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研究、分析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择取时间始于2022年4月止于2023年4月,共5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新生儿护理中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常规护理+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结果:将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后,观察组出生后4h内各节点的体温明显较高,反观对照组则相对较低,组间呈现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应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后,新生儿啼哭次数、持续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组间呈现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中,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的应用价值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卧床患者皮肤接触面的压疮,分析进行预防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长期卧床患者74例,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皮肤接触面压疮护理;观察组:37例,常规护理+预防护理,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和压疮风险。结果:两组的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有效率(94.59%),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5.68%);且根据Norto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观察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压疮发生率较低。结论:预防护理,对于卧床病人的皮肤接触面压疮治疗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减少患者痛苦,减少压疮发生率,对恢复也有促进作用,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卧床患者 皮肤接触面压疮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中即刻母婴皮肤接触对促进产妇泌乳,提高母乳成功喂养的影响。方法:将2020.3-2021.3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00对实施剖宫产术的母婴分为实验组和比对组,各50对,比对组母婴接受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母婴采取术中即刻母婴皮肤接触,观察两组产妇的泌乳时间,并采用IBFAT量表评估两组的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泌乳时间更早;IBFAT量表各项指标评分更优,组间差距统计学意义明显(P

  • 标签: 剖宫产 母婴皮肤接触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90例足月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产科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结果:观察组出生后1h、2h、4h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新生儿 母婴皮肤接触 早期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108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比较两组新生儿不同时间点的体温变化情况、母乳喂养开始时间、吮吸持续时间、啼哭次数和啼哭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在出生时的体温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1h、2h和4h的体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母乳喂养开始时间和啼哭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吮吸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啼哭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可以有效控制新生儿的体温,缩短母乳喂养开始时间和啼哭持续时间,延长吮吸时间,减少啼哭次数。

  • 标签: 母婴 皮肤接触 新生儿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时段为2022年1月-2023年1月,选择医院产科在该时段内分娩的84例足月新生儿为研究主体,通过奇偶法分组,其中42例纳入对照组,该组采取常规产科护理,剩余42例纳入研究组,该组采取母婴早期皮肤接触干预,统计两组新生儿体温变化情况、婴儿啼哭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研究组新生儿出生后1h、2h、3h、4h的体温较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婴儿啼哭次数较对照组少,啼哭时间较对照组短,开始母乳喂养时间较对照组早,吸吮持续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明显(P<0.05)。结论: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可良好维持新生儿体温,还可改善啼哭情况,可实现早期母乳喂养,还可延长吸吮时间,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120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60例)和对照组(n=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实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结果:在产妇以及新生儿的情况对比方面,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泌乳量评分、啼哭次数以及啼哭持续时间分别为(93.33%)、(2.66±1.01)、(6.59±1.48)、(14.49±2.60),对照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泌乳量评分、啼哭次数以及啼哭持续时间分别为(78.33%)、(1.21±0.20)、(13.82±2.74)、(35.67±3.1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指导在新生儿护理中,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效果,同时能够对各种不良行为进行规范,为新生儿提供更加安全的护理环境,值得参考。

  • 标签: 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护理 影响
  • 简介:摘要:本论文研究了新生儿早期皮肤接触对亲子关系建立的影响。通过对一组新生儿和他们的父母进行观察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早期皮肤接触对于亲子关系的建立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与没有早期皮肤接触的婴儿相比,有早期皮肤接触的婴儿表现出更高的母婴亲近感和父婴亲近感,这有助于建立亲子情感纽带。此外,早期皮肤接触还有助于提高父母的信任和自信,加强了他们与婴儿之间的情感联系。因此,我们建议医疗机构和父母在新生儿出生后积极推广早期皮肤接触,以促进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

  • 标签: 新生儿 早期皮肤接触 亲子关系 母婴亲近感 父婴亲近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皮肤接触护理对早产儿生理指标水平及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0例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皮肤接触护理。4周后比较两组患儿的生理指标水平及发育水平。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儿的呼吸、心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水平较对照组更高且稳定(P<0.05);观察组身长、体重、头围等指标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早产儿采取皮肤接触护理,不会对婴儿生理指标产生不利影响,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缺氧,促进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产儿 皮肤接触护理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3月-2018年4月)搜集的138例足月新生儿一般资料,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实验组(69例,应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方法)和对照组(69例,应用常规产科护理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足月新生儿出生后60min、120min、240min的平均体温、母乳成功喂养率、平均吮吸持续时间、平均母乳喂养开始时间。结果实验组足月新生儿出生后60min、120min、240min的平均体温以及母乳成功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足月新生儿的平均吮吸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平均母乳喂养开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比较高。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新生儿进行皮肤接触护理在降低低血糖发生率产生的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 2019.1~2019.12本院 25例妊娠期糖尿病( GDM)产妇新生儿进行皮肤接触护理,归为 B组;并抽取同时期 25例该类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归为 A组,统计新生儿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B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为 4%,低于 A组 12%( P< 0.05),且新生儿血糖值高于 A组( P< 0.05); B组母乳喂养成功率为 72%,高于 A组 52%( P< 0.05),且母乳喂养启动时间早于 A组( P< 0.05)。结论 新生儿出生后进行皮肤接触护理能够提高新生儿血糖水平,减少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同时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

  • 标签: 皮肤接触护理 新生儿 低血糖 妊娠期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剖宫产术后早期皮肤接触护理在足月儿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EBSCO,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9年3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使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总样本量为1 32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后早期皮肤接触护理组的足月儿首次母乳喂养时间早于常规护理组[MD=-28.86,95%CI(-32.16,-25.57),P<0.000 01],母乳喂养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MD=2.12,95%CI(0.89,3.35),P=0.000 7],生后1个月[RR=1.14,95%CI(1.03,1.26),P=0.01]及生后6周~6个月[RR=1.20,95%CI(1.11,1.29),P<0.000 01]的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剖宫产后早期皮肤接触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护理方式,不会对新生儿的体温产生不良影响[MD=0.09,95%CI(-0.11,0.28),P=0.39]。结论剖宫产术后早期实施皮肤接触护理是安全可行的,可改善母乳喂养情况,缩短首次母乳喂养时间,提高母乳喂养评分,提高生后1个月及6周~6个月的母乳喂养率。

  • 标签: 母乳喂养 剖宫产 早期皮肤接触护理 足月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80例足月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产科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结果:出生后1h、2h、4h的体温情况组间比较,观察组均表现为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 护理效果 体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80例足月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产科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结果:出生后1h、2h、4h的体温情况组间比较,观察组均表现为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 护理效果 体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接触护理能否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及相关效果。方法:在2021年7月-2022年7月期间选取本院100例新生儿开展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化分组法,把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50,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50,皮肤接触护理),比较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肤接触护理能够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可推广。

  • 标签: 皮肤接触护理 新生儿 低血糖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母婴皮肤接触于新生儿护理干预中的效果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0月~2023年3月于我院分娩的15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75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7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干预。详细记录并对比两组体温与啼哭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前体温、啼哭次数与啼哭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体温明显比对照组高,啼哭次数明显比对照组少,啼哭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以上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有助于新生儿体温升高,缩短啼哭时间,减少啼哭次数。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常规护理 新生儿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新生儿100例进行研究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都为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入院护理,观察组采取母婴皮肤接触行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的不同时间的体温以及母乳喂养的情况。结果观察组采取母婴皮肤接触护理,母乳喂养的时间优于对照组,体温情况比对照组的要好,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的护理,采取母婴皮肤接触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维持新生儿的体温稳定,提高母乳喂养的效果,值得在今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喂养和母亲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2月于我院分娩的产妇共82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产科护理模式,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对两组产妇在产后子宫宫底高度和母乳喂养成功率等指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研究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子宫复旧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皮肤接触不仅能促进产妇子宫复旧,而且能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母婴皮肤接触 母乳喂养 子宫复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2月-2018年4月出生的足月新生儿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研究观察两组产儿的母乳喂养情况、喂养成功率以及体温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开始母乳喂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吸吮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母乳喂养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喂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体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具有理想的护理效果,可以显著改善新生儿的体温,优化母乳喂养情况,具有突出的临床价值,该种护理方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护理 有效性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