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早产进行视网膜病变(ROP)筛查,了解惠州市早产ROP的发病状况,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在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519例(1038只眼)早产和低体重儿ROP筛查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随访至颞侧视网膜完全血管化或病变退化。结果519例(1038只眼)早产和低体重儿中,发现各期ROP共29例,检出率5.6%;所有患儿均为双眼患病,其中包括1期19例,2期4例,3期5例,5期1例,提示早产、低出生体重、缺血和缺氧性脑等影响胎儿发育的相对缺氧因素与ROP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早产、低出生体重及相对氧因素是ROP发生的高危因素。对早产进行ROP筛查并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可控制病变,降低早产的致盲率。

  • 标签: 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 新生儿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视网膜病变(ROP)激光光凝术后不良反应及原因,为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预防ROP激光光凝术后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3年10月行激光光凝术患儿171例,统计术后各种不良反应类型,分析其原因,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光凝术后113例患儿无不良反应(66.1%),58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33.9%),不良反应包括面色苍白27例(46.6%),呼吸暂停3例(5.2%),消化道出血1例(1.6%),急性结膜炎8例(13.8),角膜水肿10例(17.2%),虹膜灼伤7例(12.1%),晶状体浑浊2例(3.5%)。结论面色苍白、角膜水肿、急性结膜炎、虹膜灼伤、呼吸暂停均为激光光凝术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全面、优质护理可以保证激光光凝手术顺利完成,减少术后不良反应。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激光光凝术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早产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是早产和低体重儿发生的一种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临床上可造成视网膜变性、并发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多种严重并发症[1]。随病变的发展严重影响患儿视力,甚至致盲[2],是世界范围内早产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指南,ROP患儿早期每隔1~2周需进行一次眼底检查[3],接受定期全麻下眼底检查术,能够有效给予健康指导,对于病情变化能够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有效降低早产的致盲率,挽救患儿视力。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麻醉并发症 心理干预 麻醉前 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情绪
  • 简介:国际早产喂养共识发表在2013年JournalofPediatrics第3期增刊上,其内容涵盖了不同胎龄早产的能量、蛋白质、脂类和其他营养素的需求、早产生长的评估、早产母乳喂养、晚期早产和出院后早产的喂养推荐、小于胎龄儿的营养管理、重新认识围产期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重要性、益生元与益生菌、免疫营养对肠黏膜防御机能的作用、早产喂养与远期代谢与心血管疾病等。共识的主要特点是:(1)以改善预后为目标,重视远期结局;(2)以胎龄为基础,个体化的营养策略;(3)以科学为依据,共识与争议并存。

  • 标签: 喂养 营养 共识解读 早产儿
  • 简介:摘要儿科工作20年,总结近2年(2012年3月-2013年10月)我科收治早产50例的护理体会。早产50例,3例因病情极度危重,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8例患儿好转出院。29例治愈出院。早产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或未成熟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克以下,头围在33厘米以下。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为差者,应给予早产特殊护理。关于早产的原因至今仍有许多不明之处。在临床病历分析中,大部分的早产原因主要为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早期破水、胎盘早期剥离或前置胎盘。3.多胎妊娠或羊水过多等。

  • 标签: 早产儿 保暖 合理喂养 预防感染
  • 简介:目的观察足跟采血疼痛刺激时早产疼痛评分及非药物止痛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早产随机分为4组,各25例。对照组、葡萄糖组、非营养性吸吮组、葡萄糖+非营养性吸吮组。于穿刺后20s、1min、2min、3min分别记录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变化,采用早产疼痛评分简表(preterminfantpainprofile,vim,)进行疼痛评分并比较。结果各组早产间PIPP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葡萄糖+非营养性吸吮组PIPP评分明显低于非营养吸吮组及葡萄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口服葡萄糖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 标签: 疼痛 早产儿 干预研究
  • 简介:摘要低于34周胎龄的早产,消化能力还很低,且贲门括约肌松弛,胃排空缓慢,植物神经功能失调,非常容易导致喂养不耐受的现象出现。通过静脉营养以及鼻胃管喂养能够保证患儿对营养的需求,但尚存在其他的问题,比如奶量低、大便次数少等等。采取最佳的喂养方式不仅可以保证早产的营养供给,而且能够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早产儿 喂养管理 肠外营养支持
  • 简介:目的探讨早产脑损伤的发生率和发病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早产的临床资料,对1周内头颅超声的检查情况进行分析,对不同胎龄、体重的早产脑损伤的发生率、损伤程度及并发症进行分析.采用SPSS13.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00例早产中53例发生早产脑损伤,发生率为53%(53/100),不同胎龄与不同体重早产脑损伤发生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胎龄越小、体重越低的早产出血程度在Ⅲ级及以上的发生率越高(P<0.05).结论早产脑损伤程度与胎龄、体重的因素密切相关,头颅超声作为早产脑损伤早期诊断方式较可靠,为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早产儿 脑损伤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产的看护和干预心得。方法收集我院早产90个,随意的将其分成两个小组,观察组婴儿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婴儿进行常规的护理方法,结果对照组的婴儿与采取护理干预方法的观察组婴儿相比,体重明显偏低,对比后发现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为早产采用护理干预方法,可显著减少并发症,增强父母对婴儿的护理能力,从而使婴儿更好的生长发育。

  • 标签: 早产儿 低体重 临床观察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败血症与早产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通过对80名早产调查研究,分为早产败血症组(30名)和早产非败血症组(50名),比较分析发生脑损伤的概率;对足月儿败血症(30名)与早产败血症组脑损伤发生概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早产败血症组中脑损伤的发生率高于早产非败血症组脑损伤发生率。结论败血症显著增加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发生脑损伤的风险。

  • 标签: 败血症 早产儿 脑损伤
  • 简介:摘要早产是指临床中妊娠期超过28周,小于37周出身的新生儿,一般体重小于2.5公斤,体长不足47厘米。早产的身体器官组织发育不完善,存在缺陷几率大,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所以,为了让其死亡率降低,临床中需要对其提供护理,避免死亡。我们对早产产区了各类护理研究,现就护理情况进行如下的报道。

  • 标签: 早产儿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颅脑超声在早产颅内出血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2例早产的临床资料,予以所有患者颅脑超声诊断,深入分析其病理特征,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早产颅内出血检出率为96%,经对症治疗后30例治愈,7例好转,2例死亡,其他3例正常。结论超声已成为了早产颅脑影像检查的首选方案,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颅脑超声 早产儿 颅内出血 诊断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服布洛芬对关闭早产动脉导管的疗效,评估其使用价值。方法选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8例动脉导管未闭早产,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4例,分别采用口服布洛芬和吲哚美辛进行治疗。结果布洛芬组的有效率为89.1%,吲哚美辛组有效率90.6%,两组关闭动脉导管的有效率相当,无统计学差异,而在副反应方面布洛芬组明显少于吲哚美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布洛芬关闭早产动脉导管的方法安全、效果好、副反应少,是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可靠选择,值得推广。

  • 标签: 布洛芬 吲哚美辛 关闭动脉导管
  • 简介:目的探讨早产缺铁性贫血的防治措施。方法选取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康复科高危儿随访门诊进行随访的早产156例,按照家长自愿原则,随机将参与系统管理的80例早产设为干预组,同期不愿参加系统管理的76例早产设为对照组。干预组于出生后第4周开始给予复方硫酸亚铁颗粒口服,2mg/(kg·d),连续服用8周;对照组患儿正常喂养,不补充铁剂。结果早期补充铁剂能够有效提高RBC、Hb、SF指标,12周时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较高,早期合理补充铁剂可增加早产体内铁储备,减少缺铁性贫血疾病的发生。

  • 标签: 早产儿 缺铁性贫血
  • 简介:近年来,早产出生率显著升高。2012年,据WHO统计,全球每年出生1500多万早产,占新生儿总数的11.1%,我国的早产数量仅少于印度,居全世界第2位。合理的喂养策略是提高早产存活率的关键环节之一,很多胎龄<34周的早产,出生后不能够有效地吸吮或吞咽,或吸吮-吞咽-呼吸不协调,经口喂养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风险,而且导致新生儿住院时间延长,增加医疗开支。有报道称,从管饲喂养到完全奶瓶喂养的过渡需要10~14d,过渡时间的延长与住院时间的增加有关。住院期间,早产的经口喂养困难如不能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将在其儿童期早期继续存在,表现为厌恶经口喂养和长期的喂养困难。国外许多文献报道了通过口腔运动干预,可提高早产经口喂养能力,近年我国也有相关研究报道。口腔运动干预是指在早产开始经口喂养前或经口喂养过渡阶段,采取口腔内外按摩刺激、非营养性吸吮(non-nutritivesucking,NNS)结合喂养时口腔支持等方法,对口咽部组织或肌肉群进行感官刺激。笔者着重就早产口腔运动干预方法的实施进行综述,报道如下。

  • 标签: 早产儿 口腔运动干预 喂养 儿科护理
  • 简介:摘要俯卧位对早产肺通气/血流比例合适,有利于肺通气和氧和,减少了呼吸暂停的发生。改善了胃肠功能,减少了喂养不耐受引起的并发症,促进了生长发育。综述了仰卧位对早产肺炎和预防ROP的作用。此外对早产的机械通气,黄疸的早期干预,身心健康及睡眠的影响等各个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俯卧位 早产儿 护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早产的抢救成功率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得到存活。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越来越得到重视。改善早产的生命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胎龄<37周,出生体重低于2500g的新生儿。合理的营养支持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环节之一。不仅关系到近期生长和疾病的转归,而且影响到远期预后。充足的均衡营养是保证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我院关于早产出生后早期的营养状况不佳的报道越来越多。发生营养不良的比例远远大于国外低体重儿的体重评价,出生时营养状况的占50.8%,而出院时营养状况不良的达82.9%。据调查我院我科近5年住院病例154例的早产,以体重评价出生时的营养状况不良占22.7%,而出院时占49.7%。我国其它地区调查的数字也明显高于国外报道。说明我国早产在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的营养状况令人担忧。而且已到刻不容缓的时间。因此需要一个有针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科学化、合理化的喂养建议。

  • 标签: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喂养 营养状况 方法 喂养原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鸟巢式护理在早产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65例早产随机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鸟巢护理,即对暖箱内早产采用布卷围成的“鸟巢”放入暖箱中预热,然后将早产按生理体位放置。结果试验组早产较对照组体重增长加快,住院天数缩短,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鸟巢护理可促进早产低体重儿生长发育,使其体重增长加快,住院时间缩短,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鸟巢 护理 早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