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神经内科患者眩晕症状进行临床观察,分析其病因。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本院自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90例眩晕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并对眩晕患者病因予以确诊。结果本院收治的患者中有47例患者为壶腹嵴顶结石病、4例为梅尼埃病、2例为前庭神经元炎、2例为突发性耳聋、35例为PCI患者。结论对神经内科患者眩晕病因予以了解,能够提高患者病症确诊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意义。

  • 标签: 神经内科眩晕患者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疾病的临床护理要点和效果。方法 收集2021年8月~2022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心理支持、关爱患者以及健康宣教五方面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1%(P<0.05)。结论 在神经内科疾病临床护理中开展优质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内科 优质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多为老年、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大小便失禁者,且在疾病的各个阶段常有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及言语等功能障碍,有潜在的若干护理安全隐患。为了保证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的安全,消除隐患,我们对神经内科住院病人采取了一系列的安全护理措施,取得很好的效果。临床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的主要质量指标,是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实际工作当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而且神经内科室护理工作内容较多,引发患者不良情绪,造成护患矛盾进一步升级,进而造成医疗纠纷。本文对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干预对策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

  • 标签: 神经内科 临床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的重点及流程优化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应用,评价内科护理治疗的临床效果,为治疗神经内科患者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方法在近两年2013年到2014年的神经内科患者中随机抽出的100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50人,对照组50人。对照组采取规范治疗加基础护理,实验组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神经内科的重点护理及流程优化。详细记录在不同环境下患者的康复情况,并对患者在不同条件下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然后总结得出结论。结果实验组在进行流程优化护理干预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按时服药,心理状态,康复情况和满意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满意率达到100%。结论神经内科的重点护理及流程优化可缓解或明显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能明显改善护理效果,通过进行因人而宜的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有重要意义,对患者的疾病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神经内科患者 流程优化 护理应用
  • 简介: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肥胖不仅导致成人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上升,肥胖和体力活动少是儿童代谢综合症发病率快速增加的主要因素。青少年过量进食和久坐的生活方式导致的儿童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青少年健康特别是都市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大敌”。针对当前儿童超重现象的普遍性,若此时进行积极干预,则可以显著降低成人期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目前,还没有公认的代谢综合征的治疗方案,各健康组织的推荐方案均是从预防和治疗各种危险因素入手,减肥、运动、处理个体危险因素等。

  • 标签: 代谢综合症 儿童肥胖 病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神经眼科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间的529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按照一定选取条件选出132例进行研究。将具有神经眼科临床特征的患者的病例记录完整,探索其病因,对神经眼科的主要临床特征进行研究分析。选取方法依据一定的选择方法在我院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间全部529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的132名具有神经眼科病症的患者进行研究,并详细记录其有关资料,然后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处理。在病人知情的情况下,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四个月的治疗。最后将所有者进行为期四个月治疗之前和之后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神经眼科临床特征。结果对529名患者经过为期四个月的治疗之后,身体都有所恢复,其中发生神经眼科病症的有25.0%,其平均年龄为55,视力有所恢复的为37例,持续下降的有35例,最多的体征是眼球运动障碍36例,眼球震颤32例。结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有神经眼科临床特征表现的有25.0%。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最多的神经眼科临床特征为视力恢复、眼球运动障碍或震颤、视力持续下降。

  • 标签: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 神经眼科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神经内科临床护理中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方法在2017年10月到2018年10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神经内科浅表穿刺困难的患儿中选取4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4例。对所有患儿均行颈外静脉留置针,对参照组行一般护理,对实验组行优质护理。分析所有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相比于参照组,实验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较高,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患儿行颈外静脉留置针,并采取有效护理干预,可提升护理质量,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上。

  • 标签: 小儿 神经内科 颈外静脉留置针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神经内科介入术包括全脑血管造影术,头颈部狭窄血管支架置入术,急性脑梗死动脉导管溶栓术,脑动脉瘤栓塞术、脊髓血管造影术等。对颅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取得一定的效果。通过我科346例介入术患者的护理,总结术前、术后的护理要点及并发症的观察、处理、护理措施,强调配合医师认真做好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血管源性神经系统改变,以及并发症观察的必要性等,可收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介入术 护理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全程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置入PICC导管期间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神经内科患者46例,均置入PICC导管,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统计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统计差异明显(P

  • 标签: 神经内科 PICC导管 全程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神经内科ICU气管切开病因及气管切开时机,为提升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101例重症患者必要时实施气管切开,并给与细致的护理,对于挽救生命争取了有效的抢救时机。结论气管切开后,引起感染率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延长,所以预防气管切开非常重要。

  • 标签: 气管切开 病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门诊头晕患者的病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神经内科门诊100例头晕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对比法,比较不同病因在患者中的分布情况。通过详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综合手段,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诊断。结果:在100例头晕患者中,最常见的病因是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占40%)。其次是颈性眩晕(20%)和内耳炎(15%)。其他病因包括颅内占位性病变(10%)、药物不良反应(5%)、心源性眩晕(5%)、代谢性疾病(3%)和其他原因(2%)。结论:头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病因多种多样。在神经内科门诊中,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是最常见的病因,其次是颈性眩晕和内耳炎。对头晕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病因分析,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标签: 神经内科 头晕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治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神经内科昏迷患者35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的诊治方法予以回顾分析。结果35例神经内科昏迷患者,经过抢救治疗,有3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患者死于颅内感染,有1例患者是由于急性中毒导致的死亡,有1例患者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总的抢救成功率为81.43%。结论在开展神经内科昏迷患者的诊治的过程中,及早为患者实施正确的诊断与治疗,对于提升患者的存活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神经内科 昏迷 诊治
  • 简介:内容摘要我科自1999年开展“整体化护理”至今已有16年之久,在脑卒中患者的各项观察护理的实际工作中,总结了一套实用的护理程序和护理方法。重症脑卒中患者起病急、进展迅速,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及伴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当患者出现球麻痹时,其吞咽功能丧失,为防止进食、进水后引起呛咳、误咽,以及吸人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大多采用经鼻插入胃管进入胃内的方法,灌入流质液体,以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和药物,以满足病人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及维持患者胃肠道消化、吸收、排泄功能,如何保持脑卒中后鼻饲患者的排便通畅,我们在护理工作中探索了一些经验,总结了一套完整的护理方法。

  • 标签: 神经内科 鼻饲病人 排便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神经内科患者的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方法对齐齐哈尔市第一院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之间所治疗的80例急诊神经内科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仔细的研究,探究患者的主要的病症,对患者的年龄段和主要的诊断特征也要进行相应的研究,同时按照患者的年龄对这80例病人进行分组。一共分成了三组,一组是20-30岁的病人,一组是31-45岁的病人,最后一组是46-60岁的病人。对这三组进行详细的对比和分析,结果患者有两个比较容易出现这种疾病的年龄阶段,第一阶段是20-30岁,第二个阶段是31到45岁,其中30例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头晕,占整体的37.5%,脑血管病人一共有32例,占整体的40%。结论在治疗的过程中,医生应该重视急诊内科常见症状当中的差别,同时还应该在实际的工作中加强对该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急诊 神经内科 临床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