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郑和(1371-1435年),本姓马,名三保,回族,云南昆阳人。从1405年至1433年,他先后进行了7次大规模的远航,从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跨过马六甲海峡,远赴红海和非洲东岸,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足迹遍布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帆舟所至,与各国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同时开展了互通有无的国际贸易活动,沟通了亚非的海上交通,促进了亚非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他开辟的21条远洋航线,总航程超过7万海里,相当于绕地球3周有余,无论在航海史、外交史,还是对外贸易史上,都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马六甲 丝绸之路 印度洋 海上交通 东南亚
  • 简介:宦官郑和屡次下南洋。第一次航行发动于1405年,计有大船62只,小船225艘,上载军民27800人,最大的船,长440英尺,宽186英尺,即次级之船亦有370英尺长,横宽150英尺。这样的巨船只见于书刊不见于实物,可是1957年考古学家在当日船厂附近发现有船舶舵等一桩,经过估计,其舵叶之高宽都应当在20英尺以上。

  • 标签: 郑和 考古学家 宦官
  • 简介:明朝初期,三保太监郑和在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奉命率领大型船队七次下西洋,最远抵达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圣地麦加,堪称世界远程航海史上的创举。

  • 标签: 郑和船队 明朝初期 西洋 航海史 太监 伊斯兰
  • 简介:“弘扬郑和精神,建功万里海疆”。6月3日,海军大连舰艇学院2008级航海指挥专业124名学员主题教育及毕业宣誓在江苏太仓郑和公园郑和塑像前隆重举行。参加宣誓仪式的还有郑和舰官兵和太仓市党政领导等200余人。

  • 标签: 郑和精神 太仓市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牵手 宣誓仪式 主题教育
  • 简介:1985年7月11日,为弘扬郑和航海业绩伟大壮举,我国邮电部发行《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纪念邮票一套四枚。长乐被选作该套邮票的最佳首发地。以此契机引发出长乐集邮的诸多先声。在郑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鼓舞下,长乐邮人积极宣扬集邮文化,开创一条有侨乡特色的集邮之路,并取得丰硕成果。

  • 标签: 长乐县 郑和题材 邮票 私人收藏
  • 简介:马来西亚于7月7日发行《马中交往六百周年》纪念邮票,全套4种,另有小型张。邮票图为“郑和宝船”、“满刺加国王印玺”、“伊斯兰文字中国青花瓷盘”、“凤嬉牡丹图五彩瓷盘”,小型张邮票图为“马六甲13—15世纪使用的3种钱币”,边纸图为“郑和与马六甲苏丹贸易情景”,图中的郑和生有胡须,这是明显的设计错误,因为郑和是一位太监,不可能生有胡须。

  • 标签: 郑和 《马中交往六百周年》 2005年 纪念邮票 太监 “胡须”
  • 简介:每当想起郑和率领庞大海船驰骋在烟波浩渺的大洋时,心情总是澎湃不已,为在那个时候我国已拥有那么强大的船队而自豪。“天书到处多欢声,蛮魁酋长争相迎”,中国使节与海外各民族友好相处的热烈场面更令人感动不已。可是,令人纳闷的是郑和逝世之后,中国再也没有出现过像郑和那样杰出的航海家。中国船队远洋航行从此销声匿迹。穿越大洋的海船,放眼望去尽是西欧海船。此消彼长的原因究竟何在?为了揭开这一迷团,笔者近日得宽余,再次翻阅史籍、拜读许多专家学者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以及大航海时代西欧一些国家的航海记录。经过多时的琢磨、研究比较,似有所悟,是否真知灼见,愿以此与读者商榷。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航海家 民族友好 远洋航行 专家学者 海船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0-01
  • 简介:福建长乐是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开洋之地,永乐七年(1409)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内容提要]本文以1992年在福建长乐樟港镇仙岐村发现的显应宫遗址与包括妈祖、郑和等塑像在内的数十尊泥塑为线索

  • 标签: 信仰研究 宫郑和 应宫
  • 简介:郑和航海图》地名考订,始于西方汉学家。英国人乔治·菲力浦斯(GeorgePhillips,1836-1896)曾在英国驻中国多地的领事馆任职,他的生平已经笔者译出(参见本文附录)。他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研究郑和航海图》的人。据他在文中称,他在1873年左右就已经开始研究,在只有苏门答腊岛北部的部分图幅情况下,就和裕尔(HenryYule)讨论过这张图,并把这张图给裕尔看了。

  • 标签: 《郑和航海图》 乔治 评介 英国人 汉学家 领事馆
  • 简介:今年7月11日是第7个中国航海日。在此同时,“中国昆明第六届泛亚郑和国际文化旅游节”也在今天举办。这次郑和文化节是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由昆明市人民政府主办,晋宁县人民政府承办。第六届郑和文化节作为郑和故乡人民向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

  • 标签: 文化节 郑和 中国共产党 市人民政府 故里 文化旅游节
  • 简介:今天(2014年7月11日——编者注)是中国第十个航海纪念日,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由云南省郑和研究会和云南省交通技师学院举办的第三届昆明郑和研究国际会议,在郑和的故乡昆明如期召开了!我谨代表会议组委会向各位表示热烈的欢迎!

  • 标签: 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航海日 下西洋 马来西亚总理 亚非国家 研究刊物
  • 简介:英国历史学家孟席斯近日透露,他有证据能证明,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前72年,就已经发现了美洲。据报道,孟席斯还有证据证明,郑和在麦哲伦之前一世纪,就完成了有记载的

  • 标签: 发现美洲 历史学家 航海家 麦哲伦 有证据 哥伦布
  • 简介:明代皇帝派郑和下西洋主要出于政治因素,而非发展经贸;不但不可能促进综合国力的提高,反而劳民伤财,加速了明王朝的衰落。从航海史的意义上看,郑和下西洋走的基本上是过去的老路,没有开辟具有重大意义的新航线。郑和下西洋向世界展示了明王朝“我是老大…‘我家最阔”的排场,但这种不计成本、不讲实效的超豪华演出注定只能是昙花一现。

  • 标签: 郑和 下西洋 朝贡贸易 航海
  • 简介:<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在我国和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篇章。郑和下西洋之所以能够顺利完成对亚非各国的出使任务,除了明初所具备的经济、政治的因素外,还与郑和本人所具有的非凡军事才能及船队强大的武备力量的保证作用分不开。从1405年到1433年二十八年里,郑和七次率领庞大的船队海上远航,突出地反映了明初海上的军事力量。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明代海

  • 标签: 郑和船队 郑和下西洋 军事才能 军事行动 军事力量 远洋航行
  • 简介:郑和宝船长44丈4尺,宽18丈的数据在不少古籍中出现过,如此大的郑和宝船是否存在过?这是国内外史学界和造船界长期争议至今仍然是众说纷纭的课题。归纳起来,大体可分为五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这一宝船尺度是可信的,无论是从造船历史

  • 标签: 郑和宝船 史学界 古籍 船长 观点 归纳
  • 简介:郑和作为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一位杰出人物,是值得后人尊重的。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也是值得我们民族纪念的。近代中国人纪念和研究郑和及其下西洋,自1905年梁启超发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肇起,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它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的深刻变革而日益热烈和繁荣。显然,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纪念 国人 航海家 年代 中国历史
  • 简介:众所周知,郑和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开始他伟大的七下西洋的航程。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明成祖命太监郑和等下西洋谕访各国,郑和受命后率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开航,船队达福建长乐后等候季风,季风来临后,船队开洋,先后到达了占城、爪哇、旧港、苏门答腊、锡兰山等地,最后到达古里,并在古里立碑。永乐五年九月初二,船队回到国内。

  • 标签: 郑和 海外 出使 船队 明成祖 刘家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