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2 个结果
  • 简介:谢赫的“六”论在历代影响很大,有“六精论,万古不移”(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之誉。但对“六”的含义,后人却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当然,为适应绘画实践发展的需要,对它作出新的解释是必然的;但我们为了研究谢赫的绘画理论,则须力求忠实于作者的原意,尽可能避免曲解。本文仅就“骨”及其相关的问题谈点浅见。一、关于“六”的断句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编、全齐文卷二十五》论谢赫的“六”中说:“六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按当作如此句读标点。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漫引谢赫:“一日气韵生动,二日骨用笔,三日应物象形,四日随类赋彩,五日经营位置,六日传模移写”;遂复流传不改。……脱如彦

  • 标签: 骨法 谢赫 六法 《图画见闻志》 《历代名画记》 绘画理论
  • 简介:在这纷纷扰扰的百年中,广州番禺的叶家出了三书人:叶衍兰(1823-1897)、叶佩玱(1853-1916)和叶恭绰(1881-1968)。与传统家族书风常常一脉相承的情况不同,他们风格及学书思路均有所差别。本文将回顾叶家三人的书法实践,亦将试图从一个家族书风发展的角度去观察书法与时代的关系;从他们各人的生平、学识及经历,管窥清末民初世风与书法的转变。

  • 标签: 叶氏家族 世风 书法 流变
  • 简介:秦安迦葉寺石窟作爲麥積山石窟的衍生物,是秦州乃至隴右境内較早的南北朝佛教石窟之一。同時,迦葉寺石窟遺址現存歷墨書、石刻題記共計十餘方,内容涵蓋廣泛,書五體兼備;其中墨書題記諳于魏晉風流,石刻題記則多取典範楷則。迦葉寺石窟題記對于研究秦州甚至隴右的政治改革、宗教發展、文化流變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考古和文化藝術價值。同時,對于考證中國古代書書體流變和隴右古代書藝術的發展,開拓了全新的研究視閾。

  • 标签: 迦葉寺石窟 墨書題記 石刻題記 書法
  • 简介:“画范传灯——胡佩衡中国画精品回顾展”于2008年2月29日至5月51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行,本次展览以胡佩衡的生平、艺术风格与美术教育活动为主要内容,全面反映了胡佩衡先生的艺术成就。胡佩衡的绘画以山水为主,兼擅花鸟,他20世纪20年的作品主要以临仿古画为特点,主要临仿元四家中的王蒙,明代吴门画派沈周,清代八。大、王辇、石涛、龚贤各家,大体以南宗为主,也涉猎北宗,后期临仿之作大多参入己意。20世纪∞、40年,胡佩衡对传统诸家画艺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家面貌。他的艺术成熟时期的作品大抵有两种面貌,一种结构反复,勾皴细密,从南宗变化而来。一种多湿笔泼墨,笔线粗壮,泼辣奔放,对于墨继承之中又有开拓,总体风格为笔精墨润,设色淡雅,意境深连古朴。进入20世纪50年以后,胡佩衡又在传统中国画转型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重新提倡以古法写生,寻求画风转变,这一时期作品笔墨厚重,喜用焦墨勾皴与对比强烈的色彩如石青、洋红,写实面貌更加浓郁,富于蓬勃的时代气息,对于传统中国画的转型进行了大胆尝试,表现出了可贵的艺术探索精神。胡佩衡不仅仅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画家,他还致力于画学研究,是一位艺术教育家,一位出色的美术编辑。在2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胡佩衡精研传统,传承画范,他对于中国山水画的现代转型作出了开拓性的艺术探索,对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规范之薪火相传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 标签: 艺术风格 传统中国画 20世纪20年代 中国传统绘画 中国山水画 名家
  • 简介:以图像叙述故事为主的新型连环漫画,自20世纪90年出现以来.凭借其深入浅出的绘画语言与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在文化阅读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中国的新生连环漫画已经成为了“读图”时代最流行的信息传播方式,也是大众潮流文化的特征之一。著名漫画家阿梗与绘本小说家寂地联合创作的连环漫画《踮脚张望》,自2010年连载出版以来,就受到了大量漫画读者的欢迎与追捧,其成名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它生动有趣的人物绘制与梦幻优美的色彩理念;

  • 标签: 连环漫画 新生代 审美情趣 中国 20世纪90年代 信息传播方式
  • 简介:本世纪30年初期,由于法西斯主义的迅速扩张而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45年结束的这场战争,给美术界留下了一个非常明显的标记。在战争时期,日本的美术家为了满足军事的需要,创作了一些军事题材的作品。这对现代美术的发展或多或少地带来了一些影响,在许多现代美术的发展项目上都留下了空白。日本一些地区性的美术团体在战争时期已被迫解散,在战后才重新组织和恢复,1945年,二科会(系积极介绍和模仿印象派之

  • 标签: 现代美术 美术团体 军事题材 超现实主义 野兽派绘画 巴黎画派
  • 简介:近古五百年的中國書吏有三個重要的轉折點,而影響至今的第二個轉折點即發生在十七世紀中期的清代乾隆、嘉慶時,雖然此一時期的書壇主流仍是以張照、劉墉等為代表的帖學書風,但在文字學、金石學研究的帶動下,這一時期的藝術斷史特徵突出地表現為碑學書風的興起,并在道光時(1821一1850)及其以後成為書作品風格的主流形態。在乾隆、嘉慶將近一百年時間內,由于大尺幅褂軸書作品的取法需要,和以阮元、包世臣等為首的文字學、金石學封篆、隸、北魏碑刻書的學術關注,形成了以金農、鄭燮、伊秉綬等為導的碑派書潮流,最終促成以鄧石如、趙之謙為書壇主將的碑派書,並影響至今。

  • 标签: 清代中期 帖學 碑學
  • 简介:沙孟海先生提出'斜劃緊結'體勢與'右手執筆'自然書寫直接相關的觀點,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啓迪我們把筆勢和體勢置于漢字筆順與右手執筆這個方法論構架内去考察,對照書作品,深入分析'斜劃緊結'體勢的審美特性,探索正體'斜劃緊結'體勢驅動横向筆勢總體轉向爲縱向下行,致使新形態的字勢、字組、字行、章法的産生與發展,極大擴展了書藝術的表現力,這是漢晋書順應社會需要而便捷化發展的内部機制,王羲之今體是'右手執筆'自然書寫與便捷書寫的典範。'右手執筆'是書藝術書寫性的支點,决定了書藝術的審美特性。

  • 标签: 筆勢 體勢 字勢 斜劃緊結 右手執筆 書法審美
  • 简介:经过近一年多的筹备工作,第一届“东+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将于2006年11月在湖北美术学院如期举行,下面的文字我们将介绍本届海报双年展的筹备过程及对中部地区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

  • 标签: 海报 国际 交流 艺术设计教育 筹备工作 美术学院
  • 简介:赵廷隐墓是2010年于成都出土的五时期古墓,其出土随葬品中有一批伎乐陶俑,是迄今为止中国西南地区发掘的最精美的彩绘陶俑。这批伎乐俑对人物比例的取舍,对结构动作的处理,以及对面部和服饰细节的刻画都表现出制作者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客观的反映了五时期四川地区陶俑制造的技术水准。为今人了解彼时彼地陶俑造型技艺提供了绝好机会。透过对赵廷隐墓伎乐俑艺术造型规律的分析,今人可以找到艺术脉络传承和演化的部分线索。

  • 标签: 赵廷隐墓伎乐俑 赵廷隐墓 陶俑造型 人俑造型 五代时 期艺术造型
  • 简介:一、引言赵廷隐墓是2010年于成都龙泉驿区十陵镇青龙村出土的五时期大型砖室墓,在上百件精美的出土随葬品中,有二十余件伎乐陶俑尤为令人瞩目。这批陶俑表面全彩绘制,姿态各异,在后室一字排开。陶俑之间分工明确,形成一支完整的的彩绘陶俑乐队。由于墓主人赵廷隐身份显赫,为后蜀太尉,位列三公地位极高,因此作为其墓陪葬品,这批伎乐俑理应出自能工巧匠之手,反映五时期四川地区陶俑制造的技术水准,所以,该墓伎乐俑为今人了解彼时彼地陶俑造型技艺提供了绝好机会。

  • 标签: 造型特征 艺术 五代时期 2010年 龙泉驿区 技术水准
  • 简介:那一天,“成吉思汗”找到了我们工作室2005年9月10日上午,鄂尔多斯市和成陵重建管理处的领导同志不期而至地来到中央美术学院,在壁画系教学楼的过道上,找到了我,开门见山地提出委托意向——希望为他们计划改造的成吉思汗陵室内装饰和壁画进行重新设计和创作。他们说:“明年是成吉思汗创建蒙古国800周年,届时,我市将举办一次大型的庆典活动,成吉思汗陵的修缮和重新开放,将是活动的重点和中心内容,

  • 标签: 成吉思汗陵 壁画创作 札记 历史 中央美术学院 鄂尔多斯市
  • 简介:晋尚韵、唐尚、宋尚意、明尚态、清尚朴……这是人们对每个时代书法风尚的宏观界定.宋书尚意,更多是相对于唐人尚而言.而唐人所尚之法,其实大多指其楷法.因为中唐有狂草创作,开一新风,如果从狂草这个角度言,则唐人尚似不成立.

  • 标签: 宋书 唐人 尚意 狂草 书法 楷法
  • 简介:人对世界的表述或描绘,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上的思想或精神的升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对宇宙的观照,强调的是人的主观意识、自我意识,反映了把人作为本体的尊重,意识统领着行为,行为的规范是一定主观思想之后的结果。在艺术表现中,由于传统文化理念的渗透,画家的主观思想被要求特别的凸显,所谓的“心象”,“意象”之说,就是将客观融入于主观

  • 标签: 中国画 绘画理论 绘画技法 画风 艺术思想 程式
  • 简介:汉字间架结构规律即(即“结字”)前人早有所述,但笔者认为还可以在他们阐述的基础上,删其繁,摄其要,就其简。为此重点归纳了汉字结字规律之“十”,并作简要剖析,以方便初学者轻松了解和掌握汉字结字规律之大略,直入书法学习之堂奥。

  • 标签: 汉字 结宇法 举要 剖析
  • 简介:谢赫的《古画品录》所提出的“六”论,是中国画史上最重要的一个理论。在《古画品录》一开始,谢赫就提出了绘画的价值在于为社会政治服务,认为“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这也是汉代之前一贯的观点,但谢赫进一步提出了怎样用艺术更好地为礼教(政治)服务的问题,也就是提出了六。六是一千多年来中国画的基础要求.所以精通中国画也可称为精通六。在某种程度上,六已经成了中国画的代名词。汉代及之前只有政治标准没有艺术标准,从谢赫开始,系统的绘画艺术标准确立了。按顺序排列如下:

  • 标签: “六法” 《古画品录》 本义 政治服务 艺术标准 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