的心理健康,值得借鉴和实施。

  • 标签: 心理护理 手术室麻醉 应激反应 心理负面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不良心理的改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本院在2018年10月份-2019年10月份内感染科进行治疗的68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研究组34例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34例则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经护理后对两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不良心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8例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患者经过护理前,焦虑和抑郁自评评分无差异;在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DS评分为(40.29±4.11),SAS评分为(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宫颈炎患者护理中,采取健康宣教联合心理沟通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开展时间段为2020.07月至2021.07月,实验对象为我院进行诊治的宫颈炎患者(n=60),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护理1组(n=30,常规护理),护理2组(n=30,健康宣教联合心理沟通),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心理状态改善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尿路刺激、月经不调、白带浓稠、小腹坠痛病症改善情况比较,护理2组改善程度优于护理1组(P<0.05);与护理干预前相比,经护理干预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均有降低,但护理2组低于护理1组(P<0.05)。结论:采取健康宣教联合心理沟通干预,能够帮助改善宫颈炎患者病情,且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得到有效调整,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宫颈炎 健康宣教 心理沟通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化心理应激护理模式对于改善呼吸衰竭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以及肺部基础功能的治疗效果,探索强化心理应激护理模式的临床医学应用价值。方法:从2021年10月-2022年10月自愿接受本医院专业化呼吸衰竭疾病治疗工作的共计291名患者之中,随机选取100名患者参与后续研究工作以及追踪调查工作,要求100名呼吸衰竭患者随机抓阄,平均分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呼吸衰竭患者需要接受常态化心理健康护理工作以及肺功能康复工作,观察组全体呼吸衰竭患者需要接受强化心理应激护理工作。护理工作将持续六周,护理任务全部结束之后,医护工作人员需要对全体呼吸衰竭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立足于生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两个视角,多角度研究呼吸衰竭患者心理健康状态以及肺部功能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呼吸衰竭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相对稳定,肺功能恢复速度较快,出院后已经初步恢复基础肺部功能。在后续复查环节中并未出现并发症,未见肺部功能损伤。对照组呼吸衰竭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并不稳定,偶尔出现失落、暴躁、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肺功能恢复速度一般。后续复查环节中,极个别患病症状比较特殊的呼吸衰竭患者出现咳嗽、胸闷、气喘等症状,继续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如上症状有所缓解。结论:强化心理应激护理模式对于改善呼吸衰竭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提高患者肺部功能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全体医护工作人员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强化心理应激护理 呼吸衰竭患者 心理状态 肺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化心理应激护理模式对于改善呼吸衰竭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以及肺部基础功能的治疗效果,探索强化心理应激护理模式的临床医学应用价值。方法:从2021年10月-2022年10月自愿接受本医院专业化呼吸衰竭疾病治疗工作的共计291名患者之中,随机选取100名患者参与后续研究工作以及追踪调查工作,要求100名呼吸衰竭患者随机抓阄,平均分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呼吸衰竭患者需要接受常态化心理健康护理工作以及肺功能康复工作,观察组全体呼吸衰竭患者需要接受强化心理应激护理工作。护理工作将持续六周,护理任务全部结束之后,医护工作人员需要对全体呼吸衰竭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立足于生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两个视角,多角度研究呼吸衰竭患者心理健康状态以及肺部功能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呼吸衰竭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相对稳定,肺功能恢复速度较快,出院后已经初步恢复基础肺部功能。在后续复查环节中并未出现并发症,未见肺部功能损伤。对照组呼吸衰竭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并不稳定,偶尔出现失落、暴躁、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肺功能恢复速度一般。后续复查环节中,极个别患病症状比较特殊的呼吸衰竭患者出现咳嗽、胸闷、气喘等症状,继续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如上症状有所缓解。结论:强化心理应激护理模式对于改善呼吸衰竭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提高患者肺部功能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全体医护工作人员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强化心理应激护理 呼吸衰竭患者 心理状态 肺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体检人群胸部 CT诊断肺部结节的影像学特征。 方法 :选取本院于 2015年 6月至 2019年 6月所接收的 500肺结节患者,对其进行胸部 CT检查,观察所有检查者的肺结节分布特点,并且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检查者通过低 剂量螺旋 CT扫描检查,其中孤立性肺结节占总人数的 51.20%;多发性肺结节占总人数 29.20%;从结果统计得知大部分肺结节分布在肺部上叶和下叶部位。男性和女性之间无差别,主要以单发为主,磨玻璃结节比较多见。同时结节性质的改变占总人数的 20.80%。结论:对体检者进行胸部 CT检查后,其检查肺结节的效果显著,检查几率较高,男性与女性无任何差别,肺结节主要为单发,肺结节性质为磨玻璃形式较为常见。

  • 标签: 体检人群 胸部 CT 肺结节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体检人群胸部 CT诊断肺部结节的影像学特征。 方法 :选取本院于 2015年 6月至 2019年 6月所接收的 500肺结节患者,对其进行胸部 CT检查,观察所有检查者的肺结节分布特点,并且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检查者通过低 剂量螺旋 CT扫描检查,其中孤立性肺结节占总人数的 51.20%;多发性肺结节占总人数 29.20%;从结果统计得知大部分肺结节分布在肺部上叶和下叶部位。男性和女性之间无差别,主要以单发为主,磨玻璃结节比较多见。同时结节性质的改变占总人数的 20.80%。结论:对体检者进行胸部 CT检查后,其检查肺结节的效果显著,检查几率较高,男性与女性无任何差别,肺结节主要为单发,肺结节性质为磨玻璃形式较为常见。

  • 标签: 体检人群 胸部 CT 肺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用CT扫描原发性肺滑膜肉瘤(PPSS),观察CT特征、临床病理。方法:回顾性对5例PPSS患者CT表现进行分析,仔细对肿瘤大小、边缘等进行观察。组织标本切片并染色,用光镜做好病理观察。结果:全部患者肿瘤位置均在肺部,均是单发肿瘤,其中,周围型4例,中央型1例。全部患者术前CT均被误诊为其他肿瘤。病理检查肿瘤形状多呈团块、团片状,密度不均匀。结论:PPSS是罕见性疾病,以团块、团片状、铸型呈现,密度不均匀,CT特征为轻中度持续均匀强化。

  • 标签: 滑膜肉瘤 CT特征 病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囊腔类周围型肺癌的 CT诊断价值及其影像特征,以认识及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8例囊腔类周围型肺癌的患者,术前采用 320排螺旋 CT平扫,扫描后将图像传送至 vitrea工作站,进行 MPR、 MIP及 VR重建。结果: 8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腺癌 7例,腺鳞癌 1例。 CT共同征象:病灶中有囊腔 ,囊壁厚薄不均,不光滑。 5例主要表现为囊腔; 2例表现囊腔伴周围磨玻璃密度; 1例见囊腔伴周围实性密度, 6例伴分叶征, 5例伴短毛刺征, 5例伴胸膜凹陷征, 4例伴血管集束征。动态随访 1例囊腔内出现壁结节; 1例合并周围磨玻璃密度的囊腔逐渐增大,囊壁不规则增厚并实性成分增多。结论 :囊腔类肺癌以腺癌最多见,多排螺旋 CT检查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主要表现为囊壁厚度不均、囊内壁不光滑、壁结节形成、部分合并短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等,结合动态随访有助于诊断。

  • 标签: 囊腔 周围型肺癌 CT 病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就甲状腺癌的影像特征与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到2022年7月内医院收治的120例疑似甲状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在经病理检查后,与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观察患者影响特征,评估超声诊断价值。结果:(1)在120例疑似甲状腺癌患者中,经病理诊断,确诊患者100例,阴性患者20例,未出现漏诊、误诊患者,诊断准确率100.00%。经超声诊断,阳性患者105例,阴性患者15例,其中,漏诊患者3例,误诊患者2例,两种诊断方式相比较差异无意义(X²=7.488,P=0.266);(2)良、恶性结节在检查钙化情况方面比较(P<0.050);(3)良性结节在检查边缘情况方面与恶性结节相比较(P<0.05);(4)在甲状腺患者中,经超声检查,影像学特征明显,存在内部低回声,并且形态具有不规则的特点,患者伴随微小钙化表现,血流丰富,患者疑似淋巴结转移。在检查过程中,针对滤泡状癌结节,周边存在晕环情况,而针对乳头状癌,则呈现微小钙化情况。结论:针对甲状腺癌患者,经超声诊断,精确度较高,影像学特征明显。

  • 标签: 超声 甲状腺癌 影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