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早产视网膜病变的筛查方法与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本次研究的调查时间段为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调查研究对象为我院接生的 100例早产,对全部患儿实施视网膜的早期筛查与护理,观察分析筛查与护理结果。结果 :早产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 10.00%。结论 :早产及时接受视网膜病变筛查,可及时掌握患儿的疾病情况,在检查中接受有效的护理,可有效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 标签: 早产儿 视网膜病变 筛查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视网膜病变(ROP)在早产中的发生情况和有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8.07-2019.06本院收治早产总共150例,依据有无出现ROP分成病例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资料差异,分析ROP发生有关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50例早产中,发生ROP占30.67%;未发生ROP占69.33%。低胎龄、低出生体重、吸氧时间长、高吸氧浓度、低Apgar评分、颅内出血、HMD、反复呼吸暂停、BPD及PDA均是ROP独立危险因素,OR值>1。结论 ROP在早产中的发生率较高,且该病出现危险因素较多,需临床结合上述危险因素开展合理干预措施,以减少ROP发生。

  • 标签: 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 发生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出生和外院转运早产视网膜(ROP)的发病及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并诊断为ROP的755例早产的临床资料。本院出生组239例,外院转运组516例。收集2组患儿的胎龄、体质量、性别、ROP病变程度及手术治疗等资料。结果外院转运组ROP早产出生体质量[(1 290.64±392.87) g]低于本院出生组[(1 586.21±512.74)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外院转运组ROP早产诊断胎龄[(35.53±2.81)周]高于本院出生组[(34.51±2.17)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外院转运组严重ROP[如病变Ⅰ区、急进性后部型早产视网膜(AP-ROP)、合并Plus病变]所占比例高于本院出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外院转运组ROP早产行激光光凝术、玻璃体注药术、二者联合术、补激光术治疗所占比例均高于本院出生组[60.1%(310/516例)比20.9%(50/239例);10.9%(56/516例)比2.5%(6/239例);8.1%(42/516例)比1.7%(4/239例);4.5%(23/516例)比1.3%(3/239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外院转运ROP早产出生体质量较低,ROP病变较重,手术干预率高。提高基层医院早产ROP筛查水平,及时诊断和高效转运可有效防止ROP进一步恶化,提高早产生活质量。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 婴儿,早产 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生期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早产视网膜(ROP)的相关性,为更好防治ROP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出生即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且住院时间≥2周、出生胎龄≤35周、出生体质量≤2 500 g的早产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出生后即时心率、血压、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出生第1、7、14天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等围生期资料,根据视网膜筛查报告结果将其分为ROP组及非ROP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ROP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纳入1 119例研究对象,检出ROP患儿105例,ROP患病率为9.4%,其中需要治疗的阈值前病变1型及阈值病变者共12例,占总筛查早产的1.07%。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总氧疗时间、宫内生长受限均为ROP的影响因素外,两项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包括生后第14天血浆NT-proBNP水平、胎盘前置或早剥也与ROP有关(OR=0.604、0.647、1.276、2.361、1.688、2.506,均P<0.05)。结论围生期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参与ROP形成,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明确其相关机制。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 围生期 血流动力学 N末端脑钠肽前体
  • 简介:【摘要】目的: 对 早产视网膜病变眼底筛查中的护理配合方法 进行总结。 方法: 选择 2016 年 12 月到 2018 年 12 月里在我院儿科中即将进行 视网膜病变眼底筛查的 早产中随机抽取 300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眼底筛查时使用的 护理配合方法进行总结。 结果: 在本次进行早产视网膜病变的眼底筛查中,检查出 早产婴儿视网膜病变 (ROP) 有 7 例,疾病的 发生率为 2 .3 %。早产患儿在眼底筛查的 受检较为顺利 ,经受 检后, 眼部发生 感染的早产有 9 例,检查后的眼部 感染发生 率为 0.63%。结论: 在 早产视网膜病变眼底筛查中, 医护人员要采取 严格的 消毒隔措施 离、对早产患儿采取 有效的 散瞳状态确认 、检查前后的 心理护理以 及随诊的 指导等护理配合方法,这样才能为早产患儿眼底筛查的顺利 受检提供保障,从而降低受检后患儿眼部的感染率,进一步为 早产患儿 的健康提供保证 。

  • 标签: 早产儿 视网膜病变眼底筛查 护理配合方法 总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早产视网膜病变光凝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研究以60名早产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为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入院并接受光凝术治疗,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60名患者分为两组,一组30名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30名患者接受围术期针对性护理(观察组),进行不同护理方式的临床差异比较。结果:护理后眼压指标相比,观察组(14.66±0.51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17.07±0.42mmHg),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对照组:6.67%/16.67%,(x2=4.3200,p=0.0376)。结论:早产视网膜病变光凝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早产儿 视网膜病变 光凝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产视网膜病变(ROP)激光光凝术后儿童角膜地形图的改变。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9月至2018年4月于深圳市眼科医院行激光光凝术后的ROP儿童25例(50眼)为ROP组,同时收集年龄匹配的足月儿童23例(46眼)为对照组。2组儿童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统计分析时转换为LogMAR视力。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2组儿童的各种角膜参数:角膜前后表面不同直径角膜曲率的最大值(K1)和最小值(K2)、平均角膜曲率(Avg);角膜前后表面不同直径的陡峭半径(rs)、平坦半径(rf)、非球面参数(e)。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ROP组儿童BCVA(LogMAR) (0.24±0.25)较对照组儿童(0.07±0.10)差,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P=0.003)。ROP组儿童角膜前后表面不同直径范围的角膜屈光力均比对照组儿童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1(角膜前表面3、5、7 mm,角膜后表面3、5、7 mm):t=3.139、3.050、2.710,-4.216、-3.821、-2.474;K2:t=2.816、2.688、2.286,-4.252、-3.883、-3.178;Avg:t=3.190、3.041、2.649,-4.848、-4.271、-3.121。均P<0.05]。ROP组儿童角膜前后表面不同直径范围的角膜形态与对照组儿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f(角膜前表面6、8 mm,角膜后表面6、8 mm):t=3.395、3.354,-4.427、-4.613;rs:t=2.928、2.807,-4.055、-4.175;e:t=3.437、3.991,2.268、4.355,均P<0.05]。结论: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是研究ROP激光光凝术后全角膜发育方面的有利工具。ROP激光光凝术后早产儿童与足月产儿童相比,角膜前后表面不同范围的屈光力更大,BCVA更差,在视觉发育过程中更易发生屈光不正等视功能改变。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角膜地形图 角膜屈光度 角膜形态指数
  • 简介:摘要早产视网膜病变(ROP)防治是我国防盲治盲工作的重要战略内容,近年来包括基层医疗机构在内的各级卫生单位对新生儿眼底筛查意识加强,但存在筛查标准模糊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扩大筛查范围乃至是新生儿普筛。同时,对于检查中发现的种种眼底改变,不能正确解读和处理,加重患儿家属经济及心理负担。此外,随着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的广泛应用,适应证把握不当、并发症处理欠妥等问题日益凸显。现阶段迫切需要加强建设政府主导、各级卫生医疗机构协同参与的适合中国国情的ROP防治网络。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 预防医学 述评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产视网膜病变眼底筛查中的护理配合方法进行总结。方法选择2016年12月到2018年12月里在我院儿科中即将进行视网膜病变眼底筛查的早产中随机抽取3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眼底筛查时使用的护理配合方法进行总结。结果在本次进行早产视网膜病变的眼底筛查中,检查出早产婴儿视网膜病变(ROP)有7例,疾病的发生率为2.3%。早产患儿在眼底筛查的受检较为顺利,经受检后,眼部发生感染的早产有9例,检查后的眼部感染发生率为0.63%。结论在早产视网膜病变眼底筛查中,医护人员要采取严格的消毒隔措施离、对早产患儿采取有效的散瞳状态确认、检查前后的心理护理以及随诊的指导等护理配合方法,这样才能为早产患儿眼底筛查的顺利受检提供保障,从而降低受检后患儿眼部的感染率,进一步为早产患儿的健康提供保证。

  • 标签: 早产儿 视网膜病变眼底筛查 护理配合方法 总结
  • 简介:摘要早产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增生性血管性视网膜疾病,冷冻治疗、激光光凝治疗、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巩膜扣带手术和玻璃体切割手术等是其主要治疗手段。接受非手术治疗后的ROP患儿的黄斑中心凹厚度都相对增厚,中心凹形态和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发育受到影响,导致视力发育的异常。但目前有关ROP各种治疗手段影响黄斑发育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眼内VEGF水平的变化是否改变了正常黄斑发育的过程以及黄斑发育异常具体又如何影响视功能等问题,尚需进一步大样本量的研究来加以证实及探索。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 黄斑 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早产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是世界首位儿童致盲性眼病,目前的防治工作主要借助间接检眼镜和广角数码小儿视网膜成像系统进行眼底检查完成。针对婴幼儿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可以更好地观察ROP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视网膜、脉络膜循环的动态变化,对于疾病认知、鉴别诊断、指导治疗、疗效评价和随访观察等方面均可发挥重要作用。积极推动FFA在ROP诊治工作中的应用十分必要。(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340-345)

  • 标签: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婴幼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早产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新生儿病房早产视网膜病变筛查的80例患儿按ID号末尾数的奇偶性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实施音乐疗法,比较两组患儿在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差异。结果检查过程中对照组呼吸、心率均高于音乐疗法干预组,血氧饱和度低于干预组。检查后对照组呼吸、心率均高于音乐疗法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能有效平稳早产生命体征,提高检查过程中的舒适度,对早产视网膜病变眼底筛查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音乐疗法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眼底筛查
  • 简介:目的研究芬太尼联合表面麻醉在早产视网膜激光光凝术中镇静镇痛的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2013年10月31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按照ROP国际分类标准和早产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标准,需行激光光凝术的125例早产,均已达3期阈值病变需要激光光凝术。随机分为芬太尼联合组(芬太尼联合表面麻醉组)和对照组(表面麻醉组)两组分别为61和64例。比较两组术前、手术开始后1h、手术结束时、术后1h、术后24h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术后3天末梢微量血糖、血常规指标,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术后1周的胃肠道情况、术后3天的术后至出院前的颅脑影像学检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芬太尼联合组术前、术中和术后1h心率为(133.7±5.2)、(143.7±4.3)和(144.2±3.3)次/分,平均动脉压为(39.5±3.4)、(41.4±2.8)和(40.5±2.7)mmHg,血氧饱和度为(95.2±5.3)、(88.7±3.6)和(92.0±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面麻醉组术前、术中和术后1h心率为(130.2±4.7)、(148.7±5.3)和(153.3±3.9)次/分,平均动脉压为(38.8±4.1)、(42.5±3.5)和(41.3±3.1)mmHg,血氧饱和度为(94.5±3.7)、(88.7±3.6)和(92.0±4.8)%,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芬太尼联合组术前、术后1天的白细胞为(10.8±5.4)和(13.6±5.3)×109/L,CRP为(2.90±1.4)和(3.12±2.1)mg/L,血糖为(4.40±1.2)和(4.58±1.3)m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面麻醉组术前和术后1天的白细胞为(11.3±6.2)和(15.7±5.7)×109/L,CRP为(2.88±1.8)和(7.78±2.9)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芬太尼联合组中术后胃储留、腹胀、呕吐、消化道出血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为16.4、13.1、21.3、3.2和1.6%,表面麻醉组为39.1、43.7、35.9、12.5、4.6%;血糖为(3.88±1.8)和(6.88�

  • 标签: 芬太尼 镇痛 早产儿视网膜病 激光光凝术
  • 简介:目的观察复方中药离子导入联合隔药灸治疗早产视网膜病变I级、Ⅱ级的效果。方法将40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每周1次0.2%托吡咔胺眼药水散瞳,以90D的前置镜观察全视网膜,必要时巩膜外顶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用补阳还五汤原方离子导入联合隔附子饼灸。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4%,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6.7%;总有效率26.7%。两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I级、Ⅱ级早产视网膜病变应用中药离子导入联合隔药灸能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发展为Ⅲ级的可能性,减少患儿致盲率。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补阳还五汤 隔药灸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康柏西普(conbercept)与雷珠单抗(ranibizumab)治疗早产视网膜病变(ROP)的效果。方法以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ROP 96例(192眼)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48例(96眼)。A组与B组分别以雷珠单抗及康柏西普进行玻璃体内注射治疗。A组雷珠单抗需要每月进行注射,共注射6次;B组,康柏西普前3个月每月注射1次,后3个月仅注射1次,共4次。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儿治愈及复发情况。结果A组治愈率为72.92%(70/96),与B组的治愈率75.00%(72/96)相近(χ2=0.054,P=0.816);两组复发率均为6.25%(6/96)。结论康柏西普治疗ROP的效果与雷珠单抗相当,但注药次数较少而且较进口的雷珠单抗更具有适用性。

  • 标签: 雷珠单抗 康柏西普 视网膜病变,早产儿 因子,生长,血管内皮 药物,抗VEGF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产视网膜病变(ROP)自然退行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及视网膜血管化情况。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行FFA检查的自然退行ROP患儿41例8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5例50只眼,女性16例32只眼。Ⅱ区病变44只眼,其中2、3期病变分别为38、6只眼;Ⅲ区病变38只眼,均为2期。所有患儿在矫正胎龄(70.70±12.25)周且ROP自然退行完成后全身麻醉下行FFA检查。重点观察视网膜血管发育情况,以及脉络膜循环和黄斑部异常情况,同时对比观察Ⅱ、Ⅲ区病变退行后的差异。视网膜血管化范围以视盘中央与血管化边缘的距离(DB)/视盘中央与黄斑中心凹的距离(DF)的比值(DB/DF)表示;周边视网膜无血管区宽度为锯齿缘至视网膜血管化边缘的距离,以视盘直径(DD)记录。不同ROP分区患眼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脉络膜循环呈线状充盈9例(21.95%,9/41)。后极部视网膜动脉纡曲32只眼(39.02%,32/82 );初始嵴至视网膜血管化边缘区域内,血管分支增多45只眼(54.88%,45/82 ),血管走行平直27只眼(32.93%,27/82 ),环状血管45只眼(54.88%,45/82 ),动静脉分流18只眼(21.95%,18/82),毛细血管床丢失46只眼(56.10%,46/82)。FFA晚期见点、线状荧光素渗漏23只眼(28.05%,23/82)。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缩小、黄斑区弱荧光等黄斑异常28只眼(34.15%,28/82 ),其中黄斑颞侧移位1只眼。患眼颞侧、鼻侧DB/DF值分别为4.63±0.29、3.77±0.23;颞侧无血管区宽度为(1.74±1.00)DD。与Ⅲ区病变比较,Ⅱ区病变自然退行完成后血管分支增多和荧光素渗漏更常见(χ2=9.303、10.774,P=0.002、0.001),颞侧视网膜血管化范围更小(t=-2.285,P=0.026 )、无血管区更宽(t=5.491,P<0.001 )。结论ROP自然退行病变稳定后,视网膜血管化不完全和血管发育异常等FFA特征可长期存在,包括后极部视网膜动脉纡曲、末梢血管分支增多、走行平直、环状血管、毛细血管床丢失和黄斑异常等,其长期安全性尚需合理地随访观察。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自然退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受眼科治疗的早产视网膜病变(ROP)患儿在接受玻璃体注药术、激光光凝术治疗后恢复术前呼吸状态的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并接受手术的ROP早产临床资料。在接受玻璃体注药术、激光光凝术治疗后恢复术前呼吸状态根据ROP术后48 h内是否恢复呼吸基线将患儿分为恢复基线组和未恢复基线组。收集相关病历资料,包括术前呼吸基线和术后(24 h、48 h、72 h、96 h、5 d和7 d)的呼吸状态,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性别,手术时矫正胎龄,手术时体重,激光点数,手术地点。分析所有早产在ROP手术后恢复到术前呼吸基线的时间及影响因素。连续变量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分类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 精确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86例ROP患儿,其中157例患儿在接受治疗48 h内未恢复到术前呼吸基线。术后48 h内未恢复基线组患儿的来源、性别、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手术时矫正胎龄、手术时体重、术前呼吸支持比例与48 h内恢复基线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组的手术方式及手术地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注药术组患儿在24 h、48 h、72 h、96 h时恢复呼吸基线比例与光凝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7%比14%,82比33%,86%比58%,89%比76%;均P<0.01),在治疗后5 d和7 d 2组患儿回基线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比86%,95%比92%;均P>0.05)。在治疗48 h后未恢复呼吸基线的157例患儿中,108例(68.8%)需额外给氧,而153例(98.5%)需要更密集的呼吸支持方法(P<0.001)。在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中,接受光凝术治疗的患儿在48 h内恢复呼吸基线的可能性较注药术患儿小(OR=0.099,95%CI:0.060~0.164),其独立危险因素为手术时矫正胎龄小(OR=1.147,95%CI:1.009~1.302)。结论ROP患儿接受玻璃体内注药术较接受激光光凝术在术后能更快回到呼吸基线状态,且差异持续最多4 d。接受光凝术治疗的患儿手术时矫正胎龄越小,在48 h内恢复呼吸基线的可能性越小。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激光光凝 玻璃体内注药 呼吸基线 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