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戛戛(1933-)身穿黑色羽绒短大衣,头戴黑色鸭舌帽,拎着黑色大画夹,背着黑色大皮包,在伊拉陪同下出现在我家门口。他脸上白皮肤透着粉红,银白的头发,银白的胡须,满脸微笑。他那庞大的身躯勉强从我家的过道中挤到客厅门口。到了门口,突然站住了。“你们瞧!”他惊叫了一声,两?..

  • 标签: 散文 人物题材 画家 俄罗斯
  • 简介:在人类的文学艺术中,人与自然之间,艺术与自然之间有着极其复杂的关系。因为人并不是以孤立的形式与自然发生关系,人只有通过社会并在社会之中才能与自然发生关系,而艺术则是社会的反映,它可以通过“反省性的反映”超越现实走向自然中去。所以,本文所指的“自然”的概念,不仅是指纯粹自然界的自然,它还包括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即所谓“第二自然”。这“第二自然”:“既是自

  • 标签: 西方现代派文学 中国古典文学 本质 比较研究
  • 简介:<正>造成文学各种流派的许多因素之一就是艺术观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现实主义的艺术观是通过艺术来反映客观世界。人的思想意识是一面镜子,诗人举着这面镜子,让自然中的美丑善恶都照照镜子。莎士比亚也许可以算是文艺复兴时期较早正式提出这种艺术观的人之一。他通过哈姆雷特对演员们的演技进行辅导,说出了这个观点。在这种现实主义的艺术观中,客观世界是表达的对

  • 标签: 意象派 现实主义 现代派诗 艺术观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 简介:1天空呈现着深邃的蔚蓝,仿佛醉汉已恢复了理性;大街还一样喧嚣,人来人往,但被秋凉笼罩着一层肃静。

  • 标签: 《秋》 浪漫派 现代派 细读 穆旦
  • 简介:十九世纪后期的三位伟大的现代雕塑家罗丹(Rodin)、德加(Degas)、明大多·罗索(MedardoRosso),其中罗索无疑是匹“黑马”。随着岁月的流逝,“黑马”变得更加明晰,他的作品获得了具有时代感染力的赞誉。罗素肖像艺术中最富有魅力的东西之一是美学上的光感幻想。他创作的雕塑被看作与印象有关,这是由于融入了照片的成份,这一点在他后半生显得更加明确了。罗丹和德加对摄影也感兴趣,但他们

  • 标签: 现代派 雕塑家 雕塑作品 肖像 艺术效果 《黄金时代》
  • 简介:摘要 诗歌意象的都市化是中国现代诗歌区别于传统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现代诗歌的都市化意象,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诗歌审美观念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无论在审美视角、艺术形式还是诗歌情绪上,现代都市诗歌都体现出现代化的审美特征。工商业化和生活化的都市意象都被诗人融入到诗歌当中,诗歌的审美形式上也体现出陌生化、跳跃性的特点,最重要是的现代诗人们用他们细腻的心感受着时代的变化。在都市中,他们体会到了苦闷、忧愁,感受到了都市中人的异化,也开始向往阔别已久的家乡自然风光。

  • 标签: 现代派诗歌 都市意象 审美特征
  • 简介:<正>自觉地移植、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的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新文学发展中一个有特殊贡献、特殊风格的流派。最早把象征主义作品介绍到中国来的是鲁迅。1908年他在日本留学期间,就译介了俄国安特莱夫的小说《谩》和《默》。“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正象其它文学思潮和流派一样,纷纷介绍到中国来。鲁迅、沈雁冰、郭沫若、周作人等人或在理论上提倡,或在翻译中介绍的“新浪漫主义”,即西方现代主义。有关这方面的译介,先后发表在《新青年》、《新潮》、《时事新报·学灯》、《小说月报》、《少年中国》等刊物上。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陶履恭的《法比二大

  • 标签: 现代派文学 象征主义 四十年代 李金发 鲁迅 弗罗依德
  • 简介:"五四"运动之后的中国文坛上,现代主义小说以其独特的魅力存在着。而《现代作为具有鲜明的烙有现代主义印记的流派,在艺术上以新鲜、奇特、怪异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审美感受。而从叙事学的角度,辨析传统小说现代小说的叙事技巧,可以突出现代小说的创新之处。所以本文试图从视角、时间、结构和语言四个方面来捕捉这种与传统小说迥异的新小说给人们带来的新感觉,探索其对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变革。

  • 标签: 《现代》派小说 叙述视角 叙述时间 叙事结构 叙述语言
  • 简介:非理性主义美学的出现是现代美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直接影响着西方现代文艺的发生、发展。本文从分析非理性主义的现代形式入手,试图发现它与现代文学艺术之间的密切联系。

  • 标签: 非理性主义美学 西方 现代派文学 现代派艺术
  • 简介:随着媒体的多样化以及技术的进步,文学作品得到了多样化的解读。后现代文学作品由于其内容的特殊性、手法的非传统性,影视等媒体进行改编时遇到了诸多的困难。必须坚持意蕴的探索式挖掘、碎片的精粹性整合、形象的凸显性提炼、氛围的烘托性布局等原则,才能较好地用影视等媒体形式诠释后现代文学作品。

  • 标签: 影视媒介 后现代派文学作品 解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999年3月7日斯坦利·库布里克去世,距离他的遗作上映仅四个月.电影界又一颗耀眼的巨星陨落了.很少有商业叙事电影导演像他那样,在每一部新作问世前后都激起一场轩然大波和争议.而且其影片本身就像罗伯特·科勒所言,"已经成为我们文化美学无意识和政治无意识的一部分".2001年一下子掀起了一股库布里克热:至少有12部新书或再版书付梓,另外还有13部库布里克的故事片(主要是新近"灌制"的作品)录像带和DVD上市.这一切绝非偶然,因为这是对一个据称有意躲避公众生活之人的大曝光.

  • 标签: 斯坦利·库布里克 电影导演 美国 叙事策略 美学 人物塑造
  • 简介:作为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刊物,《今天》历来被学界看作当代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源头和重要代表,相关的研究和史料挖掘也多围绕这一定位展开。本文通过分析《今天》(1978—1980)上发表的译介文字、相关理论文章和部分作品,试图对《今天》择取文学资源时的态度和《今天》的文学理解作出新的阐释,提出“现代主义”充其量是《今天》所热切寻求的“现代”文学中的一种,是《今天》在“文革”后参与文学和社会重建时可资参考的资源但绝不是毫无挑剔的文学范本。这一研究将为学界认识1970—1980年代“转折”之际的文学的复杂面向提供重要参照。

  • 标签: 现代主义 《今天》译介
  • 简介:早就知道杭州作家施蛰存,活到99岁,其名总是跟戴望舒连在一起,因为他和戴是同龄同乡,却比戴多活了半个世纪多一点。对施蛰存有好感,是缘于他70年前在《灯下集》自序中的一段话。

  • 标签: 施蛰存 现代派 戴望舒 鲁迅 穆时英 小说
  • 简介:海峡两岸中国现代诗,包括本世纪20年代中期的象征派诗、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的现代诗、40年代后期的九叶诗、50年代至60年代的台湾现代诗、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朦胧诗,共同经历了选择改造过程:从盲目模仿、全盘移植到中国民族精神和现实主义传统与西方现代诗艺的融合。值得我们从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如何处理文学表现自我与反映现实人生的关系、怎样掌握文学表现的隐蔽度与大众接受能力的分寸感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

  • 标签: 审美嬗变 自我选择 历史选择 文化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从印象中蜕变出来,艺术家们发现印象的印象已大大束缚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空间。在印象后期的三杰的作品中已经流露出对印象背叛的味道。随后兴起却短命的野兽派走得更远。野兽(法语:LesFauves)是20世纪崛起的象征主义画派。野兽的画家受后印象主义影响,认为绘画要表达主观的感受,不拘泥于明暗表现、透视光变等传统技法,简化抽象描绘的景物,比后印象更大胆地用平涂式的强烈对比的颜彩原色和弯曲起伏的轮廓线,追求一种单纯原始的质朴气,使得画面颇富于装饰性。其创始人是法国画家马蒂斯。

  • 标签: 马蒂斯 野兽派 后现代派 后印象派 后印象主义 现代数学
  • 简介:步履维难的行程──西方现代文学在中国的情况介绍孙凤城如何评价西方现代的问题是在“四人帮”垮台后出现的。在这之前,即从1949-1978年间,极少有中国人知道“现代”这个词。众所周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虽然外国文学的翻译和研究工作比...

  • 标签: 西方现代派文学 现实主义 外国文学研究 卢卡奇 布莱希特 情况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