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廖继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夹江县人民医院四川乐山614100)【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25-02肠造口患者术后的饮食习惯对于恢复患者健康有着直接影响,为此坚持均衡科学的膳食习惯非常重要。建议这一类患者保持摄入食物的均衡,并要保证食材的多样性,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通过慢慢的调整饮食习惯,优化饮食结构来加快肠造口的恢复。从食物的种类来看,包括了诸如蔬果类,乳制品或者谷类等,这些食物中含有的营养属于人体必需的。尤其是谷类和蔬果类的食物对于患者而言相对较好,一方面是因为这几类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而且脂肪含量较低,所以对于患者而言更易于消化,不会加重肠道的负担。当患者刚刚接受了肠造口手术之后,针对自己的身体情况要有所了解,同时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配合完成基本的养护工作。肠造口的一个重点就是患者拥有人造的肛门,所以必须要给身体一定的时间来适应人造肛门。通常这一阶段需要持续一周至两周的时间,在这一阶段当中非常重要的是确保患者能够食用消化效果佳,而且纤维素较低的半流质食物。部分患者可能存在高血压或者糖尿病,所以一旦接受了肠造口手术,那么就会需要选择低渣饮食。建议患者选择燕麦片、玉米或者芹菜这一类的食物。过多或者大量食用米面、奶制品这一类食物,则容易引发便秘问题的食物。肠造口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的情况,所以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和调控饮食结构。患者如果为了保证大便成型和固结,那么则应当选择均衡的饮食习惯,要改变不良习惯,戒除烟酒以及刺激性食物,以免给肠道造成压力和负担。为了防止便秘,患者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饮用足量的水。如果是接受了横结肠造口的患者,由于造口的位置有所区别,所以需要让患者在手术后的粪便呈现液体状,才便于患者排泄。从患者的角度来看,选择利于恢复的饮食相当重要。在食物当中有许多是容易产生气体的食物,不利于患者的手术口恢复。比如常见的番薯、豆角、萝卜等。虽然大部分患者经过了肠造口手术之后均会戒除汽水或啤酒等饮料,但是有部分患者未加以重视。其实啤酒和汽水这一类的碳酸饮料同样会产气,对于患者的健康恢复非常不利。另外建议患者少食产臭的食物,比如常见的大蒜、洋葱这一类的食物,均会产生很大的臭味,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细菌,会给手术口造成很大的压力。除了这两种常见的产臭食物之外,诸如芦笋、鱼、蛋等也会产臭,最重要的是在患者处于恢复状态中的时候,过多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综述临时性肠口术的护理进展,指导患者正确选择适合的口袋,加强口周围皮肤护理,熟悉口灌洗技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临时性肠造口 肛门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口的有效护理方案。方法:以2020.12~2022.1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膀胱全切腹壁口患者为例,采用抽签法分成对比组(常规护理,41例)、综合组(综合护理,41例),对两组生活质量、情绪状态观察。结果:综合组SDS以及SAS评分低,SF-36评分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用到膀胱口护理可以使患者生活质量提升,不良情绪得到缓解。

  • 标签: 膀胱造口 综合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和口护理在直肠癌术后结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1月诊治的36例直肠癌术后结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遵医用药、病情观察、口头健康宣教、解答患者疑问等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口护理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排便不适发生率、排便规律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住院时间为(14.68±1.52)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2.63±1.9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排便不适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排便规律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和口护理在直肠癌术后结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排便状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直肠癌 结肠造口 护理措施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肠口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干预,探讨应用标准口流程配合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接受肠口手术患者,均接受标准口护理流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观察两组,各组35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总时间比较均观察组更短(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标本口流程配合集束化护理用于肠口患者围术期效果较优,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快其恢复进程,且并发症风险较低。

  • 标签: 肠造口 围术期 标准造口流程 集束化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创经皮肾镜取石(mPCNL)术后改进肾瘘与常规肾瘘的术后疗效进行比较,探讨mPCNL术后肾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应用mPCNL治疗各种肾结石、输尿管上端结石200例,其中103例mPCNL术后F16或F18硅胶引流管常规肾瘘,97例mPCNL术后F14Foley双腔导尿管肾瘘,比较术后疼痛强度及持续时间、术后血尿持续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结果mPCNL术后常规肾瘘组术后疼痛较强,须用止痛剂者52例,术后疼痛持续时间2-5d(平均4d),血尿持续时间3d-1月,平均7d,术后出血量30ml-2000ml,平均100ml,术后拔管时间5-7d,平均6d;mPCNL术后改进肾瘘组术后疼痛一般,须用止痛剂者20例,术后疼痛持续时间1-2d(平均1.5d),血尿持续时间1-3d,平均2d,术后出血量5ml-100ml,平均50ml,术后拔管时间4-7d,平均5d。两组术后疼痛强度及持续时间、术后血尿持续时间、术后出血量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拔管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PCNL术后改进肾瘘组在术后疼痛强度及持续时间、术后血尿持续时间、术后出血量方面,优于mPCNL术后常规肾瘘组,值得临床推荐与推广。

  • 标签: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肾造瘘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肠口病人接受自我护理路径化健康教育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对病人自身护理知识的作用。方法:纳入肠口病人98例为研究对象,病人就诊时间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α组(49例)病人接受常规护理,β组(49例)病人接受自我护理路径化健康教育干预。探寻2组病人肠口自身护理知识调查问卷评分、自我护理能力测量表ESCA评分。结果:护理后,β组肠口自身护理知识调查问卷评分(89.74±7.06)分,自我护理能力测量表ESCA评分(129.75±14.03)分,均明显高于α组的(80.65±5.16)分、(102.45±10.22)分(p<0.05);结论:肠口病人接受自我护理路径化健康教育干预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

  • 标签: 肠造口 自我护理 路径化健康教育干预 护理知识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胃瘘术和传统胃瘘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收治胃瘘术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30)和常规组(n=30)。常规组实施传统胃瘘术治疗,实验组实施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胃瘘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35.4±5.2)min、住院时间(13.1±3.2)d,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的(61.5±7.1)min、(15.8±3.5)d(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3%,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3.3%(P<0.05)。实验组术后VAS评分(4.2±0.6)分,显著低于常规组的(5.5±0.7)分(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胃瘘术疗效显著,术后患者康复更快,并发症更少,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传统胃造瘘术 CT引导 皮穿刺胃造瘘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对泌尿口术老年患者实施术前仿真口体验改善术后自我护理能力及并发症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80例泌尿口术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术前仿真口体验。收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后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仿真口体验可以有效减少泌尿口术老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有效促进恢复,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泌尿造口术 术前仿真造口体验 老年 自我护理能力及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是通过对出院后肠口患者延续护理服务现状及社会对延续护理需求的调查,探索医院开展肠口术后延续护理服务的方法。方法选取66例永久性结肠口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两组在住院期间均给予以常规护理及健康指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出院后持续给予延续护理服务,给他们制定个性化的指导方案。包括饮食、口护理相关知识宣教等,建立延续护理服务档案,定期进行上门家庭访视,电话追踪随访,QQ及微信等网络平台措施随访。1年后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比较两组口患者的自我护理合格率。结果对照组口合格率为51.5%,实验组合格率为8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延续护理服务能有效提高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结肠造口术 延续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频谱照射结肠瘘口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行结肠瘘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常规处理后局部碘伏消毒,频谱照射瘘口周围皮肤30分钟后再涂擦氧化锌油粘上人工瘘袋;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后局部碘伏消毒涂擦氧化锌油粘上人工瘘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频谱照射护理结肠瘘口,瘘口的血供,瘘口周围皮肤、手术切口愈合的效果好,且应用简单方便、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满意率,建议临床使用。

  • 标签: 频谱照射 结肠造瘘口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钟倩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柳州市工人医院普外一病区广西柳州545005)【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202-02肠造口术是普通外科的常见手术,是治疗患者疾病、改善生活治疗的重要措施[1]。喻德洪等[2]估计,我国目前累计肠造口者多达100余万人次,其中每年新增永久肠造口者10万余人,并还有持续增加趋势。肠造口术是将一段肠管提出腹外,将其开口与腹壁切口缝合,经该造口永久或者暂时性的排泄粪便。然而,由于患者肠造口的位置不佳,护理技能差、营养不良或肠造口用品选择不恰当等因素,常常会导致肠造口周围皮肤的并发症。Lyon在对造口患者周围皮肤问题的研究中指出,80%的造口患者经历过皮肤问题。国内研究者报道,造口周围皮炎是肠造口手术后的常见早期并发症之一,它的发生率为3.8%~26.9%[3]。表现为:皮肤红肿、糜烂、疼痛等诸多情形。本文从造口常见周围皮炎的分类及原因、预防措施、护理技能、造口底盘及附件产品的选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使护理人员能全面、准确的了解肠造口周围皮炎的相关问题,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尽量减少肠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肠造口周围常见皮炎的分类及原因1.1刺激性皮炎刺激性皮炎是造口周围皮肤最常见的并发症。刺激性皮炎的发生很多时候是由于肠造口位置选择不合适,如:设在患者低头看不见的地方或髂骨旁;开在伤口上;造口周围的皮肤很多皱褶或凹凸不平。肠造口排泄口高度不够:理想的造口高度为高出平的腹壁上1-2mm,便于排泄物的收集。造口底盘吸收水分后膨胀、与皮肤失去黏性,使得肠内容物经底盘内口边缘渗出,导致皮肤受损。1.2机械性损伤机械性损伤发生皮炎的原因主要与造口皮肤反复摩擦、受压、粘膜撕裂或剥离有关。包括:不恰当的清洁肠造口周围皮肤,造成轻微的表皮破损;使用碱性的清洁液:让皮肤的防御机能下降;使用凸面底盘、腰带时肠造口皮肤周围皮肤因受压或受剪切力作用,从而造成损伤。较硬的造口袋或衣物与造口周围皮肤长期摩擦容易造成皮肤损伤。如造口周围皮肤脆弱,且更换造口袋时采用不当方法,强行剥离或撕脱底盘,非常容易引起造口周围皮肤撕裂。1.3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多数是由造口用具选择不合适,或者是清洗皮肤的过程中未将清洗剂擦拭干净,以致引起皮肤的问题,常见脱皮、发红。常见的过敏原包括造口底盘、防漏膏、皮肤保护粉、腰带等,临床上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在肠口术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对进修3个月18例肠口术的精心护理并对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病人中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护理是降低肠口不可忽视的部分。

  • 标签: 肠造口 护理 心得体会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