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血管疾病伴抑郁症的临床观察及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3
/ 2

老年脑血管疾病伴抑郁症的临床观察及治疗

魏红随

蠡县医院  河北省保定市   071400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在治疗老年脑血管疾病伴抑郁症患者时采取综合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3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脑血管疾病伴抑郁症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与观察组(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负面情绪评分,治疗效果,分析综合治疗的效果。结果:①观察组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老年脑血管疾病伴抑郁症患者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后,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脑血管疾病;抑郁症

引言

老年脑血管疾病伴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情况,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体中。脑血管疾病包括中风、脑梗死、脑出血等,这些疾病会对大脑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1]。与此同时,老年人往往面临身体健康下降、社交圈子变小、亲友离世等多重压力和变化,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抑郁症状的出现。基于此,本次研究选选取2023年3月至2023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脑血管疾病伴抑郁症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与观察组(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负面情绪评分,治疗效果,分析综合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象:老年脑血管疾病伴抑郁症患者;时间:2023.01-2023.09;例数: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与观察组(综合治疗),各5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见表1,具有一致性,P>0.05。

表1 患者基本资料比对

组别

例数

男/女

平均年龄(岁)

观察组

50

28/22

(68.51±1.14)

对照组

50

26/24

(69.27±1.22)

1.2 方法

对照组:药物治疗。患者口服西酞普兰,20mg/次,1次/d。

观察组:综合治疗。患者在口服西酞普兰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治疗干预措施。第一,给予患者情感支持。老年脑血管疾病伴抑郁症患者往往会面临身体健康下降、社交圈子变小、亲友离世等多重压力和变化,这些因素可能引发或加重抑郁症状。在支持性心理治疗中,治疗师倾听患者的情感表达,表达理解、鼓励和关怀,以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消极情绪。其次,给予患者信息传递和教育。支持性心理治疗还可以向患者传递关于脑血管疾病和抑郁症的相关信息和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治疗方案和康复预期,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和指导,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负面情绪评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对患者治疗后负面情绪进行评估,并将其记录在册。

(2)治疗效果。显效:患者脑血管疾病症状基本恢复正常,精神状态正常,负面情绪评分改善幅度在80%以上。有效:患者脑血管疾病症状等病症基本好转,病情偶有发作,负面情绪评分改善幅度在50%以上;无效:未满足上述两种情况。治疗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之和占比。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利用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检验。P<0.05为有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负面情绪评分

对比负面情绪评分,对照组患者SAS、SD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负面情绪评分

组别

例数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

观察组

50

35.53±13.58

35.53±14.18

对照组

50

52.23±13.84

62.23±14.84

t值

6.090

9.198

p值

0.000

0.000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3。

表3 治疗有效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有效率

对照组

50

40(80.00)

9(18.00)

1(2.00)

49(98.00)

观察组

50

23(46.00)

17(34.00)

10(20.00)

40(80.00)

x2

8.274

P值

0.004

3 讨论

临床观察显示,老年脑血管疾病伴抑郁症状的患者表现出明显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卑感、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抑郁症状[2]。这些症状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了困扰,也给其家庭和社会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因此当前在对老年脑血管疾病伴抑郁症患者治疗时,在给予其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心理治疗干预。

就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不难看出,观察组患者在采取综合治疗后,更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对该结论进行原因分析,主要因素如下: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各具优势,两者结合可以相互增强疗效。药物治疗可通过调节患者的神经化学平衡,改善抑郁症状;而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理解和应对疾病相关的心理困扰和压力,提供情感支持和问题解决策略。联合应用可以综合改善患者的身心状况,促进康复。药物治疗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缓解抑郁症状,减轻患者的情绪负担。心理干预提供了长期的支持和指导,帮助患者逐渐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应对机制,预防和缓解抑郁症状的复发。

综上所述,在对老年脑血管疾病伴抑郁症患者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后,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紫薇,花语蒙,陈阳阳,等.中国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地区分布及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23, 27(2):6.

[2] 余翔,黄忠飞,朱早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阿戈美拉汀治疗中老年抑郁伴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2,21(08):800-803.