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产后抑郁(PPD)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抑郁,是一种身体,情绪和行为变化的综合表现,妇女从妊娠到分娩经历了一次非常强烈的情绪体验,是一次强烈的生理,心理应激过程,将带来一系列生理心理方面的改变,对她们的认知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容易超越正常生理界限造成病理改变。其表现形式为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怒、烦躁,重者表现为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精神紊乱。1以产后1-2周易发生,产后抑郁发病率国内报道为3.8%-16.7%。

  • 标签: 产后抑郁症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抑郁是老年人常患的心理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悲观失望,消沉沮丧,对生活缺乏兴趣。老年抑郁多由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引起。患抑郁的老年人不仅身体健康状况严重下降,还会影响到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应该提高对老年抑郁的认识,让全社会都来关心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 标签: 老年人 抑郁症 心理健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偏头痛抑郁和(或)焦虑症状患者应用帕罗西汀治疗后头痛的缓解和复发情况。方法我院门诊及住院确诊的偏头痛患者,对其中伴有抑郁状态的患者,分别给予帕罗西汀及硫必利治疗,对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183例确诊为偏头痛患者,其中72例合并抑郁和(或)焦虑症状(39.3%),女性患者占(72.2%),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帕罗西汀组可明显减轻患者偏头痛强度、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结论帕罗西汀治疗合并抑郁和(或)焦虑症状的偏头痛患者,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偏头痛 抑郁症 帕罗西汀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脑血管疾病抑郁临床治疗方法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老年脑血管疾病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抑郁改善情况。结果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7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对老年脑血管疾病抑郁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脑血管疾病 伴抑郁症 临床观察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在治疗老年脑血管疾病抑郁患者时采取综合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3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脑血管疾病抑郁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与观察组(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负面情绪评分,治疗效果,分析综合治疗的效果。结果:①观察组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老年脑血管疾病抑郁患者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后,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 脑血管疾病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焦虑症状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50例抑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HAMA评分将其分为观察组(抑郁焦虑症状)和对照组(抑郁焦虑症状),各25例。两组均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HAMA、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的早期起效率、治疗4周后的有效率和治愈率、治疗8周后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AMD、HAMA基线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HAMD、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基线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1、2、4、8周末的HAMD、HA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较差,抗抑郁治疗起效更慢,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

  • 标签: 焦虑症状 抑郁症 焦虑性抑郁 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解郁化痰颗粒对抑郁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诊断和纳入标准将抑郁失眠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0例)用解郁化痰颗粒联用帕罗西汀片治疗,对照组(60例)单用帕罗西汀片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疗程为4周。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PSQI)评定比较临床疗效,并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检查。结果解郁化痰对抑郁睡眠障碍患者HAMD、PSQI量表积分值明显减低,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2组间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解郁化痰颗粒针对抑郁失眠患者,疗效可靠,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

  • 标签: 解郁化痰颗粒 抑郁症 失眠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抑郁焦虑症状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 2017年 9月 -2018年 9月期间收治的 50例抑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 HAMA评分将其分为观察组 (抑郁焦虑症状 )和对照组 (抑郁焦虑症状 ),各 25例。两组均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HAMA、 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 2周的早期起效率、治疗 4周后的有效率和治愈率、治疗 8周后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 HAMD、 HAMA基线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治疗后的 HAMD、 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基线评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第 1、 2、 4、 8周末的 HAMD、 HA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较差 ,抗抑郁治疗起效更慢 ,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

    关键词:焦虑症状 ;抑郁 ;焦虑性抑郁 效果 Analysis of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ymptoms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depression with anxiety symptoms.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7 to September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ccording to the HAMA score,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depression with anxiety symptoms) and control group (depression without anxiety symptoms), with 25 cases each.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escitalopram and venlafaxine.The therapeutic effect, HAMA, HAMD score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early onset efficiency, the effective rate and cure rate 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 and the effective rate and cure rate after 8 weeks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The HAMD and HAMA baseline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HAMD and HAMA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baseline scores,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The HAMD and HAMA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the first, second, fourth and eighth weekends of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epression patients with anxiety symptoms is poor, the onset of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is slower,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s higher. Key words: anxiety symptoms;Depression;Anxiety depression effect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 ,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对事物的兴趣减退、不同程度的躯体症状等 ,严重者甚至有自杀行为。该病可反复发作 ,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临床抑郁患者常伴有焦虑症状 ,而发焦虑症状的抑郁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差 ,自杀风险高 ,症状缓解慢 [1] 。为探讨焦虑症状对抑郁疾病治疗疗效的影响 ,笔者开展了本研究 ,现具体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 2017年 9月 -2018年 9月期间收治的抑郁 50例,所有患者均排除有严重药物过敏史者、精神病史、合并心脑肾等严重器官疾病、有药物依赖史者。患者诊断均符合 CCMD-3关于抑郁的诊断标准。按照 HAMA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 (抑郁焦虑症状 )和对照组 (抑郁焦虑症状 ), 每组 25例。观察组中,男 12例,女 13例;年龄 19-71岁,平均( 46.9±6.2)岁,病程 6-20个月;对照组中,男 13例,女 12例;年龄 17-73岁,平均( 47.3±6.5)岁。全体患者在入组前均已签署研究知情文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文拉法辛治疗 ,起始剂量分别为 10mg/d和 75mg/d,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剂量 ,最大剂量分别为 20mg/d和 225mg/d,共治疗 8周。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进行测评 ,HAMD评分≤ 7分为临床治愈。减分率 =(基线总分 -治疗后总分 )/基线总分 ×100%,减分率≥ 50%为有效 ,<50%为无效。早期起效率 ,第 2周末 HAMD减分率≥ 25%为起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 SPSS11. 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采用 t检验和 χ2检验,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 2周的早期起效率、治疗 4周后的有效率和治愈率、治疗 8周后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治疗 2周后的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 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治疗 2周   治疗 4周   治疗 6周   早期起效 治愈 有效 治愈 有效 治愈 观察组   12 1 4 1 10 2 48.00% 4.00% 16.00% 4.00% 40.00% 8.00% 对照组   16 1 6 2 16 4 64.00% 4.00% 24.00% 8.00% 64.00% 16.00% 2.2两组 HAMA评分和 HAMD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 HAMD、 HAMA基线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治疗后的 HAMD、 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基线评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第 1、 2、 4、 8周末的 HAMD、 HA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据报道 ,抑郁的发病机理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中的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低下有关 [2] 。临床具有女性多见、文化程度低、患者主诉多、病程长、自杀危险性高等特点 [3]。本组资料中 ,观察组的 HAMD、 HAMA基线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焦虑症状者有自杀观念或行为的比例较高 ,提示焦虑症状可能与抑郁严重程度有关 ,是影响抑郁程度的危险因素。焦虑症状对患者的身体机能和抗抑郁药物的治疗效果均有影响。本资料中 ,观察组治疗 2周的早期起效率、治疗 4周后的有效率和治愈率、治疗 8周后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伴有焦虑症状抑郁与不伴有焦虑症状者经过同样的药物治疗 ,对药物反应性更差 ,起效更慢 ,有效率和治愈率更低 ,提示焦虑症状明显影响抗抑郁治疗效果和起效速度。观察组第 1、 2、 4、 8周末的 HAMD、 HA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也说明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者治疗效果更差,起效慢者治愈率更低。研究显示 ,2周时的起效率对以后的抗抑郁治疗效果有预测作用 ,早期起效的患者在未来治疗中可以达到更高的临床痊愈率。 抑郁的治疗目前以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为主。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文拉法辛对 5-羟色胺、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抑制作用较强。两组患者经过以上药物治疗后 ,其病情均得到明显改善。提示以上药物对治疗伴有或不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均有较好的效果 ,对抗抑郁、抗焦虑均有较好的作用。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且不良反应均较轻 ,经过对症处理后均很快消失。且治疗后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尿常规等均无明显异常 ,说明两种药物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 ,焦虑症状对抑郁的严重程度具有很大影响 ,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患者较不伴有焦虑症状者病情更重 ,自杀观念或行为的比例高。焦虑症状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发焦虑症状的患者治疗起效、有效率和治愈率更低。 参考文献: [1] 刘霞 ,任燕 ,李素萍 ,等 .首发抑郁患者重复神经心理测查系统临床应用研究 [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7,20(5):421-423.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抑郁失眠的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方法 选择92例抑郁患者,均来源于本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期间收入,按是否失眠分成两组,抑郁失眠为失眠组,抑郁无失眠为无失眠组,组内分别有46例。对比两组甲状腺疾病发生率。结果 两组甲状腺疾病发生率相比较中,失眠组发生率为45.65%,显著高于无失眠组的28.26%(P<0.05)。 结论 抑郁失眠的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更容易出现异常,使得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升高,因此应积极改善患者睡眠问题。

  • 标签: 甲状腺激素水平 抑郁症 失眠 甲状腺疾病
  • 简介:人的情绪不可能始终如一,永恒不变,而会发生愉悦、忧虑等诸多变化。那麽,当一个人出现情绪抑郁时,如何区别是正常的抑郁(即不高兴),还是病态的抑郁呢?以下数点,供读者在自评时作参考。

  • 标签: 情绪抑郁 抑郁症 症状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抑郁患者采用不同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对其凝血功能造成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9年3月到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抑郁患者,共计110例,按照双色小球法对患者分组。其中单独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55例为A组,其余55例为B组则给予阿戈美拉汀进行治疗,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情况。结果 B组的汉密尔顿抑郁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B组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均优于A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抑郁患者采用阿戈美拉汀进行治疗的疗效更为确切,不仅能够很好的控制患者的抑郁状,还可以有效避免对患者的凝血功能造成影响,有必要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抑郁症 阿戈美拉汀 艾司西酞普兰 汉密尔顿抑郁评分 凝血功能指标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抑郁、焦虑情绪患者血压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59例高血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抑郁、焦虑评定,将抑郁、焦虑患者归入试验组,无抑郁、焦虑归入对照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对所有患者进行24h血压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24hSBP、nSBP、dSBP、24hSSD、dSSD和加权24hSSD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4hDBP、nDBP、dDBP、24hDSD、nSSD、nDSD、dDSD和加权24hDS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未合并抑郁、焦虑的患者相比,抑郁、焦虑情绪的高血压老年患者动态血压血压变异性指标均较高,其中收缩压的增高尤为明显。

  • 标签: 高血压 抑郁 焦虑 老年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